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十大不规范案例及对策

合集下载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模板1:正文: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1. 案例一:未尽充分披露义务争议:招标文件中的要求不明确或模糊,导致投标人理解不清楚,无法准确提供或报价。

对策:招标人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详细清晰地说明要求及标准,确保投标人明确理解。

2. 案例二:投标人资格不符争议:投标人提交了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要求的投标文件。

对策:招标人在资格预审阶段应严格审核投标人的资格,确保投标人符合要求。

3. 案例三:招标人变更招标条件争议: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改变了招标条件,给投标人带来困扰。

对策:招标人应在变更招标条件前及时通知所有投标人,并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和准备。

4. 案例四:投标文件不完整争议:投标人提交的文件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文件或材料,导致招标人无法评估。

对策:招标文件应清楚说明所需的文件和材料,投标人应仔细准备并确保提交完整。

5. 案例五:招标人拒绝接受最低报价争议:招标人以低于最低报价为由拒绝了一个合格的投标人。

对策: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规定接受最低报价的情况,并在评审过程中公正公平地处理所有投标人。

6. 案例六:未兑现合同约定争议:招标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义务,导致投标人权益受损。

对策:双方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7. 案例七:投标保证金返还问题争议:招标人未按时返还投标保证金,或无故扣留投标保证金。

8. 案例八:招标评审程序不公正争议:招标评审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存在不公正行为,导致投标人对评标结果表示异议。

对策:招标人应确保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并在评标结果发布前告知所有投标人评审的程序和标准。

9. 案例九:招标人解除合同争议:招标人单方面解除合同,而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款。

对策:招标人应在解除合同前与投标人协商解决纠纷,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款。

10. 案例十:索赔和争议解决争议:投标人要求索赔,但招标文件未明确索赔程序和解决办法。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1. 争议案例:标书内容不清晰对策: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人提供清晰、明确的标书,同时提供标书模板和样例供参考。

要求标书中的文字描述准确、简明扼要,避免含糊、含糊不清的表述。

2. 争议案例:招标文件与合同内容不符对策:明确要求招标文件与合同内容一致,所有关键条款都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及,并在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时进行确认。

同时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任何未在标书中明确的事项将视为在合同中明确排除。

3. 争议案例:资格审核标准不明确对策: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人需提供的资格审核文件及标准,确保各投标人在资格审核中受到公平对待。

要求投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副本,并指定具体的资格要求和审核标准。

4. 争议案例:评标标准不公正对策:明确规定评标标准并在招标文件中公示,确保评标过程透明公正。

要求评标委员会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进行评标前的培训和沟通,以确保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 争议案例:资料递交时间不明确对策: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资料递交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避免因时间不明确而导致的争议。

要求投标人在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递交投标文件,同时规定逾期递交将被视为无效。

6. 争议案例:资料递交方式不规范对策:明确指定资料递交的方式和要求,同时提供统一的递交渠道,以确保所有投标人都按照规定的方式递交资料。

要求资料递交时提供递交确认函,并保留好相应的邮寄、传真或者其他递交凭证,以备后续争议处理。

7. 争议案例:招标文件修改不及时对策:提前规定招标文件修改的时间和方式,并在招标文件中注明任何修改都必须提前通知所有已取得招标文件的投标人。

要求投标人在收到修改通知后及时进行修改并重新递交投标文件。

8. 争议案例:中标降价后违约对策:在投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中标方在签订合同前或者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得自行主张降价或者违反原定报价。

同时规定中标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承担违约金等。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其对策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其对策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其对策不规范的招投标案例在商业领域中时有发生,这些案例通常涉及利益输送、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

为了保护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以下是十个常见的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其对策:1.利益输送:公司向招标官员行贿来获得中标。

对策是加强招标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并加大对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

2.价格串通:几家企业通过协商一致来提高投标价格,排除其他竞争对手。

应建立公开透明的竞标平台,加强对价格垄断行为的监测和打击。

3.招标条件限制:一些企业通过设置过高的技术要求、经验要求等来排除竞争对手。

对策是制定合理的技术和经验标准,明确招标条件,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4.虚假资质:企业通过虚假材料来获取招标资格。

应加强对资质审核的力度,建立可信的资质认证机构,并对虚假资质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5.不合理评标:招标中存在评标标准不公正、评标委员会利益冲突等问题。

对策是建立独立公正的评标机构,监督评标过程,并加强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职业操守培训。

6.指定中标:一些项目中指定了特定企业为中标候选人,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

对策是严格执行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指定中标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7.信息泄露:招标文件、竞标商机等信息被非法泄露。

应加强对信息保密的管理,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并对信息泄露者进行法律追究。

8.滥用权力:招标官员滥用职权,限制竞争对手的参与。

对策是建立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招标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对滥用权力行为严肃处理。

9.质量问题:中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质量材料或工艺。

对策是建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随机抽检和定期检查,对质量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10.投标人自由受限:一些招标项目要求投标人必须购买指定的产品或服务。

对策是取消或减少对指定产品或服务的要求,保障投标人的自由选择权。

通过以上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打击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1: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一:技术标段评标过程中的争议及对策1. 案例一: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的评审标准存在争议对策:明确制定评审标准,确保评标委员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审。

