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式甘氨酸合铜的制备及成份分析(精)

合集下载

nh2ch2coo配位原子

nh2ch2coo配位原子

nh2ch2coo配位原子
NH2CH2COO(甘氨酸合铜)中的配位原子是氧和氮。

甘氨酸离子NH2CH2COO-中的配位原子是氧和氮,各提供一对电子到铜的轨道中,形成两个配位键。

NH2CH2COO(甘氨酸合铜)是一种特殊的配合物,其中铜离子与甘氨酸分子配位。

在这个配合物中,配位原子是氧和氮。

首先,我们来看甘氨酸分子。

甘氨酸分子中包含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氨基(-NH2)。

在形成配合物时,羧基中的氧原子和氨基中的氮原子都有孤对电子,这些孤对电子可以与铜离子的空轨道配位。

具体来说,当铜离子与甘氨酸分子配位时,羧基中的氧原子利用其孤对电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样地,氨基中的氮原子也利用其孤对电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

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配位键,使铜离子被稳定地锚定在甘氨酸分子中。

配位原子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而是基于它们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来填补金属空轨道的能力。

在甘氨酸合铜中,氧和氮的电负性较强,它们有能力提供孤对电子来进行配位。

总之,NH2CH2COO(甘氨酸合铜)中的配位原子是氧和氮,它们通过提供孤对电子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这种配位作用在化学中非常普遍,对于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顺式二甘氨酸合同的制备方法

顺式二甘氨酸合同的制备方法

顺式二甘氨酸合同的制备方法
哇塞,你知道顺式二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有多神奇吗?就好像变魔术一样!
想象一下,你把一些看似普通的化学物质放在一起,然后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操作,嘿,居然就变出了顺式二甘氨酸铜!
比如说,先准备好甘氨酸,这就像是搭积木的基础块。

然后呢,再加入一些其他的试剂,就如同给这个基础块添上各种各样的装饰。

“嘿,小李,把那个瓶子拿过来!”“好嘞!”在实验过程中,大家相互配合。

一点一点地,顺式二甘氨酸铜就在我们眼前逐渐形成了。

这感觉太棒了,就好像看着一幅美丽的画作慢慢呈现出来!
不试试看,怎么能知道其中的乐趣和奇妙呢?我的观点就是,顺式二甘氨酸铜的制备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真的超级有趣,值得大家去探索和尝试呀!。

甘氨酸铜螯合物

甘氨酸铜螯合物

甘氨酸铜螯合物1. 介绍甘氨酸铜螯合物是一种由甘氨酸和铜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甘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而铜离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呼吸、免疫系统功能和胶原合成等。

通过形成甘氨酸铜螯合物,可以进一步增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从而发挥更多的生理效应。

2. 合成方法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和固相法。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1 溶液法合成溶液法合成甘氨酸铜螯合物的步骤如下: 1. 准备甘氨酸和铜盐的溶液。

通常选择氯化铜或硫酸铜作为铜盐。

2. 将两种溶液混合,并控制pH值在适当的范围内。

pH值的选择对于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至关重要。

3. 在合适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溶液一段时间,使甘氨酸与铜离子形成螯合结构。

4. 过滤得到沉淀,用纯水洗涤沉淀物以去除杂质。

5. 干燥沉淀物,得到甘氨酸铜螯合物。

2.2 固相法合成固相法合成甘氨酸铜螯合物的步骤如下: 1. 准备甘氨酸的固相载体。

常用的固相载体包括硅胶、聚合物和树脂等。

2. 将铜离子与固相载体接触,使其吸附在载体上。

3. 用甘氨酸溶液洗涤载体,使甘氨酸与铜离子形成螯合结构。

4. 再次洗涤载体,去除杂质。

5. 将载体经过干燥或其他处理方法,得到甘氨酸铜螯合物。

3. 物化性质甘氨酸铜螯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化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和光学性质等。

