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中心发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组中心发言稿

篇一:地理教研活动发言稿

? 必修三内容的学科经典性

必修三的内容是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很多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是过渡教材选修二的一个翻版,其实不然。高中地理需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有: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其中后面的两个重要思想都以必修三的课标和教材作为载体呈现出来,所以说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实用价值最佳的体现。而且这部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主要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出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地理环境各要素,而是要落实学习在区域之上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模式之上,落实在人类对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必修三的区域知识学习是高中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

?必修三教学方法的典型性

课程标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实以前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强调的“老八股”知识点,而是要利用这些最经典的区域案例来分析理解该条标准涉及的内容。我们通常将以原理应用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也是我们处理人文地理知识原理的通用教法。其实教材也是通过边叙边议的方式来演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诠解,既要求我们着眼于区域案例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案例,要从案例分析过程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 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和其他内容的相似性和易混扰性

人类的农业活动和农业发展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特点。人教版必修三这部分内容选用的案例是东北地区,就我在实验区的一些学校的了解,大家在高二教授必修三时会穿插着将初中的区域地理进行复习,有部分老师会把必修三这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拓展。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和必修二《农业区位》的内容有比较大的雷同,将这部内容

理解成必修二《农业区位》内容的再现,觉得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讲区位选择的问题,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复上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其实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强调的是通过分析某区域内的整体区域特征,根据区内差异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必修二的《农业区位》强调介绍基于人类活动的一种农业活动方式以及各类具有共同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至于将其处理成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拓展就更加增加学生负担,原因是今年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对初中区域地理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新的诠解和要求,要求初中内容只是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呈现在考生面前,所以如何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问题才是我们备课的关键和重点。

三、研读课标分析教材,重点在于理解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我们可以将该条课程标准具体细化得出以下四点具体要求:

(1)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要素、布局特点和问题

(2)掌握农业布局概念和布局方法

(3)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模式并用示意图、流程图的方式表示

(4)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

对照教材我们发现,编者在以东北区农业发展为案例讲解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边叙边析的方式来诠解课程标准的。

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任一区域进行农业布局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方法和过程通常是先进行该区农业区位因素的调查,分析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部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再根据区内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行农业部门的调整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区内特定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样的综述可以说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既能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有起了诠释课程标准的作用。接着教材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北区自然条件,目的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东北区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区农业特色(一是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潜力大)。这样的安排要注意和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区别开来,不能仅仅在此复习巩固东北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要素情况。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活

动来分析其他区域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来呼应教材的内容。再了解基本地理环境的前提下,教材对东北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进行区内差异的分析了解,然后又通过一个活动来印证不同农业部门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布局特点,强调了进行农业区划的前提必须根据区内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和调整。接下来,教材通过介绍东北区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来突出该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并通过活动的设计来突出我国东北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前景的优势和开发原因。结合这部分内容总结东北区全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并进一步强调区内的农业发展方向不同、重点也不同。用三江平原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图和西部农业生产模式图来强化生态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在教材结束前用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发展和生产模式来进一步说明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突出了当今世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持续农业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是: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一是积极增加食物生产,并注意食物安全;二是要努力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三是要合

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是:采取农业生态技术。具体包括立体种养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和庭院经济与开发利用技术等。

四、创新教法,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能否把握案例材料中的线索并进一步应用原理进行解释,所以任课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先对原理进行讲解并拓展其丰富的内涵,再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分析原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本节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中每一部分“活动”内容调前进行,并让学生对“活动”内容和目的进行分析,例如P68页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这个例子,分析得出答案之前请学生思考搜集什么相关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需要搜集珠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图、地形图和气候图的结论。结合东北区地理条件分析的思路,说明分析的目的是清晰明确东北区农业的优势。

接着将东北区空白图展示给学生看,提问:“通过以上分析是否可以将东北区优势农业部门布局在合理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