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分析》范文

《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是评估乳腺癌预后及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指标。

前哨淋巴结(SLN)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首发部位,其转移状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结果、手术方式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XX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年龄分布广泛,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各异。

2. 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经统计发现,XX%的患者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

其中,年龄大于XX岁、肿瘤大小大于XXcm、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的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

3. 风险因素分析(1)年龄:年龄大于XX岁的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年龄小于XX岁患者的XX倍。

(2)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大于XXcm的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3)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于Ⅰ、Ⅱ级患者。

(4)免疫组化:HER-2过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有关。

四、讨论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哨兵”,其转移状况对于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结果与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密切相关。

其中,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减弱,从而增加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结果则直接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更易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te S I, i a  ̄( m ) d s 瞅
r f rm  ̄ t l ,l ao fl o, i u ̄rn a i al n A1 pi a u o o t no t r e en e ll n s nadC 5—3e t e h o t o I n] c i r l m r el v o ne dt  ̄ l r el e
ter kfec o I h i at s  ̄ fA NM .L a f gte en n h i
e u O tePv le ee0 0. 5 O.2 , . 6 , 0 2 n 0 O1rse t ey o du i S M .da tr q N, h ausw r , ∞ 3, 0 1 O ∞ 1 O. 2 5a d0.3 ep el l .C n s n v o L i mee 。 r l mr 0 0 fl r ,e e n eet l n aina d C 5—3啪 f口 mayt m ,1 ̄ 1o tmo 1 l i u f rnl iv s n A1 r a o
^, l 曲翟t b cv T nata h u i ef t s f xlr y p o e e s , ( 【 M)i pt n mt l . i t e oi sgt er lp a o ia m hnd m t t O oi v J et n t l c r o a l  ̄l aa  ̄ AN n a et hbe i s '  ̄t
l kf t'n ̄t ego l a  ̄ l a妇 e r o rc a h a s f L s e s i b o li ei t es t A Ⅶ i et p l et tu o l c
Ke w r s B e t e y od:r c  ̄ n
锄 cy t. l

hrd在乳腺癌中的评分标准

hrd在乳腺癌中的评分标准

乳腺癌的危险度评分是评估乳腺癌病情的重要手段,需根据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以及淋巴结转移,激素水平等进行判断。

1、病理类型:指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学形态表现,常见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等。

不同的病理类型对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讲,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和风险也就越大。

2、肿瘤大小:肿瘤的大小是评估乳腺癌危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根据肿瘤的大小的不同,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例如肿瘤直径小于1cm的为一组,1-3cm的为另一组,大于3cm的则为另外一组。

3、淋巴结的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及远处的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说明病情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4、激素水平: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激素水平对于乳腺癌的危险分级评分有一定的影响。

