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_张铁男
农牧业迎来“全产业链”整合时代——以河南省雏鹰集团为例
农牧业迎来“全产业链”整合时代——以河南省雏鹰集团为例马微微【摘要】鉴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的缺陷,农牧业实行全产业链整合具有现实优越性.通过对雏鹰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的实证研究,分析其组织结构中企业内部、企业与科技组织、企业与农户三个层面,同时突出全产业链整合中两端——养殖端、消费端的战略地位与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牧业全产业链整合是大势所趋,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应立足于全产业链管理,在动态创新中实现企业、农户、社会共赢.【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农牧业;全产业链;雏鹰农牧【作者】马微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4一、全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一)全产业链的理念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产业链。
在“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产业链的构造者和制定者才是真正的王者。
全产业链视角强调从产业链源头做起,以消费者为导向,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引领产业链上各经济组织不断寻找和占领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需求,促进中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与传统的“公司+农户”的模式的比较优越性1.从源头保证质量安全2012年12月18日,央视早新闻曝光山东滕州等地白羽鸡养殖户违规使用多种抗生素及违禁激素类药物催长白羽肉鸡的新闻。
“速生鸡”事件引发行业阵痛,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全产业链的整合运行模式是龙头企业发挥更强有力的控制力,从食品源头的把关,实行“安全可追溯”的信息系统,通过二维码技术扫描,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公司+农户”这种松散组织的食品安全风险。
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
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王云霞 李国平(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61)〔摘 要〕 产业链研究对目前我国各地区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产业链研究的现状几乎为空白。
本文在对国内产业链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产业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并提出了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链〔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8—141 产业链及其研究的意义产业链是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从事某一产业经济活动的企业之间由于分工角色不同,在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经济、技术关联,产业中产业结点的变动会影响整个链条的变化。
产业链中的产业结点的中断或缺失会影响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组织特定的产业实施产业链式发展,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根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特点制定产业空间发展的合理布局,通过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第一,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的产业开发区升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等众多问题都急需产业链理论的指导;第二,产业链站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角度,在产业层次上通过分析产业在某一地区的聚集机理,揭示产业发展规律、区域产业的发展机制、区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环境等产业经济问题,从而更好地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第三,对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分析自己所处价值链的环节,确定企业的业务流程,正确处理产业链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突破性提升。
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产业链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对各级政府制定本地区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对产业链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后期的古典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从宏观的角度讨论劳动分工、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钢铁产业链深度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之路——周期行业研究方法和实战案例分享(分析概要)化繁为简了解一个行业,主要分解为七个步骤:纵观发展历史阶段、判断当前所在周期、理清产业链格局、解析上游核心要素、解析中游核心要素、解析下游核心要素、画出市场解析图。
2、建立逻辑严谨的行业分析框架,主要分为六个步骤:理清行业要素框架(包括宏观经济、下游行业、市场要素)、建立数据库并跟踪核心指标、以行业利润为核心构建模型、清楚行业预测的主要方法、找出不同时期行业核心驱动影响因素、判断行业景气变化的关键指标和时间点。
3、周期个股研究强调"自上而下",要点解析:第一个是产品投资性和行业竞争的问题;第二个是行业的趋势的把握更为重要(先行业,后公司);第三点就是重点放在一个公司的量本利三个指标上。
4、重视投资时钟理论与行业轮动理论。
5、行业案例分析(钢铁供给侧改革)与公司案例分析(抚顺特钢研究思路)。
2016年以来,虽然市场振荡幅度加大,但是随着政策预期以及周期行业轮动的表现,钢铁行业目前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一个领域。
一、化繁为简了解一个行业首先,化繁为简的告诉大家怎样看待这个行业,在此基础上讲讲行业分析框架和个股选择的方法,然后以当前最热的供给侧改革做一个行业分析案例,最后做一个个股分析案例,用的是抚顺特钢的研究思路。
下面是怎样看钢铁行业这个话题。
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在接触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会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式,建议是对于周期行业领域,可以采取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了解。
我拆解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不管哪个行业,一定要看历史,有句古话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个兴替在投资领域可以理解为波峰或者是波谷,正是行业的变化使得在其中捕捉投资机会。
把时间轴拉长一点,整个中国市场发展到现在,钢铁行业是一个百年的话题。
起源是在1890年的洋务运动,张之洞建了汉阳铁厂,也就是大冶特钢的前身。
发展是从1949年到2015年,从数量上来看,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讲呢?1949年的时候,国内的钢铁只有16万吨,到了目前来看,2014年底,最高的产能峰值是11.4亿吨,15年虽然有所淘汰,但现在还是保持在10亿吨以上的水平。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产业链是指在一个产业范围内,由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组成的一系列关联产业的总称。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在如何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中国制造业为例,探讨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产业链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链是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它承载着各种资源与资本、技术与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体系。
产业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分工协作。