2. 案例二:评标委员会对技术标段的资格审查存在争议对策:加强资格审查的统一标准,明确评审要求,并确保评审程序公正透明。

3. 案例三:技术标段评分系统存在争议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分体系,确保评分结果客观准确。

二:商务标段投标价争议及对策1. 案例四:投标单位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计算存在异议对策:明确工程量计算的规定,避免误解和争议的发生。

2. 案例五:投标单位对工程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存在异议对策:明确工程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并与投标单位充分沟通,避免纠纷的发生。

3. 案例六:投标单位对质量控制要求存在异议对策: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合同履行期间的争议及对策1. 案例七:合同变更的争议对策:确保变更合同的程序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变更。

2. 案例八:工程款支付争议对策:明确工程款支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款项支付的争议。

3. 案例九:工期延误争议对策:加强工期管理,及时解决工期延误的问题,避免纠纷的发生。

四:工程质量保证期的争议及对策1. 案例十:工程质量问题出现争议对策:加强工程监督和检验,及时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并依法保证质量责任的追究。

附件: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2. 招标文件样本3. 投标文件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招标文件:指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人制定的,供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文件。

2. 投标文件: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的文件,用于竞争和提交投标报价。

3. 评标委员会:指招标人组织的由专家组成的评标机构,负责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评分。

4. 工程量计算:指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规范和施工图纸等,计算工程项目的施工数量。

5. 质量控制要求:指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招标人对投标人提出的质量要求。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及解决案例研究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及解决案例研究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及解决案例研究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争议。

这些争议可能涉及各个层面,包括招标人、投标人、采购机构、招标文件等。

为了保障招标公平公正,需要及时解决这些争议或纠纷。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及解决方式。

一、标的物规格争议案例:某城市工程招标,投标人A与B均达到了资格要求,但A公司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某种材料使用上与B公司存在争议。

A公司认为其使用的材料符合规格要求,并非低档次,而B公司则认为A公司所用材料偏低档次,不符合规格要求。

解决方式:针对此种情况,采购机构应及时与A公司沟通,明确要求使用的材料规格,并确认A公司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A公司所用材料确实符合要求,则需要对B公司进行相应的解释,并防止其对招标过程提起异议。

二、报价争议案例:某市政工程招标,B公司报价比其它投标人低30%,引起了其他投标人的不满和猜测,认为B公司的报价不实或者涉嫌行贿。

解决方式:此种情况需要采购机构对B公司的报价进行核实,确认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如果B公司的报价确实偏低,采购机构可以进行询价、比价、评估等工作,对其报价进行深入分析和审查,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实或行贿因素。

三、投标人资质争议案例:A公司在投标过程中提交的资质申明书中,存在虚假内容,例如企业注册资金不足等情况。

解决方式:针对此种情况,采购机构应及时对A公司的资质申明进行核实,如发现虚假内容,应立即取消其资格,并把这一情况通报给监管部门,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理。

四、评审标准争议案例:某市政工程招标评审委员会选中B公司为中标单位,但其他投标人对此决定提出质疑,认为评标标准存在问题。

解决方式:针对此种情况,采购机构应重视其他投标人的质疑,并重新对中标单位进行评审。

同时应对评审标准进行调整和规范,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总之,招投标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都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采购机构与投标人应加强沟通,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真实案例】采购招投标存在十大“黑洞”扰乱竞争秩序!

【真实案例】采购招投标存在十大“黑洞”扰乱竞争秩序!

【真实案例】采购招投标存在十大“黑洞”扰乱竞争秩序!在政府采购制度试行及正式推行的8年中,由于某些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行为不规范,致使“阳光下的交易”出现了“日全食”、“月全食”现象,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必须及时封堵这些大大小小的“黑洞”。

以下就是十类典型案例。

案例1度身招标案情:某省级单位建设一个局域网,采购预算450万元。

该项目招标文件注明的合格投标人资质必须满足:注册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有过3个以上省级成功案例的国内供应商,同时载明:有过本系统一个以上省级成功案例的优先。

招标结果,一个报价只有398万元且技术服务条款最优的外省供应商落标,而中标的是报价为448万元的本地供应商(该供应商确实做过3个成功案例,其中在某省成功开发了本系统的局域网)。

法理评析: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更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

在招标公告或资质审查公告中,如果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权利,这就等于限制了竞争的最大化,有时可能会加大采购成本。

量身定做衣服,合情合理;度身定向招标,违法违规。

案例2暗中陪标案情:某高校机房工程改造进行招标。

招标公告发布后,某建筑公司与该校基建处负责人进行私下交易,最后决定将此工程给这家建筑公司。

为了减少竞争,由建筑公司出面邀请了5家私交甚好的施工企业前来投标,并事先将中标意向透露给这5家参与投标的企业,暗示这5家施工企业投标文件制作得马虎一些。

正式开标时,被邀请的5家施工企业与某建筑公司一起投标,但由于邀请的5家施工企业不是报价过高,就是服务太差,评标结果,某建筑公司为第一中标后选人。

法理评析:这是一起典型的陪标行为。

这种由供应商与采购人恶意串通并向采购人行贿或者提供不正当利益谋取中标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也是政府采购最难控制的,它已经成为政府采购活动的一大恶性毒瘤!案例3违规招标案情:某年12月13日,某省级单位从中央争取到一笔专项资金,准备通过邀请招标对下配发一批公务车辆,上级明确要求该笔资金必须在年底出账。

