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权激励这一政策,因为股权激励可以缓解
委托代理带来的一些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会不同,增加了委托成本。股权激励一方面可以激励
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从而使得自身获益。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会导致
负面影响,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公司管理层存在为满足行权条件而进行盈
余管理的动机,从而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粉饰对外报表数据,使得决策者不能
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一、引言
股权激励的最原始意义是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解决
由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管
理层作为代理人的一方与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的一方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得二
者的利益趋向一致。但由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自利心态,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先
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股权激励的激励标准有可能会促使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会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股权
激励计划的授权阶段,管理层会潜意识的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Baker等(2003)管理层在股权授予日之前会通过“操纵应计利润”的方式来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阶段,管理层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股权激励的强度和盈余管理的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赵息等(2008)通过实证检验分析的方法得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二、授权阶段管理层的向下盈余管理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增加自己薪酬,也就是薪酬动机是
最主要的。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获得的收益就是来自授予日的价格和行权
期时的价格的价差。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他能第一时间知道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而股东得到的信息属于“二手资源”,他拿到的财务报表很有可能是经过管理层粉饰过的,不具有真实性。上市公司制定激励政策时,一般都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所以,当经营业绩低的时候,激励标的物的价格就会很低。这时,管理层就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使得经
营业绩看起来不是那么好,从而使得制定的授予价格就会偏低,管理层就会从中
获利。
三、行权阶段管理层的向上盈余管理
管理层只有达到了可以行权或者解锁的条件后,在解锁或者行权期才有权
利获得薪酬奖励。而当可行权日的行权价格越高,那么管理层从激励标的物获取
的价差收益越大。行权价格是上市公司行权当天的流通在外普通股的股票价格,
当公司的经营业绩好,股价就会上升,从而对管理层行权是有利的。所以,管理
层就会尽可能的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使得公司的利润增加,在报表上反映的都
是该公司积极的会计信息,从而吸引外部的投资者,使得公司的股价上涨。这样,就会达到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规定的业绩条件,可以行使权力,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结论
所有者与经营者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而股权激励计划使得两者的目标趋
向一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委托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不真实的盈余管
理发生,扰乱资本市场的运行。具体的,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授权阶段,管理层为
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而在计划行权阶段,管理层又会为了
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差收益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向下的盈余管理只是为了股价
的暂时下跌,这样股东们才会制定一个较能容易达到的行权标准,管理层也比较
容易就能满足这些目标。同时,行权价低会使得管理层因此获得更多的价差收益,行权期的时候管理层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向外部公布更好
的会计信息,从而使得股价上升,增加自身收益。通过研究不同的阶段管理层进
行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我们可以选择加大监督力度等方式来有效的控制盈
余管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息,石延利,张志勇.管理层股权激励引发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3-28.
[2]Terry Baker,Denton Collins,Austin Reitenga.Stock - Option Compensation and Earnings.Management Incentiv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3,18(4):556 -582.
[3]徐雪霞,王珍义,郭丹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
究,2013,(7):81-86.
[4] 许娟娟,陈艳,陈志阳.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J].山西财经大学学
报,2016,(1):100-112.
[5]林大庞,苏冬蔚.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
[J].2011,(9):162-177.
作者简介:尚晓荣(1994—),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