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

合集下载

《小二黑结婚》阅读提升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同步测试】

《小二黑结婚》阅读提升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同步测试】

《小二黑结婚》同步测试阅读提升练习一、阅读题才子赵树理汪曾祺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

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

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

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

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

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

他写稿大概不起草。

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

考虑成熟,一口呵成。

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

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

他是负责发稿的。

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

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

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

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

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

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

”他才有点选择。

他爱喝酒。

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

他和老舍感情很好。

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典型,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封建意识、命运在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都体现了出来,但是因时代环境的不同,他们笔下农民的命运、人物关系、人生追求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赵树理;高晓声;农民形象;分析;比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高晓声之所以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两位圣手”[1]108,是因为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多种多样、栩栩如生,如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李有才、李顺大、陈奂生、刘兴大等人物形象已深烙于读者心中。

然而因时代环境、学识修养、才情秉性等等的差异,赵树理、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一、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赵树理的小说所描写的是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社会变革,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生活,展示了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

他着力表现的是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农村封建残余势力,走上彻底翻身的解放道路。

他笔下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等,都是背着沉重的封建思想包袱的旧式农民,他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有“翻身”后新的困扰与痛苦。

还有年轻一代的农民“新人”形象:如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他们都是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很自然地根植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着深厚的生活根据。

以下以小二黑、李有才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1.小二黑形象小二黑是赵树理笔下的新一代农民,他年轻、积极、热情、聪明能干。

他没有上过学,六岁时二诸葛教他识字,像那些算属相、卜六朲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喜得二诸葛常把他引到人前卖弄。

到了十三岁时小二黑知道这些东西不好,于是再也不信他爹的鬼八卦。

试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分析

试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分析

试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分析摘要: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进城农民工又是他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农民始终是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生活受到普遍的关注。

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没少以“农民”形象为主要描写的对象。

其原因是农民这个角色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下,发生了多次的改变。

它的每次改变往往伴随着历史的巨变,是富有时代意义的。

它已成为反映历史的主角,所以文人通过再现当代的农民生活,写出了真实的社会形态,还有文人对社会环境的深邃思考,对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功不可没。

反映时代的作品是丰富的文化宝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智慧,改变着社会的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文学视野;农民工形象;叙事分析;变化文学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它同时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乃至于是一种生命现象。

乡土文学是中国社会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国社会生命延续的写照。

乡土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根,也是传统文化存在的根基,乡土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无论时代如何变革、城乡差异如何巨大,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直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时代社会一直都在关注贫瘠落后的农村和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如今作家们以其敏锐的眼光、作家的责任关注到了时代变革中的农村和农民工。

一、自给自足经济下回顾历史,当城市仅作为政治中心的存在,城乡在经济上差异很小时,我们国家处在小农经济体制中。

自给自足的经济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几乎每家每户都以田地为谋生手段,也没有将农民独立成特殊群体的说法。

那么,不难想象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如何了。

封建社会地主阶层猖獗,变换手段压榨百姓。

加之国家征收赋税严重,自然民不聊生。

诗人通过写诗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之类的这些在当时很常见,诗歌体裁也多种多样。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鸦片战争为开端,外国侵略者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社会格局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高晓声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特质。

其中,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更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思想特质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分析高晓声农村小说的特点。

一、思想特质1.崇尚人性高晓声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人性关怀。

他深刻地描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他们的生动形象。

他关注一些平凡而真实的人物,如农民、妇女、孩子等,用平和的语言彰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

他强调人性的尊严和大小,叙述了一些普通人面对命运和困境的奋斗和坚持,这种人性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充分的呈现。

2.关注个体高晓声在农村小说中重视个体的形成和个性的价值。

他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种种复杂的关系,例如家庭的族群关系、邻里之间的互动、乡村社会的秩序和风俗习惯等等,在这些关系里,个体的形成和成长显得特别重要。

他将个体的成长过程融入到乡村生态中,写出了一批底层人物的形象和生活轨迹,这种描写充满了情感和探索。

3.关注生活高晓声的农村小说注重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他用生活下的细节来塑造人物,用细致的情感描写表现农村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意识。

他反复描写农民打起背负的劳动生活和艰苦的生活境遇,这种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塑造明确了他笔下的农村生态和社会结构。

二、文化内涵1.民俗文化高晓声的农村小说与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他深入研究了乡村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传说等,将这些文化因素融入到故事中,形成了叙述的织补。