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终稿]

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终稿]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管,在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招投标过程和监管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有的地区更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招投标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侵害正规企业的利益,惹民冤。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部分项目招标程序不规范。

1、是存在走过场现象。

少数项目未严格履行基建程序,前期论证工作不充分,在对市场价格未深入调研、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招标。

招标时将部分内容,如主要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水电施工等项费用,以暂定价纳入独立费用。

个别工程招标时不能向投标人提供施工图纸和工程量实物清单,不要求投标人投标报价,工程主体入场招标后,建设单位再以自主招标、议标或竞价谈判等方式,对暂定价的内容再重新定价或直接发包,使工程主体招标走过场,导致招投标工作缺乏严肃性和约束力。

2、是自主招标未申报备案。

如有一项294万元的装饰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招标前未向招投标管理部门申报,实施过程中分四次进行内部竞价,选择了10个单位多头承包施工。

3、是工程结算时未严格履行合同,多结算工程款。

如有一项工程招标文件已明确为四类级别的工程,结算时却按三类结算,仅此一项就多结算工程款10多万元。

2:有的地区专项工程和咨询服务事项大都未招投标。

建设项目中少数专项工程如供水、供电、路灯和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服务事项,多数建设单位采取定向议标、邀请招标和费率竞争等方式,选择各专业工程和咨询服务单位,基本未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

有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造价审核把关不严,有的招标代理公司编制的标底和招标文件质量不高,编制的内容较为粗糙,工程量清单与实际出入较大,评标细则考虑不全,影响了招投标文件的科学性、公正性。

如某招标代理公司在编制的市中医院门诊楼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直接将300万元的制剂楼单项工程,纳入门诊楼工程以独立费招标。

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

标投标中十个典型争议案例及相应对策01合同与招投标项目文件有矛盾,以谁为准?【案例】某项目用清单投标报价时,措施费为0,根据招投标项目文件规定,结算时,此项目不进行调整,即不能再计取措施费。

但合同约定如有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增加新的项目量清单项目时,可套定额计取,那么,项目结算时,套定额的这部分措施费也不能计取吗?【对策】施工项目合同与招投标项目文件有矛盾。

合同约定是甲乙双方真实意图的表达,具有法律效率,在解释顺序上居第一位。

既然合同双方约定:如有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增加新的项目量清单项目时,可套定额计取,那么,项目结算时,套定额的这部分措施费是应该计取的。

02实际施工项目运距与投标时不一致,该不该调综合单价?【案例】一施工项目单位在投标时,其中一项清单项目按运距10公里计算的综合单价,但实际施工项目时运距达到了20公里,请问该清单项目综合单价该不该调整?【对策】如果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项目清单明确了运距为10公理,则可调整,如果招投标项目清单未明确,而投标单位自行按10公理计算,则不可调整。

03结算实际项目量时,依据什么?【案例】我公司中标一项目,采用清单计价,报价时未仔细计算项目量,合同规定项目量超出3%时允许调整。

请问结算时是不是需要根据图纸和清单计算规则重新计算?【对策】结算时要根据图纸和清单计算规则计算实际发生的项目量的,当超出3%时可以调整,反之不可调整,最终确定项目结算值。

04图纸会审或设计联系单明确的项目量调整在结算时应怎么认定?【案例】项目量清单招投标项目,规定中标单位在中标一个月内和编制清单的单位核对项目量,对造价影响在1%以上的,项目量予以调整。

施工项目单位核对后,没有超过1%,也就是没有调整。

现在项目结算了,有如下问题:图纸画出但是不明确的地方在图纸会审或者设计联系单中明确了,这部分应该计算吗?(比如图纸明确画出了某部位的梁,但是没有标明梁号,后来明确梁号;标明了梁号可是根本没有这个梁的详图,这样的情况,梁的项目量是否给予增加?还有钢筋呢?【对策】在图纸会审或者设计联系单中明确了的这部分应该计算。

招投标中的违法经典案例

招投标中的违法经典案例

招投标中的违法经典案例
1.广东某建设工程公司违规操作中标:该公司在招标过程中,通过关系人员获得了竞争对手的技术文件,并将其修改后提交作为自己的标书,最终中标。

该行为被曝光后,公司被罚款并失去了中标资格。

2. 某市政工程公司行贿中标:该公司通过行贿的方式,向招标委员会成员提供好处费,以获得中标。

该行为被查出后,公司和招标委员会成员均被追究法律责任。

3. 某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泄密:该项目的招标文件在发布前被人员盗取并泄露,导致多家竞争对手知道了对方的报价和技术方案,最终导致中标公司出现变化。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4. 某高校工程招标违规:该高校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流程公开招标,而是通过内部关系选定了承包商,最终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该事件被曝光后,高校领导被追究责任并进行了整改。

