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拜唐平如果饭后才想起漏服,不一定非要再补服
误区5:光吃药,不复查
光吃药,不复查乃治疗中的大忌
服药后经常检查血糖的好处
了解药物治疗效果
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
门诊
误区6:急于降糖而大量服药
人体不能一下子适应血糖骤降,因此控制血糖不 能急于求成,应稳步下降
擅自加大药量或自行多药联合的后果
引发低血糖,甚至导致低血糖 昏迷乃至死亡
容可自行编辑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
主讲:XX XX
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服用方便
性价比合理
便于联合用药
为什么选用便于联合用药的药物
单用1种降糖药有时不能使血糖达标
很多患者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3种的降糖药,才能 使血糖达标
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服用方便
性价比合理
事实上,只要掌握药物适应症,在 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长期高血糖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 前者引起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误区9:用药盲目跟风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 具体情况来选择
“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 药才是好药 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有时非但无效, 甚至有害
便于联合用药
适时联合用药的好处
减少单药用药剂量,避免因剂量过大带来副作用
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可提高降糖作用
延缓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服用方便
性价比合理
便于联合用药
同类药物不能联合服用
同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原则上不能联用
同类药物联用,降糖效果没有增加,副作用反而 大大增多
有奖问答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二甲双胍”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课件
调整胰岛素治疗方 案,强化控制血糖
强化治疗
合理选择胰岛素起始及适时开始强化治疗
强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微血管
病变发生率,早期治疗患者的 获益明显大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强化降糖治疗在短期内虽未被
早诊断 早治疗 早达标
证实可带来大血管病变和死亡
率的下降,但确实有可能带来 长期的心血管获益
长期稳定控制
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中国胰岛素泵指南.2010版.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1型糖尿病患者 器官移植后患者 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血糖波动大,虽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
1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
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
围手术期 感染 妊娠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年版,讨论稿)
胰岛素治疗的一般规律:维持血糖长期达标
起始治疗
开始胰岛素治疗
优化治疗
调整剂量使患者达到 最大受益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
记”,即使此后血糖良好控制, 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将大增
胰岛素强化治疗更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可诱导血糖长期缓解 ,而早期控制血糖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治疗及强化血糖监测,有利于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用人群
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泄率5%
格列美脲 亚莫利,阿莫利,迪北,1-2mg/片
促分泌剂与SUR1/ Kir6.2的作用
瑞格列奈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D860 格列齐特 那格列奈 格列吡脲 米格列奈
精选PPT课件
15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成份 格列本脲 达 峰 时 间 3-4
格列齐特 3 -4
格列吡嗪 1 -2
格列吡嗪 控释片 6-1 2
精选PPT课件
8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糖尿病的宣传教育
精选PPT课件
9
降糖药分类
• 胰岛素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药物: – 非磺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瑞格列奈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 双胍类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
2
FPG (mmol/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0
空腹血糖受损 IFG
6.1
血糖正常
糖尿病
IGT+IFG
糖耐量低减 IGT
OGTT 2小时血糖 (mmo件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包括三方面主要缺陷
胰岛素不足
胰岛
胰腺
过多胰高糖素
α细胞 产生过多 胰高糖素
β细胞 产生胰岛素 减少
4
Rhodes CJ Science 2005;307:380–384.
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胰 800 岛 700 素 600 分 泌 500 速 400 (p率mo3l 00 /min)200
100
健康对照(n=14)
2型糖尿病患者 (n=16)
格列美脲 亚莫利,阿莫利,迪北,1-2mg/片
促分泌剂与SUR1/ Kir6.2的作用
瑞格列奈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D860 格列齐特 那格列奈 格列吡脲 米格列奈
精选PPT课件
15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成份 格列本脲 达 峰 时 间 3-4
格列齐特 3 -4
格列吡嗪 1 -2
格列吡嗪 控释片 6-1 2
精选PPT课件
8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糖尿病的宣传教育
精选PPT课件
9
降糖药分类
• 胰岛素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药物: – 非磺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瑞格列奈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 双胍类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
2
FPG (mmol/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0
空腹血糖受损 IFG
6.1
血糖正常
糖尿病
IGT+IFG
糖耐量低减 IGT
OGTT 2小时血糖 (mmo件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包括三方面主要缺陷
胰岛素不足
胰岛
胰腺
过多胰高糖素
α细胞 产生过多 胰高糖素
β细胞 产生胰岛素 减少
4
Rhodes CJ Science 2005;307:380–384.
