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大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大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大环境
促进德育大发展
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固然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大环境,才能使德育工作更趋实效化、科学化,才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思想建设教育教学
“育人”应以育德为先。
一切教育归根到底
当前,德育活动大多着眼于学校教育,并认为学校教育可养成一个人终身需要的品格和素质。
这种德育观念无视德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应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
诚然,学校是专门化的教育机构,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学校德育是品德形成的基石。
但学校受其自身环境影响,不可能全部揭示品德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矛盾,因而仅仅依靠学校或某几个部门去开展德育工作不可避免会发生片面性。
2、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少家长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一旦出现事故,容易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往往出现“推卸家教”现象。
现在的家长,能为子女大多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
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
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
而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
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其次,面对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繁荣,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出现了重智轻德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严重欠缺。
有些父母文化素质不高,不能言传身教,还把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到一所学校看到一位同学在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一天,自己在教室里捡到十元钱,回家后交给了妈妈,妈妈拿着钱,高兴地夸自己的孩子,
说这孩子真懂事,知道为家好,这件事让自己很难忘。
显然这位母亲对孩子品行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有些家长把自己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在家里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忽视了成才必须首先成人的道理。
3、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美国学者萨丽·鲍斯韦克(shauy borsnick)指出,在欧美国家中,学校是分离于社区之外的,但课程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中国学校建立在社区之中,与社区联系密切,可是学校课程内容却与
社区要求脱节。
这是事实,即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社区的德育环境,与社区要求不协调。
“学校一日功,社会上一阵风”。
社会上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严重冲击着青少年,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腐败现象的存在,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抬头;制假卖假,坑害百姓屡禁不止;地摊文学和有些影视、网络渲染凶杀、抢劫、暴力等,致使青少年难识真善美,不辨假恶丑,模仿效行,误入歧途。
现在在一些学校里,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欺侮弱小等时有发生,所有这些无不受到
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在青少年
犯罪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方面反映出学校、家庭教育的失败,
但社会更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二、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大环境的依据
现代德育主张打破学校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式的德育,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为此,需要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保持学校与家庭、社区高度沟通状态,将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改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大环境。
学校德育对学生的思想起着主导作用,但需要家庭德育的密切配合。
没有学校德育
与家庭德育的良性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学校德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在成家立业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
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良好氛围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社区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生活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
社区内蕴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会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成功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单
靠学校或家庭一方还远远不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整体联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大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1.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
强合作意识。
教育是人民的事业,不能单纯的把它
归为政府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责
任、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主动
参与。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教
育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既要分工
明确,又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互
相依赖。
在教育过程中,三者之间应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统一思想,同步教育。
为使教育网络切实地运转起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2. 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社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
学校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区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将社区资源引进课堂,实行双向互动,有效补充。
促进了社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家长和社区领导参与学校德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
大家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工作协调,
功能互补,优势互补。
具体,有以下
方法和途径。
利用社区丰富的人才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
比如,请社区内的老干部对学生作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
聘请社区内的司法干警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邀请社区内的劳动模范作先进事迹报告,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引导、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
学校引导家长参与社区教育,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就是社区教育资源,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积极配合社区的干部群众,承担一定的工作和任务,使自己的孩子受到
更多、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