他精心描绘了乡村环境,描写了各种节日和仪式,向读者展现出一副朴实而不失庄重的乡村画卷。

2.文学传统高晓声的文化内容不仅来自于乡村社会的文化传承,也来源于文学传统的积淀。

他的作品借鉴了不少汉语的文学经典,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和表现方式。

他以普通人的角度挖掘和叙述了一段段看似平凡而实则不凡的生活,将文化嵌入故事之中,使小说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Oct. 2020Vol.37 No.52020年10月 第37卷第5期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李冈9(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摘 要: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被认为是具有先进性的典型,然而也存在个性扁平的特征。

文章从传统伦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手法上对赵树理小说中人物进行全面考察,揭示人物形象塑造的矛盾之处,并尝试分析赵树理小说与同时代同题材小说中农民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扁平;典型;赵树理;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 2020 )05-0009-04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不再是新文学中“愚 昧”“麻木”“被启蒙”的对象,而成为最具革命性和 先进性的“历史实践主体”叫这一转变开启了无产阶级文学中新农民形象的书写热潮。

然而在柳青、 丁玲、浩然类似题材的小说中,新农民形象却与赵树理的迥然不同。

柳青等作家继承的仍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人物塑造力求“典型化”,细腻的心理 描写使人物充满“灵魂的搅动”和“矛盾的挣扎”;而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则是“消融于集体当中”叫青 年们很少思辨,很快接受新思想,父辈们尽管走出 一条从“小农意识”到自觉拥护新政策的心路历程,但与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等相比,仍显得欠缺复 杂性。

就文学中对于“典型”的定义而言,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无疑是新时代农民的“典型”,这是一类在 中国传统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人物类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形象长廊。

但就艺术而言,这些 典型人物又是缺乏个性的、扁平化的。

读者记住的 是几种农民类型,而非鲜活的个体。

这与赵树理的政治身份有关,作为政工干部,他自述写小说的目 的是“劝人”的,“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叫尽管有“问题”意识,但也回避了较为尖锐的矛盾。

同时,“炕头谈心”式的叙述方式,也淡化了人物的 心理描写深度。

精彩纷呈 各树一帜——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作品特征评析

精彩纷呈 各树一帜——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作品特征评析

第29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29 No.22009年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09收稿日期:2008-11-10作者简介:曾丽洁,女,1968年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精彩纷呈 各树一帜——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作品特征评析曾丽洁(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 潮州 521000)摘 要:鲁迅、赵树理和高晓声都是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然而三大作家的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深入文本,结合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探究三大作家创作特质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看到时代大环境和个体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09)02-0057-05Splendid Achievements and Being a School of Their Own: on Characteristicsof Rural Themes by Lu Xun, Zhao Shuli and Gao XiaoshengZENG Li-jie(Chaozhou Teachers' Colleg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 Chaozhou 521000,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Lu Xun Zhao Shu-Li and Gao Xiao-Sheng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ural themes, their writ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three writers’ works share the common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第29卷58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ing style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By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with life experience of the three writers, this paper do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texts and explores their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ing of their writing styles, thus shows u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ag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n literary writing.Key words: Lu Xun;Zhao Shuli;Gao Xiaosheng;rural themes;writing style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作家所处的时代特点、人生经历都会影响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反映。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高晓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农村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人文和价值观念,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思想特质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高晓声农村小说进行解析。

一、思想特质高晓声的农村小说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民生,关爱农民高晓声的作品深刻反映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爱。

他把农村视作中国社会的基础和根基,通过其作品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真实情感,触动人心。

他关注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建设等问题,以真挚的情感表现出对农民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2. 弘扬家庭美德高晓声的作品中,家庭情感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美德,塑造了一系列朴实温馨的家庭形象。

在他的小说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互相扶持、共同奋斗被赋予了极大的情感价值和道德意义,展示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深厚人文底蕴。

3. 探讨道德伦理高晓声的农村小说深入探讨了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

他通过刻画人物的品行和道德选择,揭示社会现实中的道德困境和价值冲突,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道德观念的变迁和矛盾。

他善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表现道德伦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生活关照。

二、文化内涵1. 传统文化价值高晓声铭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作品中不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和传承。

他通过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谦和、忠诚等伦理价值观,为读者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2. 地方文化表达高晓声的农村小说中,地方文化的表达和塑造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对当地民间风俗、方言语言、乡土风情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为读者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魅力。

3. 现代文化观照高晓声的作品融合了现代文化观照,既保留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又对当代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审视和思考。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内容摘要赵树理所写的是解放区封闭的农村,多是一些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他们为争取自由而努力奋斗,是觉醒了的一代农民青年,他们身上有较鲜明的反抗精神;他的写作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农民的思想变化,革命斗争为题材写作的.赵树理还是第一位在文学上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

