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移动环境下的教与学-张屹教授

合集下载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泛在学习空间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并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到学习空间中,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参与学习活动,甚至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

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听录音、参与在线讨论等学习活动,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

这种普遍的学习环境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内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

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包括教材、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访问和利用。

移动互联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资源,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的学习体验也会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启发和帮助。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在线课堂等渠道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路径,也能够激发学习者更多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管理和评估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和学习情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加科学地对学习者进行教学和指导。

移动互联网络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比如在线测试、实时作业等,这些评估方式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需求,也更为科学和合理。

信息化与课程整合

信息化与课程整合

21st Century Themes
Global awarenes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iteracy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literacy Civic literacy Health literacy
引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一)21世纪的学习框架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 张屹
2020/9/12
目录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4
引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一)21世纪的学习框架
来源: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为学习者提供学 习交流工具;
•建立网络社区。
参与动机
•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注意力; •维持学习者的持 续努力和学习动 机; •树立学生作为终 身学习者的良好 形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的学与教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过程 信息加T工h模e v型arieties of learning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的条件理论

1.
2.
Verbal
Intellect
In社fo会rm认a知tio学n习理论ual skills
言语信息
心智技能
3.
4.
Mot学or与sk教ills Attitude
动的作技理能论 态度
5.

的 Co信gn息it加ive工理论 类 Strategies
认知策略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Diigo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Diigo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收稿日期:2008年7月28日75第18卷 现代教育技术 V ol. 18 2008年第12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22008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Diigo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杨晓露 张 屹 赵 姝(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 430079)【摘要】文章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着手,在介绍Diigo 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借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分析Diigo 网络生态学习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其他相关联系统的关系,进而提出如何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更好的发展Diigo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学;Diigo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75—03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依赖于网络存在的各种学习系统成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环境之一,它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众多独特的符合网络特征的学习手段和方式。

Diigo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工具,自出现之初,就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众多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使之为教育行业服务。

一 生态学与学习生态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动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十分丰富,从根本上讲,贯穿于其中的生态学理念有两个:生态系统理念和动态平衡理念【1】。

随着“教育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学习生态作为教育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可以看作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Diigo 是网络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借鉴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可以解决Diigo 应用于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提高基于Diigo 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性能。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Diigo 应用于网络学习而形成的Diigo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即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平衡的观点。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基于对外汉语可视化教学平台实证调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基于对外汉语可视化教学平台实证调查

使用情况 ,开 发出一个具有 实际效用 的网上 学习平台 ,提 高 广大汉语 爱好者 的汉语 学习水平 ,创造 一个 学习和信 息交流 , 信息展示 的互动 空间 。本文基于 此项 目的调研数据 ,分析 当
前我 国网络学 习资源 设计中存在 的问题,对 网络学 习资源 设 计 的内容体系作一些初步 的探讨 。
【 关健词 】网络环 境;学习资源 ;设计
【 中圈分 奏号 】G 3 44 【 文献标识码 】B 【 论文■号l 1( -89 20 ) 1 0 8 —o 0 - 0 7(0 8 O— 0 8 4 O-
随着 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和网络技术 为主 的信息技术 的飞 速发展 ,网络教育 日益 受到广大教育工 作者 的关注 。网络 教 学能够 为不同学习者提供共 享的信息资源环 境,其丰 富的学 习资源及其 网络化学习正在迅速 改变着人们 的学 习 内容和学
4 n0
— —
基于对 外汉语可视化教学平 台实证调 查
何 敏 张 屹
( 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 ,湖北武汉 4 0 7 ) 华 30 9
【 ■要】 网络学习资源如何设计,这是开展网络教学需解决 的重要课题 。该文基于对外汉语可视化教 学平 台实证调查 ,
分析当前 我国网络学 习资源 设计 中存在 的问题 ,提 出网络学 习资源 设计的 内容 体系:学 习资源 内容的设计、学 习资源导航 的 设计 、学 习资源呈现 的设计 、学 习资源交互 的设计 、学 习资源支持 的设计 、学 习资源评价 的设计 ,希望对 当前 的网络学 习资 源 设计提供参考 。
们 运用系统过程观 开始把媒体与 教学过程其他要 素联系起来
进行研 究时 ,形成 了一种新 的教学 思想,即依靠 资源 来促进 有效 教学 。学习资源是 指在学 习过程 中可被学 习者利用 的一 切要素f。 l 学习资源不仅指学习 内容和学 习资料 , 】 还包括那些 学习者 能够 与之发生有意义 联系的人 、媒体 、策略 、方法 以 及环境条件等要素 ( 见表 1 。 )