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整体。
每个环节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只有各个环节积极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2. 价值增值。
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一定的价值,比如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零部件组装成产品等。
通过价值链的不断延伸与增值,企业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空间,提高竞争力。
3. 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和资源配置日益重要。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和市场的整合和调配,形成全球价值链,实现全球最优配置。
4. 风险共担。
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各环节共同承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上述特点表明,产业链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需要全方位的研究与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挑战。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现状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位置。
中国的产业链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 低端产业链占比较高。
中国的产业链中,仍有相当比例的低端产业,这些产业通常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具有价格竞争力,但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束缚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识别方法研究
第21卷第3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 2019年6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J u n.2019收稿日期:2018-11-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1045); 东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项目(02050021940101) 作者简介:郭伏(1964-),女,辽宁开源人,教授,博士。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3.009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识别方法研究郭 伏,李明明,任增根,姜钧译(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该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关键环节对产业链中其余环节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其发展潜力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因此,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尝试给出一般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识别指标体系,对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识别方法进行探索,通过AHM 属性赋权法计算产业链中各环节指标权重,基于TOPSIS 对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识别,最后以东北某机床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关键环节;评价指标;识别方法中图分类号:F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3-0034-05产业集群是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由具有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的所构成的某一产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和组织等构成的集聚体。
产业集群是介于市场和等级之间的新型经济体集结形式[1-2]。
产业集群由若干产业企业集聚而成,而集群内企业因竞争关系,形成了特定的产业战略联盟,这种由产业集群内联盟所构成的产业关系,称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链[3]。
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供应链管理DOI:10.19995/10-1617/F7.2023.23.131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分析与研究张倩(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然而,实现协同创新也面临着信息流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均、技术标准不一致、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不足、国际合作受阻诸多方面的挑战,需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平台、强化产业链合作、加强信息共享能力、鼓励跨界合作与创新、建立共享风险与回报机制、加强对文化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来解决。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探讨了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概念、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了推进协同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合作共享;信息流通本文索引:张倩.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分析与研究[J].商展经济,2023(23):131-134.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业链与供应链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协同创新作为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效率的关键手段,日益受到国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2022年1月,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鼓励企业生态化发展,指引各企业基于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开展深度对接,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构建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各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化升级是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稳定国内企业在链条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高竞争力,建立更加高效安全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
产业链控制力概念、分类的文献综述
43 5文张政 产业链控制力主要是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中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控制产业链中关键资源和关键节点的能力。
核心能力或核心优势是企业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帮助企业控制产业链关键节点、加强产业链控制并最终成为产业“链主”的必要条件。
产业链控制力概念、分类的文献综述产业链国内外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义、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
(一)产业链定义。
西方经济学家早期观点认为产业链是制造企业内部的活动,它是指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和销售等活动,传授给零售商和用户的过程。
马歇尔(A·Malsllall)把分工拓展到企业和企业之间,强调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产业链理论的真正起源。
哈里森(Harrison,1993)基于价值网络的概念,将产业链定义为从采购原材料,将其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最后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络。
