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_刘孟军

合集下载

2018-2024年中 国红枣行业发展现状报告

2018-2024年中 国红枣行业发展现状报告

2018-2024年中国红枣行业发展现状报告红枣,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果品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美味的零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功效。

近年来,中国红枣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展现出独特的态势。

从种植方面来看,2018 年至 2024 年期间,红枣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在一些传统的红枣产区,如新疆、河北、山东等地,种植面积在初期有所增加,主要是受到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

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及种植成本的上升,部分地区的种植面积也出现了小幅调整。

在种植技术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改进。

例如,更加注重科学的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一些地区还引入了现代化的灌溉系统,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产量方面,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由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年份的产量会有所波动。

例如,在 2019 年,部分红枣产区遭遇了干旱天气,导致当年的产量有所下降。

然而,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产量在后续年份逐渐恢复并有所增长。

在市场需求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作为传统的滋补佳品,红枣在节日礼品市场依然受到欢迎;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红枣在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红枣加工产品,如红枣干、红枣酱、红枣糕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需求。

从消费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对红枣的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不仅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更因为他们对健康食品的消费意识更强。

而在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红枣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扩大。

在价格方面,红枣价格在 2018-2024 年期间有一定的波动。

受到产量、市场需求、进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红枣价格时而上涨,时而下跌。

例如,在产量较大的年份,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往往会出现下跌;而在产量减少或者市场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则会上涨。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红枣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保健品,是一种普遍应用的中药。

红枣的功效包括提高免疫力、滋补身体、改善记忆力等,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红枣产业曾一度萎靡不振,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产业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红枣产业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红枣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在2019年,中国生产的红枣数量达到290万吨,占全球红枣生产总量的94%。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出口国之一,每年出口量超过20万吨。

红枣栽培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也有少量分布在韩国、蒙古、日本、美国等国家。

红枣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49年至1980年)、转型期(1980年至2000年)和高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初创期的红枣产业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等省份,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较差。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发,从而促进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农民开始将红枣当成了一种经济作物,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转型期的红枣产业主要是被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农业企业所占据,这些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使得红枣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高速发展期的红枣产业则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重视,红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重要品种。

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红枣的线上销售,与此同时,智能设备的应用使得红枣的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红枣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未来几年中,红枣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包括:1. 整个红枣行业的品牌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因此,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是红枣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 红枣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一问题也亟待解决。

3. 随着其他保健品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对健康保健观念的提升,红枣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可能受到挑战。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

红枣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
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红枣产业
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红枣产业的现状分析。

红枣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也是我国果树中产量最高、
分布面积最广的树种之一。

红枣覆盖了我国许多地区,尤其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红
枣产量最高。

红枣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红枣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都有很大的需求,供不应求的情况比较严重。

农民通过红枣种植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因此红枣产业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红枣产业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推
动红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红枣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质干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红枣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红枣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枣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接着,通过对全国红枣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红枣产业在种质资源、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红枣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推动中国红枣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红枣产业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红枣产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红枣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红枣作为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目前,红枣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中国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红枣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新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其中新疆地区的红枣以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著称。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红枣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市场规模方面,红枣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保健的食品,受到了广泛欢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红枣市场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红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红枣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链方面,红枣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红枣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企业和专业人员从事。

在种植方面,我国红枣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地区的红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加工方面,虽然小型加工企业众多,但大型龙头企业正在崛起,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在销售方面,红枣主要依靠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和电商平台销售,但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兴起,红枣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枣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发展。

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运用,使得红枣的种植更加高效、绿色、环保。

在加工方面,新型的红枣产品不断涌现,如红枣保健品、红枣酒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丰富了红枣的应用领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对红枣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政府通过加大对红枣种植的补贴力度、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积极促进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竞争格局方面,红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来提升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通过降低价格、提高产量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格局有利于促进红枣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红枣行业发展现状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红枣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2024年红枣种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红枣种植市场发展现状

红枣种植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红枣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红枣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红枣种植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市场规模、产地分布、种植技术和市场竞争情况,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市场规模红枣是中国传统的特色水果之一,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红枣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红枣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产地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家,拥有广阔的适宜红枣种植的土地资源。