智慧教室中的创新教学应用

智慧教室中的创新教学应用
响应快速准确、页面美观、资源类型丰富,可以自主设置页面亮度、控制页面 元素样式等(Mean=4.55)。
3智慧教室中的教学研究
(3)课堂互动行为
张屹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已录用).
研究目的: 研究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探究与简易多媒 体教学相比,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是否有何种优势 研究对象: 组别 授课地点 录课时长 学生人数 教学方法 学习内容
优于对照组
题目 你喜欢本次课中小组合作探究这个过程吗 情感参与 你享受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吗 你期待继续学习数学知识吗 你积极回答本次课堂的教学问题吗 行为参与 你积极参加本次课的合作学习吗 本次课中你努力地解决研究问题吗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均值 4.07 3.62 3.26 3.07 标准差 0.856 1.188 1.071 0.838 P值 .004** .030** .012** .238 .020** .289
特别是“人——技术”互动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
研究结论:智慧教室中的教学互动呈现“互动形式丰富,互动高效”
的特点
智慧教室环境下,技术便利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高效。
教师诊断学生学习信息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
智慧教室中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框架:
智慧教室中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
智慧教室中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开发:
智慧教室中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

沉浸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的指导——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学习平台的实践

沉浸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的指导——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学习平台的实践

者个体意识 的提 升使得研究性学 习成为人们关注 的重 点 。正
如 国 内 著 名未 来 教 育 学 信
习与教学模式 的探索 中,必须把 “ 三个世 界”( 经验世界,语
言文 字世 界 、 虚 拟 现 实 世 界 )的 学 习经 验 整 合 起 来 ,促 成 三 者 的 有机 结 合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正 好 为 这 个 三 个 世 界 的无 缝 融 合 提 供 了有 利 的 条 件 , 网络 学 习 支 助 系 统 、移 动 学 习 、教
此解释 当人 们在进行某些 日常活动 时为何会完全投入 情境当
中 ,集 中注 意 力 ,并 且 过 滤 掉 所 有 不 相 关 的 知 觉 ,进 入 一 种
育游戏等都 为 “ 三个世界 ”融合 的可行性和必然 性提 供 了有
力 的 证 据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培 养 学 生 自主 探 索 能 力和 创 新 能
周 期 限 制所 带来 的缺 陷 , 使 得 “ 景 ” 延 续 成 为 可 能 。 沉 它 情 的 “
并不是九 个要素全部拥 有的时候才会有 沉浸体验 ,在 更多 的
时候 , 其 中 一 些 要 素 的 相 互 作 用 也 足 以让 人 们 沉 浸 其 中 。 基 于 沉浸 九 要 素 , 我 们 可 以将 其 归 纳 为 :
沉浸 的状 态。沉浸 体验 的发生往 往伴随着九个因素[.( )每 3 1 】

步 有 明确 的 目标 ( ) 对 行 动 有 迅 速 的 反 馈 ( )挑 战 和 技 2 3
力的一种学 习方式,为很多教师 所青睐 。技术 的发展 拓展 了 研究性学习 的空 间,众 多专家学者 、一线教师等都 已经开始 探索如何构建 网络环境下 的研究性学 习平 台, 者在参与 《 笔 教

中小学课题申报:初中信息技术交互式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初中信息技术交互式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初中信息技术交互式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名称:初中信息技术交互式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关键词:微课,交互式微课、信息技术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初中信息技术交互式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相关研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相关述评关于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比较丰富。

从有关文献来看,微课在课堂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类,一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此类研究大多从课堂教学应用、教学效果等视角探讨微视频的应用,如王戈、陶双双在《网页式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利用网页式微课;二类是微课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此类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人机交互教学、学习效果等视角探讨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

如张屹教授、黄欣、谢浩泉、白清玉在《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中探讨了交互型微视频课堂教学效果和设计、开发方法,以及交互式微视频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张屹、范福兰、张屹、白清玉、林利在《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中探讨了交互式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攀峰、高艳艳等在《交互式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中,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为例,对交互式微视频的教学设计应用进行探讨。