国内对产业链也进行了研究,李仕明(2002)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认为“企业经营要有好的‘上家’和好的‘下家’,这种经营环境中的上游-中游-下游,对企业而言,通常称为供应链,于政府,则称为产业链”。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学》从价值链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认为“产业链是构成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关系”。
郑学益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认为“产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枝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这样,一个企业的单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蒋国俊、蒋明新是从战略联盟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提出“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由在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或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
001-产业链理论
一、产业链理论1、产业链内涵产业链(Industry Chain)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早在1958年赫希曼就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啊1。
但随着供应链、价值链等理论的兴起与运用,产业链相对弱化。
据蒋国俊考证:最早提出“产业链”一词的是我国学者姚齐源、宋武生于1985年发表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现模式——区域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链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191。
产业链指的是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
产业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链是一种相关资源的组合;其次,这种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要求围绕着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来加以优化和提升:其三,对于产业链是否优化的判别标准应是着眼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资源的全部价值,即优化的标准是着眼于“结构”和“动态”,它的讨论对象是“环节”而不是“点”n引。
产业链的四个基本特征:(1)与一般的供应链不同,它是特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相关企业的集合,并同群聚区内的政府及其他重要相关机构有密切的联系;(2)与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相互I’日J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3)与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纵向一体化不同,产业链是独立企业间的联合;(4)与各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联盟在各方承诺的关键性领域中能像单一的公司那样运作…1。
2、产业链构建机制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引。
产业链中断会造成上下游企业供应不配套而导致的产业资源损失。
我国市场化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的很大原因在于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只是站在表层现象,没有探索出产业链内在的联系形态和联系机制n2l。
国内外产业链问题的理论研究述评
1国内外产业链问题的理论研究述评1.1关于产业链的定义及其生物学解释随着产业链整合案例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界对此问题的注意,他们也曾经对产业链下过各种定义。
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1)基于微观角度的产业链定义。
任保平(2005)认为[3],产业链从微观上来说是指一个企业的供应链,是一定的产业群聚区内,处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相关产业中的企业而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
蒋国俊等(2004)提出[4],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由在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或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
(2)基于价值网络的概念。
哈里森(Harrison)认为,产业链是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定义。
郑学益(2000)认为[5],产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的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资本为纽带,上下连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链条。
这样,一个企业的单体优势可以因此得到加强,从而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形成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从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贝里(Anton de Barry)提出共生概念后,被范明特(Feminism)、布克纳(Phototoxic)发展完善,这一生物学思想很快被引进到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问题和现象中,并作为解决某些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理论指导。
共生指的是不同生物属种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
它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组成。
我们认为,从生物共生进化理论看,产业链更像是一个企业生态共生体,它是由共生单元(企业)、共生环境(企业之间流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共生模式(企业之间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企业之间的作用方式,强度,也反映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关系。
黑色金属矿钢铁产业链分析与优化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产业链概述
产业链现状分析
产业链优化策略
产业链优化实践案 例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添加章节标题
产业链概述
添加 标题
黑色金属矿: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
添加 标题
钢铁产业链:包括黑色金属矿开采、冶炼、加工、销售等环节,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钢铁冶炼:中游 加工,包括炼铁、 炼钢等
钢铁产品:下游 应用,包括建筑 、汽车、机械等
产业链现状分析
黑色金属矿的分布:全球主要 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等国家
黑色金属矿的主要种类:铁 矿、锰矿、铬矿等
黑色金属矿的开采方式:露 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黑色金属矿的供应情况:全球 供应量逐年增加,但部分地区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 制定发展战略,实现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
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 平台,促进信息交流、 技术合作、资源整合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之间的合作,实现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基 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
升级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培训, 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
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降低 能耗和污染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互联网+钢铁产业链,实现产 业链的协同和优化