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红枣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陕西等地。

其中,山西省是最大的红枣产地,其出产的红枣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种植技术红枣种植技术是红枣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种植者普遍采用的种植技术有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两种方式。

传统种植方式主要依靠自然生态环境,而现代种植方式则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大棚种植、精细管理和灌溉技术等。

现代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情况红枣市场的竞争激烈,市场主要被一些大型红枣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垄断。

这些企业和合作社在红枣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红枣种植者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并不断创新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枣产品。

结论红枣种植市场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红枣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发展红枣种植产业的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关注市场规模、产地分布、种植技术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

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经营模式,红枣种植者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的分析报告一、概要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品种;红枣养分丰富,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传统中医认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

我国有13亿人口,多有吃红枣的习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红枣需求量将日益提高。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快速。

1982~2024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2000年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24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24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比2024年增长34%。

红枣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24年,六个产枣大区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6.49%,陕西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

另外,宁夏及相邻的甘肃,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2024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4%。

我们预料,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逐步进入挂果期、盛果期,将来几年红枣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红枣种植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更。

红枣产业具有富农、生态、健康等重要意义,各主要产区均争先恐后做大红枣产业,近年来,红枣园、红枣产业带不断涌现。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包括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晋陕黄河两岸跨省区的“峡谷红枣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红枣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其中95%在国内。

随着国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我国红枣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红枣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果农之友2020.2产业发展我国红枣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苏彩霞,郭凯勋,刘晓红(新郑市红枣科学研究院河南新郑451100)枣属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原产我国黄河中下游,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与桃、杏、李、栗并称为古代“五果”,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

我国有超过世界98%的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并占有世界近100%的红枣贸易额。

1我国红枣产业的现状1.1枣树分布、种植面积和红枣产量1.1.1枣树分布枣树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栽培果树之一,北起内蒙,南至两广,西至新疆,东到沿海各省,除黑龙江、西藏之外,北纬19°~43°、东经76°~124°的各个省份均有分布,其垂直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的个别地区可达1300~1800米,在低纬度的云贵高原可达2000米。

1.1.2枣树种植面积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枣树发展速度很快,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新疆,从二十年前的少量栽培上升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次是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五省。

在过去的10年里,红枣产业更是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2009年到2018年,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增长了70%。

1.1.3红枣产量目前全国红枣产量最高的省份是新疆,据2017年统计数据看,新疆红枣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8%,其次是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五省。

从2009年到2018年,我国红枣产量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10%,2018年的产量比2009年翻了一番。

1.2品种结构《中国果树志·枣卷》上记载的红枣有700多种,但主栽品种只有几个,目前产量最高的是灰枣、骏枣、冬枣、金丝小枣,其次是滩枣、板枣、狗头枣、内黄大枣、壶瓶枣、圆铃枣、鸡心枣等。

传统上按大小分,可以分为大枣和小枣两类,以大枣为代表的有灰枣和骏枣,以小枣为代表的有金丝小枣;依用途分可分为制干品种、鲜食品种和兼用品种3类,在众多的红枣品种中,大多数为制干品种,鲜食品种和兼用品种的种类很少,冬枣是最常见的鲜食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鲜食枣品种。

2024年红枣深加工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红枣深加工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红枣深加工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红枣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食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红枣深加工市场的发展迅速,呈现出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红枣深加工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红枣深加工市场在中国的规模庞大。

根据数据统计,红枣深加工市场的总产值达到XX亿元,在整个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红枣深加工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3. 市场趋势红枣深加工市场在近几年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无添加、无污染的红枣产品的需求大增。

其次,消费者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红枣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健康功效的食材,在功能性食品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竞争状况红枣深加工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红枣深加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品牌竞争激烈。

优质的红枣深加工企业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一些大型食品企业也加入了红枣深加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5. 政策支持红枣深加工市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为红枣深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6. 挑战与机遇红枣深加工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质量监管等问题。

然而,市场需求的增加、政策支持的加大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日益关注也为红枣深加工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在2024年红枣深加工市场环境分析中,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状况、政策支持以及挑战与机遇是关键的因素。

