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作品的风格再现.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翻译作品的风格再现

“风格”一词刚开始出现时,在我国并不单单指作家或作品的风格,也指人的风致、风度、品格、气格等。风格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格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流派风格等,而狭义的风格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的总特点。(王明居,19XX年之久,此时的他徘徊在归隐和出仕之中。在受儒家思想影响之余,他还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主张隐居,要无所为,一切顺其自然。他出仕时怀念田园风光的美好,归隐时又关注时事,等待时机想有所作为,但总是以失望收场。第三阶段是辞官真正归隐田园阶段,他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陶诗英译的风格再现

由于“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因此整部作品的风格,集中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本文将分别从遣词、修辞、音韵三个方面对陶诗英译的风格再现进行分析。1.从遣词看陶诗英译的风格再现作者年近半百,归隐田园8年后对少年时光的回忆,当年意气风发、积极乐观,拥有一番雄心壮志,体现的是慷慨激昂的风格。一方面,原诗中“自”字表现出作者的快乐是由内心自发出来的,从侧面强调了这种快乐不是周围环境或事物所能左右的。汪榕培在翻译时用“overwhelm”这个词来再现这种快乐。“overwhelm”作为动词,有“(感情上)使(某人)感到不可自持”的意思,若汪榕培用“befilledwith”来代替“beoverwhelmedwith”则失去了强调这种快乐是无须理由、油然而生的意味,也就无法准确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

面,原诗第三句中的“猛志”是指壮志,但当我们初看译文,发现它被译成“aims”,那种雄心壮志的意味便荡然无存,我们无法体会到作者年少时的志向到底有多大,但当我们继续读下去便会豁然开朗,体会到译者的良苦用心,译者用“seizethestar”即“摘星”这一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只可意会的豪情壮志,遣词方面可谓是恰到好处,妙趣横生。综上所述,译者能较准确地再现原诗中慷慨激昂的风格。

2.从修辞看陶诗英译的风格再现

陶渊明诗歌中采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修辞手法是明喻。如《杂诗十二首-;其一》的前两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这两句采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陶渊明起笔便感叹人生无常,认为人的一生宛如尘土,无根蒂,随风飘散。很明显,第二句中的“如”字便是明喻的提示词,将人生比作尘土。汪榕培将其译成:“Humanlifeisrootlesslikeagale.Floatinglikethedustalongatrail.”(汪榕培,1999)第二句用了英文中的比喻词“like”,很好地对应了原诗中采用的明喻修辞手法。陶渊明在感叹人生无常时用明喻,同样,在感叹生命短暂时也采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如《饮酒二十首-;其三》中的“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汪译为“Nomatterhowlonghumanlifewilllast,asswiftaslighteningitwillsoonbepassed”(汪榕培,1999:197)。用“as…as…”的结构表达“和……一样”,同样使用比喻词,将生命的短暂比作闪电,倏然间就消失了,因此再现了原诗隐约悲愤的风格。

3.从音韵看陶诗英译的风格再现

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是典型的田园诗,双数行押韵且押的都是平声韵。如双数行的韵脚喧、偏、山、还和然的韵母分别为uan、ian、an、uan和an,而韵母an、ian和uan同属一韵部,中间并无换韵,一韵到底。而且它们的声调都属于平声,读起来声韵和谐。本诗采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再平常不过的田园景象,画面感十足,再加上和谐优美的吟诵节奏,体现了陶诗的恬淡闲远风格。我们知道汉诗无一例外都要押韵,汪榕培为了保持汉诗的韵律美,从而从吟诵节奏和音乐美上向原诗靠近,他在英译时采用了抑扬格五音步的韵律,因而和原诗一样也押了韵。首先,诗的每一行包括10个音节,5个音步对应原诗中的5个汉字,整齐划一;其次,采用了aabbccddee的押韵方式,即每两句最后的单词押尾韵,如-en,-ind,-sure,-ther等;最后,吟诵上一轻一重,抑扬顿挫,音调和谐优美,再加上朴素简单的用词再现了原诗恬淡闲远的风格。

综上所述,一方面,风格的概念从不同角度理解便有不同的范围,可大可小,可深可浅。特别是作家的个人风格更是如刘勰所说,受“才、情、学、习”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虽文学翻译作品风格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在当今仍是一个争论,但大多数学者用其实际行动以及翻译作品证明诗歌风格的可译性,在可译性的基础上,诗歌风格可通过语言层面,即从遣词、修辞和音韵三方面来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