王宏艳等在《技能类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中从微视频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探讨技能类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目标导向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

教学目标导向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

教学目标导向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作者:张屹高晗蕊张岩吴欢莫尉林利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04期關键词:解释结构模型;目标导向;STEM校本课程研发;课程实施一、问题提出多年以来,美国为保持良好的国家竞争力持续推动STEM教育,对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2016—2017年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标准》等文件中也都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跨学科教育、STEM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持续性探索。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借助特定的学科(如科学、数学等)开展STEM教育的热潮持续不下,但纯粹的STEM课程因为缺乏课程标准、大纲及权威的教材等,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对学科知识的有序整合和指向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主题安排等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托相关项目,本研究团队对接A小学一线教师,从事校本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等工作,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理解事实”,关注一线教师在STEM校本课程教学中的盲点,辅助其突破瓶颈。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实施STEM校本课程时存在不知如何开展,信心不足,对未知的课程安排充满畏惧等问题。

STEM校本课程知识范围不确定,教学目标层级不明确,无明确的课程期望与需求,将会导致课程偏重于“做”的技术教育,忽视科学态度与素养、知识与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研究者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STEM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可视化教学目标结构关系,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主题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研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STEM课程。

二、文献综述(一)STEM校本课程研发STEM校本课程的开展通常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指导,迎合社会创新需求,彰显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以工程设计、项目实践等为依托,以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具有课程开发过程相对简单、自下而上等特点。

赣科版八上信息科技 第一单元 第2课 物联网相关技术 教案

赣科版八上信息科技 第一单元 第2课 物联网相关技术 教案
定位技术
演示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识别设备(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进行演示,解释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讲解传感器技术: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过程。然后,根据传感器的不同测量对象和原理,对其进行分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环节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教师活动:
介绍Wi-Fi技术:解释Wi-Fi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其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的普及程度。
帮助学生了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技素养。
课堂练习
发放练习: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涉及感知识别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的知识点。
回顾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记录作业:学生记录课后作业,准备查找并分享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理解。
板书
物联网相关技术
感知识别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课题
物联网相关技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走进物联网》第2课《物联网相关技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涵盖了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感知识别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定位技术。通过详细介绍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感知识别手段,以及Wi-Fi、蓝牙、NFC、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方式。同时,对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整体而言,本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联网知识体系。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7.1走进互联世界 教学设计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7.1走进互联世界 教学设计

7.1走进互联世界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新课学习
(2)我们通过互联网收发邮件是在进行数据通信,在家里使用共享打印机打印文件就是在资源共享。

想一想还有哪些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呢?
请填写在书本第3页资源分享活动记录卡中。

任务二:互联网应用——“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不仅为工农业等传统行业领域带来创新应用,还创造了在线教育、无人经济、共享生活等新的发展业态。

小知识:
互联网+交通:我们现在常用的汽车导航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都是“互联网+交通”的产物。

这些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实时交通信息,提供驾驶建议,帮助人们更便捷、安全地出行。

(1)无人驾驶汽车,也是“互联网+”的新应用,它是一种能实现自主驾驶的智能车辆。

想一想:如果未来都是无人驾驶汽车,城市、交通和生活方式会有哪些变化?你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优点有哪些?又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2)“互联网+农业”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让农业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现代化。

请和同伴介绍你知道的互联网+农业方法。

(3)向同伴介绍你知道的互联网+新生态行业,例如互联网+教育等。

课堂练习:
总结前面所学的网络的概念及应用,并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开动脑筋,思考几个新的互联网应用,把它记录下来。

写在书本第10页相应位置。

三、小结。

基于协作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协作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 , 学 生能 够 在课 程 研 究 中学 习 研 究 、 使 学会 研 究 。由 于
个 人 力量 往 往 是非 常 渺小 的 . 因此 . 们 必须 懂 得 与他 人 人
进 行 合作 、 会合 作 。 究性 学 习不仅 应 该 是学 习者作 为 学 研

