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黄埔军校大门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提出要求: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二、新课讲授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解: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0页文字,提出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
学生回答:1923年中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师生归纳:阅读教材第70—71页文字,归纳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4.教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一致的,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教师引导:观察图片《黄埔军校旧址大门》(见教材第71页)。提出要求:结合教材,提炼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
学生回答:①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③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图片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见教材第72页)。提出要求: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2.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北伐军先后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提出问题:北伐军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师生归纳:原因:①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齐心协力;③北伐军官兵浴血奋战;
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3.师生探究:说一说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总结:发展情况: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急速发展;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关系: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革命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提问: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标志: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解: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提出问题: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目的:统一中国。结果: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真正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开始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板书设计◇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同时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教学难点】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八一建军节。
教师引导: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八一建军节和哪段历史有关呢?(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不要着急。我想,通过学习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新课讲授
(一)南昌起义
1.教师展示:播放电影《建军大业》片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意义。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