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教学设计(附预习单)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探究文章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果顺着作者写作的手法进行教学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中“我”面对猫的亡失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其二是文本主旨即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比较”、“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利用假设的情景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猫》。文中一共出现几只猫?
【设计意图】《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这篇文章很多学生会把这篇文章看成散文,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文章的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文中三只猫取名字,并完成下列表格。(预习任务)
1.以投影的形式展现1—2位学生填写的表格。
2.让学生交流猫的名字,以及命名的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三)比较探究
1.对这三只猫文中“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对前面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小组讨论】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是有难度的,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进而让学生理解“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着感情用事。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可用来玩耍,于是“我”就喜爱它们,视它们为掌上明珠。第三只猫是忧郁的、不好看的猫,不能带给人半点乐趣,我就对它没有好印象,当发生芙蓉鸟事件,于是“我”就偏听偏信,妄下断语,狠狠地给它惩戒,造成它无辜死亡的悲剧。
【设计意图】假想对比法,假设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理解对猫有着不同态度,这是跟人的喜爱程度密切相关。而比较探究“我”对三只猫不同态度的背后原因,是因为如果抓住这个问题深挖细嚼,就会触及作品蕴含的深刻寓意和主题。
2.对比探究两段文字“自此,我家好久养猫”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何理解这里的“好久”和“永不”,从这两个词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通过对比,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我”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设计意图】作品的深层结构(小说的隐性含义或线索)借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以及“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的对比得以体现。前者是因为曾经拥有的“新鲜与快乐”无端地失落而下定决心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而后者是因为全家人误解、冤苦、害死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在心中留下了负罪感,觉得永远愧对这种生
灵。如果说“好久”表达了“我”因为守护不住生命内心十分痛心与惋惜,那么后者的“永不”则抒发了绝然毅然的情绪,内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递进,被深化了。
3.为何我如此自责?比较下面语段,体会“我”的深层情感。(8分钟)
【语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它。
【语段二】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情上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是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我”把这件事情比作针刺,针刺伤口小却深,映衬了这虽然是小事,愧疚极深。
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我是一个勇于自责、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富有良知的人,所以当“我”无辜冤枉一只猫惨死时,“我”才会如此难过。也就是由于“我”有一份自省意识,所以“我”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
【设计意图】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从关键的语句入手,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语:我们看到作者从关注动物的生命——反思人的本性。而如何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尊重生命,明辨是非,不要主观武断。
(四)作业布置
作业: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勒以的《猫》,与课文进行对比,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夏丏尊的《猫》与郑振铎《猫》有很大的比较价值。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关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板书:
关注动物的生命——反思人的本性
附
七上第五单元17课《猫》自主预学单
班级:学号:姓名:
一、读读写写: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逗()
2.缕()
3.倚()
4.妄()
5.消hào()
6.忧yù()
7.懒duò()
8.怂恿
..()()9.安xiáng()10.乞gài()11.预jǐng()12.怅.()然13.蜷.伏()14.叮zhǔ()15.chéng()戒16.悲chǔ()
17.duàn()语18.冤枉.()19.nüè()待20.畏罪qián逃()
二、内容主题与写法探究,先自主阅读理解,再小组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写了()次养猫的经历,作者重点写的是第()次养猫的经历,因为:
毛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
4.为什么“我”会认定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文中有哪些语句已经作了伏笔,请找出来
5.思考探究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