3D打印、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 的应用,拓展产业链的应用领
域
市场需求: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 钢铁需求量将持 续增长
产业趋势:钢铁 行业将向绿色、 环保、高效、智 能化方向发展
口
添加标题
产业链研究工作方法
产业链研究工作方法在进行产业链研究时,需要采用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和决策。
本文将从宏观环境分析、行业趋势研究、价值链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角色定位和策略建议制定等方面,探讨产业链研究工作方法。
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主要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产业链的影响。
例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某些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如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环保政策的限制等。
同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如GDP的增长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情况。
2.行业趋势研究行业趋势研究主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包括市场规模、技术发展、竞争格局等。
通过对行业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未来的市场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例如,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行业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相关领域来抢占市场。
3.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主要关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和分配,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价值,从而找到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4.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主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包括消费者偏好、购买力、市场细分等。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可以推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5.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他们的竞争策略。
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可以采取合作或差异化战略来避免直接竞争。
6.企业角色定位企业角色定位主要关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
售咖啡机和咖啡馆, 一应俱全。 咖啡种植基地为全国
第一, 有咖啡种植的县达 3 个之多。 2 并在 2 0 年建 08
~
成的 3 0 00吨速溶咖啡成产线的基础上扩建生产线,
预计于 2 1 年底生产量达到 2万吨, 00 并计划用 35 ・ 年把生产规模扩大到 1 万吨。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5
云南咖啡产业链虽然 已经初步形成 , 但是云南 企业在各个环节 中的力量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 中在 产业链的上游, 而咖啡深加工、 分销和零售环节大部
工企业数 目不多, 产品多为粗加工产品, 缺乏深加工
产 品
第 四,咖啡分销 和零售渠道 被 国外 大品牌 霸 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咖啡消费能力逐年增 加, 对高价值的咖啡需求也逐年递增。 国内市场多为
摘 要: 产业链发展 战略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云南咖啡产业链经过
多年的发展初步成形, 但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云南咖啡产业链分 析为基础 , 提出与世界咖啡大品牌进行战略联盟是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的务实之道。
关 键词 : 业链 ; 业链分 析 ; 南咖啡产 业 产 产 云
美洲, 东非, 亚洲, 非洲) 。作为世界第一咖啡消费大
国的美国, 所需要的咖啡原料大部分是进 口。 口原 进
同时, 他们对产业链的特点也进行了分析:
第一, 产业链以分工为前提, 由此区分各个相应
料咖啡, 通过生产商 、 分销商和零 售商, 咖啡流通 的
的价值增值环节 。第二, 产业链上 的各环节具有增 整个过程在不断增值 。 据有关数据统计, 一千克咖啡 值性 。后面的增值环节是在前面增值环节的基础上
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
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张铁男 罗晓梅〔摘 要〕 本文首先在界定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环节”这一概念,并给出产业链中战略环节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产业链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最后,我们对战略环节的确定给出了一种定量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并简要说明了分析思路。
〔关键词〕 产业链 战略环节 灰色关联一、产业链的界定及特点1.产业链的界定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第一次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 )的概念。
他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创造价值,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尽管波特在该书中把分析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但仍然对企业外部、以及产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价值联系作了简单的分析。
其中提到以相关联的产业为分析目标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链分析。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产业链将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表现的是不同业态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其示意图如下:2.产业链的特点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必然是以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为前提的。
因为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产业链的存在。
而增值性是产业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后面的价值增值环节在前面价值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新的客户,生产出新的价值产品。
最后,由于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所以产业链又具有循环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对于参与价值链的持续经营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企业长期化价值的最大实现比起短期价值的实现有更重要的意义。
以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