5. 某市政工程招标限制竞争:该工程的招标文件规定,只有某家公司可以参加投标,其他竞争对手均被排除在外。

该行为被投诉后,招标委员会被追究责任并进行了整改。

以上案例均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社会安全。

因此,在招投标中,各方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 1 -。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案例一:先斩后奏某化学公司为了扩大生产,想在某地区内建造一新厂房,于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各项审批手续。

为了赶工期,在各项审批未批准前,该公司对新厂房的建设进行了招标。

公司请了代理公司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

有6家单位看了招标文件后,决定参与投标。

于是潜在投标人在踏勘了现场后,认真地制作了标书。

在投标的当日,6家潜在投标人按时来到了投标地点,却被化学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由于该项目的审批未批准,故本次招标取消。

原来新厂房的厂址临近市区,由于污染问题,市政府不批准在该地区建立化工厂。

对策:为了保证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招投标可信度评价相应对招标项目的审批手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相应规定应在招标公告中即应明确实施招标项目需履行哪些审批手续、哪些手续已经获得了批准、是由谁批准的以及什么时候批准的,从审批结果、审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按规定期限进行审批等各个角度对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案例二:度身招标某大型国营煤矿对修建职工宿舍进行招标,其内部已经选定了几家以前曾经在本单位做过工程的关系较好的施工单位进行投标,于是在招标公告中其公布参加投标的条件中有一条:曾经在本煤矿有过工程业绩。

最后,除了已经确定的那几家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均无法参加投标。

对策:相应规定资格条件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招标项目实施的需求而制定;应当具有必要性,即这些资格条件应当是实施招标项目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应根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格审查程序规定相对缺乏的情况,参照评标程序的有关规定要求招标人应设置严谨的资格审查程序,以保障资格审查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

案例三:倾向招标据某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国有企业在办公楼项目招标时,在招标开始前就内定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但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其中标。

于是,作为该项目评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该国有企业的一位副总在评标过程中介绍各家投标单位情况时,介绍其他投标单位时这位副总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而在介绍那家内定的中标单位时说,这家投标单位曾经跟我们合作过,在工程管理和人员配备上比较合适,各方面跟我们都配合得很好,对这方面招标人是非常看重的,请评委充分考虑。

招投标违法行为案例范本

招投标违法行为案例范本

招投标违法行为案例范本【案例一】某市某工程公司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案例一、案情描述某市某工程公司在2019年招标过程中存在多项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提前泄露招标信息:该公司事先接触到了招标文件内容,并将相关信息提前泄露给了特定的供应商,从而扰乱了公平竞争的秩序。

2. 虚构投标单位:该公司为了规避竞争,设立了多个虚构的投标单位,通过这些单位进行假冒竞争,以获取合同的目的。

3. 行贿受贿:该公司在招投标过程中,通过行贿手段,获取了相关评标专家的支持,确保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 不正当限制竞争:该公司与一家特定供应商达成非正式的协议,通过设定特殊要求或标准,限制了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参与。

5. 投标文件造假:该公司在投标文件中存在虚假陈述,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经验、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了严重的夸大,以获得评标专家的青睐。

二、违法行为的影响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导致以下不良后果:1. 限制了其他合法竞争者的参与,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2. 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招投标制度的正常运行;4. 增加了廉政风险,导致腐败问题的滋生。

三、法律后果该公司的违法行为涉及到了多项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违规行为,将受到以下法律后果的惩处:1. 处以罚款: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可能会被处以数十万元的罚款。

2. 暂停资格:相关主管部门有权暂停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招标资格,剥夺其参与投标的权利。

3. 行政拘留:行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导致相关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刑事处罚。

4. 其他刑事责任:涉及行贿受贿等刑事违法行为的人员,可能会面临法律的严惩,包括拘留、罚款或者有期徒刑等。

四、预防招投标违法行为的对策1. 制定严格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制定和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明确违法行为的定义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2. 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各类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人员,包括工程公司、评标专家等,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律能力。

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案例分析

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案例分析

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通信建设项目对于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项目质量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违法违规问题,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案例一:围标串标行为在某大型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中,有多家企业参与投标。

经过调查发现,其中几家企业在投标前私下达成协议,约定由一家企业中标,其他企业则配合进行围标。

他们通过互相通报投标报价、技术方案等信息,使得中标结果被人为操纵。

这种围标串标行为严重破坏了招投标的公平竞争原则。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法违规;二是招投标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对围标串标的查处力度不够;三是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违法违规成本较低。

为了防范围标串标行为,首先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罚力度。

其次,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案,并对其进行信用评级,限制其参与招投标活动。

此外,还应加强对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案例二:虚假投标行为在一个通信网络升级项目的招标中,某投标企业提供了虚假的业绩证明和资质文件,以满足招标要求。

虽然该企业最终中标,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其实际能力不足,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虚假投标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合法投标人的利益,也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诚信缺失,为了中标不择手段;二是审核机制不完善,对投标文件的审核不够严格;三是社会监督力量不足,难以发现和揭露虚假投标行为。

针对虚假投标问题,应加强对投标文件的审核,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流程,确保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招投标活动,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在商业领域中十分常见,这些案例常常涉及利益输送、信息私存、权力滥用等问题。

针对这些不规范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分析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以及相应的对策。