3.1 溶解性甘氨酸铜螯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形成透明的溶液。

此外,它还可以在一些有机溶剂中溶解,如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等。

3.2 稳定性甘氨酸铜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范围的pH值和温度下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活性。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pH值以及极端的温度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

3.3 光学性质甘氨酸铜螯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吸收和发射光谱特征。

通过控制产物的合成条件,可以调节其最大吸收波长和荧光强度。

甘斯纳米铜的制作方式

甘斯纳米铜的制作方式

甘斯纳米铜的制作方式甘斯纳米铜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强度的新材料,它在电子、能源、电磁屏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甘斯纳米铜是如何制作的呢?甘斯纳米铜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原料准备和制备工艺。

原料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准备纯度高的铜粉和甘氨酸。

铜粉是制备甘斯纳米铜的主要原料,它的纯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而甘氨酸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制备过程中起到了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制备工艺阶段,首先将铜粉和甘氨酸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

然后,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处理等方法将其混合均匀,形成均质的混合溶液。

接下来,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在加热的过程中,甘氨酸会发生热解反应,产生一种有机物质,它能够有效地与铜粉反应生成纳米级的甘斯纳米铜颗粒。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以确保甘斯纳米铜颗粒的尺寸和形貌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反应时间约为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不等,反应温度则在100℃到200℃之间。

完成反应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冷却,然后通过离心、洗涤等步骤将甘斯纳米铜颗粒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

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甘斯纳米铜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甘斯纳米铜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以评价甘斯纳米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甘斯纳米铜的制作方式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和制备工艺两个阶段。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控制工艺条件,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甘斯纳米铜颗粒。

这种制备方法不仅简单有效,而且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一种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02216.9(22)申请日 2016.09.05(71)申请人 河北东华冀衡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053400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冀衡路10号(72)发明人 徐志伟 冯辉 王秀茹 王立辉 马宁宁 赵红梅 高金辉 宋铁犇 李兴强 宋秋月 赫旭欢 苏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代理人 张明月(51)Int.Cl.C07C 227/18(2006.01)C07C 227/40(2006.01)C07C 229/7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氧化铜溶解:将氧化铜溶于氨水中,形成铜氨络合物;②合成反应:将甘氨酸与铜氨络合物按一定比例投入到反应釜中反应,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反应液;③产物提纯:将反应液降温并离心,得到甘氨酸铜固体1和滤液,再将滤液减压蒸馏得到甘氨酸铜固体2和液体馏分,将甘氨酸铜固体1和甘氨酸铜固体2干燥后得到产品;④氨回收:用吸收剂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并作为回收液,将回收液回用至步骤①代替氨水溶解氧化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避免杂质离子的干扰,又能提高反应速率的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6278916 A 2017.01.04C N 106278916A1.一种甘氨酸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氧化铜溶解:将氧化铜溶于氨水中,形成铜氨络合物;②合成反应:将甘氨酸与铜氨络合物按一定比例投入到反应釜中反应,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反应液;③产物提纯:将反应液降温并离心,得到甘氨酸铜固体1和滤液,再将滤液减压蒸馏得到甘氨酸铜固体2和液体馏分,将甘氨酸铜固体1和甘氨酸铜固体2干燥后得到产品;④氨回收:用吸收剂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并作为回收液,将回收液回用至步骤①代替氨水溶解氧化铜。