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本文主要分析作者笔下农村青年形象及其个性特征。

虽说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大致面目。

表现农民的斗争,对农村封建落后的旧规矩的改造,热情歌颂农村在新时期焕发的新思想,以及表现翻身后农民的欣喜心情。

他的小说在刻画新旧农民形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老农民新人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一、顽固守旧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式农民形象。

赵树理自己说过:“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要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

”如在《小二黑结婚》中重点塑造的两个落后的家长形象,即二诸葛和三仙姑。

二诸葛是一个善良却又十分愚昧懦弱的老农民,由于无力改变受欺压的痛苦境况,他迷信命运。

他以“命相不对”为由,阻挠儿子二黑与三仙姑的女儿小芹的恋爱。

而三仙姑是通过搞“下神”之类的迷信活动,来掩饰自己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这就是赵树理在小说中对建国初期的农村问题批评得最多的一点。

我认为,赵树理笔下的这三个形象最具代表性。

1.小丑式的假“仙姑”。

三仙姑的“下神”,是她觉得孤单,而又被“于福他爹”赶走了村里那些为她“作伴”的年轻后生之后的事。

而她把香案设起来之后,文中说:“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他转来转去。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摘要]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散点透视与追踪反映、观照问题与审视灵魂、凡人大事与奇人奇事等。

本文于此略作比较。

[关键词]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不渝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川流不息,蔚为大观。

其间,赵树理、高晓声脱颖而出,自成一家,业绩卓著。

此就赵树理与高晓声两位大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略作比较。

一、散点透视与追踪反映赵树理曾极坦诚而直率地称自己的小说是问题小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

”工作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是赵树理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反映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这既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原动力,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宗旨之所在。

高晓声“一直致力于描写和反映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命运,对普通农民在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作追踪式的描写。

”《李顺大造屋》虽使阔别文坛20余年后的高晓声声名鹊起,但真正奠定高晓声在中国当代文坛重要地位的却是他那“上城出国十二年,小说一篇写白头”的陈奂生系列小说。

陈奂生系列小说主要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作品,创作时间前后历时10余年,横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主人公陈奂生之生存状态进行了跟踪式描绘。

二、观照问题与审视灵魂尽管赵树理名垂千古主要得益于他那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但就其革命一生而言,创作仅是其中小小的一个部分。

赵树理首先是一名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其次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

事实上,赵树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超出了他对文艺工作的兴趣。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摘要:赵树理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在广大西北地区的农民。

赵树理小说中农民形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土”气,二是;小说中人物生活场景的“还原”性;三是,小说中人物爱情的“简陋”化;四是,小说中人物思想的“本色”性。

在赵树理小说中,农民这一人物形象给读者的印象是不加修饰的本真的农民。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土气;还原性;简陋化;本色性A Discuss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the Farmer Imagein Zhao Shuli’s NovelClass 1 Grade 2008,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Zhou JuanSupervisor Lei BinAbstract: Zhao Shuli is a very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of his novel are the farmers who are living ing the northwest in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isplay in four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 are very rustic; secondly, the lif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les has been restored to the real scene; thirdly, the lov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s very rough; fourthl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les have instinctive thought. In Zhao Shuli’s novel, farmers, the special images, have given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that they are the inornate, true farmers.Key words:Zhao Shuli’s novel; farmers images; rustic; reduction; trough; instinctive“赵树理是一个‘深深扎根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作家”[1](p1),在他的小说中,无论是刻画的人物还是环境描写都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作者:孙文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赵树理先生为我国现代作家,擅长于描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作品。

塑造出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形成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形象组成:有思想较为先进的、有思想保守落后的、有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新型农民。

其塑造的农村妇女形象也非常符合当时的农村真实人物形象。

赵树理的作品中老一代农民多为传统朴实勤劳朴素的形象,但是这与巨大的时代洪流下的时代变迁格格不入,这一代农民的思想与时代的变化完全不能融合;新一代农民则更多的是思想活跃、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枷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更敢于与腐朽的封建制度、反动势力作斗争。

关键词:性格特征;农民;人物形象作者简介:孙文娟(1988.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一、纯朴的人物外号赵树理善于给落后的农民人物形象起外号,通过外号能给让读者深刻的记住每一个人物的特点。