1.利益输送案例:在招投标过程中,采购方指定特定供应商并履行利益输送行为,以换取个人私利。

对策:建立严格的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公正透明的招投标制度。

2.信息私存案例:采购方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招标信息的规定,以扭曲竞争格局,使得其他供应商难以获取公平的招标机会。

对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采用第三方平台公示招标信息,加强监督与惩罚机制。

3.权力滥用案例:招标代理人滥用职权,以个人意志干涉招标过程,侵犯供应商权益。

对策:加强对招标代理人的培训,建立独立的招标评审机构,公平公正地评审招标文件。

4.资格审查不公案例:在资格审查过程中,采购方故意刁难或否决合格供应商的资格,以达到特定目的。

对策:规范资格审查流程,加强对采购方的监督,设立独立的资源审查机构。

5.招标文件偏向其中一供应商案例:采购方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一些专为特定供应商设计的要求,削弱其他供应商的竞争优势。

对策:制定公正公平的评标标准,严禁为特定供应商定制招标文件。

6.招标文件变更案例:招标过程中,采购方频繁修改招标文件,使得部分供应商无法及时适应变更,导致其失去公平竞争机会。

对策: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制定和变更程序,并及时向所有供应商公示。

7.暗箱操作案例:采购方与特定供应商勾结,私下达成不正当协议,使得其他供应商在招标过程中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

对策:加强监督力度,设立举报渠道,严肃查处暗箱操作行为。

8.虚假报价案例:供应商在投标文件中虚报低价以获得中标,后期再通过变更合同等方式变相增加价格。

对策:建立严格的备案制度,加强对投标报价真实性和合同履约的监督。

9.投标文件滥用项目经验案例:供应商为增加自身中标机会,滥用项目经验,夸大能力和成绩。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案例汇总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案例汇总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案例汇总案例一:招投标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诉讼纠纷案例描述:某公司招标时,在评审过程中对一个符合条件的投标方刻意不予通过,导致该投标方对公司提起诉讼。

在法院判决中,公司被判赔偿损失。

分析:在招投标过程中,任何不合理的操作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管理,确保招投标的公正、透明和规范。

同时,在评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评审,避免出现不当操作,以防止纠纷产生。

案例二:合同管理中的漏洞导致交易风险案例描述:某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一份合同,但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交付时间和质量标准。

当交付日期到来时,供应商交付的货物并未达到合同要求,导致企业无法按时进行生产,产生了经济损失。

分析: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将交付时间、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明确约定。

同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交易风险。

案例三:从招投标到合同管理全流程进行中作弊案例描述:某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利用关系网通过了审核。

在拿到合同后,该企业将合同中的内容偷梁换柱,或是利用漏洞获取不当利益,最终导致合同不履行,并对其他正常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分析:企业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流程中,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公正透明的原则。

特别是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健全招标程序,避免呈现关系网所拍而成的招标结果。

在合同管理中,要建立规范的合同执行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违约行为,以确保合同的履行和交易的公正性。

案例四:合同管理中未能及时解决争议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案例描述:某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对合同内容存在不同解释,无法协调解决,最终导致该企业遭受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分析: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争议和纠纷。

一旦发现问题,应尽快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与调解,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仍然无法解决,则应及时寻求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仲裁,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工程经营投标反面案例 失败教训及改进措施

工程经营投标反面案例 失败教训及改进措施

工程经营投标反面案例失败教训及改进措施一、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为了获取工程项目的投标权纷纷参与投标竞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一些投标失败的反面案例,造成企业不良影响并给企业经营带来严重损失。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中的失败教训以及改进措施。

1. 案例一:某工程建设企业A在某市市政工程项目投标中失败在某市市政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企业A在技术方面表现出色,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实力。

然而,在商务投标环节中,企业A 的报价虽然较为合理,但在交流沟通环节中表现欠佳,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最终导致企业A失去了该项目的投标权。

2. 案例二:某工程建设企业B在一次大型工矿项目投标中失利企业B在该次工矿项目的投标中,由于在技术方面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差不大,因此商务方面的策划和报价尤为关键。

然而,在商务策划中,企业B过于追求低价策略,未能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导致企业B的报价在与客户对接时难以令客户信服,最终失去了该项目的投标资格。

二、失败教训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工程经营投标中的失败并非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整个过程中多个环节的综合影响。

主要的教训如下:1. 技术实力不足导致商务表现失分企业A虽然在技术实力上有优势,但在商务沟通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无法准确理解客户需求,无法提供更贴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而失去了投标的机会。

2. 过度追求低价策略,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企业B在商务策划中过于追求低价,而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导致报价与客户对接时难以令客户信服,最终失去了投标的机会。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的失利教训,工程建设企业在参与投标竞争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1. 提升商务沟通能力,注重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实力的展示,更要注重商务沟通环节的表现。

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保能够准确理解并把握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

十个不规范招投标典型案例及相应对策案例一:先斩后奏某化学公司为了扩大生产,想在某地区内建造一新厂房,于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各项审批手续。

为了赶工期,在各项审批未批准前,该公司对新厂房的建设进行了招标。

公司请了代理公司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

有6家单位看了招标文件后,决定参与投标。

于是潜在投标人在踏勘了现场后,认真地制作了标书。

在投标的当日,6家潜在投标人按时来到了投标地点,却被化学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由于该项目的审批未批准,故本次招标取消。