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胰 800 岛 700 素 600 分 泌 500 速 400 (p率mo3l 00 /min)200
100
健康对照(n=14)
2型糖尿病患者 (n=16)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能力。
PART 03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治疗
降血糖作用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
低血糖。
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 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血脂
和血压水平。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减少糖尿 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避免饮酒
酒精会加重二甲双胍的胃肠道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饮 酒。
谨慎与其他药物合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 影响其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PART 05
二甲双胍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剂型研究
缓释剂型
通过改变剂型,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能够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 降低餐后血糖。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糖类的摄入,有 助于控制血糖。
心血管保护作用
降低血脂
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包 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和甘油三酯,从而减少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二甲双胍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 茨海默病等。
PART 04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与注 意事项
不良反应
01
02
03
04
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乳酸性酸中毒
二甲双胍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 毒,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
SGLT2类降糖药物ppt课件
10
达格列净
早期的SGLTs 抑制剂19 世纪60 年代,Ehrenkranz 等[11]发现苹果树根 皮中的根皮苷可以抑制红细胞、肾脏及小肠葡萄糖运输。1987 年,Rossetti等 [12]就提出增加肾脏葡萄糖排出治疗糖尿病的假设。在动物实验中,根皮 苷能够降低胰腺部分切除大鼠的血糖并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但是高血糖症及 胰岛素抵抗在停用根皮苷后重现。在同样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根皮苷恢复 降低血糖的同时也改善了胰岛素的分泌,提示高血糖本身是促使胰岛素抵抗 及B 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13]。口服根皮苷能够改善正常小鼠葡萄糖耐 受能力,但是其并没有影响胰岛素反应[14]。根皮苷是SGLTs 转运蛋白有效 的竞争性抑制剂。但是,以下原因使根皮苷不能成为治疗T2DM 的药物: ①肠 吸收率非常低; ②它不是选择性SGLT2 抑制剂,同时会对SGLT1 有较强抑制作用, 促使渗透性腹泻发生。
12
达格列净
达格列净选择性和强效地抑制SGLT2,阻断近 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 糖在尿液 中的排泄,从而降低血糖,这种降糖机制不依赖 胰岛素的作用。
13
英国常规初级护理:T2DM患者起始达格列 净治疗改善HbA1c和体重
14
联合二甲双胍长期治疗:达格列净有效改善 HbA1c和体重,且未发生低血糖
6
两种SGLT参与了葡萄糖重吸收过程(图1):SGLT1主要分布于小肠刷状缘和肾近曲小管S3段中,并 可少量表达于心脏和气管,以钠—葡萄糖2:1 的比率转运葡萄糖和半乳糖,负责10%滤过葡萄糖的重 吸收;SGLT2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S1段中,以钠—葡萄糖1:1 的比率转运葡萄糖,介导了90%滤过 葡萄糖的重吸收,其通过Na+/K+ ATP酶提供能量,以主动方式逆浓度梯度将滤过的葡萄糖主动转入 肾小管细胞(表)。与SGLT不同,GLUT以易化扩散方式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其转运过程不消耗 能量。葡萄糖通过SGLT 进入细胞后,又被上皮细胞基底膜侧的GLUT 转运至周围毛细血管网中,从 而完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图2)。
达格列净
早期的SGLTs 抑制剂19 世纪60 年代,Ehrenkranz 等[11]发现苹果树根 皮中的根皮苷可以抑制红细胞、肾脏及小肠葡萄糖运输。1987 年,Rossetti等 [12]就提出增加肾脏葡萄糖排出治疗糖尿病的假设。在动物实验中,根皮 苷能够降低胰腺部分切除大鼠的血糖并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但是高血糖症及 胰岛素抵抗在停用根皮苷后重现。在同样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根皮苷恢复 降低血糖的同时也改善了胰岛素的分泌,提示高血糖本身是促使胰岛素抵抗 及B 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13]。口服根皮苷能够改善正常小鼠葡萄糖耐 受能力,但是其并没有影响胰岛素反应[14]。根皮苷是SGLTs 转运蛋白有效 的竞争性抑制剂。但是,以下原因使根皮苷不能成为治疗T2DM 的药物: ①肠 吸收率非常低; ②它不是选择性SGLT2 抑制剂,同时会对SGLT1 有较强抑制作用, 促使渗透性腹泻发生。
12
达格列净
达格列净选择性和强效地抑制SGLT2,阻断近 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 糖在尿液 中的排泄,从而降低血糖,这种降糖机制不依赖 胰岛素的作用。
13
英国常规初级护理:T2DM患者起始达格列 净治疗改善HbA1c和体重
14
联合二甲双胍长期治疗:达格列净有效改善 HbA1c和体重,且未发生低血糖
6
两种SGLT参与了葡萄糖重吸收过程(图1):SGLT1主要分布于小肠刷状缘和肾近曲小管S3段中,并 可少量表达于心脏和气管,以钠—葡萄糖2:1 的比率转运葡萄糖和半乳糖,负责10%滤过葡萄糖的重 吸收;SGLT2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S1段中,以钠—葡萄糖1:1 的比率转运葡萄糖,介导了90%滤过 葡萄糖的重吸收,其通过Na+/K+ ATP酶提供能量,以主动方式逆浓度梯度将滤过的葡萄糖主动转入 肾小管细胞(表)。与SGLT不同,GLUT以易化扩散方式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其转运过程不消耗 能量。葡萄糖通过SGLT 进入细胞后,又被上皮细胞基底膜侧的GLUT 转运至周围毛细血管网中,从 而完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图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总结词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2型糖尿病ppt课件
格相对较高
最新编辑ppt
16
2型糖尿病治疗的流程图
(2007ADA指南)