深入研究和分析市场环境对于红枣深加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红枣深加工市场的健康发展。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红枣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和消费。

红枣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的角度,对红枣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红枣产业的产量和产值不断增长。

据统计,我国红枣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也逐年递增。

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长,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红枣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红枣的健康功效和独特风味有着越来越高的认可度。

红枣产业的品质和品牌正在不断提升。

红枣不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农产品,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

目前,一些红枣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种植和合理施肥,使红枣的品质大大提升。

一些红枣生产基地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通过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红枣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红枣产业存在着规模小、传统种植方式和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

红枣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农民的小规模种植和传统的生产工艺,这导致了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红枣市场存在一定的品牌混乱和贸易壁垒。

由于红枣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红枣出口面临国际贸易的一些限制和壁垒,限制了红枣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未来,红枣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红枣产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建立和推广一些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品牌,提升红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红枣产业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来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将小规模的红枣种植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提高红枣产业的整体效益。

红枣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对策中国红枣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7%以上,世界上有枣树的国家约50 多个,但均未形成规模化栽培。

我国枣产区覆盖人口达2500 万,种植面积约2200万亩,产量达到800 余万吨,产值1000多亿元。

种植地区以新疆、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为主。

其中:干制枣种植面积1800万亩,年产460万吨,优质果品供应与规模化加工并重;鲜食枣种植面积350万亩,年产300万吨,产值300亿元,设施栽培是特色,传统产区是发展的主产区,为特色时令果品;蜜枣种植面积100万亩,产业逐年萎缩。

我国红枣种植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种植区域集中度较高;二是种植面积及产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三是灰枣品种优势较为明显。

目前,国内枣树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并以新疆、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宁、甘肃等省区为主。

近年来,由于具备规模化种植、适宜生态条件等优势,新疆的红枣栽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猛,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化红枣种植基地。

一、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红枣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但存在专用品种普及率低、人工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下降等问题。

1、红枣生产成本高,灾害应对能力差。

红枣种植多在山区,干旱缺水以及传统的农作方式,造成红枣生产上的劣质、低效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地红枣经营成本高效益低,品种良莠不齐、病虫危害严重,夏季落花落果、秋季裂果腐烂、冬季霜冻抽干等问题。

同时,红枣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特别是秋季阴雨连绵导致的红枣裂果霉烂,使用无机化肥使红枣品质降低等,已经成为限制红枣产业扩张和技术改造的主要因素。

红枣成熟期在9、10 月份,阴雨偏多,红枣干制加工企业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裂果烂果问题,红枣丰产不丰收。

2、缺乏现代化加工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

红枣加工企业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企业,主要以烤、熏枣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且多为季节性加工,生产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摘要: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其果实称之为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本文分析了我国红枣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红枣生产的波动情况,并对红枣的价格变化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枣经济分析对策建议红枣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红枣产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产业。

1、我国红枣产业生产现状分析我国红枣生产总体情况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枣产业发展势头逐步转旺,尤其是1996年以来,枣树面积和产量每年基本上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我国红枣总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见图1),1978~1995年的18年间,枣产量由万吨上升到万吨,增加了倍。

特别是2001~2006年,增幅十分明显。

图1 1978~2009年我国红枣总产量(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0年以来,我国红枣产业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并且变化程度相对较大,年平均增长率为%(见表1)。

2007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枣产量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22237吨,2008年总产量迅速回转上升,同比增长率达到%。

2009年我国红枣产量达到万吨,与2000年的万吨相比,上升了倍。

表1 2000~2009年我国红枣产量及同比增长统计表年份产量(万吨)同比增长(%)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红枣区域生产情况如图2所示,排在前5位的是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年平均产量均在19万吨以上,2000~2009年的平均总产量为万吨,占全国的%。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摘要】红枣是中国传统特产之一,其产业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从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红枣产量、销售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也探讨了红枣产业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在未来展望中,提出了红枣产业可能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品牌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措施。

红枣产业在当前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抓住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红枣产业, 发展现状, 市场需求, 产业发展挑战, 未来展望, 发展策略, 红枣产业发展前景, 发展建议, 总结1. 引言1.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未来,红枣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红枣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红枣生产技术和质量将得到提升,产品品质将得到保障,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红枣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实现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产业链的建设,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红枣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红枣产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红枣产业是中国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红枣市场需求逐渐增长,红枣产业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