原来新厂房的厂址临近市区,由于污染问题,市政府不批准在该地区建立化工厂。

对策:为了保证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招投标可信度评价相应对招标项目的审批手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相应规定应在招标公告中即应明确实施招标项目需履行哪些审批手续、哪些手续已经获得了批准、是由谁批准的以及什么时候批准的,从审批结果、审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按规定期限进行审批等各个角度对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案例二:度身招标某大型国营煤矿对修建职工宿舍进行招标,其内部已经选定了几家以前曾经在本单位做过工程的关系较好的施工单位进行投标,于是在招标公告中其公布参加投标的条件中有一条:曾经在本煤矿有过工程业绩。

最后,除了已经确定的那几家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均无法参加投标。

对策:相应规定资格条件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招标项目实施的需求而制定;应当具有必要性,即这些资格条件应当是实施招标项目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应根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格审查程序规定相对缺乏的情况,参照评标程序的有关规定要求招标人应设置严谨的资格审查程序,以保障资格审查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

案例三:倾向招标据某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国有企业在办公楼项目招标时,在招标开始前就内定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但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其中标。

于是,作为该项目评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该国有企业的一位副总在评标过程中介绍各家投标单位情况时,介绍其他投标单位时这位副总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而在介绍那家内定的中标单位时说,这家投标单位曾经跟我们合作过,在工程管理和人员配备上比较合适,各方面跟我们都配合得很好,对这方面招标人是非常看重的,请评委充分考虑。

违反招投标法规案例

违反招投标法规案例

违反招投标法规案例一、引言招投标法规是现代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中的重要法律框架,旨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程序,选择最优秀的承包商或供应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违反招投标法规,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破坏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案例集将选取几起典型的违反招投标法规的案例,进行剖析和警示。

二、案例一:暗中陪标某高校机房工程改造进行招标,招标公告发布后,某建筑公司与该校基建处负责人进行私下交易,决定将此工程给这家建筑公司。

为了减少竞争,建筑公司出面邀请了5家私交甚好的施工企业前来投标,并事先将中标意向透露给这5家参与投标的企业,暗示这些企业投标文件制作得马虎一些。

正式开标时,这5家施工企业与建筑公司一起投标,但由于邀请的施工企业不是报价过高,就是服务太差,最终建筑公司顺利中标。

此案例是一起典型的陪标行为,供应商与采购人恶意串通,并向采购人行贿或提供不正当利益以谋取中标,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招投标法规,破坏了招投标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案例二:违规招标某省级单位从中央争取到一笔专项资金,计划通过邀请招标方式采购公务车辆。

考虑到资金使用的时效性,该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并邀请了3家同一品牌代理商参与竞标。

最终选定了一家代理商中标,并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

此案例违反了招投标法规中的多项规定。

首先,该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没有法律依据;其次,单位领导研究确定采购特定品牌的公务用车,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其他同类品牌车的竞争,属于定牌采购,违反了招投标法规中公平竞争的原则。

四、案例三: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党委副书记、所长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请托,通过违规泄漏招标信息、设置特定投标条件等方式帮助他人中标项目,并收受财物。

最终,该领导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________________。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最新版】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最新版】

十大不规范招投标案例及对策分析【黑洞一:暗中陪标】案情:某高校机房工程改造进行招标。

招标公告发布后,某建筑公司与该校基建处负责人进行私下交易,最后决定将此工程给这家建筑公司。

为了减少竞争,由建筑公司出面邀请了5家私交甚好的施工企业前来投标,并事先将中标意向透露给这5家参与投标的企业,暗示这5家施工企业投标文件制作得马虎一些。

正式开标时,被邀请的5家施工企业与某建筑公司一起投标,但由于邀请的5家施工企业不是报价过高,就是服务太差。

评标结果,某建筑公司为第一中标后选人。

法理评析:这是一起典型的陪标行为。

这种由供应商与采购人恶意串通并向采购人行贿或者提供不正当利益谋取中标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也是政府采购最难控制的,它已经成为政府采购活动的一大恶性毒瘤!【黑洞二:违规招标】案情:某年12月13日,某省级单位从中央争取到一笔专项资金,准备通过邀请招标对下配发一批公务车辆,上级明确要求该笔资金必须在年底出账。

考虑到资金使用的时效性,经领导研究确定采购桑塔纳2000型轿车,并于12月18日发出了邀请招标文件。

12月31日,该单位邀请了3家同一品牌代理商参与竞标,经评标委员会评审选定由A代理商中标。

随后双方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全部采购资金于当天一次拨清。

法理评析:采购人因项目特殊性,且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该单位之所以这样做,似乎理由很充分,但这确实是一个违法采购行为。

不能因为上级对资金使用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年底前出账而忽略了等标期不得少于20天的法律规定;在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没有法律依据;单位领导研究确定采购桑塔纳2000型轿车作为公务用车,理由不够充分,属于定牌采购,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其他同类品牌车的竞争,且同一品牌3家代理商的竞争不等于不同品牌3家供应商的竞争;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普通公务用车,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而不能擅自采用部门集中采购形式自行办理。