最新编辑ppt
17
糖尿病双ABC控制目标(1)
第1个ABC: A ( HbA1C ) < 6. 5 %(空腹血糖< 6. 0mmol/ L ,餐后2
h 血糖< 7. 8 mmol/ L) , B (血压,blood pressure) < 130/ 80 mmHg , C (LDL-C) < 2. 6 mmol/ L 。
最新编辑ppt
18
糖尿病双ABC控制目标(2)
第2个ABC : A (阿司匹林,Aspirin) ,对无禁忌证并有心血管病高
危病患者,75~100 mg/d B (纠正胰岛素抵抗, Block insulin resistance) ; C (控制体重,Control body weight )。
最新编辑ppt
15
2007ADA指南:2 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3)
二线治疗
以磺脲类、格列酮类为二线治疗的路径上,在用胰岛素强 化治疗(基础胰岛素和餐前胰岛素)之前,可3 种口服药物 的联合治疗。
以基础胰岛素为二线治疗的路径上,在基础胰岛素+二甲 双胍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胰岛素强化治疗。
基础胰岛素作为二线药物 强化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酮类作为最终治疗。 流程图中未出现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类:弱,价
时在磺脲类中只能用格列喹酮;也可用拜唐平,倍 欣或瑞格列奈。
最新编辑ppt
8
选药原则:按年龄选药
老年患者,慎用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最好使用苯 甲酸衍生物。
格列本脲为长效价廉的降糖药,量大时易在午夜 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尤其如此),老年人尽量不 用格列本脲。
最新编辑ppt
16
2型糖尿病治疗的流程图
(2007ADA指南)
最新编辑ppt
17
糖尿病双ABC控制目标(1)
第1个ABC: A ( HbA1C ) < 6. 5 %(空腹血糖< 6. 0mmol/ L ,餐后2
h 血糖< 7. 8 mmol/ L) , B (血压,blood pressure) < 130/ 80 mmHg , C (LDL-C) < 2. 6 mmol/ L 。
最新编辑ppt
18
糖尿病双ABC控制目标(2)
第2个ABC : A (阿司匹林,Aspirin) ,对无禁忌证并有心血管病高
危病患者,75~100 mg/d B (纠正胰岛素抵抗, Block insulin resistance) ; C (控制体重,Control body weight )。
最新编辑ppt
15
2007ADA指南:2 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3)
二线治疗
以磺脲类、格列酮类为二线治疗的路径上,在用胰岛素强 化治疗(基础胰岛素和餐前胰岛素)之前,可3 种口服药物 的联合治疗。
以基础胰岛素为二线治疗的路径上,在基础胰岛素+二甲 双胍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胰岛素强化治疗。
基础胰岛素作为二线药物 强化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酮类作为最终治疗。 流程图中未出现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类:弱,价
时在磺脲类中只能用格列喹酮;也可用拜唐平,倍 欣或瑞格列奈。
最新编辑ppt
8
选药原则:按年龄选药
老年患者,慎用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最好使用苯 甲酸衍生物。
格列本脲为长效价廉的降糖药,量大时易在午夜 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尤其如此),老年人尽量不 用格列本脲。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 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开 展更加细致的临床试验和观察,为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为新药的研 发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 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ppt课件
目 录
•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 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现状 •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
究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定义
• 肠促胰素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 促胰岛素释放肽(GIP)等肠促胰素,以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如 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经济性评估
长期治疗成本
虽然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单价较高,但因其能够长期控制血糖、降 低并发症风险,从而减少了长期的医疗费用和患者病痛。
药物经济学研究
多项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肠促胰素类药物在经济上具有较好的成 本效益,能够为患者和社会节省医疗资源。
感谢您的观看
肠促胰素类药物对其他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除了对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改善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的潜力。
研究显示,肠促胰素类药物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通过调节脂肪代 谢,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PPT课件
HbA1c<8%的病人%
UKPDS: 单一药物长期疗效 (磺酰脲类、胰岛素、饮食控制)
60
50
40 格列本脲
30
氯磺丙脲
胰岛素
20
饮食
10
0
3年
6年
9年
Cull CA et al. Diabetologia 1997, suppl Abst 1366
UKPDS: 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单用格列苯脲、氯磺丙脲、胰岛素、二甲双胍(肥胖) HbA1c控制在8%以下病例
二甲双胍(n=251)
胰岛素或磺酰脲(n=695)
D.胰岛素
2
3
4
5
6年
weight (kg)
UKPDS:β细胞功能单药治疗6年随访
100
75
50
β
25
细
胞
0
功
0
1
2
3
4
5
6年
能
100
(%)
75
50
25
0
0
1
2
3
4
5
β细胞功能,HOMA评定为正常人的%
饮食疗法(n=376)
磺酰脲(n=510)
6年 ▲ 二甲双胍(n=154)
P=0.001 35
26
14
单用磺酰脲 (按总病人群比例算)
磺酰脲 +
二甲双胍 (亚组病人)
单用磺酰脲 (亚组病人)
2型糖尿病单用磺酰脲类与 磺酰脲类加二甲双胍治疗死亡率的比较
瑞典两个城市医院资料,回顾性分析 SU 872例,SU + MET 171例 1984-1994年开始治疗 随访至1996年底或至死亡 比值比(OR)按Cox回归分析,并经年龄、性别、病程、 进入治疗年份、当时空腹血糖等因素校正 结果按死亡例数及例/1000人年计算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中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不可自行购药服用。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监 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饮 食控制、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 的调整,以协助控制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 势: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 和西医药各自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减 少副作用,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作 为诊断标准。