乳腺癌脏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脏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脏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马刚;王宁菊【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30)1【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脏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收治的根治和(或)改良根治术后、经正规放化疗后出现脏器转移的29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临床病理数据及免疫组化结果,并与同期收治、治疗方案相同且无复发转移的28例乳腺癌患者相比较,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脏器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出现转移的平均时间23个月,65%的患者于术后3年内出现远处转移;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病程、月经状况、肿瘤大小、ER、PR、Cerb-B-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淋巴结转移及相应转移数目均较对照组多(P<0.05),初诊时肿瘤分期较对照组晚 (P<0.05).结论对于肿瘤分期较晚、淋巴结阳性、ER、PR阴性、Cerb-B-2阳性的患者,术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辅助治疗,治疗完成后应定期复查.【总页数】3页(P19-21)【作者】马刚;王宁菊【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夏,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相关文献】1.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蔡李芬;朱晓萍;唐婕;朱娟英2.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张琳琳;朱德淼;闫恒宇;杨鑫凤;马英3.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J], 陈彦博;胡婷婷;陈凯;苏逢锡4.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张勇;余一朗;单鹏飞;贾建光;胡远宁5.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常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保乳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保乳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医掌理 论 与甄 硅 ! E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8 期
Q : _ _ 团 9 9 5
乳腺癌保乳术后 淋 巴结转移 的高 危 因素分析
李 晶 刘焕玲。 叶 巧。 曹余彦 洪
广东 省广州市番 禺区中心医院 1 病理科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淋 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 : R7 3 7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1 — 7 5 8 5 ( 2 O 1 3 ) O 8 — 0 9 9 5 — 0 2
An a l y s i s o f Re l a t i v e Ri s k F a c t o r s o f Ly mp h a t i c Me t a s t a s i s a f t e r Co n s e r v a t i v e Op e r a t i o n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Wo me n
n i f i c nt a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 S a g e , t u mo r s i z e , l o w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c a d h e r i n a n d hi g h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ER - 2 , b u t t h e r e we r e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g r a d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VEGF - C, NM 2 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江琴;曹博;杨兴霞;朱娟英【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初步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Ki-67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0.01),患者年龄、家族史、Her-2状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有7个,分别是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Ki-67(OR=1.902、0.563、2.821、0.183、1.528、2.236、1.498,P<0.05或0.01).结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opathologic data of 738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 risk factor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The tumor size,tumor location,vascularinvasion,pathological type,histological grade,ER and PR status,Ki-67 were significant associat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while age,family history,Her-2 statu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tumor size,tumor location,vascular invasion,pathological type,histological grade,ER statusand Ki-67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OR =1.902,0.563,2.821,0.183,1.528,2.236 and1.498,respectively).Conclusion Tumor size,tumor location,vascular invasion,pathological type,histological grad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3页(P266-268)【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作者】江琴;曹博;杨兴霞;朱娟英【作者单位】314000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314000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314000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314000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1],其病死率位居女性癌症第6位[2]。

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因素

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因素

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因素
顾晓东;苏江;邵正才;袁钦华;孟优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1)012
【摘要】为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临床因素,回顾性分析565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 ~ 91岁,中位年龄54岁;205例(36.3%)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结果表明肿瘤直径在2 em 以内、病理类型为非浸润性的乳腺癌患者,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可考虑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顾晓东;苏江;邵正才;袁钦华;孟优
【作者单位】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外科,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外科,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外科,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外科,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外科,江苏苏州21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因素 [J], 顾晓东;苏江;邵正才;袁钦华;孟优;
2.术前腋窝超声检查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J], 汪轶亭
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用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对比 [J], 张娟
4.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分析及不同诊断方式的对比研究 [J], 张东蕾;钱银锋;李伟;张杨
5.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信礼;王雯;牛学才;陈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ttp://

2 8一
泌外科 20 0 7年 第 1卷 第 1期 {o ra o n o r e ug r 0 7 J un l fE d ci S rey 2 0 n

Vo . l No1) 1
乳腺癌第 Ⅲ 组淋 巴结转移的探讨
苏新 良 任 国胜 吴凯 南 重庆 医科 大学 附属第 一 医 院普外科 重 庆 40 1 0 06
龄 、 经 状 况 、 术 方 式 无 关 。 1 组 淋 巴结 转 移 的 发生 率 为 2 .%。 论 : 于 腋淋 巴结 明显 转 移 肿 块位 于 内侧 及 乳 晕 区的 乳腺 月 手 第 I I 8 7 结 对

癌 患者 应 行 包 括 第 1 组 淋 巴结 的腋 窝 淋 巴结 完全 清扫 。 I I
c n e n ic s h r c p e a d n c si f o l t xlay l mp o e ce r n e d r g t e mo i e a i a s e t my M eh a c ra d d s u s te p n i l n e e st o mp ee a i r y h n d l a a c u n d f d r d c lma te o . t - i y c l i h i
S Xi l n RE Gu s e g U n i g a N o h n U i a Kan n
Dp r etfG nrl ugr, h it f ltdHo il eat n eea Srey TeFr i ie s t m o sA a pa
f h n qn dc nv sy C o g ig 4 0 1 o C o g igMe ia U i r t h n qn 0 0 6 l ei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对156例诊断为T1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56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标签:乳腺肿瘤;腋窝淋巴结;因素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其受累与否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会伴随出现肩关节僵硬以致活动受限、上肢感觉麻木、淋巴水肿、臂丛神经损伤等相关的并发症,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以保留腋窝,避免以上并发症。