顺、反式-二甘氨酸合铜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顺、反式-二甘氨酸合铜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 (II) 黄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原理实验原理2 仪器试剂仪器试剂 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4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实验思考实验思考了解无机配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巩固溶解, 减压抽滤, 沉淀的洗涤, 水浴加热等基本操作; 章鱼保罗章鱼保罗阿凡达阿凡达相似之处相似之处——蓝色血液!蓝色血液!运载O 2 得到血蓝蛋白-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运载O 2 得到血红蛋白-人类,但在Fe 2+ 转变成Fe 3+ 时,依赖血蓝蛋白的氧化作用图1.常见的蓝血动物在生命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缺铜会造成:贫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运动失常的摄取来源:无机铜源:CuSO 4 (有毒!有机铜源:葡萄糖酸铜,叶绿素铜,甘氨酸合铜,鱼,肉蔬菜等(生物相容性好!)Cu(OH) 2 + 2 H 2 NCH 2 COOH ==== Cu(gly) 2 xH 2 O 65~70℃Cu(gly) 2 xH 2 O 甘氨酸合铜N Cu N O O gly gly 顺式结构天蓝色针状N Cu O O N gly gly 反式结构蓝紫色鳞片状反应所需活化能低;极性大,溶于高极性溶剂中. 反应所需活化能高;极性小,溶于低极性溶剂中热力学& 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可能性以及进行的程度(决定因素!)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动力学& 热力学控制的反应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反应体系离平衡尚远,宏观上原料不断消耗,产物不断积累,主产物为动力学上生成速率较快的产物-活化能低-顺式热力学控制的反应体系已达平衡,各种产物的转化宏观上已停止,产物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主产物为热力学稳定性较高的产物-反式动力学控制-顺式为主热力学控制-反式为主顺式反式lnk=lnA-E a /RT 能量产物反应物反应过程 E 活化能顺式反式实验仪器布氏漏斗、抽滤瓶、烧杯、量筒、玻棒、表面皿、温度计实验试剂甘氨酸、CuSO 4 ·5H 2 O、1:1氨水、1:3乙醇水溶液、丙酮 1 MH 2 SO 4 、3 M NaOH溶液、95%乙醇、1% BaCl的制备 6.3 g CuSO 4 ·5H 2 O 20 mL H 2 O 滴加NH 3 ·H 2 O至沉淀溶解加入25 mL NaOH (3M)Cu(OH) 2 沉淀抽滤、洗涤至无SO 4 2-干燥稍加热搅拌思考:为何要现用现制?能否由CuSO 4 和NaOH 直接制备注意事项:缓慢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氨水量适中,少(×) 多双层滤纸—无定形沉淀抽滤步骤洗涤产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洗涤时勿抽滤检验—表面皿洗涤,少量多次1. 裁剪滤纸2. 润湿滤纸4. 开泵5. 抽滤,洗涤图2. 减压抽滤流程 3. 侧口相对顺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Cu(gly) 2 ·xH 2 O溶液干燥 3.8 g甘氨酸15 mL H 2 O 新制Cu(OH) 2 65~70℃, 搅拌热过滤收集滤液加入10 mL 乙醇(95%) 冷却析晶1:3 乙醇洗涤65 ℃, 搅拌丙酮洗涤思考:比较95%乙醇、V 水:V 乙醇= 1:3 混合液、丙酮的极性大小, 各溶液的作用分别为何?注意事项:甘氨酸溶于60~65 ℃热水,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碾碎的Cu(OH) 2 ,不断搅拌,若有Cu(OH) 2 沉积于烧杯底部,应将其碾碎,并充分搅起严格控制温度勿超过70 ℃,反应时间不可过长;乙醇、丙酮远离明火;丙酮为脱水剂,脱脂剂,勿与皮肤直接接触。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 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n)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 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n)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 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最常见的价态是+1 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 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 配合物。