网络 课 程是 研 究 型 网络 课 程 的一 种 形 态 .其 目的是 使学
二 、 究型 网络 课 程的 内涵 研
目前 . 于研 究 型 网 络课 程 还 没 有一 个 权 威 性定 义 . 对 在 《 方 教 育 词 典 》 , 究 型 课 程 是 在 高 等 教 育 中 的一 西 中 研 门课 程 , 常 为 了取 得 一个 高 级 学位 而 设 置 。 通 它集 中在一
知 识 解 决 问题 的 学 习 活 动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概 念 我们 3 ] 从
可 以看 出 . 究 性 学 习 的 特 点 是 学 习 与 研 究 同 步 进 行 . 研
项 研 究设 计 或 者个 人 调 查上 这 种 设计 是 具 有 下 列特 点 的学 习过 程 : 为学 习者 的利 益而 产 生 。 要求 原 始 的调查 和
师 作 为促 进 者 、指 导 者 和顾 问而 不 仅 仅 是 知识 信 息 的传
领 域 的知 识 . 要 掌握 方 法论 和认 识 论 方 面 的 知识 。此 还
提 出了构 建 基 于协 作 学 习 的研 究 型 网络课 程 的想 法 本
文 对 其设 计 和 开发 进 行 了详 细探 讨 .希 望对 网络 环境 下
研 究 性学 习 的开展 有 所 帮助
三 、 于 协作 的 研 究性 学 习过程 模 型 基
研 究 性 学 习 是 基 于 人 类 对 学 习 活 动 的不 断 认 识 . 逐 步形 成 的一 种 现 代 学 习观 . 体 指学 生在 理 论 和科 学 方 具 法 以及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自然 、 会 和 生 活 中 选 择 和 确 从 社 定 专 题 进 行 研 究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主 动 获 取 知识 、 用 并 应

电子迷宫中的探索——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巡礼

电子迷宫中的探索——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巡礼

电子迷宫中的探索——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巡礼张屹【摘要】与国内的研究相比,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更多侧重干开发网络和计算机潜能的超文本、超媒体文学,20余年来,欧美国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数码技术与文学关系研究、数码叙事学构建、数码文学的跨学科探索.在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热的当下,放眼世界、了解国外研究动向,不仅是时势所需,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方法与理论资源.【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超文本文学;数码叙事学;跨学科【作者】张屹【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1;J01数码文学是计算机科技与文艺联姻的产物。

一般来说,它有三种样态:上了网的传统文学、首发在网络上的原创文学、包含超链接(hyperlink)的超文本、超媒体文学。

目前,国内所谓的数码文学(本文统称数码文学),多数只是利用电脑写作并通过网络发表的文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与此相应,国内的数码文学研究也大都以此为考察对象。

与国内的研究相比,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更多侧重于超文本、超媒体文学,这与西方网络精英的文学实验、文化背景有关,他们重视开发计算机和网络的潜能,无疑这类作品代表着数码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数码文学研究热的当下,了解国外数码文学创作及研究状况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欧美国家对数码文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数码技术与文学关系研究、数码叙事学建构、数码文学的跨学科探究。

一、数码技术与文学关系研究早期欧美国家数码文学研究集中于探讨超文本技术引起的文学领域的变革,大致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其间出版的著述多以“超文本”命名。

90年代末期至今,有关数码技术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多以“数码文学”、“交互小说”命名。

超文本文学的研究,其缘起可追溯到纳尔逊(Ted Holn Nelson),他在1965年提出了“超文本”(Hypertext)的构想,这是“非相续的写作,文本——即分叉的并允许读者选择的、最好在屏幕上阅读的文本。

论远程网络技术在成功智力发展中的价值

论远程网络技术在成功智力发展中的价值

论远程网络技术在成功智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张屹*,张尧***中国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 zhangyilyj@**中国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 zhyao12@The effect of Long-distance Network Technology on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the Successful IntelligenceZhangyi*,Zhangyao**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 zhangyilyj@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zhyao12@本文引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借助某些现代的教学模式,分析了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对发展个体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促进作用。

表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可有效地促进人们成功智力的发展。

By applying R.Sternberg’s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some modern educational pattern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network technology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creative intelligence and practical intelligence, which showed that the new educational patterns based on all kind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re used effectively to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the successful intelligence.关键词:成功智力;远程网络技术;促进;教育模式Keyword:Successful Intelligence; Long-distance Network Technology; Promote; Educational Pattern;1引言本文引用斯腾伯格(R.Sternberg)的“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理论,借助某些现代的教学模式,分析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对发展个体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促进作用。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热词及使用方法,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捷。

