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及其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及其不良反应
分析
目的:分析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各40例。

度洛西汀组接受度洛西汀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统计分析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度洛西汀组HAMD量表和LES评分均显著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度洛西汀组治疗总有效36例(9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28例(70.0%)(P<0.05),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12例(3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10例(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0,P>0.05)。

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较艾司西酞普兰高,且不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抑郁症属于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精神疾病,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情绪低落和思维迟缓,患者有较多的躯体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有自杀倾向出现,老年人抑郁症极易有慢性化发生,社会应激事件、治疗用药均会影响预后[1]。

老年抑郁症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临床应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现阶段在抑郁症的治療中,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常用药物[2]。

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及其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抑郁症;排除标准:将有严重自杀倾向存在、合并严重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各4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度洛西汀组口服度洛西汀60 mg/d(生产厂家:美国礼来公司,60 mg/粒);艾司西酞普兰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d(生产厂家: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5 mg/片),2周后改为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5~20 mg/d。

两组均以6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对两组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体质量、阻滞、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随着评分的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逐渐改善[3]。

同时,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两组的个体承受精神压力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影响程度分5级评分,毫无影响、轻度影响、中度影响、重度影响、极重度影响分别评定为0、1、2、3、4分,影响持续时间分4级评分,3个月、
6个月、1年、1年及以上分别评定为1、2、3、4分,总分0~48分,随着评分的降低,患者的个体承受精神压力逐渐减轻[4]。

此外统计两组恶心、口干、头晕头痛、疲劳、便秘、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AMD评分减分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减分率为治疗前后HAMD评分之差与治疗前HAMD评分的百分率,0~24%、25%~49%、50%~74%、75%~100%分别评定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5]。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度洛西汀组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

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度洛西汀组总有效36例(9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28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3,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LE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L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E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度洛西汀组LES评分均显著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

见表4。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12例(3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10例(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0,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抑郁症发病率在不断提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作用下日益提升,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6]。

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通常采用的药物[7]。

度洛西汀属于一种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再摄取双重抑制剂,向人体进入后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突触间隙5-羟色胺水平的提升,从而对抑郁症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8]。

通常情况下,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方面有一般的抑郁症状,另一方面还会伴一定程度的躯体症状、焦虑症状等。

而度洛西汀一方面能够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患者的躯体症状、焦虑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因此和艾司西酞普兰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

研究表明,采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度洛西汀的起效速度更快[10]。

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在治疗前患者有相似的HAMD评分情况下,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1~6
周前者较后者HAMD评分较低,同时,两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83.33%,前者较后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11]。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度洛西汀组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36例(9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28例(70.0%)(P<0.05)。

同時,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均受到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一定程度影响,其中抑郁症等情感障碍受到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更为显著的影响[12]。

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减分率随着LES评分的提升而降低,随着LES评分的降低而提升,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此认为临床效果会受到生活事件的一定程度影响,临床疗效随着LES评分的提升而变差,随着LES 评分的降低而变好,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3]。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LE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L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度洛西汀组LES评分均显著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不同药物均可能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头晕、胃部不适等。

研究表明,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均会引发轻微头晕、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但均为较轻微的程度,不用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就会自行消失,以此认为二者的安全性均较高[14-16]。

本研究结果表明,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12例(30.0%),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10例(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0,P>0.05)。

但有研究表明,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但是度洛西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7-20]。

本研究结果与之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两者有不同的病例选择标准及治疗方案等。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性较艾司西酞普兰高,且不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英,李宝珠.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9-11.
[2]王刚平,颉瑞.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5):452-455.
[3]吴彦清.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158-160.
[4]周云芳,华彩霞,朱满连,等.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16-117,120.
[5]魏海燕,李朝武,黎逢光,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62-64.
[6]董琳琳.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193-194.
[7]姜小琴,杨开仁,郑利锋,等.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904-1905.
[8]郭少玲.度洛西汀与舍曲林对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11-912.
[9]邢曜耀,张玲霞.老年抑郁症首次发病与复发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391-393.
[10]王金东,齐文博,孔伶俐,等.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4,35(3):127-129.
[11]毛佩贤,陈雪彦.住院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案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300-302.
[12]张福英,房华.丁螺环酮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28-29.
[13]李瑞军,王世梅,张玉坤.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3-4.
[14] Tsuruoka Y,Takahashi M,Suzuki M,et al.Utility of the 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COGNISTAT)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depressive states in late-life depression and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a preliminary study[J].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16,15(3):1-8.
[15] Wen Y H,Wu S S,Lin C Hung,et al.A Bayesian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New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Medicine,2016,95(21):e3658.
[16] Bradley A J,Lenox Smith A J.Does adding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ion to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ion improve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ta-analyses and large randomised pragmatic trials[J].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2013,27(8):740-758.
[17] Shifera A S,Leoncavallo A,Sherwood M.Probable Association of an Attack of Bilateral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Duloxetine[J].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14,48(7):936-939.
[18] Hill L,Lee K C.Pharmacotherapy Consid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IV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Focus on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J].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13,47(1):75-89.
[19] Jacob J,Albert D,Heard K.Single-agent duloxetine ingestions[J].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2013,32(4):427-433.
[20] Serrano C M,Dillon C,Heisecke S L,et al.Onset Age and Clinical Heterogeneity of Dementias: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J].Current Psychopharmacology,2014,3(1):2-17.
(收稿日期:2017-07-27)(本文編辑: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