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投入“劫贫济富”致使农村教育的凋敝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公平。为实践这种公平,各国都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譬如日本专门对边远地区制定特别教育扶助法律,韩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则选择从海岛、渔村、农村等边远贫困地区向城市实施,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实施。

各国遵循的这种义务教育贫弱阶层优先的原则,在我国,却颠倒了过来。六十年来,我们不仅没有援助贫弱的农村,反而“劫贫济富”,集中资源办城市教育和精英教育。此做法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农村教育的凋敝。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城市基本国家全包,农村由乡镇负责义务教育经费,农民自己为义务教育买单。这段时间在农村,“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标语处处可见。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重心上移到县级政府。这一体制比以前以乡镇为主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无可否认。但不论是“以乡镇为主”还是“以县为主”,由于各地经济贫富不一,加上没有合适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教育投人的差异依然存在。

衡量教育投入差异的一个总要指标,是生均教育经费。2002年开始,“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统计分析了2001年城乡生均经费投入的差距。现以2001年为例,大概说明城乡差距经费投入差距。

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798

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城乡差距更大: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

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很低。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人占国民生产总值仅为 2.5%,是较发达国家的一半(欧洲较发达国家始终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仅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约62%(发展中国家平均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9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但该比例仍在4%以上),甚至还低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不但没有增加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反而降低了0.2个一百分点。而与有可比性的印度相比,仍低1个百分点。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仍然只停留在3%的低位,与高速增长的国家财政性收入形成了强烈发差。

由此可见,政府并未尽应有之责,教育经费投入有增加的空间。而问题的另一面,如果政府确保教育经费的正常投入,并将这部分资金投向农村,本可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可是政府没有这样做,反而,在教育经费未能得到正常投入下,仍将有限资源集中在城市,造成农村教育凋敝。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基础教育不仅

是最公平的,也是效率最高的”,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平与效率的目标是高度重合的。

义务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儿童的基础性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保障的是基本人权。牺牲农村优先发展城市,这种办教育的方式是违反义务教育的宗旨的。

这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迷失的时代;农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则承受着双重的彻底迷失。我们的教育向何处去?我们的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