并发症及危害
急性并发症
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慢性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如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等)、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等)以及神经病变(如糖 尿病足、周围神经炎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特点及使用建议
药物特点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使用建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 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用该药物时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腹泻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 体策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 上,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等因素, 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 进行辅助治疗。
2024版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重要性
预防糖尿病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能有效控制 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0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 目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其中,1型糖尿 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导致,2型糖尿病则 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家 族遗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感染易发、伤口愈合缓慢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 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胰岛素治疗及应用技巧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病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能有效控制 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0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 目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其中,1型糖尿 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导致,2型糖尿病则 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家 族遗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感染易发、伤口愈合缓慢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 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胰岛素治疗及应用技巧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病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06
医生处方行为规范化培训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掌握
01
医生应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
规范处方书写
03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详细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
等信息,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 是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 者。常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等。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减少肝糖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 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 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等。
《糖尿病药物治疗》 ppt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概述 •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注射类降糖药物介绍 • 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糖尿病概述
0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 兼有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以及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非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 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02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2型糖尿病诊断治疗概要ppt课件
空腹血糖损害
空腹血糖 糖负荷后 2h (如果测量)
≥ 6.1(≥ 110) 但< 7.0(< 126) < 7.8(< 140)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修订)
ppt课件
3
糖尿病1型,2型的临床特征
一般< 30岁 起病急
中度到重度症状 明显体重减轻
消瘦 尿酮阳性或酮症酸中毒 空腹或餐后C-肽低下 免疫标记物(GAD抗体,ICA,IA-2)
运动
加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苯丙氨酸衍生物
失败
(磺脲类/苯丙氨酸衍生物)+(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加用格列酮类)
体重
失败
控制
加用或改用胰岛素
对于有代谢综 合征的患者应
该尽早使用格
*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仍旧无法改善血糖时,必须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列酮类