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12198.7(22)申请日 2020.06.08(71)申请人 四川爱隆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618300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金鱼镇凉水村九社(72)发明人 高波 吕宗良 刘忠义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代理人 沈颖(51)Int.Cl.C07C 227/18(2006.01)C07C 227/40(2006.01)C07C 227/42(2006.01)C07C 229/76(2006.01)C05C 1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用于对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干燥方法进行改进,属于微量元素肥料技术领域,制备步骤为:将甘氨酸溶于蒸馏水,加入铜盐和催化剂,在35~60℃下反应0.8~1.2h,冷却结晶,分离得到结晶固体,除杂后送入旋转闪蒸干燥塔内干燥,再进行微波干燥,最终得到甘氨酸铜螯合物;本发明通过将旋转闪蒸干燥塔和微波干燥结合,既对甘氨酸铜螯合物进行了分散破碎,提高产品颗粒均匀性和分散性,又能作用于甘氨酸铜螯合物颗粒内部,将内部没有扩散出来的水和多余的结晶水快速除去,大大减小了干燥的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使产品水分含量低,分散性好,疏松不易结块,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1646914 A 2020.09.11C N 111646914A1.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甘氨酸溶于蒸馏水,加入铜盐和催化剂,在35~60℃下反应0.8~1.2h,冷却结晶,分离得到结晶固体,除杂后送入旋转闪蒸干燥塔内干燥,再进行微波干燥,最终得到甘氨酸铜螯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硝酸铜、硫酸铜、碳酸铜和氧化铜中的任意一种。

甘氨酸 铜 稳定常数

甘氨酸 铜 稳定常数

甘氨酸铜稳定常数甘氨酸是一种非极性氨基酸,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

它可以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其中,甘氨酸和铜离子之间的络合反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金属,它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稳定常数是评价络合反应强度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围绕甘氨酸和铜离子的络合反应以及稳定常数展开论述。

第一步,甘氨酸和铜离子的络合反应。

甘氨酸和铜离子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u2+ + H2NCH2CH2COOH → CuHNCH2CH2COOH2+反应式中“Cu2+”代表二价铜离子,“H2NCH2CH2COOH”代表甘氨酸。

甘氨酸中的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参与反应形成CuHNCH2CH2COOH2+,这是一种配合物。

第二步,稳定常数的计算。

稳定常数是描述配合物的稳定性的量。

它的大小与络合反应平衡常数相关。

络合反应平衡常数(K)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对于甘氨酸和铜离子的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Kc可以表示为:Kc = [CuHNCH2CH2COOH2+]/[Cu2+][H2NCH2CH2COOH]其中,方括号中的符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当Kc大于1时,反应更倾向于生成产物;当Kc小于1时,反应更倾向于生成反应物。

稳定常数Kf是评价配合物稳定性的量。

对于甘氨酸和铜离子的配合物,其稳定常数可以表示为:Kf = [CuHNCH2CH2COOH2+]/[Cu2+][H2NCH2CH2COOH]稳定常数Kf与平衡常数Kc的关系为:Kf = Kc/[H2NCH2CH2COOH]Kf是一个定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化学体系中的配合物稳定性。

第三步,稳定常数的意义。

稳定常数是描述配合物形成过程的化学动力学过程的指标,也是确定配合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较大的稳定常数意味着较强的络合反应,配合物的稳定性更高。

稳定常数还可以用于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以及优化反应条件。

综上所述,甘氨酸和铜离子可以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稳定常数可以用来评价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而预测反应的结果和优化反应条件。

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

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

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
朱妙琴
【期刊名称】《光谱实验室》
【年(卷),期】2006(023)001
【摘要】以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两种方法合成了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研究了不同研磨时间对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生成结果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研磨时间的不同,对甘氨酸合铜(Ⅱ)配合物的生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固、液相反应结果基本相同.
【总页数】5页(P110-114)
【作者】朱妙琴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化学系,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2;O657.33
【相关文献】
1.两种体系中甘氨酸合铜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J], 张有娟;陈静;朱艳玲;郎丽杰
2.N—水杨醛甘氨酸合铜(Ⅱ)的混配配合物研究 [J], 王成刚;张超灿
3.谷氨酸甘氨酸合铜(Ⅱ)混配配合物的制备 [J], 窦后松;徐小平
4.双—β—二酮缩甘氨酸合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 [J], 单纯;耿超英
5.几种吡唑啉酮衍生物铜(Ⅱ)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 [J], 冯婷;刘浪;张丽;贾殿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甘氨酸铜结构