然而体检未扪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仍有高达30%~40%经病理证实有转移。

因此,了解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决定手术方式、估计预后、选择辅助治疗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诊断为T1(肿块<2 cm)乳腺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56例,均为女性,年龄24~71岁,平均47岁。

156例患者术前有明确病理诊断者直接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没有病理诊断者先行区段切除,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接受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至第一、二站水平,送检淋巴结至少10个,受体测定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1.2 临床相关因素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和活检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状态、妊娠次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是否受侵、癌周是否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共11项因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DO:12.3666/j.issn.1706-6776.2221.22.06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刘方超李建军A(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济宁072215)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影响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9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i孕激素受体(PR)i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7(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177例乳腺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57例,阴性100例;Luminal A型SLN转移率17.2%、Luminal B型SLN转移率36.9%、HER-2过表达型SLN转移率45.5%、三阴型SLN转移率16.7%,4种乳腺癌分子分型SLN转移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X a=4.818,P=0.028);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肿瘤T分期、脉管癌栓浸润等危险因素对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y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浸润及乳腺癌分子分型均是影响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Lumind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均高于Luminal 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较Luminal A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有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前哨淋巴结转移中图分类号:R7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60(2021)04-089-05Risk factoee of sea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eLIU Fannchao,LI Iianjuo A(Schooi eg LUnicai Medicinn,Jininn Medical University,Jininn276018,Lhina)Abstrect:Objective A retrospective sthdy wae conducted to Vvestigae the oltionshiv between dpfey-ent moleculay typee of breeet cancce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metestesis,and the osk factoro ViOuen-cVg sentVel lymph node metostesis.Methods The date of172patientr with breeey cancce who underwent sentVel lymph node biopsy V the department of breasi spraero,Mfiliated Hospital of JVVg Medical Universb O from June2017to Januaro2020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OVg to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 sp U s of eshogen reccvtor(ER),pogesteone reccvtor(PR)and human epiVermal growth factoo reccvtor2 (HER-2)J he moleculao typVg was performed to analyee the oise factors of sentVel lymph node metcstcsis.Results Among172boccS cancco patients,J2had positive sentVel lymph nodes and100had negative senti­nel lymph nodes LumVal A SLN metcstcsis rate wae17.2%,Lum V ai B SLN metcstcsis rate was36.2%,HER-2owrexpressed SLN metastasis rate wae45.5%,and SLN metaslasis rote wae16.7%.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SLN metcstcsis rate of the fouo bocct canceo moleculao typec wae signgicantlo dtferent(P<0.05).Univao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angicant diPerenccr in the ViOuencc of O s P fac-too sach cc positiw HER-2J amoo T sice,and vccculao tamoo plug VOltration on sentVel lymph node me-tcstcsis(P<0.05).There wcc no statistically signgicant dtference V the OiOuencc of ace,BMI,tamoo profile,A[通信作者]李建军,E-mail:lixvV6@histalogicat grade and othee factore on sentOel lymph node metastcsis(P>0.05).The reshltr of multivaaate rerression analysio showed thai vaeculae plug0x(10—00-and brecet cancce moleculae tyyog were independ­ent asi factarc foc sentOel lymph node metustasis.LumOal B and HE--9overexpressed cancev had highec Csk of sentOel lymph node metustasis than LumOd A,and the dOferencc was statistically signOicant. Conclusion Patienti wOh LumOal B and HE--9overexpressed canccr have a highec Csk of sentOee lymph node metsstssis than patienti wOh LumOd A.Patienti wOh brecct canccc with vatculac plug0x001^ tion are more liOely to haw sentOel lymph node metastssis,and the OiOuencc of othec factarc needs to be 0!10^confioned.Keywords:左氓血canccr;Molecular tyyOg;SentOel lymph node!^081;血0前哨淋巴结活检(sedtmet lymph none Ciopsy, SLNB)是处理临床无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方式,能够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以指导临床实践。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与转移是患者及其家属格外担心的问题。