ppt课件
15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
尚可
❖Then, Chronic Renal Insuf. : dialysis (2/3) or transplant (1/3)-Western counties
ppt课件
1
流行病学资料
❖ DM合并CVD患病率较NDM明显增加和严重。
MRFIT:CVD患病率DM为NDM2~4倍 Nesto(2001): DM与NDM相比:
ppt课件
13
治疗程序
肥胖和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饮食 运动 体重控制
失败 加双胍类、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失败 合用或加用磺脲类、苯丙氨酸衍生物
失败 加用或改用胰岛素
*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仍pp旧t课无件法改善血糖时,必须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14
2型糖尿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指导ppt课件
二甲双胍
适应证:症状轻、体型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加周围组织对 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 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
禁忌症: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男性>132.6umol/L, 女性>123.8umol/L,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45ml/ 分)、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重大手 术者,造影检查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停用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腹胀、肠胀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抑制肠道DDP-4,提高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的水平,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β 细胞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常用药物 西格列汀:100mg,每日1次 沙格列汀:5mg,每日1次 维格列汀:每次50mg,早晚各给药1次 阿格列汀:25mg,每日1次 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
胰岛素的常规治疗途径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调脂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降压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建议
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常用剂量为 5~10毫克/天,最大剂量为20毫克/天 格列喹酮:短效、胆道排泄为主
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180毫克。
不良反应:严重的低血糖、体重增加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
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格列喹酮;老 年人宜选用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达美康;对 于年龄轻、血糖较高、经济不富裕的2型糖尿病患者, 可以选用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的优降糖;对一般磺 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可换用最新第三代磺脲 类的格列美脲,它具有独特的胰外降糖作用,对继发 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仍然有效。
适应证:症状轻、体型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加周围组织对 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 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
禁忌症: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男性>132.6umol/L, 女性>123.8umol/L,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45ml/ 分)、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重大手 术者,造影检查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停用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腹胀、肠胀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抑制肠道DDP-4,提高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的水平,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β 细胞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常用药物 西格列汀:100mg,每日1次 沙格列汀:5mg,每日1次 维格列汀:每次50mg,早晚各给药1次 阿格列汀:25mg,每日1次 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
胰岛素的常规治疗途径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调脂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降压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建议
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常用剂量为 5~10毫克/天,最大剂量为20毫克/天 格列喹酮:短效、胆道排泄为主
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180毫克。
不良反应:严重的低血糖、体重增加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
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格列喹酮;老 年人宜选用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达美康;对 于年龄轻、血糖较高、经济不富裕的2型糖尿病患者, 可以选用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的优降糖;对一般磺 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可换用最新第三代磺脲 类的格列美脲,它具有独特的胰外降糖作用,对继发 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仍然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Cr>132.6(男),123.8 (女)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 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2020/12/2