甘氨酸铜结构

甘氨酸铜结构甘氨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铜化合物,也被称为甘氨酸铜盐。

它的化学式为[Cu(C4H7NO5)],是一种淡绿色的结晶固体。

甘氨酸铜在医药、化妆品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甘氨酸铜的结构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甘氨酸铜的结构是由铜离子(Cu2+)和甘氨酸分子组成的。

铜离子是一个二价阳离子,具有两个电子,它与甘氨酸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发生配位反应,形成配位键。

甘氨酸的羧基中的羰基(-C=O)和氨基中的氨基(-NH2)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甘氨酸的羟基(-OH)与铜离子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

这些配位键和氢键的形成使得铜离子与甘氨酸分子紧密结合,形成了甘氨酸铜的结构。

甘氨酸铜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等疾病。

此外,甘氨酸铜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生长,有助于创伤的修复和再生。

因此,在一些外用药品和医用敷料中常常可以找到甘氨酸铜的身影。

甘氨酸铜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它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皮肤的氧化损伤。

此外,甘氨酸铜还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有助于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

因此,许多护肤品和化妆品中都添加了甘氨酸铜作为活性成分。

在农业领域,甘氨酸铜被用作一种广谱杀菌剂。

它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止作物受到病害的侵害。

此外,甘氨酸铜还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因此,甘氨酸铜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和肥料中。

总结起来,甘氨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铜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医药领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创伤修复,化妆品领域可以用于抗氧化和抗衰老,农业领域可以用于杀菌和促进作物生长。

甘氨酸铜的结构由铜离子和甘氨酸分子组成,通过配位键和氢键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甘氨酸铜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甘氨酸铜螯合物

甘氨酸铜螯合物

甘氨酸铜螯合物
甘氨酸铜螯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常用于医药、食品、
化妆品等领域。

它是由甘氨酸(一种氨基酸)和铜离子组成的配合物,化学式为[Cu(glycinate)2]。

甘氨酸铜螯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可增强机体的
免疫力,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对于预防和治疗贫血、骨质疏松等疾
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甘氨酸铜螯合物也是一种维生素C的氧化剂,能够保护维生素C不被氧化破坏,从而延长其有效期。

除医药领域外,甘氨酸铜螯合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食品中,它常被用作营养强化剂,可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在化妆品中,它则被用作保湿剂和抗氧化剂,可延缓皮肤衰老并提高
皮肤的保湿能力。

尽管甘氨酸铜螯合物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用量过大可引起铜中毒,严重时会导致呕吐、腹泻、昏迷等症状。