针对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风险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肿瘤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HER2等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其次是患者的一系列因素,如年龄、家族史、乳腺癌既往史、个体生活习惯等。

此外,外部环境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会对复发与转移的风险产生影响。

二、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的方法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临床指标评估和分子生物学评估。

1. 临床指标评估临床指标评估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TNM分期系统和经典的复发评分系统。

TNM分期系统能够评估肿瘤的肿块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

复发评分系统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分子标志物、肿瘤病理学等因素,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2. 分子生物学评估分子生物学评估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和遗传突变等分子水平的差异,进一步精确地评估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

目前常用的包括基因表达谱、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分子生物学评估方法可以更加细致地研究乳腺癌相关的生物学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三、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层管理,可以为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

此外,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乳腺癌相关研究中的病例选择和结果分析。

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评估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仍然有待改进。

乳腺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ꎮ 腋窝淋巴结分期对评估患者
验预后更好、更低危的患者ꎬ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地只
骤ꎮ 腋窝淋巴结清扫及病理学检查是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
淋巴结状态最可靠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1]
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ꎬ筛选出了较 ACOSOG Z0011 试
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ꎮ 腋窝淋巴结解
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ꎮ 系统的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
窝淋巴结ꎬ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淋巴结ꎻ胸小
低腋窝复发率 [7] ꎮ 研究显示ꎬ20% ~ 42% 腋窝淋巴结转移患
剖学上以胸小肌为界分为 3 个水平:胸小肌外侧为Ⅰ水平腋
疗和免疫治疗等ꎬ均可能清除腋窝残留的肿瘤细胞ꎬ从而降
肌深面后方为Ⅱ水平腋窝淋巴结ꎻ胸小肌内侧淋巴结为Ⅲ水
者接受新辅助化疗( 化疗或免疫治疗) 后腋窝淋巴结可获得
20% ~ 30% 前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患者因淋巴结阳性后续需
水平腋窝淋 巴 结 清 扫 的 适 应 证、 并 发 症、 手 术 方 式 等 综 述
清扫不充分的患者腋窝复发率为 18 6% [15] ꎮ 对于老年患
结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
[3]
存在争议ꎮ 为明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ꎬ现将Ⅲ
如下ꎮ
平腋窝淋巴结ꎬ是乳腺淋巴引流通往锁骨上淋巴结或胸导管
的中继站ꎮ Ⅰ 、 Ⅱ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临床上腋窝淋巴
pCR [8 ̄10] ꎬ局部区域复发风险也相应降低 [11] ꎮ 辅助化疗和内
分泌治疗 也 可 降 低 局 部 区 域 复 发 风 险 [12 ̄13] ꎮ 尽 管 如 此ꎬ
ꎬ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则一直
一、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例分析及研究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例分析及研究
体情况 如表 1 :
3 1 本 文通过对 37例乳腺癌 患者 的年龄 , . 3 发生部位及转移
收稿 1期 :06—0 3 20 7—1 1 此文稿为广东省 自然科研基金 资助项 目
途 径进 行了数据提 取 , 以看 出: 乳腺 癌 患者 发生 年龄 跨 可 ① 度相 当大 。本组病例 中最大 1例患 者年龄竟然达到 9 岁 ,0 1 8
况来确定乳 腺癌的分期 。
3 讨 论
本文 37例乳腺癌病例为 20 3 0 3年 1 月至 20 0 6年 6月在 我 院住 院的患者 , 均为女性 , 年龄 2 9 7~ 1岁 , 平均年龄 5 4岁 , 均 经手术病理证 实 , 瘤原 发灶位 于 外上 象 限 的 2 8例 , 肿 1 外 下象 限的 1 , 8例 内上象 限 3 9例 , 乳晕区 5例 , 其它 6 7例。具
表 2 5例乳腺癌患者转移途径 分析 9 淋 巴结转 移 转移方式 直接浸润 一 血运转移 腋窝淋巴结 胸 骨旁淋巴结
1 资料来源
乳腺癌 的 ID一 0 即疾病 和有关健 康 问题的 国际统计 C 1(
分类 ) 的肿瘤部位编码 为 C 0 9 形 态学编码可根据不 同的来 5 ., 源有不 同的 编码 。最 常见 的如 : 润 性导 管 癌 为 M8 0/ , 浸 5 0 3 腺癌为 M84 / , 10 3 本文 通过 病 案首 页计算 机 操作 系 统 , 根 再 据 I D一1 C 0查找 到 3 7例乳腺癌患 者 的病 案 资料, 运用广 3 再 东省 医院统计应用程序进 行统计 分析。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0 年 1 月第 1 卷第 1 期 M d a I o ao . o. 06 V 11 . o 1 06 1 9 1 ei ln r t n N v2 0 . o 9 N . 1 c f m i .