2.正确认识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流,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难点: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今我们外出旅游,走进酒店,你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相信大部分同学会问WIFI密码多少?如没有WIFI?可能还会惊呼原始社会吧!由此可见,互联网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互联网确实为我们的时代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更新了我们的生活观念,让生活变得更便捷,让沟通变得无距离,让信息传播变得无障碍……网络已不再是一种简单工具,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学习任务共同徜徉互联网时代。

任务一:我“评”网络热词、任务二:我“思"网络阅读、任务三:我“用”网络学语文。

相信活动后同学们会对互联网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我“评"网络热词1.身为00后,相信同学们对网络语言不陌生,下面我们就以几个选择题来进入网络语言的探究活动。

(1)当你发表观点时,有人评论nsdd,他是什么意思?A.你是弟弟B.你说得对C.你宋丹丹D.泥塑弟弟。

这个网络热词的意思是“你说得对”,同学们选对了吗?这是用拼音缩写代替汉字。

(2)“陈老师"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u1s1,这次作文写得不错。

"请问“u1s1”的含义是?A.有一是一B.有一说一C.说一不二D.有意思。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面向自动拆解的废旧电器整机智能识别方法

面向自动拆解的废旧电器整机智能识别方法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2.30(2) 犆狅犿狆狌狋犲狉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牔犆狅狀狋狉狅犾 ·237 ·收稿日期:20210805; 修回日期:202108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018YFC1903101)。

作者简介:陈从平(1976),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深度学习、3D打印及机电系统控制方向的研究。

张 屹(1976),男,甘肃兰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控制算法优化领域方向的研究。

引用格式:陈从平,李少玉,钮嘉炜,等.面向自动拆解的废旧电器整机智能识别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2,30(2):237243.文章编号:16714598(2022)02023707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22.02.034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面向自动拆解的废旧电器整机智能识别方法陈从平,李少玉,钮嘉炜,颜逸洲,张 屹(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要:针对拆解废旧电器整机识别的传统方法效率低下的现象,提出一种自定义特征的废旧电器整机识别的方法;首先对废旧电器图像采用目标分割算法把废旧电器与背景进行分割,然后提取废旧电器整机的形状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层特征,采用PCA算法对提取到的形状特征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形状特征与深层特征进行特征拼接,最后将拼接后的特征向量对搭建好的3个SVM二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废旧电器的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拼接后的特征向量对废旧电器识别的准确率较高,高达91.21%,能够有效地实现废旧电器的智能识别。

关键词:废旧电器识别;特征拼接;SVM犐狀狋犲犾犾犻犵犲狀狋犐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犕犲狋犺狅犱狅犳犠犪狊狋犲犈犾犲犮狋狉犻犮犪犾犈狇狌犻狆犿犲狀狋犳狅狉犃狌狋狅犿犪狋犻犮犇犻狊犪狊狊犲犿犫犾狔CHENCongping,LIShaoyu,NIUJiawei,YANYizhou,ZHANGYi(SchoolofMechanicalandRailTransportation,Changzhou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viewoftheinefficiencyofthetraditionalidentificationmethodofthedisassembledwasteelectricalequipment,amethodofidentifyingwasteelectricalequipmentwiththecustomfeatureswasproposed.Firstly,theimageofwasteelectricalapplianceswassegmentatedfromthebackgroundbytheobjectsegmentationalgorithm.Then,theshapefeaturesofthewasteelectricalappliancesandthedeepfeaturesextractedbytheconvolutionalneu ralnetworkwereextracted.PCAalgorithmwasusedtooptimizetheextractedshapefeatures,andtheoptimizedshapefeaturesweresplicedwiththedeepfeatures.Finally,thesplicedfeaturevectorsaretrainedbythethreeSVMbinaryclassifiers,andtheclassificationmodelofwasteelectricalappliancesisobtained.Theresultsshowthattherecognitionaccuracyofthesplicefeaturevectorishighupto91.21%,the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ofwasteelectri calappliancescanbeeffectivelyrealized.犓犲狔狑狅狉犱狊:identificationofwasteelectricalappliances;featuresplicing;SVM0 引言随着电器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加快,产生大量废旧电器,若不正当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废旧电器中仍有大量材料资源可以回收利用,因此需要对废旧电器进行拆解回收,由于不同的废旧电器需要不投稿网址:www.jsjclykz.com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第30 卷·238 ·同的拆解方式,以及不同废旧电器拆解后得到材料是不同的,所以废旧电器拆解前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分类[1]。

