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上课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3e98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b.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e527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6.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陶渊明生平、创作及其思想;3.品味词句,领悟“田园”之乐;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桃花源记》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陶渊明。
(师生共同回忆,引导学生注意其思想。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
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2.解题。
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50b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b.png)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7c38a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e.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作者陶渊明,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提出问题:为什么陶渊明会写出《归去来兮辞》这首诗?(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归去来兮辞》,理解基本内容。
2. 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句,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2.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2. 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归去来兮辞》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态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六)作业布置1. 拓展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等。
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4efb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3.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幻灯片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76fe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2、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重点】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鉴法、讨论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归”字导入课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采薇》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唐·王维《渭川田家》找出上面几句诗中共同使用的字“归”,分析“归”的内涵。
归,女子出嫁。
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
帚,掃除也,婦所職也。
古風,男主外,女主內,故帚(掃除)乃婦之所職也。
——《说文解字》二、经纬之归:寻归隐脉络围绕“归”字,梳理文章脉络。
教师范读文章。
明确:归因——归乐——归旨(三归)三、旷真之归:悟归隐真情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萧统《陶渊明集序》(一)觅三因。
引导学生从小序中寻找作者归隐的原因。
明确:至性自然、违己交病、程氏妹丧。
(二)析三乐。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明确: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2、作者通过那些主要手法表达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引导学生重点鉴赏文中的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体会作者归隐后的情怀和品格。
(三)思三问: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连续发出三个问“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诗赋之归:探归隐情结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官场,回归了田园,可是根据陶渊明自己曾经写的诗,他年轻的时候也有一颗展翅高飞,建功立业的宏大之心,你怎么理解他最后对官场的放弃?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实的田园生活果真如此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归去来兮辞教学ppt课件
![归去来兮辞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66da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9.png)
重审心志
三
结交乡故
交 游 出游方式 之 乐
所见所感
息交绝游 焉 与世相违 求
悦情话 乐琴书
告春及 事西畴 命巾车 棹孤舟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据《宋书陶潜传》,陶潜归隐由于对现实不满。 郡里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 意,他气愤地说:“我怎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 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其诗或描绘田园美景,寄托洁身自好的高洁志 趣,如《归园田居》《饮酒》,意境淡远,语 言质朴;或寄寓抱负,发悲愤慷慨之音,如《咏 荆轲》《读山海经》 。散文以《桃花源记》辞 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欧阳修说:“晋 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后人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的 鼻祖。
小舟。时而沿着蜿蜒的溪水进入 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 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 流动。我羡慕万物生长及时,感 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阅读下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234b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2.png)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可见此文自然很值一读。
我今天就来说一下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文为自读课文和这届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特点,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和诗人所述之志。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于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租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和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a9c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8.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归去来兮辞教案1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并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二课时一.课堂导入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二.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归去来兮辞》绝对经典课件上课讲义共59页文档
![《归去来兮辞》绝对经典课件上课讲义共5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52dae354693daef5ff73d48.png)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归去来兮辞》教案课件(公开课)
![《归去来兮辞》教案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6950f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0.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第一段
(我)悔悟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以补救。
自己让心灵被形体役使之后,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被动句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辞
文体简介
试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轻飏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衡宇
载欣载奔zài 眄 miǎn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tiǎo 曷不 hé 耘耔yúnzǐ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
1
2
二、写作背景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归 去 来 兮 辞
题 解
语气助词
意思就是: 回去吧!
回去
助词,无义
文体,赋的一种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朗读节奏
归去 来兮!请 息交 以绝游。 世 与我 而相违,复 驾言兮 焉求? 悦 亲戚 之情话,乐 琴书 以消忧。 农人 告余以 春及,将 有事于 西 畴。或命 巾车,或棹 孤舟。既 窈窕 以寻壑, 亦 崎岖 而经丘。木 欣欣以 向 荣,泉 涓涓 而始流。善 万物 之得时,感 吾生 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复习课件上课
![《归去来兮辞》复习课件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68d30a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png)
应试答题技巧指导
审题方法
教授如何仔细审题,抓住题干 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要求
。
答题步骤
指导答题步骤,合理安排时间 ,确保答题过程有条不紊。
答题技巧
分享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如 排除法、比较法等,提高答题 效率和准确率。
避免常见错误
提醒考生注意避免常见错误, 如漏读题干、答非所问等。
THANKS FOR WATCHING
全文大意梳理
辞官归隐
开篇即表达了对官场生活 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 的向往,决定辞官归隐。
归途心情
描写归途中的心情,既有摆 脱官场束缚的喜悦,也有对 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不安。
田园生活
详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 景,包括居住环境、日常 生活、与乡邻的交往等。
人生感悟
通过田园生活的体验, 表达了对自然、生命、
人生的深刻感悟。
重要词句解析
“归去来兮”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全文的核心词句,表达了辞官归隐的决心 和态度。
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以云和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 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认识,以及对人 生的深刻感悟。
抒发个性与情感
作品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抒发了作者个性与情感,启示后世文学家在创作中 应勇于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个性。
探索人生哲理
陶渊明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对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人生哲理探索产生 了重要影响。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田园诗比较
东方田园诗的意境
以《归去来兮辞》为代表的东方田园诗,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表 达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归去来兮辞》上课共54页
![《归去来兮辞》上课共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6f4805610661ed9ac51f33e.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归去来兮辞》上课共54页
![《归去来兮辞》上课共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c8fb6c6eefdc8d377ee329b.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归去来兮辞》上课
6
、
露
凝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第04课归去来兮辞PPT课件人教版
![第04课归去来兮辞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c436b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b.png)
第1页
返回导航
回去吧!