目前,中国红枣产业总体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发展现状。

红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红枣的品种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红枣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在逐步优化和提高效率。

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政策也日益完善,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红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特色特产之一。

自古以来,红枣一直是我国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因为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营养果王”。

在现代社会,红枣产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果品销售,而是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如食品加工、保健品开发等,成为了一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剖析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红枣产业现状分析1. 红枣产业的总体形势2. 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红枣产业已经从传统的果品销售逐渐转向了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方面。

红枣饮品、红枣零食、红枣保健品等产品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红枣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品种的培育不断推出,使得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红枣产业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品牌企业,他们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优质产品,拓展市场,促进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3. 红枣产业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虽然红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波动大,利润较低;红枣产业面临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红枣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还有待加强,品牌竞争力不足。

二、红枣产业的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红枣产业发展机遇,红枣产业的相关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几点发展策略:一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和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尤其是电商渠道的拓展,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强合作共赢,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附加值。

红枣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产业,它不仅承载了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相信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红枣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红枣产业相关企业能够深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共赢,推动红枣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枣是一种传统的农产品,也是我国优良的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枣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枣产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下面将围绕国内外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

首先,国内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枣产国,中国枣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丰富的枣资源和世界独一无二的“枣本位论",培育出多个著名的枣品种,如“红灯"、“河南大枣"等。

目前,我国的枣产业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枣区,这些地区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土壤,是枣的优良产地。

近年来,国内枣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枣作为一种传统的营养食品,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枣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消费量近200多万吨。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也为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农民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了枣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采用现代化的包装和销售渠道,枣的市场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国内的枣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枣的种植技术比较复杂,诸如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和产期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普及,导致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

其次,我国枣产区大多是传统农业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物流和冷链等运输技术不完善,导致枣产品容易损坏和贮存时间短。

此外,枣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其次,国外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范围内,枣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

以伊朗、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为代表的中东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枣出口国,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枣资源。

同时,这些国家也致力于枣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此外,中东国家还开拓了枣的深加工产业,研发了多种枣制品,如枣酒、枣膏等,丰富了枣产品的种类,提高了附加值。

另外,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发展自己的枣产业。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一、红枣产业现状1、产量和面积我国红枣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

在国内,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是红枣主要产区,其中河北是红枣的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

2、加工技术红枣加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的晾晒、蒸煮加工,发展到了冷冻、真空包装等现代化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红枣的营养成分更好地得到保留,同时也提升了红枣的品质。

3、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红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且,红枣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是一种食品,还可以被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因此,红枣产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1、品质不稳定由于红枣的栽培和加工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红枣的品质不稳定。

有时候会出现枣虫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红枣的品质,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价格波动由于红枣的生长和收获季节固定,以及红枣的产量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红枣的价格波动较大,给红枣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3、品种单一目前,我国的红枣品种主要有“麻红”、“红富士”等,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红枣的品质,需要在栽培和加工环节上加强管理,防止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保证红枣的质量。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差异化管理,提高红枣的品质保障。

2、拓宽品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可以在品种上进行拓宽,引进一些新的红枣品种,丰富市场供给。

3、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食品领域外,红枣产品还可以开拓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自身的附加值。

红枣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科技手段的引入、管理的加强以及产业深度融合等措施,我们有信心使得红枣产业更好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健康、优质的红枣产品。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红枣作为我国传统的特产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备受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中药食材的重新关注,红枣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本文将对红枣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红枣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红枣产业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红枣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红枣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不仅用于食用还用于保健。

国外市场对中国红枣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红枣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产业链不断延伸红枣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红枣的生产和销售,还涉及到红枣的加工、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红枣的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如红枣膏、红枣饮料、红枣面膜等,这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在一些红枣主产区,如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红枣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这些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红枣种植资源,还拥有成熟的红枣加工和销售体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吸引了大量相关产业的配套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产业问题仍待解决尽管红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品牌建设和质量问题,一些红枣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之间缺乏竞争力,也造成了市场混乱。