因此,在应用甘氨酸铜螯合物时,必须注意合理控制用量,严格遵守
相关的安全标准和使用规范。

总之,甘氨酸铜螯合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

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使用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滴定至溶液浅蓝色刚好褪去(平行两份) 计算cis-Cu(gly)2·xH2O中铜含量和x值
实验内容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加入H2SO4后静置15 min,使解离完全. 控制体系pH,过高? 过低? 加入KI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反应. 加入NH4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何时加入最适宜?
顺式结构 天蓝色针状
甘氨酸合铜
N O Cu O N
反应所需活化能高;
gly
gly
极性小,溶于低极性溶剂中.
反式结构 蓝紫色鳞片状
实验原理
热力学 & 动力学
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可能性以及进行的程度 (决定因素!)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动力学 & 热力学 控制的反应
Cr2O7
2- +
6I- (过)
+
14H+
避光 3+ + 3I + 7H O 2Cr 2 2 放置 I- + S4O62淀粉: 蓝→浅绿
S2O32-
实 验 内容
淀粉遇碘显色原理
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螺旋体,表面含有大量羟
基,能与碘分子作用使其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 粉的这种作用称为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2 Cu2 4I == 2 CuI I2
CuI KSCN == CuSCN KI 加入NH4SCN,要剧烈摇晃
实验顺利
瓶 瓶 罐 罐 看 我 七 十 二 变
酸 酸 碱 碱 中 和 美 好 人 生
将其碾碎,并充分搅起;
严格控制温度勿超过70 ℃,反应时间不可过长; 乙醇、丙酮远离明火; 丙酮为脱水剂,脱脂剂,勿与皮肤直接接触。
无机化学基础实验
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成份分析
实验大纲
1 2 3 4 5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内容
实验思考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间接碘量法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流程;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图4. 直链淀粉结构
图5. 碘与淀粉形成的包合物
实 验 内容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KI作用为何?能否过多或过少? K2Cr2O7与KI反应需控制一定酸度. 酸度过低?反应慢,增大I2挥发的几率; 酸度过高?KI可能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I2. 避光反应,加盖表面皿. 滴定前稀释? Na2S2O3与I2反应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防止I2挥发 淀粉能否早加? 为何不用K2Cr2O7直接标定Na2S2O3,而采用间接碘量法? 滴定初始,轻摇,防I2挥发;加入淀粉后剧烈摇动,破坏包合物. 加入淀粉时已接近终点,一滴一滴滴加.
基准物? 标定法? 标定Na2S2O3的常见基准物为:K2Cr2O7,KBrO3,KIO3
2 Cr2O7 6I 14H == 3I2 2Cr3 7H2O
I2 2S2O32- == 2I S4O62-
仪器试剂
实验仪器
容量瓶 (250 mL)×2、移液管 (20 mL)×2、滴定管 (25 mL) 、 表面皿、吸耳球、锥形瓶
顺、反式—二甘氨酸合铜(II)
水合物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黄微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实验大纲
1 2 3 4 5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内容
实验思考
实验目的
了解无机配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
巩固溶解, 减压抽滤, 沉淀的洗涤, 水浴加热等 基本操作;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相似之处—蓝色血液!
收集滤液
加入10 mL 乙醇(95%)
冷却析晶
干燥
实验内容
思考:
比较95%乙醇、 V水:V乙醇 = 1:3 混合液、丙酮的极性大小, 各溶液的作用分别为何?
注意事项:
甘氨酸溶于60~65 ℃热水,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碾碎的 Cu(OH)2,不断搅拌,若有Cu(OH)2沉积于烧杯底部, 应
实验内容
cis-Cu(gly)2· xH2O中铜含量的测定
0.5 g cis-Cu(gly)2· xH2O