以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2. 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的概念与趋势 (4)2.1 数字经贸的基本概念 (6)2.2 高水平开放的经济内涵 (7)2.3 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 (8)3. 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现状与痛点 (9)3.1 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与问题 (10)3.2 创新链的多维度分析 (11)3.3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必要性 (13)4. 以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策略.154.1 数字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应用 (16)4.2 创新链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18)4.3 政策支持与环境优化 (19)4.4 案例分析 (20)5. 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主要任务 (21)5.1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策略 (22)5.2 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营 (23)5.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24)5.4 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 (26)6.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7)6.1 跨国数据流动的法规挑战 (28)6.2 数字鸿沟对普及的影响 (30)6.3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风险管控 (31)6.4 应对策略与建议 (32)7. 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34)7.2 未来研究方向 (36)7.3 对决策的支持建议 (37)1. 内容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已成为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分析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措施,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的内涵进行解读,明确其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数字经贸高水平开放在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产业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加工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产和供应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环节都在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同时又依赖其他环节进行协作和支持。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提高产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产业链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了全局视角。
传统上,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局限,忽视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关联。
产业链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产业环境,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研究产业链,企业可以识别自身的位置和定位,了解关键的环节和关注点,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这样做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品质。
对产业链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趋势和风险,做好规划和布局。
产业链的研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和战略规划。
产业链的研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产业经济中,企业只注重自身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很少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和后续产业链的环节。
这种模式下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通过对产业链的研究,企业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资源规划和合理配置。
企业可以通过对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的研究,寻找更优质、更便宜的原材料来源;通过研究加工商和分销商,找到更有效率、更便捷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产业链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合作与创新。
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通过对产业链的研究,企业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与其它环节的联系,找到更多的合作和创新机会。
加工商可以与生产商进行合作,共同研发新的产品;分销商可以与生产商合作,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通过这种合作和创新,可以加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链内涵及结构分析
产业链内涵及结构分析王秋菊【摘要】基于理论融合的观点,通过对专家的研究进行剖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产业链的内涵,并对产业链的结构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ory combination,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onnotations of industrial chai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perts' research.In addition,it makes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offers a reasonabl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for relevant research.【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产业链;内涵;结构【作者】王秋菊【作者单位】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7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段深化,几乎找不到一个产品完全由一家企业生产制造,需要与其它企业合作,受到上下游企业的约束,这就形成了产业链,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竞争,而是以各个阶段所连接起来的产业链的竞争。
产业链已经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产业间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目前理论比较分散,本文通过界定产业链的内涵,分析它的结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分析依据。
1 产业链的内涵1.1 产业链的研究产业链的思想最早来源于西方经典经济学家的一些相关论断,他们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劳动分工、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而对“分工与迂回经济”的理论研究则是最近一个世纪的事情,很多国外学者对价值链、供应链等微观层面的链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解释,对于中观层面的产业链却几乎没有涉足[1]。
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
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张晖;张德生【摘要】At present,a unified concept of industrial chain has not been formed.Researches on the defini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six types,and the conclusions vary with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scipline instruments.Among them,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emphasizing micro-analysis helps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industrial chain.Thus,the industrial chain,as a mod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is virtually an intermediate network organization with specific logical relation.%目前产业链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它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学科工具,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为了厘清产业链的本质,应该从偏重微观分析的产业组织角度加以分析。