其次是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些农户和小作坊无法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最后是产业链中存在一些环节配套不足,如包装、物流等配套环节尚未完善。

二、红枣产业发展展望1. 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要想让红枣产业长久发展,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各红枣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生产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借助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深加工和产品创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深加工红枣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红枣企业应该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生产出更多种类、更高附加值的红枣产品。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刘孟军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卷),期】2000(2)2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外尤其是韩国的枣树分布、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枣树从分布、品种构成、栽培技术、贮藏加工、分级包装和对内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从宏观调控、品种结构、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枣树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枣树业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总页数】5页(P76-80)
【关键词】枣树生产;分布;品种结构;栽培技术;贮藏加工;分级包装;宏观调控;市场开拓;中国;外国
【作者】刘孟军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3;F316.13
【相关文献】
1.国内外苹果生产科研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续) [J], 汪景彦;窦连登
2.国内外苹果生产科研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J], 汪景彦;窦连登
3.河北省枣树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J], 刘孟军;周俊义
4.从国内外甜樱桃生产现状看国内甜樱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J], 崔建潮;王文辉;贾晓辉;王志华;佟伟
5.甘肃敦煌枣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J], 边银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视中国枣产业

透视中国枣产业

透视中国枣产业
刘孟军
【期刊名称】《果农之友》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枣树是鼠李科枣属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种中国原产特色果树.千百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并深深融人了中华民族的药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得益于其极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稳产性、富含营养且用途多样的果实以及便于管理不与粮棉争地等独特优点.当今,它又成为山、沙、碱、旱贫困地区的致富果、摇钱树。

【总页数】1页(P7)
【作者】刘孟军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中国南方鲜枣产业化发展的探讨 [J], 夏树让;傅国军
2.江南枣如何改变中国“枣江湖”?——湖南祁东新丰果业有限公司枣产业发展纪实 [J], 迟诚
3.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J], 刘孟军
4.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建设绿色黄河三角洲--在黄河三角洲冬枣产业化项目论证会暨中国枣业规划媒体见面会上的致辞 [J], 于树建
5.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专家赴阿联酋开展国际合作项目\r助力当地椰枣产业发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发行站
陕 西 省 大 荔 县 步 昌 供 销 社 ( 715108) 联 系 人 : 杨 克 明
电话: 0913- 3716495 手机: 13369157590
3 果农之友 2008 No.3
果农之友 2008 No.3
果业论坛
能会返贫; 枣产业如果抓不上去, 许多正 没有跟上, 鲜枣的周年供应甚至亚周年 务艰巨, 难度很大。
沙漠戈壁不屈精神的胡杨, 一个是代表 绿洲扩张和经济开发新希望的枣树。我
如今: 枣树成为许多山、沙、碱、旱贫 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摇钱树,

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曾问当地的科技人员和农民, 你们为何 成为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
2.1 经济方面
不在绿洲和沙漠的交界地带大面积发展 作。枣产业如果出了问题, 几百万人口可 枣
3000 年 前 : 《诗 经 》中 “八 月 剥 枣 , 十 月获稻”的句子, 暗示当时的枣树与水稻 齐名。
2000 年 前 : 《史 记·货 殖 列 传 》 记 载 “北有枣栗之利、其人与千户侯”等, 枣已 成为致富的摇钱树。
今天: 枣产业已成为许多贫困县市 的支柱产业。
河北沧县崔尔庄: 靠枣树生产和流 通, 人均收入过万元。
果业论坛
果农之友 2008 No.3

