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
教师境界的内涵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层次,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智能水平、职业理想、情感方式等方面,体现着教师对为什么教、如何教等根本问题的理解和实现方式。

所以,提高教师的境界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存在方式和生命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师的高境界境界,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一旦有了境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而不再是负担。

教师的完美不应只是停留在某一制高点上,应不断的向上攀登。

开创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

对于教师来说,较高的境界包括学科知识境界、对教育的体悟境界和人生境界。

1学科知识的境界
学科知识的境界主要是一个深入和全面理解学科知识的问题。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优良的修养,教学内容就不会成为负担,他的工作重点将不会是文本本身,而是对文本的教学处理。

俗话说,学高为师。

教师要有广博的一般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既要有科学知识, 又要有人文知识。

要勇于培植和创造新知, 又要敢于超越知识, 追求形而上的东西。

既为学,
又为道, 不仅能" 以物观之", 而且能" 以道观之", 要" 转识成智"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升华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教师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 教师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 就没有自己的真理; 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理, 也就没有在真理范围内的精神自由。

所以,教师要善于积累知识, 更要善于活化知识、运用知识, 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境地, 然后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左右逢源、出神入化。

2对教育的体悟境界
对教育的体悟境界,特指对教育精神的认知把握和情感体验。

教育者不同于教者,只有带着教育的精神去教学,才会有教育者的存在。

关于教育者的境界,一般可以由低而高分为四个层次:教、育、引、渡。

教,就是传授。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全部的教师,就在教的境界层次;育,基于关怀的情感,在传授之中体现绵绵的爱意。

教师在教书之外,若有育人之心,境界自高;引,乃引领。

可以发生在“教”的领域,也可以发生在“育”的领域。

在教的领域,教育者欲引人,其学必至相对融通之境;在育的领域,教育者欲引人,德必至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如果说“教者”给人不曾有的知识,“育者”给人希冀的关怀,那么,“引者”,则把人带出原先的处境,从而具有了解放者的品质;渡,是佛教用语。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救己,大乘渡人。

渡人,实为救人,就是要帮助别人由坏到好,由低到高。

教育者,启人之蒙,解人之蔽,无异于渡人出苦,引人及乐。


育者达到渡人之境,方为“圣人”。

3人生的境界
人有多高,教学就有多高。

追求高远的人、苟且的人、坦荡的人、营私的人、慈悲的人、自私的人等等,他们的教学会无形地打上自己人生境界的烙印。

教育职业虽然神圣,但教育者个人却也在凡人的世界中。

然而,既然进入教育的世界,就不敢再以凡人甚或俗人的标准放松自己。

在教育世界中,人生的境界已经不是教育者个人的事情,还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那么,他会自觉去探求生命的本源,探求人生的究竟,探求宇宙的奥秘,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明白其中的意义,这时,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类境界、天地境界。

二、教师的大境界在学生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学生的精神发育,离不开老师的呵护。

不同境界的教师,培养的学生自然不同。

有追求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

一般说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如下所举的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1精知识,能给予学生知识关怀
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对于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他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
识有所了解。

这样在和学生交往时,就会容易得多。

作为一个教师,在专业上至少应该做到:精通教材、研究教材和对于本学科能够触类旁通、烂熟于心,是一个业务尖子。

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有所涉猎。

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教师就具备了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并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2善教研,能给予学生心灵关怀
达到了第一重境界的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教师,但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研。

他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

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几年,相信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都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赖、校长放心的好老师。

达到了这一步,也就是通常说的名师或专家了。

3通人文,能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会使教育失去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教育。

那么,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走进最广阔的天地,而是走入了知识的死胡同。

心灵的禁锢和封闭,使学生没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专家型教师,仍然培养不出第一流的学生,他只能培养考分第一流的学生和思想品质都不错的学生。

要培养第一流的学生,必须由人文学者和教育家来担当。

人文学者往往学贯中西,人格光风霁月,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求学是一件快乐至极的事。