产业链作为一种产业组织模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有着特定逻辑关系的中间性网络组织。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产业链;产业关联;中间组织;网络组织【作者】张晖;张德生【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0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傅国华为了解释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产业链”概念[1],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目前产业链已经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的关系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链的延长和链长现象日益显现,而战略新兴产业也在不断涌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入探讨当前经济格局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的延长与链长、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产业链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产业链与产业链链长的概念。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产业链的延长与链长,解释产业链如何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延伸,以及链长对企业发展和战略规划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新兴产业如何借助产业链链长实现创新与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将探究产业链链长与战新产业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产业链的链长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产业链的概念、延长与链长,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旨在揭示产业链链长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产业链链长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产业链链长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相关企业之间的有机组合和交流关系。
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涉及多个企业和机构的协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迈克尔·科特 , 加里 ·哈默等. 徐振东 , 张志武 泽. 未来的战略.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00
需要 , 传统上对为其提供原材料 、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 他企业采取自建 、控股或兼并的 “纵向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 管理模式 。但是 , 在科技迅速发展 、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 、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 这种管 理模式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 比如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 完 全承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 ; 从事不擅长的业 务活动等 。于是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 , 很多企 业开始转向 “横向一体化”( Horizontal Integration) 的经营 模式 , 将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 , 而将 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完成 , 利用企业外部资 源快速响应市场需要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 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条 。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产业链 。所以 , 加强对产业链理论的 研究也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 78 —
可 。我们既要从定性的角度对产业链的构成和各个环节
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 也要从定量的角度对其进行精确 分析 , 以使分析的结论更全面 、更深刻 。然而 , 定性分 析的主观性很强 , 对分析者本身的要求很高 。而定量分 析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评估的结果 ,看起来一目了然 ,可 信性更强 。可以这样讲 ,进行定量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的 起点和前提 ,没有定量分析便没有对事物的精确把握 。
〔关键词〕 产业链 战略环节 灰色关联
一 、产业链的界定及特点 1. 产业链的界定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第一次提出了价值链
(Value Chain) 的概念 。他的价值链理论认为 : 企业的每 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创造价值 , 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 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 , 即价值链 。尽管波 特在该书中把分析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 , 但 仍然对企业外部 、以及产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价值联系 作了简单的分析 。其中提到以相关联的产业为分析目标 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链分析 。
哪些环节 、扶持哪些环节等问题 , 才能制定出科学 、合 理 、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 。因此 , 产业链分析是制定产 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点 , 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 三 、战略环节的确定思路与灰色关联分析
1. 战略环节的确定思路 产业链构成上的差别 , 决定着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 以及产业的活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 , 明确产业链 上的战略环节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明确产业链的构成 , 把 产业中所有环节包含的业务模式及其代表性厂商认识清 楚 , 进而对整个产业链有一个清晰深刻的把握 。在此基 础上 , 我们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确定产业链上 的战略环节 , 为引导 、调控和管理现有产业链服务 , 并 对产业链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中 , 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缺一不
节 , 要给予高度重视 。 四 、结 论
本文提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的关键一环是进行产
业链分析 , 而对产业链分析的核心就是要明确各个环节 之间的关系 , 即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 , 并在 此基础上找出产业链上的战略环节 。至于确定战略环节
的方法我们给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灰色关联分
(2) 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 国内许多产业现在已经认识到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
性 , 并开始着手制定本产业的发展战略 。但有些产业在 制定战略的时候 , 出发点选择不正确 , 缺乏科学的方法 和系统观念 。他们往往不是从自己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 而是盲目模仿其他产业的成功模式 。实际上 , 这种 “东 施效颦”的方法带给产业的往往是不适用的战略 , 甚至 把企业引到歧途 。
