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或不考虑节点非刚性转动的影响程度可达5%—10%; 考虑柱轴向变形,自振周期可能加长15%,加速度反应可能 降低8%;考虑P-Δ效应可能增加位移10%。
3.材料的影响
■材料性能的退化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降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x: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时间及应变程度而改变。随着 时间的增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施工完成后可能降低 50%,在应变增大的情况下还可能继续降低,这意味着 自振周期可能增长25%,减小加速度反应10%。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正确的场地选择; 合理的结构设计; 正确的构造措施。
强调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复杂性、 间接性和耦连性) ■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
目前的抗震设计水平尚未达到真正的科学水平。
要使建筑物具有尽可能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 抗震概念设计。如果整体设计没有做好,计算工作再细致,也难免在地震
时建筑物不发生严重的破坏,乃至倒塌。科学辨证观: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图1 房屋震害指数与局部地形的关系曲线
图2 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
图1表示通海地震烈度为10度区内房屋震害指数与局部地形的关系。 图中实线A表示地基土为第三系风化基岩,虚线B表示地基土为较坚硬 的粘土。同时,在海城地震时,从位于大石桥盘龙山高差58m的两个测 点上所测得的强余震加速度峰值记录表明,位于孤突地形上的比坡脚 平地上的平均达1.84倍,这说明在孤立山顶地震波将被放大。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都木结构房屋的破坏率,明 显地随冲击层厚度的增加而上升。
图4 房屋破坏率与覆盖土层 厚度的关系
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6.4级地震时,同一地区不同覆盖层厚度土层 上的震害有明显差异,特别是9至12层房屋在厚的冲积土层上房屋破坏 率要高得多。图4表示了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地震时房屋破坏率与 覆盖层厚度的关系。从图中的震害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土层厚度 超过160m时,10层以上房屋的破坏率显著提高,10—14层房屋的破坏 率,约为薄土层上的3倍,而14层以上的破坏率则上升到8倍。
20余年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先后发生了若干次大地震,通过震害 分析对建筑物的破坏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取得了抗震设计经验,确 定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一、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选择抗震有利地段
选择建筑场地时,宜或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避开对建筑抗震设计不利的地段。 ----------------------------------------------抗震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如溶洞、陡峭
图2表示了这种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
图3 软土地基上房屋的震害
图3:天津塘沽港地区,地表下3—5m为冲填土,其下为深厚的 淤泥和淤泥质土,地下水位为-1.6m。1974年兴建的16幢3层住宅和 7幢4层住宅,均采用片筏基础。1976年唐山地震前,累计沉降分别 为200mm和300mm,地震期间沉降量突然增大,分别增加了150mm 和200mm。震后,房屋向一边倾斜,房屋四周的外地坪地面隆起。
4.阻尼的变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一般为5%,但当受震松动 以后阻尼比可达20%—30%,自振周期差异达50%左 右。
5.基础差异沉降的影响 按一般荷载设计的框架结构,当地震系数采用 0.10,基础差异沉降1cm可能造成设计弯矩72%的误 差,而这种误差在设计中一般未予考虑。
6.地基承载力
考虑地震的偶然性以及短期突然加载的影响,在计算地震 对地基的影响时,地基承载力取值往往提高33%—50%。
二、减少能量输入
1.薄的场地覆盖层。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场地覆盖层厚度定义为地面至坚 硬场地顶面的距离。
坚硬场地包括岩石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但 硬夹层或孤石堆等不得作为基岩对待。
国内外多次大地震表明,对于柔性建筑,厚土层上的震害 重,薄土层上的震害轻,直接座落在基岩上的震害更轻。
的山区)、地陷(如地下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地裂、 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在地 震时可能发生错位的断层。
就地形而言,一般指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 的顶部、非岩质的陡坡、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河岸和边 坡边缘。
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断层破 碎带以及成岩、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等。
2.坚实的场地土。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平面上大致相 当于一个厂区或自然村的大小,深度一般为地面下 15米。 震害表明,场地土刚度大的,房屋震害指数小, 破坏轻;刚度小的,震害指数大,破坏重。 此外,对于具有较长周期的高层建筑,位于软土 上时,地震输入能量要比位于硬土上的大得多。 因此,就减少地震能量输入这一点而言,有条件 时,应选择具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
其计算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结构 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1.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 三个平动分量、三个转动分量
2.结构分析的影响
影响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因素: ■质量分布的不确定性;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 ■节点的非刚性转动; ■偏心、扭转及PΔ效应; ■柱轴向变形。
第二部分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 结构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结构概念设计是根据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建立的
正确概念,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正确和全面地把握结 构的整体性能。即根据对结构品性(承载能力、变形能力、 耗能能力等)的正确把握,合理地确定结构总体与局部设 计,使结构自身具有好的品性。