9
胰岛素增敏剂
• 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作用机制是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 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 • 副反应最明显的是水肿,是口服降糖药中唯一会导致水
• 二甲双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葡萄糖异生, 促进肌肉和肝脏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消耗,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
• 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糖作用。 • 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各国指南推荐的首选口服降
糖药。
2020/12/2
7
二甲双胍
• 世界各国指南都推荐其为无禁忌证患者口服药物 治疗的首选,并建议贯穿治疗始终。
2020/12/2
17
• 米格列奈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结合, 抑制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K+通道,造成细 胞去极化,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 泌,降低血糖。
• 片剂5、10mg,餐前5分钟内口服,通常成人每次 10mg,每日3次。
2020/12/2
11
吡格列酮
• 胰岛素增敏剂,通常15~30mg ,1次/d,最大剂 量45mg,1次/d。
• 膀胱癌或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 单独使用不引发低血糖,但可增加体重及水肿,
与胰岛素联用时更明显,也可增加骨折和心力衰 竭风险。 • 我国和美国禁止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患者。
• 注射降糖药: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胰高 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2020/12/2
5
口服降糖药
• 双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丁二胍。 •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胰岛素促泌剂: • 磺酰脲类: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格列酮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米格列奈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
欣)、米格列醇(奥恬苹)。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
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吉格列汀、特利列汀。 • 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
列净。
2020/12/2
6
双胍类
• 主要品种: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丁二胍,代表 药物二甲双胍。
2020/12/2
12
胰岛素促泌剂
• 磺酰脲类 • 磺酰脲类药物可使HbAlc降低1%~2%。 • 格列奈类 • 餐时血糖调节剂。
2020/12/2
13
胰岛素促泌剂
• 作用机理: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 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 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 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血糖因而下降。
16
瑞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 瑞格列奈(孚来迪)起始剂量1mg,单次最大剂 量4mg,1 日总剂量最大可达16mg。
• 餐前(15分钟即可)服药,可与二甲双胍合用。
• 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重度肝功能异常、使用吉非贝齐期间、孕妇、哺 乳妇不应使用本药。
• 肝肾功能不全、肾上腺和垂体功能不全、营养不 良、老人谨慎使用本品。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郑友祥 阜宁县中医院
2020/12/2
1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
• 制定个性化的血糖和HbAlc控制目标 • 首选二甲双胍 • 联合治疗 • 避免低血糖 • 医患都要充分了解降糖药的副作用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降糖药
• 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DPP-Ⅳ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
• 当HbAlc>6.5%时,建议启动二甲双胍治疗。 • 500mg/d起,逐渐加量,最大2000mg/d,分2~3次。 • 有胃肠道副作用的建议餐后服用。 •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对用药无影响。
2020/12/2
8
二甲双胍禁忌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可 能与其干扰了维生素B12吸收所引起。因此,长 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 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
肿的药物。 • 常规检测肝功能,肝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血脂紊乱者谨慎使用。 • 孕妇、哺乳妇和儿童不建议使用。
2020/12/2
10
罗格列酮
• 本品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 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
• 4mg/d,分1~2次,逐渐增加至8mg/d。 • 不良反应:轻度水肿、贫血、血脂增高。 • 禁忌证: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等。
2020/12/2
15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 那格列奈 餐前即刻服用(1分钟)也可在餐前30 分钟内服用。
• 片剂有60、120、180mg三种剂型。 • 那格列奈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K+通道受
体结合并将其关闭,造成细胞去极化,钙通道开 放,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
2020/12/2
• 降血糖的前提是机体保存相当数量(30%以上) 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2020/12/2
14
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格列齐特:初始剂量40~80mg可加至 80~240mg,1日量分2~3次服用,
• 格列齐特缓释片30~120 mg,1次/d • 格列本脲,2.5~15mg,分1~2次/d • 格列吡嗪,2.5~30mg,分1~2次/d • 格列吡嗪控释片,5~20mg,1次/d • 格列喹酮,30~180mg,分1~2次/d • 格列美脲,1~8mg,1次/d
2020/12/2