招标公司失责案例解析

招标公司失责案例解析

一、引言招标公司作为招标活动的组织者,其职责是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招标公司因种种原因,可能存在失责现象,导致招标活动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招标公司失责案例的解析,分析招标公司失责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市一政府部门为新建一座办公楼,决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

招标公司作为招标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招标文件的编制、发布、开标、评标等工作。

在招标过程中,招标公司出现失责现象,导致招标活动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

三、案例解析1. 案例经过(1)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

招标公司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编制规范进行,导致招标文件中存在多处错误和漏洞。

(2)招标公告发布不及时。

招标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发布招标公告,导致部分潜在投标人无法及时获取招标信息。

(3)开标程序不规范。

在开标过程中,招标公司未能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导致开标现场出现混乱。

(4)评标委员会组成不合理。

招标公司未按照规定组成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评标结果出现偏差。

2. 案例原因(1)招标公司内部管理不善。

招标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招标活动出现失责现象。

(2)招标公司人员素质不高。

招标公司部分员工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招标文件编制、发布、开标、评标等工作出现失误。

(3)招标公司缺乏对招标活动的重视。

招标公司对招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招标活动出现失责现象。

3. 案例后果(1)影响招标活动的公正性。

招标公司失责导致招标活动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2)损害政府形象。

招标公司失责事件暴露出政府部门在招标管理方面的问题,损害了政府形象。

(3)浪费公共资源。

招标公司失责导致招标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浪费了公共资源。

四、防范措施1. 完善招标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投标十大不规范案例及对策
案例一:先斩后奏
某化学公司为了扩大生产,想在某地区内建造一新厂房,于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各项审批手续。

为了赶工期,在各项审批未批准前,该公司对新厂房的建设进行了招标。

公司请了代理公司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

有6家单位看了招标文件后,决定参与投标。

于是潜在投标人在踏勘了现场后,认真地制作了标书。

在投标的当日,6家潜在投标人按时来到了投标地点,却被化学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由于该项目的审批未批准,故本次招标取消。

原来新厂房的厂址临近市区,由于污染问题,市政府不批准在该地区建立化工厂。

标准对策:
为了保证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对招标项目的审批手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标准规定应在招标公告中即应明确实施招标项目需履行哪些审批手续、哪些手续已经获得了批准、是由谁批准的以及什么时候批准的,从审批结果、审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按规定期限进行审批等各个角度对招标项目的合法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案例二:度身招标
某大型国营煤矿对修建职工宿舍进行招标,其内部已经选定了几家以前曾经在本单位做过工程的关系较好的施工单位进行投标,于是在招标公告中其公布参加投标的条件中有一条:曾经在本煤矿有过工程业绩。

最后,除了已经确定的那几家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均无法参加投标。

标准对策:
标准规定资格条件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招标项目实施的需求而制定;应当具有必要性,即这些资格条件应当是实施招标项目必须具备的条件。

标准根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格审查程序规定相对缺乏的情况,参照评标程序的有关规定要求招标人应设置严谨的资格审查程序,以保障资格审查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

案例三:倾向招标
据某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国有企业在办公楼项目招标时,在招标开始前就内定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但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其中标。

于是,作为该项目评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该国有企业的一位副总在评标过程中介绍各家投标单位情况时,介绍其他投标单位时这位副总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而在介绍那家内定的中标单位时说,这家投标单位曾经跟我们合作过,在工程管理和人员配备上比较合适,各方面跟我们都配合得很好,对这方面招标人是非常看重的,请评委充分考虑。

最后评标结果出来时,这位副总所重点提到的那家单位是中标单位。

标准对策:
这个案例所体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评标环节,即评标过程中如何避免领导指示、少数人主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核心在于评委的独立性以及公正性如何得到保障,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对此分为三个大部分进行规范,一是评标主体的组建,标准力图通过评标主体组建过程中的充分随机性保证评标主体的无利害性;二是评标机制的健全,评标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是领导指示、少数意见主导评标结果的潜在原因之一,试想,评委的权利足够的充分、评委的责任足够的明确,评委在自己下笔时总要多些顾忌;三是评标程序的合理设置。

案例四:隐性公告
某招标项目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必须进行招标。

因某种原因,该项目的招标人希望A单位中标。

但如果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招标,招标人无法掌控招标的结果,于是招标人利用了公告发布这一环节:招标人将招标公告只发布在了某一发行量不大的不知名的地方报纸上。

结果只有少数几家单位来投标,除了A单位,其他两家投标单位的实力比较弱。

在评标的时候,评委推荐A单位中标,招标人如愿以偿地让自己事先内定的A单位中标。

标准对策:
基于招标活动应有的公开性,标准评价内容的第一项规定即为招标公告的公开方式评价,即审查招标公告的公开方式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公开要求,能否为招标活动的充分竞争提供基本的信息公开基础。

如果招标公告的公开方式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其评定等级将被直接限定在不可信级别。

案例五:借鸡生蛋
林某自己有一个建筑企业,人员、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实力均比较欠缺。