【赣科技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第1课 第2课时《网络发展历程与拓扑结构》教案

【赣科技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第1课 第2课时《网络发展历程与拓扑结构》教案
此后,电传打字机也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用户可以在远程电传打字机上输入自己的程序,而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可以传送到远程电传打字机上并打印出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型就这样诞生了。
计算机与远程终端相连,需要通过线路控制器。当多个终端连接时,为避免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线路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远程终端,这就构成了面向终端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扩展方便:随时可以加入新设备,就像往树上添加新树枝,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工作。
(3)故障隔离:某个节点出问题
(4)高效通信:数据传输路径明确,减少了网络拥堵,提高了传输效率。
(5)灵活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重组网络结构,适应不同的需求。
在Internet发展的同时,高速网络也逐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异步传输模式、高速局域网、虚拟网络等方面。这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以及高速网、移动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以及高速网、移动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六、议一议
十一、想一想
网络拓扑结构
什么是拓扑结构?
拓扑是将各种物体的位置表示成抽象位置。在网络中,拓扑形象地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包括各种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要实现互联,就需要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做“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网状、树型、环型等结构类型。
③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即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作者:贾亭渝李浩君张蓓嘉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学习金字塔理论运用客观数据揭示学习内容,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一种新的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某中职学校“校园木兰科植物识别与应用”的课堂。

研究发现,这种新模式改善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技术互动、学生与技术互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理论;互动教学;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6-0062-06《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1]。

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教育者为中心,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停留在信息层面上的互动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互动课堂需要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良性交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基于此,本文在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型,并以杭州市某中职学校“校园木兰科植物识别与应用”课程进行实践,以期为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1946年首先提出的。

该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地表明不同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听讲、阅读、视听与演示四种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10%、20%与30%,而讨论、实践与教授给他人这三种学习方式属于主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0%、75%、90%,具体内容见图1[2]。

有关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在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国外将其理论运用于学科教育、医学教育、哲学类教育等多方面,如罗伯特清崎(2004)在研讨会上论述利用学习金字塔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动作与实践促进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理解。

课题“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开题会

课题“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开题会

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 (自带设备)
Maker
3D Printing
spaces
(3D打印)
(创客空间)
Adap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 (自适应学 习技术)
Digital
Wearable
Badges
Technology
(数字徽章) (可穿戴技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一)21世纪的学习框架
21世纪的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沟通和协作能力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一)21世纪的学习框架
21世纪的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 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 Media Literacy媒体素养 ICT Literacy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二)国际新媒体联盟组织地平线报告(基教版)
时间 2009
短期(1年内)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 (协作学习环 境)
Online
Communication Tools(在线交流 工具)
中期(2到3年)
Mobiles Cloud
(移动工 Computing
具)
(云计算)
长期(4到5年)
Smart
The Personal
Objects
Web(个人网

我国在线主动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在线主动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在线主动学习研究综述作者:蒋翠仙刘莎莎杨在宝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年第36期摘要:当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化的学习形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引发了师生互动、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成为混合学习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文章回顾了我国近十年在线主动学习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进行量化分析。

并从教学传播的角度分析研究热点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主动学习空间、教师对在线学习的支持作用、学习者在线主动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不同教学传播模式下促进主动学习的策略等主题。

关键词:在线主动学习;学习动机;混合学习;教学传播;学习主动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6-0134-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 引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互联网+教育”是在线教学的新阶段,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1]。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线学习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有着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

2020年,在线学习从理论研究进入大规模的实践阶段。

在线学习解决了时空分离情况下,学校面对面教育的困境,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经历两个多月的大规模实践后,在线学习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学习者的自我组织能力较弱、参与度不高、学习不够专注、教学效果不如传统课堂教学等[2]。

究其原因,根本区别在于学习环境由线下转变为线上或者“线上+线下”混合。

在线学习环境中,来自教师和同伴的监督减少,甚至为零,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主动学习。

可见,主动学习成为学习者获得满意的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3]。

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国内在线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深入挖掘在线主动学习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混合教学提供指导,提升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