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国际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
1962
中印战争又称中印边境战争,1962年10月,印度在英国支持下,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大规模的武装行动,中国军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所以在中国普遍称这场战争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这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
它融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一体,充分反映了边境地区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了中国军队在高山密林高原严寒地区作战范例。
1965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
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
巴方在停火线南部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
双方展开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度军队以重创。
随后,双方陷入僵局。
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印、巴双方于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苏联斡旋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
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1967
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
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
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1968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战争,1967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府由于国内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而陷入困境。
19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有摆脱苏联绝对控制的趋势。
3月2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高层选举中,亲苏派主要成员被解除职务。
4月,苏联数次发表声明和警告,企图制止捷克斯洛伐克走向独立及民主。
1968年8月20日的夜间,数十万备有现代化武装的苏联和华约成员国的军队,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1969
中苏珍宝岛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
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1979年底,苏军集结10个师的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使阿富汗原来各派力量的流血军事政变,衍变成阿富汗游击队与入侵的苏军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
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
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承受巨大的外交压力,处境孤立。
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与巴基斯坦交恶日甚。
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
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日内瓦协议。
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
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已经结束,这一行动完全符合日内瓦协议。
1980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两国相邻,共同
1982
英阿马岛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或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也有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
1982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
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也被称作“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战”。
战争期间还有臭名昭著的“贝鲁特大屠杀”。
1983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动了一场海空联合入侵,这是自越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以解救美国在格林纳达的侨民为借口,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推翻政变政权,扶植亲美新政府,同时慑服其它中美洲国家亲苏古的政治势力,以对抗前苏联和古巴在中美洲的“渗透”和“扩张”。
1986
美国入侵利比亚战争,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以美国舰队入侵其领海为由,向美机发射12枚导弹,击落3架美机,引发两国军事冲突。
1986年3月23-24日和4月15日,美国出动大批作战飞机,在海军舰艇的配合下,对利比亚发动了两次代号分别为“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的突然袭击,在非洲北部的锡德拉湾挑起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战火,美、利之间爆发了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冲突。
美国对利比亚的突然袭击,以其突出的高技术特征,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1989
美国入侵巴拿马战争,1989年--1990年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2.4万名美军趁着
夜暗,向巴拿马军队的27个重要目标同时发动了猛烈的突然袭击。
导弹、坦克炮弹和迫击炮弹,暴雨般地泻向目标。
接着,伞兵从天而降。
巴国防军司令、政府首脑诺列加指挥巴军及准军事部队“尊严营”奋起抵抗,战斗十分激烈。
但终因寡不敌众,仅8个小时就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
仅15个小时美军就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府。
1990年1月3日晚8点48分,诺列加被迫向美军投降。
至此,一场历时15天、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侵巴战争基本结束。
1992
波黑战争,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
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
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
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
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
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9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
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
致使双方矛盾加剧。
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
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
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
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
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2001
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
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
尚未结束。
2006
黎巴嫩战争,又称黎以冲突,在以色列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在黎巴嫩被称为七月战争,是一连串由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和以色列国防军两方正在进行中的军事冲突事件,它主要的影响地区范围是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
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2008
俄格战争,2008年8月8日开始的格鲁吉亚出兵南奥塞梯,战火一直延伸到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战争。
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
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
塞梯平民死亡。
2011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
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
受邻国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响,2011年2月15日开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进而爆发的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
共28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