本思想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 , 以 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
度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 。曲线越接近 , 相应序列之间 的关联度就越大 , 反之就越小 。
在应用该方法确定产业链的战略环节时 , 我们可以 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互选为参考数列 , 选取连续几年 的产业产值为基础 , 分别算出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再分 析关联度排序结果 , 最后找出决定产业链上所有产业发 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环节 。
我们认为 , 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制定一个特定产 业的发展战略时 ,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分析这个产业的产 业链 。因为再好的技术 , 再大的市场需求 , 只有通过产 业链将它们动态的联系起来 , 产业链中的各个部分有机 、 有效的传动起来 , 才能够变成成熟的业务应用来满足用 户的需求 。可以这样讲 : 未来产业经营已经升级为产业 链经营 , 产业的竞争已经升级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 通 过整合产业链获得竞争优势 。构建一个高效的产业链不 仅可以提高产业的产品/ 服务水平 , 完善产业内部和产业 之间的信息流 、物流和资金流 , 还可以使产业链上各个 环节专注于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从而提高整个产业 链的竞争力 。只有通过产业链分析 , 明确一个产业链要 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领域和环节 、依托
应这种相互关系形成总体发展战略 , 在与其他产业价值 链的竞争中取胜 。而在确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地位和 作用时 , 如何找出主导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战略环节即 “盟主”, 进而构建完美 、共赢的产业链是产业战略研究 中产业链分析的核心 。
这里所讲的战略环节是指产业链上存在的一个或几 个与其他环节关联度相对较大的能形成产业链核心竞争 能力的主导环节 。他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带动 作用最强的环节 , 控制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 它发展的 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好与坏 。抓住了战 略环节 , 也就抓住了工作的着力点 , 其他环节的工作也 就相应地被带动起来了 , 达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 果 。进而形成该产业链独立的竞争优势 , 确保产业链经 营不被协作产业或其他相关产业左右 。一般来讲 , 产业 链的战略环节具有如下特点 :
析 , 并给出了这种方法用于产业链分析的基本思路 。产 业链的战略环节能够得到正常的发展 , 整个产业链才有 健康发展的可能 。因此 , 产业链分析是制定产业发展战 略重要组成部分 ,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参 考 文 献
1. 蒋国俊 , 蒋明新.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 究. 重庆大学学报 , 2004
(5) 不唯一性 一般来讲 , 产业链上的战略环节只有一个 , 但是这 并不是绝对的 。一些产业链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 涉及 到诸多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 , 可能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产业 。他们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起着很强的带动 作用 , 只有它们同时发展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才能发展 。 2. 产业链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 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需要 企业出于对资源的占有要求和直接控制生产过程的
(1) 强单向带动性 强单向性是产业链战略环节的最主要的特点 。某一 产业环节之所以能够成为整条产业链的战略环节就在于 它和其他环节的相互关联性很强 , 对其他环节的发展具 有最为显著的 、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 。而且这种带动作 用是单向的 , 即战略环节对其他各个环节的带动作用往 往大于其他环节对它的反带动作用 。 (2) 高盈利性 战略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带动性强决定了其他环节对 它的依赖性一般会很大 , 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 一环节中的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 。毋 庸置疑 , 该行业的利润率往往会相对高于产业链上的其 他环节 。 (3) 强增值性 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的价值量并不是都相等 , 这需要视其在价值链上的位置重要程度而定 。实践证明 , 产业链中对其他环节带动作用最强的环节往往也是创造 价值量最大的环节 , 是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源泉所在 。正 是该环节的强增值性使得整条产业链充满活力 , 不断提 高竞争能力 。 (4) 可变性 在一定时间内 , 特定产业链上的战略环节是固定不 变的 。但是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 , 产业链的构成环节会 发生变化 。产业链构成上的改变 , 决定了不同产业之间 的关系以及活动规则等方面的改变 。因此 , 必须对产业 链上各个环节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衡量 , 战略环节也就往 往会随之变化 。
— 77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4 卷 第 6 期 2005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Vol124 , No16 总第 142 期
第 24 卷 第 6 期 2005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Vol124 , No16 总第 142 期
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
张铁男 罗晓梅
〔摘 要〕 本文首先在界定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出了 “战略环节”这一概念 , 并给出产业链中战略 环节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 明确了产业链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最后 , 我们对战略环节的确定给出了一种 定量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 , 并简要说明了分析思路 。
2. 产业链的特点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必然是以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为前提的 。因为没有分工 , 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 增值环节 , 也就没有产业链的存在 。而增值性是产业链 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后面的价值增值环节在前面价值产 品的基础上 , 进一步面向新的客户 , 生产出新的价值产 品 。最后 , 由于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 过程 , 所以产业链又具有循环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 , 对 于参与价值链的持续经营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 企业长期化价值的最大实现比起短期价值的实现有更重 要的意义 。如果一条产业价值链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 , 那么这条产业价值链会面临 “死亡”的境地 。 二 、战略环节的定义及产业链分析的意义 1. 战略环节的含义及特点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 产业价值链是一种由于竞争而 形成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 。要充分发挥产业价值链的积 极作用 , 关键是如何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挖掘出来 , 使一个产业了解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 进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