外号起的形象贴切,能够直接体现农民的特点,也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在小说中各色各样的外号都可以见到,如:“三仙姑、小腿疼、铁算盘、惹不起、二诸葛”等等。

这些外号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读者一看到外号就能知道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生理特点等,这种外号多是农村人日常生活的各种缩影,“三仙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神婆的形象,在实际的小说描写中也确实如此。

人物“小腿疼”更是如此,但是这些外号却有着更深一层的隐含义,比如说“小腿疼”,就能够体现其并不是小腿真的疼,而是因为种种封建落后的思想在作怪,是指其头脑疼。

通过外号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形象,也使读者能够对农村落后农民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二、幽默的人物语言语言是一种艺术,来源于最基层生活的语言更是一门宝贵的艺术,作家风格也在语言叙述中得到体现。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作者:段乐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7期摘要:中国农民具有复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格,剖析农民形象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学观念。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擅长描写中国农民的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一大批的文学形象,本文将简要分析赵树理笔下的这些农民形象。

关键词:农民形象;农民意识;比较分析作者简介:段乐陶,男(1990-),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1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综述赵树理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解放区的作家,是鲁迅之后写农民最成功的作家。

赵树理的文本创作处于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之下,他自小在农村长大并且身处革命斗争年代,因此对于农民意识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赵树理之前的作家塑造的大多是麻木不仁的旧时代农民和有着强烈反抗精神的新一代农民形象,而赵树理笔下出现的则是地地道道的翻身农民形象,并且揭示了他们在精神上、思想上翻身的艰难复杂的曲折过程。

赵树理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不单单是对他们进行描绘、分析和议论,而是按照群众百姓熟知的习惯,将人物放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让人物通过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来展现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这些人物不是在起伏冲突很大的动作中体现性格,而是在朴实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去展现。

赵树理的作品故事性较为明显,情节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他在语言描写上也不同于以往的作家,他几乎完全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仅笔下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连作者本人的叙述也是口语化的,这使得作品生动活泼,形象生动,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幽默,体现了农民群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独有的艺术风格。

二、赵树理塑造的几类农民形象(一)年轻的农村“新人”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小二黑结婚》当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他们在新的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之下,一步步摆脱封建社会对他们的束缚、禁锢和压迫,逐步走向自己所向往和希冀的新生活,这也开创了中国文学塑造农村“新人”形象的先河。

