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_16_腹痛腹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病证辨·

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6)

——腹痛 腹水

朱文锋 朱咏华 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

腹 痛

腹痛,是指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腹腔内所有脏器,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虫、食、石、粪阻痹,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病变,都有可能产生腹痛。

临床若对导致腹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腹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1 辨病思路1.1 诊断思考 腹痛诊断的一般思考:①腹痛一般可分为脐腹痛(脐周围痛)、小腹痛(脐以下中间部位痛)、少腹痛(脐以下、小腹两侧部位痛);②脾、胰、肠道的病变,以及肝、胆、胃、脂膜、胞宫、膀胱等腹内脏器的病变,均可产生腹痛。应仔细辨别腹痛的部位,以考虑其所属脏器而鉴别病位;③一般最早出现的腹痛位置,或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处。1.2 鉴别 根据腹痛的性状及伴随症辨别病种。①突发剧痛多见于石淋、气腹痛、胃冲痛(胃穿孔)、蛔厥、肠结等;②腹痛伴发热者,多为痢疾、暴泻、内脏的瘅病、肠痈、胰痈、热淋、类霍乱、湿温之类;③腹痛而见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者,多为脏器穿孔、内脏出血、异位妊娠破裂、胰瘅等危重病变;④突起腹痛且呕泻明显者,常见于暴泻、霍乱、类霍乱等病;⑤石淋之腹痛常连及阴部、大腿内侧;⑥腹痛伴血尿,多为肾系疾病,如石淋、热淋、肾瘅、肾癌等;⑦腹痛伴便血者,应考虑肠癌、肠结、小肠瘅、痢疾之类疾病;⑧痛经、异位妊娠之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密切。妇女新产后小腹阵阵作痛难忍者,为产后腹痛;⑨肠郁、大瘕泄之腹痛,多与情志等因素的刺激有关,常反复发作;βκ肠结、肠痹在腹痛同时,可见腹部有肠型或肠蠕动波,或触及包块,肛门停止排便、排气;βλ腹痛而触及固定之包块者,一般应考虑肠结、肠痹、伏梁、癌病、肥气、石瘕之类;βµ经常腹部隐痛,伴腹胀、化食不良、慢性腹泻者,可见于久泄、脾痿、胰胀、胆胀等病;βν腹壁按之如板状者,可为脂膜瘅(腹膜

炎)、胃冲痛(胃穿孔)、肠痈等病;βο腹痛伴盗汗、

潮热等症,或有痨病史者,多为肠痨、脂膜痨(肠系膜、腹膜结核)等病;βπ妇女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明显者,为痛经;βθ急起腹痛,伴发热、斑疹、神志如狂者,为蓄血病。1.3 辅助检查 除血、粪、尿常规检查外,进一步检查可选择X 线肠道钡剂造影、消化道镜检、B 超、腹腔穿刺等,以帮助明确诊断。2 辨证分型2.1 寒滞胃肠证 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舌苔白润,脉沉紧。2.2 寒滞肝脉证 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淡或紫黯苔白,脉弦紧。2.3 肠热腑实证 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2.4 湿热中阻证 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2.5 食积胃肠证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2.6 肠道气滞证 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2.7 瘀滞胃肠证 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青紫,脉涩。2.8 瘀热内郁证 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2.9 虫积肠道证 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异物,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2.10 脾胃虚寒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腹 水

腹水,是指水停腹腔所表现的征象。多由气

·

651·第26卷 第4期

1999年4月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L I AON I N G JOU RNAL O F TRAD IT I ONAL CH I N ESE M ED I C I N E

V o l .26 N o.4

A p r .,1999

滞、血瘀、脾虚失运、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常见于鼓胀、腹腔内 积、痨等疾病中。

临床若对导致腹水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腹水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1 辨病思路

1.1 主症 腹部胀大如鼓,腹水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平卧位时,腹部两侧叩诊浊音,侧卧位时,侧卧腹部叩诊浊音。腹部B超或CT检查,可见腹腔内有积液。

1.2 诊断思考 根据伴随症等进行诊断思考。

①伴腹壁青筋暴露明显,肢体消瘦者,为鼓胀;

②腹腔内触及包块明显,为腹腔内 积所致;③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经常腹痛、腹泻,多为蛊虫病所致;④有痨病病史,伴盗汗、潮热等症,多为痨病所致;⑤腹水迅速增多,形体迅速瘦弱呈恶病质,应疑及癌病之可能;⑥腹水伴有黄疸、口中肝臭气,为肝瘟。

1.3 必要检查 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腹水生化及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1.4 生化检测 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测,蛋白、血脂等,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指导作用。

2 辨证分型

2.1 气滞血瘀证 腹部水胀坚满,胁肋攻撑疼痛,或痛如针刺,急躁易怒,面色黯黑,肌肤不荣,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2.2 脾虚气滞证 腹水胀大,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便溏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弦。

2.3 寒湿困脾证 腹水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疲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缓。

2.4 湿热蕴脾证 腹水坚满,脘腹痞胀,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滑数。

2.5 脾经热毒证 急起腹水胀满,骤然大量吐血、下血,烦热口渴,舌红绛苔黄腻或灰黑,脉数。

2.6 肝脾血瘀证 腹水胀满,脉络怒张,两胁刺痛,面色黯黑,颈胸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舌紫黯,脉细涩或芤。

2.7 脾肾阳虚证 腹胀有水,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淡白,脘痞纳呆,神倦乏力,畏冷肢凉,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8 肝肾阴虚证 腹大有水,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牙龈出血,时有鼻衄,小便短少,舌红绛苔少无津,脉弦细数。修回日期:1998-07-20编辑:董维龄

中药薰洗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48例王宝为 辽宁省本溪县中医院(小市117100)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俗称臁疮腿,属中医学臁疮范畴。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缠绵难愈,患者十分痛苦。笔者从1993年至今收治了此病48例,采用中药薰洗的方法,收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0~45岁12例,45~55岁23例,55岁以上13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6.2年;疮面最小1c m×1c m,最大10c m×15c m;发于内侧24例,外侧18例,后侧6例;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疮面皮肤发黑,变硬,疮面凹陷,疮口溢流脓性分泌物及皮肤搔痒,脱屑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药用:防风、荆芥、苦参、白鲜皮、川椒、白矾、地肤子、蛇床子各50g,蝉蜕、甘草各30g。水煎薰洗,每日2次,每次薰洗40~6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3 治疗结果 治愈:疮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35例;显效:疮面缩小到60%以上,临床证状基本消失9例;好转:疮面缩小至4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效:疮面及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1例。总有效率97.9%。治疗最短时间为1个疗程,最长为5个疗程,平均为3个疗程。

4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病因比较复杂,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之邪为本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机为血瘀。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入经脉气血,以致经脉气血凝聚而致。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中药薰洗法,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血瘀,而又能达到去腐生肌,消肿止痒止痛的目的,特别是对久治不愈的溃疡采用本法疗效显著,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方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值得推广使用。收稿日期:1998-12-09编辑:董维龄

·

7

5

1

·

 4期朱文锋等: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