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Abstra ct Ob jec tive To estim ated the related factor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m 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mu ltiva 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 lished for predicting axilla ry lym ph node m etastasis. M eth ods Breast and axilla ry u ltrasound were recorded in 22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by pa thology. To ana lyse the re lationship between u 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 istics and axillary lym ph node m etastasis rate in breast cancer pa tien ts. U se univar iate and mu ltivar ia te logistic regress ion analysis to ca lcu la te which u 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 lated to axillary lym ph node m e tastasis, and ROC curve was drawn to appraise the va lue of logistic regression, then evalua ted accuracy for each logistic regression. R esu lts B reast tum or diam ete r, edge of tum or, Adler grade of tumor blood flow, number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found by ultrasound, cortica l th ickness of axilla ry lym ph node, b lood flow form of axillary lymph node and longitud ina l transverse axis ratio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were correlated w ith axillary lym ph node m etastasis( P < 0 05) , and m 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 lys is showed breast tum or diam e ter, cortica l thickness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b lood flow form of axilla ry lym ph node and longitud inal transve rse axis ra tio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were r isk factors of axillary lym ph node m etastasis in b 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area unde r the ROC curve of mu ltivar ia te logistic regression m ode l was 0 847,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 ific 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 lue and negative pred ic tive value were 79 3% , 85 9% , 68 2% , 81 9% , 74 4% . Spec ific ity was improved sign ificantly than un ivar ia te logistic analysis, m eanwh ile the sensitivity only slightly descended in mu ltiva 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 ode.l M any of fa lse negative patien ts were avoided by using the mu ltivar ia te logistic regression m ode .l C onc lu sion s The mu ltivar ia te logistic regression m ode l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引言病理诊断报告是基于对组织或细胞的病理学观察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它对于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分级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份病理诊断报告的结论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根据病理学观察和分析结果,本例病理诊断报告的结论如下:1.病理诊断:乳腺癌–组织类型:浸润性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分级:高级别(grade III)–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度分化2.部分切缘:累及切缘–切缘情况:累及背面切缘,累及前面切缘3.淋巴结转移情况:1个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解读与讨论1.病理诊断: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乳腺内的非正常细胞增殖引起。

本例中所观察到的乳腺癌属于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细胞,并能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分级是对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本例中的乳腺癌被分为高级别(grade III),表示其具有较高的恶性潜力和生长速度。

–癌细胞分化程度是评估肿瘤细胞与其原始来源相似程度的指标。

低度分化表示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组织的相似性较低,表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较高。

2.部分切缘:累及切缘–切缘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时所取得的组织边缘。

切缘累及表示在手术过程中,切缘被癌组织所累及,意味着手术并未完全切除肿瘤,存在肿瘤残留的风险。

本例中的切缘情况显示背面切缘和前面切缘均被癌细胞累及。

3.淋巴结转移情况:1个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扩散到淋巴结的过程。

淋巴结是身体中的重要组织,承担着过滤和清除体内废物和异常细胞的功能。

本例中发现有1个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明乳腺癌已经蔓延到淋巴系统,存在远处转移的风险。

结论根据病理学观察和分析结果,本例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分级为高级别(grade III),癌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度分化。