解读_农民意识_鲁迅_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比较

解读_农民意识_鲁迅_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比较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鲁迅是第一个自觉描写普通农 民并取得伟大成就的作家 。毫无疑义 ,鲁迅最热烈 、最深 沉 、最诚挚的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 。作为一个思想家
和文学家 ,鲁迅深入地考察了中国的国情 ,他着重剖析中国 封建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民精神的毒害 ,以及由此形 成的民族性格上的弱点 。鲁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包含着
·6 ·
人物 ,到地里工作在一块 , ……他们每个人的环境 ,思想和 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 ,前途打算 ,我无所不晓 。 ……我 既然这样了解他们 ,自然就能描写他们 。”[4 ] 他的作品塑造 出了地道的翻身农民形象 ,并揭示了农民在政治和精神上 翻身的艰难曲折 。在赵树理之前的第一代 、第二代新文学
[ 关键词 ] 农民意识 ;农民形象 ;比较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I2071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 - 2323 (2005) 06 - 0006 - 02
中国是一 个 具 有 二 千 多 年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农 业 大
国 ,即使到“辛亥革命”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 ,农 民仍未摆脱以土地为主要关系的生产方式 ,土地仍是农民 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这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迷信 、 保守 、固执 、目光短浅 、因循守旧 、自我愉悦等若干特征的
诞的 、不合理的却又是必然的 、历史的特定结合 。《故乡》中
的闰土曾是个天真 、活泼 、机灵 、淳朴的少年 ,成年后却变成 一个沉默 、迟钝 、衰老 、自卑 、精神麻木的“木偶人”。鲁迅深
刻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 “ : 饥荒 ,苛税 ,兵 ,匪 ,官绅”,几千
年的封建统治形成一种理论周详 、体系严密的封建意识形
2005 年第 6 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1 6 ,2005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三、结语
总之,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摆脱了以往旧式的愚昧麻 木单一的精神状态,反映了新时代、新政权下农民的各种精 神状态,具有当时典型的时代特征,其用笔真实老辣,人物 形象丰满典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滕金芳.赵树理和孙犁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J].中华 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03). [2]荣国庆,段文昌.晋东南的乡村政治风情——也谈赵树理小说的地 域特色[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 乔军豫 . “农民作家”“走红”与受冷落——赵树理小说不同命 运下的观照和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4]任志华.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4(09).
12
一、典型的农民形象分析
赵树理塑造了一批旧式的老一代农民的形象,他们顽固 守旧,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虽然质朴善良,但保守迂腐, 胆小怕事。当巨大的社会变革发生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各种 困扰与迷茫。 三仙姑可以下神,但三仙姑下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 和感情上的寂寞,其实是假迷信。她四十五岁却爱老来俏, 文中形象地称之为驴粪蛋上下了霜,她自己对封建包办婚姻 无力反抗,只好采取荒唐的手段生活在愚昧无知当中来麻醉 自己,却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来谋取自己后半生的生活,为了 丰厚的聘礼甚至不惜自己女儿的幸福。这种具有畸形性格的 文化落后的封建农村妇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诸葛是受封建迷信荼毒最深的一个典型形象。他是宿 命论的持有者,在他看来阴阳八卦和黑道黄道左右着他的一 举一动,这种命理的宿命论其实就真实地反映出他性格上的 懦弱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对黑暗的封建势力的退让。赵树 理通过“不宜栽树”的情节对二诸葛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但 同时又通过他对儿子婚姻幸福的真心期盼肯定了他的朴实和 善良,最后小二黑得到婚姻的幸福后二诸葛的改变又提示人 们改变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制度。 赵树理还塑造了很多新一代农民形象,其中以小二黑和 小芹为代表。小二黑直接拒绝了父亲给他收的童养媳,小芹 则把母亲收的的彩礼扔了一地。他们都敢于反抗封建迷信思 想和传统的旧有体制,这种思想在新政权才刚刚建立的时期 是很难能可贵的。而孟祥英这一形象则更能体现解放区农村 的斗争与政权的改造。孟祥英是封建家庭三从四德作风的苦 难承受者,翻身之后从家庭的桎梏中脱身成为妇救会主任和 劳动英雄。她身上存在着封建家庭妇女所必然的软弱,但也 有无私无畏的改革精神。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学生姓名:蒋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 __文学院 ______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 ____ __ _姓名 __蒋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民题材小说的比较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民题材小说的比较
现 当代 文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 民题材小说的比较
于安琪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摘 要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是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赵树理和高晓声是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两个代表 性作家,都重视对农 民生活的反映又显示出不同的创作个性。 关键 词 :农村 小说 ;赵树 理 ;高 晓声 ;比较分析
在 中 国现当代 文学 史上 ,赵 树理 、高 晓声 都 以描 写农 村 现状 、展现 农 民生 活 而 蜚声 文坛 。他 们 熟 悉农 村 生活 , 为 农 民代言 ,真 实地反 映 了解放 后农 民 的生活 命运 。他们 笔 下 的农 民形象 都有传 统美 德 ,又受 到封 建传 统思 想的影 响带 有 劣根 性和 落后 性 。二 人 又表 现 出不 同的艺 术 个性 , 本 文主 要就 文化 参考 系 、叙 事方 式 、艺术 特色 三方 面对 二 者 农村 题材 的小说 进行分 析 比较 。
反 映他们 各 自身上 存在 的 问题 ,共 同构成 了农村 时代 风 云 变幻 ,在 反映现 实方 面有 一定 的广度 。 高 晓声一 直致 力于 描写 和反 映 中国农 村经济 体制 改革
乡土文摊与城市观照 赵 树 理 和 高 晓 声 所 处 时代 的差 异 、个 人 成 长 经 历 和 生 活 环 境 的 不 同致 使 二 人 小说 所 处 的文 化参 考 系 截 然 不 同。赵 树理 一直 成长 和生 活在 农村 中 ,他 的所 思所 写就 是 自己真实 的生活 经历 ,故 其作 品有深 厚 的现 实基础 ,被 称 为“ 乡土 文摊 ” 。这 就决 定 了其 小 说 处于 农村 文 化参 考 系 中, 以先进 的农 村知 识分 子 的眼光 为基 点,主 要对 封建 意 识影 响 下 的农 村社 会 关系 和 道德 伦 理进 行 深入 剖 析 。《 小 二黑 结婚 》写小 二 黑和 小芹恋 爱 自 由获 得 的胜 利 ,抨击 二 诸葛 、三 仙 姑等 人 恪 守 的封 建迷 信 的落 后 思想 ;《 李 有 才 板话 》歌颂 李有 才 为代表 的农 民在 党领 导下 的成长 ,揭 露 以村 长 阎恒 元为 首 的腐败 势力 和小 昌等 人 的堕落腐 化 。处 于单 一 的农 村文 化 参考 系中 ,使赵 树理 的小 说 以其真 实性 和大众 化为 农 民喜 闻乐 见 ,具有强 烈 的政 治宣 传功 能 。 高晓 声是新 时 期擅长 描 写农 民 问题 的作 家 ,虽 出身于 农 民家 庭 ,但他 接 受 了高 等 教育 后长 期 生 活于 城 市之 中, 这使 得他 的作 品带 有城 市文 明观 照 问题 的态 度 ,更 倾 向于 城市 文化 参考 系 。他 的小说表 现 改革开 放后 农 民对于城 市 化 的不适 应 ,深 刻 分析 了农 民生 活贫苦 的根 源 ,解释 了农 民历 久形 成 的精神 创伤 ,有 很强 的时代 感和 历 史感 。代 表 作陈 奂生 上城 系列 描绘 了农 民在摆 脱物 质贫 困后 面对 先进 的城 市文 明时 ,仍 表现 出与 自卑相 伴 的 自欺 自大,在 复杂 的现 代社 会 中无法 定位 , 由此写 出 了农 民走 向商品经 济 的 惶恐 和 不易 ,进而 写 出 了新 时期 另一种 改革 的艰 难 。将反 思 主 题 与 改革 主 题 结 合 ,这 正 是 高 晓声 文 学 创 作 的深 刻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蔚为壮观。