9
胰岛素增敏剂
• 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作用机制是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 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 • 副反应最明显的是水肿,是口服降糖药中唯一会导致水
• 二甲双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葡萄糖异生, 促进肌肉和肝脏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消耗,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
• 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糖作用。 • 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各国指南推荐的首选口服降
糖药。
2020/12/2
7
二甲双胍
• 世界各国指南都推荐其为无禁忌证患者口服药物 治疗的首选,并建议贯穿治疗始终。
2020/12/2
17
• 米格列奈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结合, 抑制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K+通道,造成细 胞去极化,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 泌,降低血糖。
• 片剂5、10mg,餐前5分钟内口服,通常成人每次 10mg,每日3次。
2020/12/2
11
吡格列酮
• 胰岛素增敏剂,通常15~30mg ,1次/d,最大剂 量45mg,1次/d。
• 膀胱癌或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 单独使用不引发低血糖,但可增加体重及水肿,
与胰岛素联用时更明显,也可增加骨折和心力衰 竭风险。 • 我国和美国禁止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患者。
• 注射降糖药: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胰高 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2020/12/2
5
口服降糖药
• 双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丁二胍。 •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胰岛素促泌剂: • 磺酰脲类: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格列酮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米格列奈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
欣)、米格列醇(奥恬苹)。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
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吉格列汀、特利列汀。 • 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
列净。
2020/12/2
6
双胍类
• 主要品种: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丁二胍,代表 药物二甲双胍。
2020/12/2
12
胰岛素促泌剂
• 磺酰脲类 • 磺酰脲类药物可使HbAlc降低1%~2%。 • 格列奈类 • 餐时血糖调节剂。
2020/12/2
13
胰岛素促泌剂
• 作用机理: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 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 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 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血糖因而下降。
16
瑞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 瑞格列奈(孚来迪)起始剂量1mg,单次最大剂 量4mg,1 日总剂量最大可达16mg。
• 餐前(15分钟即可)服药,可与二甲双胍合用。
• 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重度肝功能异常、使用吉非贝齐期间、孕妇、哺 乳妇不应使用本药。
• 肝肾功能不全、肾上腺和垂体功能不全、营养不 良、老人谨慎使用本品。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郑友祥 阜宁县中医院
2020/12/2
1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
• 制定个性化的血糖和HbAlc控制目标 • 首选二甲双胍 • 联合治疗 • 避免低血糖 • 医患都要充分了解降糖药的副作用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降糖药
• 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DPP-Ⅳ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
• 当HbAlc>6.5%时,建议启动二甲双胍治疗。 • 500mg/d起,逐渐加量,最大2000mg/d,分2~3次。 • 有胃肠道副作用的建议餐后服用。 •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对用药无影响。
2020/12/2
8
二甲双胍禁忌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可 能与其干扰了维生素B12吸收所引起。因此,长 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 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
肿的药物。 • 常规检测肝功能,肝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血脂紊乱者谨慎使用。 • 孕妇、哺乳妇和儿童不建议使用。
2020/12/2
10
罗格列酮
• 本品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 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
• 4mg/d,分1~2次,逐渐增加至8mg/d。 • 不良反应:轻度水肿、贫血、血脂增高。 • 禁忌证: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等。
2020/12/2
15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 那格列奈 餐前即刻服用(1分钟)也可在餐前30 分钟内服用。
• 片剂有60、120、180mg三种剂型。 • 那格列奈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K+通道受
体结合并将其关闭,造成细胞去极化,钙通道开 放,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
2020/12/2
• 降血糖的前提是机体保存相当数量(30%以上) 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2020/12/2
14
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格列齐特:初始剂量40~80mg可加至 80~240mg,1日量分2~3次服用,
• 格列齐特缓释片30~120 mg,1次/d • 格列本脲,2.5~15mg,分1~2次/d • 格列吡嗪,2.5~30mg,分1~2次/d • 格列吡嗪控释片,5~20mg,1次/d • 格列喹酮,30~180mg,分1~2次/d • 格列美脲,1~8mg,1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