50 mL H2O 3 mL H2SO4(1M)
转移/定容
移取上述液体20 mL
加入1g KI 和 50 mL H2O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浅黄色溶液
加入3 mL NH4SCN 和 1 mL 淀粉溶液
20 mL H2O 稍加热
6.3 g CuSO4· 5H2O
滴加NH3· H2O至沉淀溶解
搅拌
加入25 mL NaOH (3M)
Cu(OH)2沉淀
抽滤、洗涤至无SO42-
干燥
实验内容
思考:
Cu(OH)2为何要现用现制?
能否由CuSO4和NaOH 直接制备Cu(OH)2?
注意事项:
缓慢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氨水量适中,少(×) 多(×) 双层滤纸—无定形沉淀 抽滤步骤 洗涤产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洗涤时勿抽滤 检验—表面皿洗涤,少量多次
阿凡达
章鱼保罗
背景介绍
Cu2+运载O2 得到血蓝蛋白-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Fe2+运载O2 得到血红蛋白-人类,但在Fe2+转变成Fe3+ 时,依赖血蓝蛋白的氧化作用
图1.常见的蓝血动物
背景介绍
Cu 在生命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缺铜会造成:
贫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运动失常
Cu 的摄取来源:
热力学控制-反式为主
能 量
顺式
反式
反式
E活化能
反应物 产物
顺式
反应过程
仪器试剂
实验仪器
布氏漏斗、抽滤瓶、烧杯 、量筒、玻棒、表面皿、温度计
实验试剂
甘氨酸、CuSO4· 5H2O、1:1氨水、1:3乙醇水溶液、丙酮
1 M H2SO4、3 M NaOH溶液、95%乙醇、1% BaCl2
实验内容
Cu(OH)2的制备
图3. 减量法称量操作
实验内容
0.01 mol/L 标准Na2S2O3溶液的标定
0.7g KI 3 mL H2SO4 20 mL K2Cr2O7 用Na2S2O3溶液滴定
摇匀?避光反应 5min?稀释至50 mL?
溶液由棕色变为 淡黄色至草绿色
1 mL淀粉溶液
晃摇
滴至蓝色变为浅绿色,记下VNa2S2O3,共滴定3次
进一步熟练称量操作和移液﹑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
络合滴定
沉淀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直接碘量法 : 利用I2 的氧化性进行滴定 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 : 利用I- 的还原性进行滴定
实验原理
cis-Cu(gly)2· xH2O 中铜含量的测定
甘氨酸(gly)为双基配合物,其在70℃时会与Cu(OH)2 发生 如下反应:
实验试剂
1 M H2SO4、0.01 M Na2S2O3溶液 (待标)、K2Cr2O7标准溶液、 1%淀粉溶液、10% NH4SCN溶液、甘氨酸合铜 (自制)
仪器试剂
碘量瓶
瓶口呈喇叭形,与磨口瓶塞之间形成一圈水槽的锥形瓶。使 用时,槽中加纯水可以形成水封,防止瓶中反应生成的I2,Br2 等逸失。
在酸性介质中,Cu(gly)2中gly发生质子化,破坏配合物, 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Cu含量。 Cu2+先与过量的I-反应;
2 Cu2 4I == 2 CuI I2
析出的I2用Na2S2O3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计算配合物含量。
22I2 +2S2O3 =S4O6 +2I-
实验原理
标准Na2S2O3溶液的标定
无机铜源:CuSO4 (有毒!)
有机铜源:葡萄糖酸铜,叶绿素铜,甘氨酸合铜,鱼,肉 蔬菜等(生物相容性好!)
实验原理
65~70℃
Cu(OH)2 + 2 H2NCH2COOH ==== Cu(gly)2 xH2O
N N Cu O O
gly
gly
反应所需活化能低; 极性大,溶于高极性溶剂中.
Cu(gly)2 xH2O
实验内容
重铬酸钾溶液的配制 实验步骤
50 mL H2O 转移、定容
K2Cr2O7
0.11~0.13 g
(重铬酸钾溶液)
减量法
适用范围:称量易吸水、易氧化还原、易与CO2反应的试
剂,如无水碳酸钠、各类固体基准物。
实验内容
减量法称量步骤:将适量试样装入称量瓶中,称得总质量 m1 g,用一干净的纸条套在称量瓶上,将其取出并置于容器(如 小 坩埚)上方,倾斜称量瓶并用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落 入坩埚中。准确称出此时称量瓶和剩余样品的重量m2 g,试样 的质量即为( m1- m2) g。
减压抽滤
1. 裁剪滤纸
2. 润湿滤纸
5. 抽滤,洗涤
4. 开泵
3. 侧口相对
图2. 减压抽滤流程
实验内容
顺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
3.8 g甘氨酸
热过滤
15 mL H2O 65 ℃, 搅拌
新制Cu(OH)2 65~70℃, 搅拌
Cu(gly)2· xH2O溶液
1:3 乙醇洗涤 丙酮洗涤
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反应体系离平衡尚远,宏观上原料不断消耗,产物不断积 累,主产物为动力学上生成速率较快的产物-活化能低-顺式.
热力学控制的反应
体系已达平衡,各种产物的转化宏观上已停止,产物的热 稳定性相对较高,主产物为热力学稳定性较高的产物-反式.
实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