其间,农民作家赵树理多以中短篇的小说形式揭露农村问题,提倡社会新风尚,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一面镜子,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艺,促进了革命文艺向着大众化发展,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熟悉农村,热爱农民,大量描写了以农村为题材的民俗事象,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

1多角度透视社会社会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素材,赵树理的小说,敢于面对现实,按照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同时又注意挖掘生活深层,向现实深化,从多个视角透视社会,不断提出一些农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以引起人们重视。

可以说,赵树理作品中描写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

《登记》、《求雨》等作品,以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新、旧思想的消长;赵树理的《三里湾》,既真实描写农业社在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集体财富方面的优越性,说明合作化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艰巨性,深刻提出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改造农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赵树理是一位有勇气、有责任感的作家,看到了农村经济受到破坏,他毫不犹豫的写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反映出生活中真实的东西,不去说假话,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有什么虚假的描述,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讲求实干,脚踏实地去做事,希望给人们带来启示,严厉批判了资本主义势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关心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揭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高晓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而闻名,其农村小说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特质和文化内涵。

高晓声的农村小说中的思想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农村人民的困境和命运。

高晓声的小说中经常描绘农民生活中的困苦和不幸,包括土地破碎化、自然灾害、生计艰难等。

他以真实的笔触展示了农民的辛苦和无助,传达了对农村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关注农民的人性和智慧。

高晓声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普通农民的形象,他们虽然生活困难,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善良和勇敢的品质。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困难,展现出农民的自强不息和顽强生存的精神。

批判社会不公和封建陋习。

高晓声的小说中常常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陋习。

他通过对农村人民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和不公当进行揭露和批判,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关注农村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高晓声的小说中常常体现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包括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对亲情的追求等。

他通过描绘这些农村文化传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晓声的小说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其中包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强调、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家庭观念的传承。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晓声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关注了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高晓声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农村生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和变迁性。

他着重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农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包括方言、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弘扬了农民精神和农村文化的艺术价值。

高晓声的小说中以农民为主要创作对象,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

通过对农民的崇敬和赞颂,他弘扬了农民精神和农村文化的艺术价值。

这些形象通过他的笔触,成为独特而鲜活的文化符号,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农村文化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典型,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封建意识、命运在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都体现了出来,但是因时代环境的不同,他们笔下农民的命运、人物关系、人生追求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赵树理;高晓声;农民形象;分析;比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高晓声之所以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两位圣手”[1]108,是因为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多种多样、栩栩如生,如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李有才、李顺大、陈奂生、刘兴大等人物形象已深烙于读者心中。

然而因时代环境、学识修养、才情秉性等等的差异,赵树理、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一、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赵树理的小说所描写的是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社会变革,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生活,展示了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

他着力表现的是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农村封建残余势力,走上彻底翻身的解放道路。

他笔下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等,都是背着沉重的封建思想包袱的旧式农民,他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有“翻身”后新的困扰与痛苦。

还有年轻一代的农民“新人”形象:如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他们都是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很自然地根植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着深厚的生活根据。

