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屈原列传》中看传记文学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史记·屈原列传》中看传记文学的特点
《史记》是历史上有名的通史,所述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等三千多年的史实。

全书包含大量人物传记,都是以历史上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的。

这些人物传记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传记文学的主要特点,而《屈原列传》就是其中一篇佳作。

人物传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真实性,它作为传记文学的一方面,这可以体现出传记文学具有纪实性的特点。

《屈原列传》记述的是屈原受任、被疏、遭罢黜、升迁、沉江的生平事迹。

作者据事“直书”,做到了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实感动人,读者无不为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据其他的文史记载,屈原确实是这样一位爱国之士,而文中所述的楚王“受骗绝齐”、“复释张仪”、“赴秦身死”和“诸侯击楚”等也均为史实。

这就可看出传记文学的纪实性特点,不虚构渲染,据事实而写,符合史实。

传记文学还具有文学性的特点。

例如,《屈原列传》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全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练,叙中有情、议中有情,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短短的一段文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形象鲜明、满腹才干的人物形象。

而排比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和对偶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

除纪实性和文学性外,传记文学还具有功能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认识和教育认识上。

因为传记文学有纪实性的特点,那么其中所述的大部分是符合史实的,这有利于我们后世的人研究当时的人文环境和时代特点。

对于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游记作品。

而对于时代特点,人物传记则有比较多的体现。

人物传记所记的人物或男或女,或忠或奸等都是真实的,没有虚造,这就给后世的人们给予了榜样或是警戒的作用。

《屈原列传》没有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而仅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不受重用却依然忠心不二,遭贬谪却也心念楚王,直致楚王客死、楚国衰败,他深感现实的悲哀,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哀叹。

在说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后悲痛地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爱国、高洁和坚持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使得屈原得以千古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当时一些社会现实。

以上所述都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社会认识和教育认识等功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