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 研 究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3 年 1 1 月 第 1 0 卷 第 3 3 期
早期 乳腺癌 复发 、 转移 危险因素分析
黄 志 华 凌 飞 海 崔 世 恩 马 士 辉 郑 书 楷 李晓 薇
广 东 省 中 山市 人 民医 院乳 腺外 科 , 广东中山 5 2 8 4 0 3
HU ANG Z h i h u a L I NG F e i h a i C Ul S h i " e n MA S h i h u i Z HENG S h u k a i L I Xi a o we i
De pa r t me n t o f Br e a s t S ur g e r y, t h e Pe o p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Zho n g s ha n Ci t y ,Gua n g d o ng Pr o v i nc e ,Zh o n g s h a n 5 28 40 3,Ch i n a
p l a n - Me i e r 法 计算 患 者 无瘤 生 存 率 , L o g — r a n k检 验 对 可 能 影 响 患 者 预 后 的 相 关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C O X模 型 进 行 多 因素 分
析 结 果 3 、 5年 无瘤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 6 . 7 %、 9 1 . 7 % 。单 因 素 统 计 分 析 发 现 , 肿瘤 分期 、 大小 , 淋巴结转 移 , 病 理类 型 , C e r b B 一 2 . K i 一 6 7可 显 著 影 响 乳 腺 癌 转 移 、 复发情况 ( P<0 . 0 5 ) ; 术后联合化疗 、 放 疗 或 内分 泌 治疗 均 可 降 低 复 发 转 移 率

99例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99例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99例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背景:三阴乳腺癌是指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乳腺癌。

由于缺乏靶向治疗手段,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易于术后复发和转移。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G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共99例。

按照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分为复发组(n=33)和无复发组(n=6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

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P=0.003)、N分期(P=0.009)、血管侵犯(P=0.018)和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

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39,95%CI,1.623-16.946;P=0.006)。

结论:术后淋巴结转移是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行淋巴结清扫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N分期较高的患者。

此外,三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等因素也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应重视其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设计。

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张爱军; 肖小炜; 何军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B版》》
【年(卷),期】2007(011)00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

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156例,建立数据库,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对其中的53例患者523枚阴性腋淋巴结再切片,用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抗原153(CA1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4个指标进入Logitic回归方程。

5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阳性。

结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CA153和HER2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发现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癌。

【总页数】2页(P489-490)
【作者】张爱军; 肖小炜; 何军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总医院湖北潜江4331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J], 杨红星;常庆龙;贾国丛;陈雨婷;王阳
2.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J], 周小宁;张灿珍
3.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J], 张爱军; 肖小炜; 何军
4.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J], 周艳
5.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J], 周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彩超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

高频彩超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

义 ( P一0 . 0 0 0 )。 将 统 计 的指 标 进行 多 因 素 分 析 ,原发 灶 的 最 大 径线 与 超 声 可 探 及 的淋 巴结 数 均 进 入 方 程 。利 用 RO C 曲线 评 价 肿 块 最 大 径 线 的诊 断价 值 ,结 果 显 示 ,随 着 预 测 淋 巴结 转 移 的肿 瘤 最 大径 线 值 的增 大 ,其 敏 感 性 降低 ,而 特 异 性 增 大 ,肿 瘤 最 大 径 为2 0 mm 、2 4 . 5 mm 、3 1 . 5 mm 时 ,其 敏 感 性 分 别 为 7 5 . 3 、6 3 . 0 、3 2 . 5 % ,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5 5 . 7 、7 3 . 9 、9 0 . O 。 结论 对乳 腺癌 患 者 进 行 腋 下 淋 巴结 超 声 扫 查 ,综 合 考 虑 原 发 灶 最 大径 线 与 可探 及 的 腋 下 淋 巴 结 数 ,将 有 助 于 提 高 超 声 诊 断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l a t e d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 f a c t o r s o f a x i l l a r y l y mp h n o d e me t a s t a s i s i n
L i Qu a n s h u i , Ch e n S h e n g h u a,Li Z h e n z h o u, e t a l
De p a r t me nt of Ul t r a s on ogr a phy, She nz h e n Se c o nd Pe o pl e ' s Hos p i t a l , Sh e nz h en 51 8 03 5 Chi na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许多女性来说,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对其预后的了解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

一、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乳腺癌根据病理学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粘液癌、腺泡状癌等。