以下以小二黑、李有才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1.小二黑形象小二黑是赵树理笔下的新一代农民,他年轻、积极、热情、聪明能干。

他没有上过学,六岁时二诸葛教他识字,像那些算属相、卜六朲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喜得二诸葛常把他引到人前卖弄。

到了十三岁时小二黑知道这些东西不好,于是再也不信他爹的鬼八卦。

长大后在一次反“扫荡”时,小二黑打死了两个敌人,因而获得了特等射手的奖励。

从中可以看出,小二黑不仅聪明能干,还不迷信。

在爱情问题上,他坚决抵制父母的包办婚姻,坚持自由恋爱,在众多的仰慕者中,只对刘家峧伶俐乖巧的小芹姑娘情有独钟。

面对父亲二诸葛一意孤行收养童养媳的行径,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为了自己的幸福,小二黑敢于同信奉封建保守思想的老一代进行反抗斗争。

面对金旺、兴旺这样的反动势力,小二黑不像二诸葛那样懦弱、乞求,而是针锋相对地予以抗争,没有丝毫的妥协、畏怯和退缩,深信自己行得正、走得端,深信自己对婚姻的追求是合理合法的,因此他敢说:“送到哪里也不犯法!我不怕他!”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他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与小芹成为村里第一对好夫妻。

另一方面,小二黑又有点幼稚、冒失和自卑。

在面对以金旺和兴旺为代表的恶霸势力的威逼利诱时,小二黑显得不够冷静,发起了火,还大叫,有点冒失和幼稚,二诸葛“不宜栽种”的迷信说法被拆穿后,大人和小伙伴们经常以“不宜栽种”之事与他开玩笑,他变得自卑起来,好几个月见了人都躲着走。

2.李有才形象李有才是一位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但始终没有屈服的农民。

他机智、幽默、富有正义感,对现实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在阎家山,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心人物。

他比年轻的小昌、小元更为冷静,思考问题更为成熟,比老一代农民老秦等更加坚定而有信心。

而对暂时的胜利,他不会喜形于色,对暂时的失败也不会垂头丧气,他懂得明哲保身,懂得积蓄力量,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是阎家山的村民与地主进行斗争的主心骨、诸葛亮。

在阎家山的穷苦人中,李有才是被当做一个“趣人”来看待的,他用快板给那些生活寂寞、没有娱乐手段的农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但“小字辈”喜欢他的快板、喜欢到他窑洞中聚会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快板的娱乐功能,更重要的是李有才用“快板”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贫苦农民欲说而又不敢说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怨气。

如讽刺阎家山模范村的: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再如讽刺挖苦恶霸地主阎恒元的: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块版,刻个大名片,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用它百把年,保管用不烂。

还有讽刺变质了的陈小元: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要气派,改了装,挽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不担水,不割柴,蹄子爪子不想抬,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

他的快板在轻松幽默的调子中,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轻蔑和反抗。

在表面上,李有才似乎是个嘻嘻哈哈口无遮拦之人,但事实上,李有才是村中最有智慧,最冷静而又富有斗争策略的一个人。

当听到地主阎恒元的爪牙、村长喜富被撤职的消息时,全村的“小字辈”们只有李有才一个人想到了:“光撤了村里的差,放在村里还是个大害,什么时候毁了他才算干净,可不知道县里还办他不办?”在政权的选举中,他能对小明、小保、小元三个人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并结合阎家山的情况,提出了最有可能获胜的人选。

老谋深算的阎恒元及其走狗们收买了小元,收买了马鸣凤,甚至将党派来的工作人员也摆弄得服服帖帖,但是李有才却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块垒”,所以他们找机会将他撵出阎家村,撵走了老槐树底下第一个能人,也撵走了群众中的诸葛亮。

李有才走后的阎家村陷入了“黑暗”之中。

李有才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他懂得看准反抗的时机,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能够将强烈的反抗要求与客观的环境结合起来。

他是一个用“快板”这个文艺武器与地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与斗争的农民。

另一方面,李有才身上没有表现出勇敢的个性,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的财产被剥削时,没有正面反抗;被阎恒元一伙的地主阶级撵出阎家村时,他也没有正面反抗,忍受他们的压迫,把所有的怨气用“快板”的形式抒写出来,在个性上表现得不够勇敢!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高晓声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农民的遭遇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进行反思,以自己的作品推进中国新文学的深化。

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年来农民的生活,潜入到经济、历史、民族性格心理的深层,揭示出农民辛酸命运的深刻根源,形象地展示了“左”倾错误给人民、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灾难。