学生们大量阅读,视野开阔;老师们思想开明,能紧紧把握住世界主流文明的脉搏,自然就能把学生引到求真、求知之路上。

三、教师的小境界相对而言,教育教学学易得,通达境界难求。

虽然无法一蹴而就, 但我们可以通过锲而不舍的积累、升华、超越而渐入佳境, 日臻完善。

虽然我们不能及圣, 但必须而且能够成为良师。

如果能做一个有人生情怀、有事业抱负、有工作智慧、有生活品位、有个人魅力的教师,那么,离教师的高远境界也就不远了。

若达高境界,求小境界。

那么,不妨就先从以下小境界做起吧。

1有师德
范仲淹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教师的心底应该如山水一样是自由、高尚、光明、无私、宽广的;其言行举止应该是优雅的,起到示范性引领作用。

唯有这样的师德加持在身,方可为师。

没有师德的人,其灵魂也必然是自私狭隘的,甚至是阴暗猥琐的,这样的人又如何能肩住黑暗的闸门,引导学生走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师应该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逐步完善人格,进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有爱心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宗教都主张有爱,基督教主张博爱,佛教主张慈悲,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老子主张慈爱。

虽然名称不同,但主张的爱完全一样。

康德说:“人是目的。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更需要来自教师的爱。

教师要与爱同行,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没有所谓的好学生、笨学生,或是懒学生之别。

其次,教师的爱不是世俗、自私、功利、有偿的,只是为了达到“立人”、“成人之
美”的目的。

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爱的境界,让小爱逐渐变成大爱,用爱普照学生的心灵。

3教正确
教师所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它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做的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一定要正确,不能教给学生模糊的、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东西,以防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韩愈的《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教师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可“好为人师”,随心所欲。

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教育出现了不当或错误,就要及时主动地跟学生认错、纠错,绝不可置若罔闻,或者文过饰非。

4有热情
热情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热情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对知识的爱,对教育的爱。

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在学生有所领悟地点头或心领神会地微笑时,其热情会倍增,学生也越专注。

倘若教室里气氛沉闷,学生昏昏然,萎靡不振,教与学受到了阻碍,这种境遇,教师的热情就是一剂灵丹妙药,能驱除弥漫其间的“阴霾”。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由内而外的热情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给学生以自信和勇气。

可以说,不管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热情。

因为“一种就是天生就有的热情者,另一种则是陶醉于热情而不可自拔者(柏拉图语)。


5有气场
教师的气场是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

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非常鄙视同时代的黑格尔。

于是,叔本华故意将课调到和黑格尔的课同一时间,结果课堂上空无一人,最后被迫停课,而黑格尔的课堂上总是人头攒动,这就是黑格尔展现出的强大气场。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除了语音、语调和语速外,教师的面貌表情、眼部变化和肢体动作等,使得语言散发出无穷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给学生以满足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气场。

另外,教师的气场还源于他自身的人格、气质、学识、视野、兴趣、特长等方面。

教师的气场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如同强力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6善共情
共情是教师体验学生感受的能力。

善于共情,就是教师理解学生行为表现背后隐含的情感、心理,能够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而且能够做出真诚、恰当地反映,把共情传寄给学生;;“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懂你”。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整整听小豆豆(曾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一次呵欠也没有打,一次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用心地听着。

这时,小豆豆不禁产生了一种想法:“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小林校长用共情赢得了小豆豆的心。

7知共进
社会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现在学生和过去学生所处的环境已大不相同,他们的生活更为丰富,眼界也更为开阔。

如果教师仍然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坚持固有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师生之间出现“时空错位”,不能处于同一个平台,在教育过程中就势必会随时碰壁,会感到手足无措。

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阅读、学习和实践,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和学生一同前行,教学相长,而且要不断反思在教育实践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和挫折。

否则,其结果会让师生距离越来越疏远,也会如有人所说;;教师越老越无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可见教师的作用之大;“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的地位之高;“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可见教师的担当之重……学生的成长关系一人、一家甚至一国。

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职业。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能育人。

所以,教师必须有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云:“古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教师的成长亦然。

境界有大小,没有优劣。

教师只要在平凡中坚守,在磨砺中成长,不断地提高修养学力,就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进而至于高境界、大境界。

那样的人生境界,一定会让师生心手相牵,其乐融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一定会令人向往;;“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