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的阶段差异与外延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链整合的阶段差异与外延拓展

随着产业模块化、网络化形式的发展,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已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畴,竞争范围从单个企业竞争扩展到了产业链竞争,由点竞争扩展到线竞争。竞争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可以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演绎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产业链是基于价值链基础上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式企业战略联盟。由于产业链某个环节上往往集中了一个或多个相关及其配套的企业,因而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特性;由于链条整合的基础是集群企业,又体现了产业链的规模效应。因此,它有效地实现了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结合。

一、产业链整合演进的阶段

产业链整合理论主要是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整合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市场份额,获取垄断利润。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通过对分工与市场、经济增长及分工本身的关系作了先驱性的研究后,从产业链迂回的角度提出“规模报酬取决于劳动分工”的经济思想。而产业链的整合基础。一是基于比较优势经济,二是基于规模经济,三是基于协调经济。这三个阶段的分工是遵循分工效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演进的。实际上比较优势体现了个体之间分工劳动的协调.以取长补短或是创造优势。规模经济则体现了组织内外资源的协调,即共同使用某种资源而形成的节约,如共同对市场的开发等。而协调经济则更凸现了全方位组织协调的思想。

无论是比较优势经济、规模经济还是专业化分工经济,其本质体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思想,核心则表现为产业链跨界或区域的整合。基于上述研究的思想以及不同生产方式下产业链整合的差异。将产业链整合及其演进路径归纳为规模经济一专业化经济一模块化经济一网络化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一)规模经济时代

由于初级资源(如土地、资本、区位、自然资源)短缺,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土地、资本的集中,以达到规模效应。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丰田”和“福特”的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垂直性结构为主,即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销售以至售后服务。都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这个过程中虽然许多产品具有多节点的价值链,但企业都是以价值链的整体来竞争,各价值节点对竞争结果影响不甚明显。

规模经济时代的产业链整合,其特征表现为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以创造顾客价值。需要进行产业链的供给管理,即需要促进产业链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协作,以完成对功能性产品的产业链的协调管理。而“有效的消费者响应”(ECR)理论诠释了这一思想。该理论包含四个核心战略,即有效的店铺空间安排、有效的商品补充、有效的商品促销和有效的新商品导人。组成ECR系统的技术主要有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此时的产业链管理是基于协作的战略管理,它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更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

(二)专业化分工时代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先进的技术、高效率的制度安排等对系统竞争力的提升和市

场份额的扩大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下,人们开始借助于专业化分工来

加速企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的进程,同时获得专业化知识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正如,微

软视窗windows系统和英特尔微处理器互相咬合搭配所构筑的“温特尔平台”,使得生产

方式从垂直一体化型结构转向水平分工。其强调的是集聚效应,特点是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每个企业只专注于某一个部件或产品的一个部分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不同企

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又可以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在“温特尔平台”成为了标准锁定消费群后,便形成了强烈的报酬递增效应,同时标准制定者也成为了实际的市场垄断者。在“温

特尔主义”下,竞争的重点不是投资,也不是降低成本,而是标准的提升和锁定客户群。

基于专业化分工经济的产业链整合,其宗旨是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导向,通过对产业链的需

求管理。即实现敏捷供给,协调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分销商。使整个产业链能够对顾客的

需求“快速响应”,这要求是产业链条的集成度较高和信息交换迅速。

(三)模块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来临和普及不仅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网络、合作、知识等高级资源成为经济系统增强竞争力和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以

功能再整合为基础的模块化则成为了发展高级资源的最佳选择。顾名思义模块化,就是将产

业链中的每个工序分别按一定的“块”进行调整与整合,形成某种具有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

的子系统。其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产品体系中或者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二是生产的模

块化,三是组织形式的模块化或者企业内部系统的模块化。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下垂直一体化的结构,使整个

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其本质是通过公司间、地域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把

分散的节点整合为一体的、虚拟的产业化组织方式。大量“弹性专精”的模块供应商在总体

上表现出生产池效应,即品牌供应商能够很容易地与所需要的模块生产、服务能力结合起来。迅速地把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转化为现实产品。由于品牌厂商有众多的模块供应商可以选择,

而模块供应商也拥有众多数量的潜在客户,这样就从产业链整合模式中主流的,由单一的主

导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上下游配套关系,转变为多个品牌厂商与多个模块供应商之间

的网络关系,以降低由专业化分工导致的资产专用性提高所产生的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

对于进行模块化生产的产业链整合,通常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宗旨,以产品的功能性整

合和分工为基础,以标准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共享为核心,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柔性制造”、“成组加工”的模块化生产方式。这种分工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减少产品生

产成本和顾客成本,从而获得报酬递增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模块知识的隐性化减少了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交易费用,避免了潜在的顾客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知识创新的

分工,大大提高了产品创新机会。

模块化成为跨国公司以业务外包为基础,以产品设计为龙头,以开放共享为标准的跨

界或跨区域的全球范围的生产组织形式。

(四)网络化时代

随着模块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进行某一类产业活动时.无需再把所有的工序集中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