这些类型有着不同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1. 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变异,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浸润性导管癌通常以形状不规则的单个肿块出现,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2.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的上皮细胞,相比于浸润性导管癌,其生长速度较慢。

浸润性小叶癌通常以一个或多个结节的形式出现,可以通过乳腺癌筛查程序进行早期发现。

3. 乳头状癌乳头状癌表现为乳头状或呈乳头状的病变,通常位于乳头区域。

它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有时也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

乳头状癌具有纤维母细胞瘤样的生长模式,这是一种少见但容易被误诊的病理类型。

4. 粘液癌粘液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罕见的亚型,其特点是瘤内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物。

粘液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对较温和,预后相对良好。

5. 腺泡状癌腺泡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以腺泡状、乳头状或实质形态多样性见长。

腺泡状癌可能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二、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乳腺癌的预后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后因素:1. 癌肿大小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较小的肿瘤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使肿瘤保持较小的状态,从而提高预后。

2.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时,预后较差,因为它们有更大的机会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

3.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found that it is prone to happen a metastasis,especially when the tumor with a size over 5 cm and located at the lateral quadrant.Negative estrogen receptor was a risk factor of the third level lymphatic For preoperative tumor biopsy shows Negative estrogen metastasis along with the tumor stage.Conclusion
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x2补例比内侧=4.458,P=0.035;x舞侧比乳晕匣=7.090,P=0.008),ER表达阴性时随
着肿瘤分期的增高更容易发生Ⅲ水平淋巴结转移(x”2比Tl=6.133,P=0.013;x。2比。=5.664,P= 0.017)。结论对于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证实ER表达阴性的r乃期及以上的肿瘤、术中探查疑腋 窝I~Ⅱ水平淋巴结较多转移或疑伴有淋巴结外组织浸润时,宜积极行腋窝Ⅲ水平淋巴结清扫。
breast
author:Lyu
Qing,Email:lqlql963@163.corn
To study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the third level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Abstract】
cancer
objectiv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746 breast cancer patients guide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all female,aged from 33 to 80 years with a median of 46 years)received radical or modified mastectomy between 200 1 and 20 1 1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Eleven individual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into
third level axillary lymph 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
node
dissection
actively.
【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s;Lymphatic metastasis;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
2.007),external nodes involved(OR=3.809,95%CI:1.683—8.618)and
estrogen receptor(OR= 0.740,95%CI:0.569—0.964)were high risk factors of the third level of lymphatic metastasis.Further
逐年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最重要
因素…。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最常见 的途径,也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2|,局 部淋巴结肿瘤的残留将增gH s孚L腺癌局部复发的风
DOI:10.3760/cma_j.issn,0529-58 1 5 2014.05.007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张荣现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通信作者:吕青,Email:lqlql963@163.corn
表4不同肿瘤T分期乳腺癌患者肿瘤位置与 腋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在保证病例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分层分析,结
果显示:ER为阴性表达时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大表 现出更高的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率(x乃2㈣=6.133, P=0.013;x213比T2=5.664,P=0.017)(表3),T4期 肿瘤ER表达阴性者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率高达 64.3%,但由于样本量较小,未能进行统计学分析。
此外,T1、他期肿瘤位于外侧时发生Ⅲ水平淋巴结
