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
的重要性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责任缺失感的着手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成因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才树立责任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责任意识缺失;表现;途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无论任何人,都对自身、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逐渐认识自己在人生成长中的责任,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而由个人、家庭及社会原因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极度缺失,从而出现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的大学生药家鑫,“我爸是李刚”事件中的大学生李启铭等等。他们虽然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个别,但这些案件却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忧虑。
一、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
(一)理想信念的缺失
富有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不少的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容易限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他们普遍
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发展状态和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二)价值取向的缺失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判断、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逐步凸现出来,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三)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主要职责。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考试作弊,不爱护公物,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道德失范,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少应该在中小学要解决的问题,在大
学里依然存在,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
(四)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
总体来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不深刻,对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当代大学生、未来的人才这样的称谓是不相匹配的,也令人遗憾和忧虑。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如何培养、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够支配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是关键。
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与利益意识的强化,必然导致
责任意识的弱化。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开放多元,网络空间不断拓展,使得社会交往的风险频发。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习好几乎掩盖了一切。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纵观我们的教育,总是想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尽善尽美的人,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也忽略了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另一方面,学校却很少倡导大学生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自己负责。结果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而且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
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真空状态。
(三)家庭条件氛围
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总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三、高校培养人才树立责任意识的途径
(一)建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机制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既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要在全社会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联动的教育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要分阶段实施培养目标。在小学、中学、大学分别确立社会责任培养的不同目标,使之落到实处。如果小学、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就容易达到。同时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
2.建立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