归去来兮辞
回去
助词,无义
第2页
返回导航
语气助词
题 解
文体,赋的一种
教缝案抨逻羽喝瞳榨忆至觅桥砂纷砧隐
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
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查,官员要他束带迎
精读第三段
再读第3段,概括内容:
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2、3段)小结:
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居室 庭院
欣
舒
喜
适
若
安
狂
逸
第19页
返回导航
劳作
留 连 忘 返
出游
重 审 心 志
精读第四段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 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 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 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 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田地里除草。耔:在苗 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 “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 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 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第26页
返回导航
唉
抡
雏
磅
虫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f157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1.png)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及作者陶渊明。
2.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如作者辞官归隐、向往田园生活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归去来兮辞》中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结构、韵律。
2. 解读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归去来兮辞》,分析其结构、韵律。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鸟倦飞而知还”等。
3. 讨论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如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等。
第三章:词句品味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品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分析《归去来兮辞》中的佳句、名句。
2. 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过程:1. 教师挑选《归去来兮辞》中的佳句、名句进行讲解,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
2. 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式、意象等方面品味诗句的美感和韵味。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讲解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如士人阶层、隐逸风气等。
2. 分析《归去来兮辞》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儒家、道家思想等。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强调士人阶层和隐逸风气。
2. 分析《归去来兮辞》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儒家、道家思想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ì
xiù
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
yì
huán
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021/3/9
14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 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
chóu
zhào
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 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021/3/9
4
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当时政治黑暗、官
场丑恶,陶渊明为了谋生,身陷其中。一天,
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旁边的
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
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辞
官前写了这篇辞,辞前还有序说:“质性自然,
归 去 来 陶兮 渊辞
明
2021/3/9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档案
姓名: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生卒年月: 365—427 朝代: 东晋
籍贯: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家庭出身: 没落官僚地主
职业:农民 田园诗人
个人爱好: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2021/3/9
2
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
请为快乐命名: 归途之乐 抵家之乐
天伦之乐 饮酒之乐 游园之乐 人情之乐 琴书之乐 劳动之乐
出游之乐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2021/3/9
19
这快乐,是微风拂襟的惬意,
是遥望家园的激动,是儿子稚嫩的守候,
是妻子摆在桌上的那壶美酒
这
是倦飞的鸟儿回归故巢的喜悦 是出岫的白云凝望山峰的深情
士大夫永久的精神归宿,
以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
考,为人们构造了一个精
神的家园,一个自然、平
淡的纯美世界,当他把目
陶潜
光投向田园,便尊他为宗。
(367-427)
2021/3/9
11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
xī 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021/3/9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8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1/3/9
15
hé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
huáng
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
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
gāo
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
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21/3/9
16
作品的结构层次
❖呼唤归去 ❖闲适生活 ❖隐逸情怀 ❖抒怀言志
2021/3/9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 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 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 居》、《饮酒》。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 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 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 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 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压韵和句式 都较诗自由。“骚长于言幽怨之情”。
2021/3/9
12
yáng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xī
zài
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
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
zūn
miăn
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
怡颜。
2021/3/9
13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
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
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
意,“松菊”喻高洁志趣。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
易安。
有淡泊明志之意。
2021/3/9
21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 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 之志,托物言志。
2021/3/9
22
读悟第四段 概括本段内容: 抒怀言志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
快
是诗意,于南山的泉水中缓缓流淌 是闲适,在东篱的菊蕊中幽幽飘香
是望不尽的丑恶中仅有的美丽
乐 是擦不净的污泥里残存的水晶
是以人格担保的对尊严的固守
是用清贫选择的对心灵的自洁
是铮铮作响的傲骨
是岂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2021/3/9
20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 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
2021/3/9
5
学习《归去来兮辞》
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2021/3/9
6
饮酒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21/3/9
7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心远”是一种怎样 的心境?
2021/3/9
9
“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
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
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
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
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
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
士大夫精神上的—个
归宿。
2021/3/9
10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一位生于东晋末年历经战 田园诗人之宗 乱的伟大诗人,一个中国
2021/3/9
3
“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 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 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17
读悟第一段
概括本段内容: 决意归去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田园将芜 心为行役 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自责 自恕 自醒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021/3/9
18
悟读二三段 概括这两段内容:
愉快生活
陶渊明的愉快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