沈某是一个大型建筑企业的老总,该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很高。

林某和沈某是高中同学,关系甚密。

一次,某单位为修建办公大楼招标,公告中公布的该工程投标单位的资质条件、公司业绩等要求,林某的公司均不能满足。

于是林某找到沈某,请沈某的公司前去投标,中标后由林某的公司实施该工程,由林某的公司付给沈某的公司一笔“感谢费”。

结果沈某的公司成为该工程的中标单位,但实际是林某的公司在修建该工程。

最终因林某公司的承建能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法,工期延误。

标准对策:
这个案例反映了目前招标与合同履行断裂的现状,所以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是从合同履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规范,标准要求在招标中对于合同条款进行完备而周全的规定,严格约束合同变更行为,保证履行的合同是招标招出来的合同!案例六:排斥投标
某企业为扩建厂房进行招标,但其只想让几个关系好的施工单位来参加投标,于是该企业在资格预审时对所有报名的单位进行评分。

由于资格预审的程序、评审方式不公开,又是采用打分的方式进行,个人操作的空间很大,最后该企业只让跟自己关系好的几个施工单位通过了资格预审
标准对策:
量身定做招标规则在资格审查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针对这一问题,标准规定资格条件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招标项目实施的需求而制定;应当具有必要性,即这些资格条件应当是实施招标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于招标人基于招标项目需要而对潜在投标人应具备的招标资格进行限制的,因其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性质,可能会故意或过失的形成对潜在投标人的歧视条款,所以招标人必须公布理由。

案例七:请人陪标
某房地产公司对某房建工程进行招标。

招标公告发布之后,某建筑公司与该房地产公司进行私下交易,最后房地产公司决定将此工程给这家建筑公司。

为了减小竞争,由房地产公司出面邀请了几家私交比较好的施工单位前来投标,并事先将中标意向透露给这几家参与投标的单位,暗示这几家施工单位投标书制作的马虎一些。

后来在投标的时候,被邀请的几家单位和某建筑公司一起投标,但是由于
邀请的几家单位的投标人未经认真制作,报价都比较高,最后评委推荐某建筑公司为中标候选人。

某建筑公司如愿承包了此项工程。

标准对策:
这个案例是俗称的“围标”,其操作之所以能够成功,归根结底是竞争参与人均是来围标的,如果说这个案例中看到招标公告后来参与竞争的不限于围标的这几家单位,那么结果也就不是这些围标人员所能操控的,所以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是将这一问题作了如下理解:招标公告公开方式是否足以在一个较大范围内产生竞争;其公开的信息是否充分体现了项目的竞争的价值以引起充分竞争。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有价值的招标项目进入交易市场后,参与竞争人实质上是处于不可确定的状态,而这种不可确定的状态恰恰是围标的天敌。

案例八:张冠李戴
据建筑公司知情人士透露:某市进行市政道路招标,其公司参与了投标。

其公司在该市从事过此种工程,并且与该市合作得非常愉快。

故此工程,该市仍然希望该公司中标。

但是评标的结果,其公司名列第三名。

由于业主的评标办法没有在招标文件中公布,于是业主更改评标办法后,又重新将评标的评委组织起来,再次进行评议,最终使得其公司中标。

标准对策:考试吧论坛
评标标准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可信度标准对于评标标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标准首先要求评标标准应详尽规定所有评标因素及各评标因素的评审方法(如是否为影响投标文件有效性、如为定量性评审因素其分值权重等),并且要求评标标准应在招标文件中完全公开,在一致性评价中则要求评标过程中不得对评标标准进行任何更改。

案例九:串通中标
某学校对学生宿舍楼进行招标。

由于该学校与一家建筑公司有长期的业务往来,故此次仍然希望这家建筑公司中标。

于是双方达成默契,在招标时,该学校要求该建筑公司在投标报价时尽量压低投标报价,以确保中标,在签合同时,再将工程款提高,果然在开标时,该公司的报价为最低价,经评委审议,最终推荐此公司为中标候选人。

学校向该公司发中标通知书。

在签合同前,该公司以材料涨价为由,将原投标报价提高了10%,结果提高后的工程造价高于开标时所有投标人的报价,与招标学校签订了施工合同。

标准对策:
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要求在招标中对于合同条款进行完备而周全的规定,严格约束合同变更行为,保证履行的合同是招标招出的合同!
案例十:阴阳合同
某房地产公司通过招标选择建筑公司为其施工,该市所有招标均要求进市交易中心。

为了应付市主管部门的检查,该房地产公司按照市招标办的程序及要求发招标公告、出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中标人暗中与房地产公司磋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房地产公司重新起草签订了一份新的合同,该份新合同提高了招投标文件中的价款。

房地产公司清楚这样一份内容与招投标文件不同的合同在主管部门那里一定审核不过,于是招标人为了应付检查,又和中标人签订一份与投标文件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但是双方约定以私下签订的合同为准。

标准对策:
招投标可信度评价标准认为,招标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招标项目的最优采购,其
含义自然包括合同履行阶段对招标所确定的合同的真实履行,招标所有程序设置的目的在于为招标项目选择一个最优的合同,所以标准一方面要求在招标规则制定中对合同条款进行严谨、周全的设定,另一方面要求对于合同变更条件进行严格的限制,根据标准一致性审查的要求,这些招标规则均应在合同履行阶段得到完全的履行,否则会对其评级结论带来不利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