他笔下的农民既有着质朴、善良、勤劳、坚韧等美好的一面,也有着奴性和惰性等民族性格的弱点。

以下以李顺大、陈奂生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1.李顺大形象李顺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勤俭、朴实、善良,尽管历经苦难,但“脊梁骨仍然是挺着的”。

他大半生的事业、三十年的奋斗目标只是造三间屋,立志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相信在解放后的日子里,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为了造屋,他勤俭生活,挑糖担换废品,捡有用的废品来填补家里的生活需要,无用的则拿去卖钱。

而换废品的糖是李顺大自己用便宜的成本加工制成的,从中可以看出李顺大是一个懂得经商、有智慧的农民。

另一方面,李顺大对于“新社会”的热爱蕴含了盲目、愚昧和顺从,具有逆来顺受和隐忍的惰性、屈从和奴性。

当公车书记动员他把造屋材料贡献出来建铁炉、做推土车、盖生产队的猪圈时,他明明不舍,最后还是听从书记的话,把一家人辛苦攒下来的材料献出来,当自己的木料变成随地丢弃的推土车、砖头变成倒坍的炼铁炉时,他伤心地睁着泪眼,迎风欷歔,可他还是接受了领导让他理解党的困难、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分担一些损失的教育。

李顺大不懂得抵制不合理的要求,不会争取,更不会反抗,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只是一个“跟跟派”,心灵深处隐藏着盲目崇拜的因素。

解放后的“新社会”,李顺大不是去争取社会主义,而是等社会主义,这种“等待”里所表现出来的是农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惰性。

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变修的恐惧,对亲家公新房被拆的嘲谑态度,都体现着小生产者狭隘和卑微的心理。

2.陈奂生形象陈奂生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

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向前直穿,连碰破头都不管。

他既尽孝道,又善解人意,老婆嫁过来时没带口粮,而且生过脑炎,不大灵活,也不大能劳动,他对此都能想得通。

他心地光明,从不偷偷摸摸,还自尊自爱,不拖累集体,也不过多地麻烦相邻。

另一方面,因为陈奂生长期处于受人驱使的地位,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

这也使他思想中带有一些阿Q特征,正如他的名言“只要不是欺他一个人的事,就不算是欺他”,性格中那种自欺、自我安慰的因素在更高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就向自我陶醉、自我麻醉演进。

陈奂生在付出五元房钱之前,是那么自卑,他发现自己住在那么好的房间里,受到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眼里热辣辣,生怕弄脏了被子、地板,连沙发也不敢坐。

而在付出了五元钱之后,他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肆无忌惮地享受,甚至是“糟蹋”起房中的设施来,再也不怕踩脏房间。

显示出了陈奂生那愚昧、狭隘等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小生产者的心理,五元钱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了说话的资本,在人前终于能够显摆了,也“神气”了许多。

三、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1.相同点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是“农民化了的作家”,他们根植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农民。

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为农民画像、为农民代言是赵树理、高晓声共同的创作心理。

他们都是根据现实中发现并感受到的生活来创作,而不先入为主地根据观念来创作,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后农民的生活、命运,共同揭示了中国农民的灵魂!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都闪耀着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如老实、纯朴、勤劳、节俭、善良等等农民的优良品性。

《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他纯朴、善良,虽然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但仍靠自己的劳动以给别人放牛为生。

他很聪明,是老槐树下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思考分析,不停地创作新的板话,给老槐树下的农民娱乐,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抗着封建地主阶级。

还有老实厚道的二诸葛,心地善良的铁锁等。

高晓声笔下的农民也不缺乏这样的特点,如《水东流》中的这个情节:放下饭碗,家里人一个个往外跑。

去干什么?又是看电影,一个月三、五次了,不要钱白看,大队包场。

“又不做蒲包了吗?”他十分不满地斥责了。

“你不去看吗?”儿子、女儿反而颠倒过来问他,好像诧异得很,怎么有电影看还会想到做蒲包呢?“不要钱白看,难道时间不是钱?”他精刮地想,“耽搁一黄昏,一个人少做三只蒲包,净损失三角六。

”他真肉痛,恨不得叫电影队倒贴。

劳作了一天,晚饭后还得做蒲包,这个惯例,把刘兴大勤劳持家的品性显现了出来。

还有大半生都在勤劳造屋的李顺大,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的陈奂生等,都具有勤劳、朴实、坚韧的优良品性。

封建思想对中国农民的影响根深蒂固,赵树理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都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