3.材料的影响
■材料性能的退化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降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x: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时间及应变程度而改变。随着 时间的增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施工完成后可能降低 50%,在应变增大的情况下还可能继续降低,这意味着 自振周期可能增长25%,减小加速度反应10%。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正确的场地选择; 合理的结构设计; 正确的构造措施。
强调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复杂性、 间接性和耦连性) ■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
目前的抗震设计水平尚未达到真正的科学水平。
要使建筑物具有尽可能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 抗震概念设计。如果整体设计没有做好,计算工作再细致,也难免在地震
时建筑物不发生严重的破坏,乃至倒塌。科学辨证观: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图1 房屋震害指数与局部地形的关系曲线
图2 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
图1表示通海地震烈度为10度区内房屋震害指数与局部地形的关系。 图中实线A表示地基土为第三系风化基岩,虚线B表示地基土为较坚硬 的粘土。同时,在海城地震时,从位于大石桥盘龙山高差58m的两个测 点上所测得的强余震加速度峰值记录表明,位于孤突地形上的比坡脚 平地上的平均达1.84倍,这说明在孤立山顶地震波将被放大。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都木结构房屋的破坏率,明 显地随冲击层厚度的增加而上升。
图4 房屋破坏率与覆盖土层 厚度的关系
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6.4级地震时,同一地区不同覆盖层厚度土层 上的震害有明显差异,特别是9至12层房屋在厚的冲积土层上房屋破坏 率要高得多。图4表示了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地震时房屋破坏率与 覆盖层厚度的关系。从图中的震害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土层厚度 超过160m时,10层以上房屋的破坏率显著提高,10—14层房屋的破坏 率,约为薄土层上的3倍,而14层以上的破坏率则上升到8倍。
20余年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先后发生了若干次大地震,通过震害 分析对建筑物的破坏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取得了抗震设计经验,确 定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一、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选择抗震有利地段
选择建筑场地时,宜或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避开对建筑抗震设计不利的地段。 ----------------------------------------------抗震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如溶洞、陡峭
图2表示了这种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
图3 软土地基上房屋的震害
图3:天津塘沽港地区,地表下3—5m为冲填土,其下为深厚的 淤泥和淤泥质土,地下水位为-1.6m。1974年兴建的16幢3层住宅和 7幢4层住宅,均采用片筏基础。1976年唐山地震前,累计沉降分别 为200mm和300mm,地震期间沉降量突然增大,分别增加了150mm 和200mm。震后,房屋向一边倾斜,房屋四周的外地坪地面隆起。
4.阻尼的变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一般为5%,但当受震松动 以后阻尼比可达20%—30%,自振周期差异达50%左 右。
5.基础差异沉降的影响 按一般荷载设计的框架结构,当地震系数采用 0.10,基础差异沉降1cm可能造成设计弯矩72%的误 差,而这种误差在设计中一般未予考虑。
6.地基承载力
考虑地震的偶然性以及短期突然加载的影响,在计算地震 对地基的影响时,地基承载力取值往往提高33%—50%。
二、减少能量输入
1.薄的场地覆盖层。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场地覆盖层厚度定义为地面至坚 硬场地顶面的距离。
坚硬场地包括岩石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但 硬夹层或孤石堆等不得作为基岩对待。
国内外多次大地震表明,对于柔性建筑,厚土层上的震害 重,薄土层上的震害轻,直接座落在基岩上的震害更轻。
的山区)、地陷(如地下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地裂、 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在地 震时可能发生错位的断层。
就地形而言,一般指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 的顶部、非岩质的陡坡、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河岸和边 坡边缘。
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断层破 碎带以及成岩、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等。
2.坚实的场地土。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平面上大致相 当于一个厂区或自然村的大小,深度一般为地面下 15米。 震害表明,场地土刚度大的,房屋震害指数小, 破坏轻;刚度小的,震害指数大,破坏重。 此外,对于具有较长周期的高层建筑,位于软土 上时,地震输入能量要比位于硬土上的大得多。 因此,就减少地震能量输入这一点而言,有条件 时,应选择具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
其计算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结构 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1.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 三个平动分量、三个转动分量
2.结构分析的影响
影响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因素: ■质量分布的不确定性;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 ■节点的非刚性转动; ■偏心、扭转及PΔ效应; ■柱轴向变形。
第二部分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 结构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结构概念设计是根据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建立的
正确概念,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正确和全面地把握结 构的整体性能。即根据对结构品性(承载能力、变形能力、 耗能能力等)的正确把握,合理地确定结构总体与局部设 计,使结构自身具有好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