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群众文化的性质和特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群众文化的性质和特特征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以自身活动为主体,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为有效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掌握其性质和特征。

群众文化与其它类型的文化有着很大区别,人民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开发、自我娱乐等等,是其根本属性。所谓自我参与,就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自愿、自由、自为的个体意识。同时也是自我意识和欲望与一定文化群体的融合。所谓自我娱乐,就是人们对某种基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参与,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群众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人类在生产劳动之余,需要自我娱乐、实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消除疲劳,达到愉悦的功效,从而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快乐。并由此产生了群体性文化、群体性的行动,即群众文化。所谓自我开发,就是人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并依托群体文化的演变,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又推动了群体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体与群体文化之间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群众文化具有突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服务性,而公益性是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群众文化属于主流文化范畴,它已成为与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密切相关的重要文化形态,从而真正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群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与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群众基础的广泛性。这是由群众文化的文化主体所决定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参与者,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区域、季节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在全国各地均能得到发展。

2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在专业文化那里,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过程中,主要处于文化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显得十分被动。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

3独特的文化传递性。群众文化的传递有别于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渠道,把其价值观念和内涵直接传递给人民群众。由于群众文化既具备主流文化的先进性,又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亲和性”,正好使群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意识与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在这种状态下,群众文化是背靠主流文化和专业文化,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方面,主流文化需要利用群众文化的“文化亲和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离不开群众文化的“主体价值实现”渠道。这使得群众文化的文化传递性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特性。这一特殊地位

使其文化传递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即:实现了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温和的文化制衡性。随着当代中国群众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逐步发展,群众文化已经具备了新的文化内涵。群众文化的组织、创作、辅导、研究都扩大了文化视野,不仅考虑对象的需要,也考虑其他社会文化形态的状况,增加了与社会文化的互补意识。在这种“互补”中,通过其社会美育功能,比较温和地去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共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使群众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中的美育文化整合。

5强烈的文化传承性。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认同感的生动和富于人性的社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