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刘孟军

( 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 071000)
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
胡杨, 那有多么壮观。他们异口同声地
之一。枣树原产于我国, 早在远古时代,
说, 胡杨的经济效益远不如枣树, 枣树不
枣 树 就 与 桃 、杏 、李 、栗 一 起 并 称 为 我 国
2 创造绿色财富的突破口
海盐碱地区, 太行山、吕梁山和陕北黄土。
抗日战争期间: 陕北八路军, 一把炒
“绿 色 ”与 “财 富 ”并 不 矛 盾 , 搞 好 了
2007 年 9 月 , 笔 者 在 新 疆 塔 克 拉 玛 面, 一把红枣, 冬吃不冷, 夏吃不热, 携带
林覆盖率贡献了 1 个多百分点。在许多
100%的 枣 产 品 国 际 贸 易 市 场 。
集中产枣区, 枣树更是构成了森林的主
1 庞大的产业规模
目前, 我国除黑龙江省外, 各省、市、 自治区均有枣树栽培, 全国栽培面积已 达 133.3 万 公 顷 , 年 产 量 约 25 亿 千 克 , 年产值接近 200 亿元, 枣树已成为我国 第一大干果树种。
《2006 年 中 国 林 业 统 计 年 鉴 》记 载 , 我 国 枣 总 产 量 246.3087 万 吨 , 其 中 河 北 省 90.9 万 吨 、山 西 50.3 万 吨 、山 东 37.0 万吨、陕西 16.0 万吨、新疆 15.3 万吨、河 南 13.5 万 吨 、甘 肃 7.0 万 吨 、辽 宁 5.7 万 吨、宁夏 2.2 万吨、天津 1.9 万吨。
二者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笔者认为, 发展 干沙漠周边地区考察了几天, 给我留下 方便, 健身解饿,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
枣树产业就是一个可以兼顾国家和农民 最深印象的是两种树, 一个是代表古老 了重大贡献。
利 益 、创 造 绿 色 财 富 的 很 好 突 破 口 。这 是 因 为 , 枣 树 具 有 经 济 、生 态 、文 化 和 政 治
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 的 市 场 容 量 和 对 未 来 市 场 的 开 拓 水 平 。 和价格的大幅波动。
的历史背景下, 作为我国特殊优势的枣 树正在进入一个栽培面积和市场需求同
这些年, 我国枣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看发 展数量大有成效, 但发展质量急需提高,

化险为夷的建议
步快速增加的大发展时期, 目前仍以每 市场开拓严重滞后。具体表现为:
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 常常出现因引种 致死、高传染特点。近年来, 枣疯病每年 功能性食品开发, 实现产业深层增值; 着
不当和栽培技术跟不上, 致使栽后多年 导致 3% ̄5%的枣树死亡, 全国每年因之 力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 ( 包括
枣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民俗: 结婚, 枣、栗子; 节日, 粽子。 文学: 在历代戏曲、小说、诗歌、散文 中, 关于枣的故事不胜枚举。“牡丹花好 空入目, 枣花虽小能结实”。 中华国粹中药: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 纲 目 中 列 为 上 品 , 60%的 中 药 方 剂 中 用 到枣。 北梦琐言: “枣林坪滨黄河西, 有一 张氏女, 煮枣数日始熟, 香飘千里, 闻之, 死者生, 病者起”。 民间则有 “一日吃仨枣, 长寿不显 老”; “男人不可一日无生姜、女人不可一 日 无 红 枣 ”的 说 法 。 近期研究表明, 枣有预防和治疗癌 症、失眠多梦以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 病的重要作用。 2.4 政治方面 历史上的民谣: “枣柿半年粮、不怕 闹 饥 荒 ”。 枣 树 曾 是 古 代 中 国 生 活 安 定 、
典范; 同时利用其适应性强、耐贮藏的优 枣、蜜枣等传统产品不符合非华人消费 是基础, 完善政策是保障, 先行科技是关
势 , 打 生 态 经 济 牌 , 扩 大 生 产 , 争 创 大 宗 习惯, 而以营养见长具有巨大市场需求 键。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果品新局面。那么, 枣产业的未来将是十 的鲜枣和功能性枣食品还没有真正打出 5.1 优化区域布局
红 在大力发展枣树的贫困地区的农民将失 供应都无法实现, 目前供应期只有 3 个
此外, 枣树上的另外两种病害近年
去脱贫和致富的希望。
月左右, 严重制约了鲜枣产业的发展。另 来也愈演愈烈, 常导致大面积有产无收。