转移率较内侧高(xT2.=5.938,P=0.015;x他2= 4.14,P=0.042),与乳晕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T3期肿瘤位于外侧时Ⅲ水平淋巴结 转移率比内侧和乳晕区均明显增高(x2外侧比内侧= 4.458,P=0.035;x2外侧比乳晕l_】(=7.09,P=0.008),T4 期肿瘤发生在内侧时Ⅲ水平淋巴结的转移率最高 (2/3),由于例数较少需更大样本进行检验(表4)。 由于本组资料中淋巴结结外浸润病例数较少 (57例),未就此进行进一步分层分析。 讨 论 19.2%)患者可能发生“跳跃性转移”H…。本组资 料显示,Ⅲ水平淋巴结跳跃转移率为0.7%。有研
一、单因素分析腋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 因素
万方数据
生垡处型苤查!Q!垒生i旦筮!!鲞笠i塑垦!i!』坠垡:丛!Y!Q!!:∑尘:i!:№:!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I~Ⅱ水平淋巴结 移数目(OR=4.541,95%CI:3.569~5.776)、肿瘤 位置(OR=1.437,95%CI:1.029~2.007)、淋巴结 外浸润(OR=3.809,95%CI:1.683—8.618)、ER表 达水平(OR=0.740,95%CI:0.569—0.964)是Ⅲ水 平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腋窝I~Ⅱ水平 淋巴结阳性数量为1~3枚、4~6枚和>17枚时,较
Wang舶昭,Chen船,Tian
Yuehe,Wang
ring,Li Hongfiang,Wang Xiaodong,Lyu
Qing.Department of
Surger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ni秒,Chengdu 610041,China
Corresponding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因素分析,统计学
High risk factors of the third level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breast modified mastectomy:an analysis of 746
Fu
cases
cancer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Chunxiang,Fan Xuejiao, Thyroid and Breast
万方数据
史堡处型盘查!!!兰芏!旦笙墼鲞笠§塑£地!』塾堡:丛!!!!!!:y!!:!!:盟!:!
结清扫,排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复发再次手 术、男性乳腺癌、多发病灶及病例资料不详的患者
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肿 瘤位置、ER表达、PR表达、腋窝I~Ⅱ水平淋巴结 移数目分级、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外浸润、伴 其他组织癌浸润与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患者年龄、月经状态、HER-2表达与Ⅲ水平 淋巴结转移无关(表2)。
险。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746例行腋窝I一Ⅲ水平 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腋 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以期为具有腋窝 Ⅲ水平淋巴结高危转移风险的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 外科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1年8月至201 1年12月971例患者在我院 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行I一Ⅲ水平淋巴
表2乳腺癌腋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225例,共746例有完备临床病理资料的女性单侧
乳腺癌患者人组,患者年龄33~80岁,中位年龄
46岁;其中左侧乳腺癌392例(52.5%),右侧乳腺
癌354例(47.5%);伴有腋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者 173例(23.2%)。临床分期:I期100例(13.4%); Ⅱ期357例(47.9%),其中1I a期215例,II b期 136例,1I c期6例;III期289例(38.7%),其中 llIa期105例,HI b期18例,llI c期166例。按照 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 68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浸润性特殊型癌14例, 炎性乳癌45例。腋窝淋巴结分区由手术医生术中 拴线或钳夹标记,术毕手术医生立即逐一按组分选 出所有淋巴结,计数、分装并送病理检查。 746例患者中,腋窝I~Ⅱ水平淋巴结转移阴 性者287例(38.5%),转移数量l~3枚者202例 (27.0%),4~6枚者70例(9.4%),I>7枚者187例 (25.1%);有淋巴结外浸润者57例(7.6%),无淋 巴结外浸润者689例(92.4%);肌间淋巴结转移阳 性者52例(7.0%),阴性者694例(93.0%);22例
(2.9%)患者伴有其他组织浸润。患者病理组织免
疫组化分型结果见表1。
表1 746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分型结果[例(%)]
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选取1 1个可能与
乳腺癌腋窝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性较大的因素 [年龄,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位置,月经状态,腋窝 I~Ⅱ水平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外浸润,胸肌间淋 巴结转移,其他组织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 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 达],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x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统计学处理应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完成,P<0.05认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表3不同T分期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与 腋窝Ⅲ水平淋巴结的关系
腋窝I~Ⅱ水平淋巴结阴性而发生Ⅲ水平跳跃转移
率明显增高(x2=26.501、85.047、256.122,P均= 0.000)。当肿瘤位于外侧时,Ⅲ水平淋巴结转移发 生率较位于内侧(x2=14.170,P=0.000)与乳晕区 (x2=4.964,P=0.026)增高,而位于乳晕区肿瘤与 内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 结外浸润的患者较未发生淋巴结外浸润的患者Ⅲ水 平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1.729,P=0.000)。ER表达阴性者Ⅲ水平 淋巴结转移率比ER表达阳性的患者更高,差异亦 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 二、分层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