德国林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为35.7万km2。从南到北划分为五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部丘陵、西南部中山台地、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温度起伏不大。冬季平均温度

在-6℃(山区)至1.5℃(低地)之间;7月低地平均温度为18℃,南方山谷在20℃左右。

上莱茵河谷气候温润,上巴伐利亚地区常有燥热风,以及哈尔茨山区夏季凉爽、冬季多雪寒冷。全国四季降雨,年降水量北德平原为500~700mm,中部山地在700~1 500mm,阿尔卑斯山区超过2 000mm。

德国总人口8 164万(1996),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密度为229人/km2。人口分

布不均,莱茵河和鲁尔河畔工业区、莱茵河内卡河流域的工业区、以斯图加特为中心的经

济区,以及法兰克福、汉堡、科隆、慕尼黑、德累斯顿等大城市人口密集;北德低地的草原和沼泽地区、巴伐利亚林区人口十分稀少;西部比东部的人口密度大。

德国是国际上工业领先的国家,其经济总体水平据世界第3位。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 210亿美元(人均29 700美元),同年的国际贸易额据世界第2位。1995年按行业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服务性行业占36.1%,生产性企业占34.7%,商业与交通13.8%,农林渔业1.1%,其他占14.3%。

德国是一个社会福利保障制国家,社会福利保障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为扩大欧洲内部市场,巩固欧共体以外的老市场,并开辟新市场。德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出口。

德国经济的支柱是工业,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为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和电子工业。此外,还有环保业,其在世界环保贸易中占20.5%的比重。生物工程将是德国今后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德国的林业年产值在30亿~40亿马克,其数额虽小,但林业在德国的环境政策中被列

在最优先的地位。德国有1/4的森林(270万hm2)被划入自然公园,1/3的森林(360万hm2)被划入景观保护区。1995年德国旅游业的收入达1 400亿马克,其中176亿马克是

从国外观光者身上赚取的。德国旅游业的职工约有140万人,每年接待旅客达3亿人次。

森林除了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之外,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森林被视为保持土壤、水、空气和改善气候不可缺少的因素,是野生动物的庇护所,也是可再生木材资源的供应者以及为人们提供休憩地。

在德国,经营森林可以补充收入,森林对于木材加工业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996年,德国的木材加工业连同木材贸易行业总共容纳了68万个工作岗位,创造了1 451亿马克的产值。木材加工业同时又带动了木工机械行业和建材业的发展。木材行业以及相关行业所带来的效益数不胜数,而其总效益都来自森林。

(二)森林资源

德国森林总面积为1 074万hm2,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0.7%。林地按所有制分配的比例为:老州国有林占30.4%,公有林占24.1%,私有林占45.5%;新州国有林占42.3%,公有林占8.6%,私有林占49.1%。

德国的原始林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主要树种有山毛榉和栎树。栎树有柞栎、无梗栎、

短茸毛栎。其他阔叶树种有鹅耳枥、欧榛、椴和槭等。针叶树种主要是冷杉、云杉和松树。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造林运动中,德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被改变为针叶树种人工林,致使天然林几乎全部消失。20世纪后期,德国逐步在针叶林中引入阔叶树种,现在德国的森林资源树种结构比例为:老州栎树9.6%,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27.8%,松和落叶松21.3%,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41.3%;新州栎树6.0%,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18.9%,松和落叶松54.9%,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20.2%。

德国森林的平均蓄积量为270m3/hm2,在欧洲国家中占首位。森林年生长量约5 700

万m3,年采伐量约4 000万m3,森林采伐量明显低于生长量。1996年,德国的木材采

伐量总计为3 701.6万m3,其中栎树134.3万m3,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734.6万m3,云杉、冷杉、北美黄杉2 124.6万m3,欧洲松、落叶松、北美白松708.1万m3。

(三)营林

德国森林经营200年的历史是人工林“持续性”“经济性”“科学性”被证伪的过程。德国的森林立地稳定性差,抗灾力弱。继1972年的风灾刮倒2 900万m3林木后,1990年的风灾又刮倒7 500万m3林木。80年代初发生的森林“新灾害”(大气污染所致),使50%以上的森林受损。1991年,德国森林“新灾害”受害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64%,经多年全力抢救,至1997年受害面积仍达59%。

德国的林业投入和产出长期严重倒挂,森林“新灾害”使林业经济状况更加困难。1991年,德国为减轻森林“新灾害”而投资8 220万马克,占当年林业总投资的58.5%。在以后几年中,救灾款逐渐减少,至1996年仍占总投资的25%。为中和因酸雨而酿成的土壤酸化,德国单为施石灰就投资了1 612万马克,但只能治理5.5万hm2受灾林地,平均每公顷耗资293马克。从1991~1996年,德国政府为森林“新灾害”付出的款项高达309亿马克,但到1997年调查时,强度损害的森林面积虽从27%减少到20%,轻度损害的森林面积却仍占39%。

德国林业亏损一直呈增长趋势。1967年,联邦德国地区经营国有林每公顷亏损仅39马克,到1986年已增加到115马克,1995年亏损达132马克;1995年公有林投入701马克,产出649马克,亏损52马克;私有林在不计国家补助、奖金和免费咨询的情况下,每公顷仅有59马克的盈利。原民主德国地区的林地每公顷亏损达386马克。

1.林业技术路线

19世纪德国的造林运动几乎把林地全部转变为人工林,20世纪则是一个改造森林的时代。在近100年中,德国的人工林经营技术可谓达到了极高水平,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人工林的衰败。90年代随着人工林经营目标被摒弃,德国的林业技术路线也在发生根本的变革。德国已经全面采用“近自然林业”的技术措施,各州采用的原则是一致的,但在执行时根据立地的不同有些差异。德国林业技术路线的转变主要有以下步骤:

(1)划分保护区:

天然林是“近自然林业”的样板,德国对所有的天然林林地实施了保护措施。现划出580个天然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4.5%;12个生物圈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3.2%;12个国家公园和5 171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3.8%;85个自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16%以上。

(2)实施群落生境调查计划:

群落生境调查的目的是为“近自然林业”取得最新的基本数据。德国的最新法律规定了对森林群落生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立地分类资料为基础,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并以腐殖质灰化状况作为判断的根据,最后将受人类影响不是太大的立地单元列入调查名单。根据群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