可见, 发展枣树效益多多, 事关重 外, 枣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增殖严 一种是裂果, 表现为成熟期遇雨后果实
枣 产 业 还 是 一 个 滋 补 强 壮 13 亿 中 国人的健康产业; 一个有着巨大出口创 汇潜力的民族产业; 一个具有广阔发展 前景的朝阳产业; 一个在山、沙、碱、旱贫 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产 业。
在枣树的各种价值中, 经济价值是 最早被开发和利用的。
7700 年 前 : 河 南 新 郑 出 土 的 炭 化 枣 核, 标志着农耕文明尚未兴起之前, 枣已 被广泛利用。
针对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
年 10%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发展。
( 1) 枣产品的国际市场仅局限于华 国内外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枣产业要抓
如果能够一方面充分利用枣的营养 人圈, 在有 50 亿人口的非华人世界没有 住历史机遇、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 开拓
丰富优势, 打优质绿色牌, 争创高档果品 取得实质性突破, 主要是因为出口的干 市场是出路, 做强企业是动力, 改造农民
独特优点。能同时满足国家生态建设和 撑显然是不够的。
频繁, 受灾面积越来越大, 受害程度越来
农民增收双重需求, 成为近年来最受农 4.2 市场开拓滞后产业发展
越高, 常导致整个产区甚至多个产区大
民欢迎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枣产业发展的根本希望和制约点都 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年经济损失高达数
在 我 国 加 入 WTO、 经 济 全 球 化 、农 在于市场, 其中包括国内外枣产品当前 亿至数十亿元。同时, 还会造成市场供应
大。
重落后, 带动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队伍 开 裂 、浆 烂 , 严 重 时 失 去 经 济 利 用 价 值 ;
3 空前的发展机遇
尚未建立起来, 采后增值尚不到 30%, 这 另一种是缩果病, 表现为成熟期果实发
又反过来制约了农民的进一步增收。
生皱缩、凹陷、发苦, 提前落果, 因苦涩不
枣树具有风土适应性强、果实营养
一个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民族产业 堪食用, 也无加工利用价值。目前, 我国
丰 富 、用 途 多 样 , 便 于 管 理 , 经 济 寿 命 长 需要政府科学的宏观指导和强有力的科 现有的枣树主栽品种大多不抗裂果和缩
和适于长期间作、不与粮棉争地等 5 大 技支撑。目前这样的宏观指导和科技支 果病。近年来, 这两种病害的发生越来越
( 3) 品种更新速度慢、品种结构不合 理, 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多样化的市场需 求。
( 4) 鲜枣周年供应和功能性枣食品 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滞后于生产和市场需 求的发展。 4.3 病害猖獗危及产业生存
枣产业的生存正面临枣疯病的毁灭
早晚供应期) ; 制干品种向干旱少雨、日 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部山区和北方 的滨海盐碱区和河流故道沙荒区集中; 加工、营销和研发向枣产业规模大且经 济、技术和信息相对发达的东部省份集 中。 5.2 优化品种和产业布局
枣树的生态价值是最近几年才引起 人们关注的。毫不夸张地说, 枣树是经济 林中生态价值最高的树种之一, 它往往 分布到最恶劣的环境, 如河北、山东环渤
体, 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超过了 50%。 比 如 在 河 北 省 沧 州 80%的 森 林 为 枣 树 , 太 行 山 区 的 赞 皇 、阜 平 、行 唐 , 吕 梁 山 区 的临县、石楼、柳林, 陕北的清涧、佳县等 50%的 森 林 为 枣 树 ; 在 新 疆 阿 克 苏 、哈 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边地区, 枣 树正在成为绿洲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2.3 文化方面
分光明的。
去, 目前枣产品出口量还不到总产量的
大力提倡枣树生产向其优生区集
只要充分发掘其内在潜力, 枣产业 1%; 2006 年全国红枣出口 10717 万美元 中。其中: 鲜食品种北上、南下, 即一方面
有望成为年产值 500 亿甚至上千亿元的 ( 而 早 在 1996 年 就 达 到 过 12468 万 美 向目前枣的分布北缘— ——冷凉地区 ( 河
山 西 临 猗 河 东 村 : 10 年 前 就 靠 种 植 梨枣人均收入过 5000 元。
新疆阿克苏:5 年内要发展枣树 13.3 万公顷, 打造人均 8000 ̄10000 元的 支柱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