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小结
地主 阶级
抵抗派: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 器物 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 早期维新派:王、郑 君主立宪(未实践) 制度 康梁维新派(戊戌变法) 系统施政纲领(实践)
资产 阶级
趋势:渐进深入
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 “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 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 该书( B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C.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2)魏源
A.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B.主张: C.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 有重要启迪作用
魏 源
3.评价:
积极性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意识)
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的主要异同点。 洋务派 维新派
代表 李鸿章、曾国藩等 康有为、梁启超 (民 人物 (地主阶级) 异 主张 重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族资产阶级) 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 君主立宪制
根本 维护封建统治、镇 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 目的 压农民起义
洋务派
主义
维新派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 主 同 张学习西方; 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推动中 国近代化进程
4.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 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 该观点的是( B )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 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必修3教材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请说明“造反”和“跪着” 的含义。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造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跪着: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相结合。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 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 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 失败。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 “中西结合” 。
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 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必修3教材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这样宣传维 新思想的原因。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与康有为的家庭出身、阅历有关。
西方先进 技术
嫁接
封 建 制 度
小农经济
列强的不断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客观上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不断深入,由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
A.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王韬、郑观应 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线索:
地主 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器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层面
制度 层面 思想 层面
维新派 戊戌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革命派 辛亥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经济: 文化: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4)特点 儒家思想结合 (5)结果 失败 (6)意义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
2.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 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 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Baidu Nhomakorabea批评 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的(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 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 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C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C.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2.代表人物、时间 内忧外患
——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
3.旗号(思想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主张)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4.内容(实践活动)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培 养人才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5.结果 6.意义 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诱导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 略 ,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 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A.主张: B.表现: 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A
A
强化理解: “师夷长 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 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序》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理解“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含义、目的以及“师夷”与 “制夷”的关系。
含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军事方面), 以抵御外来侵略。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维护清王朝统 治。
【解析】 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 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故 A 项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 并非崇洋媚外, B 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张改变制 度的先进思想,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对西方列强侵略的 态度,D 项错误。
【答案】 A
强化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 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中学为体:封建伦理纲常为国家安 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手段。
局限性
A.尚未付诸实践
B.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C.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
基础过关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 2、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7.评价
(1).积极性(客观)
(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 (2)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3)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局限性(主观)
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 度,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
(2015· 课标全国卷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 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 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 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