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行知学院)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计入总学时。
四、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与主要课程说明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编号:11542017 学分数:3 总学时:54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为学生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建立较好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有相当大比例的时间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掌握微生物学领域独特的现代生物技能。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微生物学》沈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Instant Notes in Microbiology》,科学出版社,2001
《微生物学》黄秀梨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课程名称:发酵工程课程编号:11542021学分数:3 总学时:54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设备和生化下游处理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微生物、酶、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人们所需的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将传统的发酵与现代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工业菌种与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基的特性与配制、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或除菌、氧的供需、培养液
的流变特性、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培养装置、生化过程的模型化与优化控制、发酵产品
的提取与精制等主要内容。
它是应用微生物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
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应安排在《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学习,总学时按54学时安排。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发酵工程》高孔荣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发酵工艺原理》熊宗贵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生物技术制药》熊宗贵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胡云松、王中彦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生物工艺学》俞俊棠等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1997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3、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11542010 学分数:4 总学时:72
生物化学是生物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即l、生物大分子蛋
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功能。
2、能量的释放、转变和储存的代谢过程。
3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代谢的调节、控制。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生物化学》王镜岩(上、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吴国利、张翼利、杨绍钟、刘鸿铭编(第二版),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88
《普通生物化学》(第二版)郑集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编号:11542025 学分数:3 总学时:54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
的相互作用,阐述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机理。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分子生物学在当今生
命科学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的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特
别是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的新成果;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原理和技巧,
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DNA的结构 2、基
因的组织与结构 3、基因工程原理 4、DNA的复制 5、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加工。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分子生物学基础》杨岐生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分子生物学》阎隆飞、张玉麟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分子遗传学》(第一版)孙乃恩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课程编号:11522003 课程名称:遗传学学分数:3 总学时数:54
本课程是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的传递的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性状表现,能解释并指导实践中的问题。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学和参考书:《遗传学》(第三版)朱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遗传学》(第三版)刘祖洞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课程编号:11542023 学分数:3 总学时数:54
本课程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介绍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的增殖与调控,细胞衰老与
死亡,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工程、细胞与核质关系等知识。
探索细胞生命过程所表现的
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与机制。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与参考书:《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翟中和编,200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细胞生物学》郑国锠编著1991,高等教育出版社
7、课程名称:细胞工程课程编号:11542022学分数:3 总学时数:54
本课程以关键技术和应用为主线,系统、全面生动地介绍了细胞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原理与方法,并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其广泛的一门生物技术。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与参考书:《动物细胞工程原理与实践》冯伯森、王秋雨、胡玉兴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细胞工程》李志勇编,科学出版社,2003
8、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编号:11542029学分数:3 总学时数:48
本课程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因工程的最新成就与前景,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基因工程的载体,酶切与连接,重组体DNA的导入与重组体转化子的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克隆DNA的定向诱变,基因打靶技术,反义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与参考书:《简明基因工程原理》贺淹才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基因工程概论》谢友菊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9、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课程编号:11542001 学分数:6 总学时数:108
本课程全面叙述了基础生物学的内容:生命的化学、细胞和酶、生化途径、遗传基础、细胞分化与分裂、经典遗传学、进化与生态、生物多样性、生理、营养与代谢,物质与能量交换、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等。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参考书:《普通生物学》吴相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Concepts in biology》Eldon D. Enger,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4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统筹规划,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加强,内容包括军事教育、开放性实验、各类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加强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军事教育: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2、入学教育:通过校纪校规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3、毕业教育:通过系列就业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帮助
学生适应身份转变。
4、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学生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能力,增进学生对社会认识。
5、专业综合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课教学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开放性实验列入课程外实践教学环节)。
6、课程论文与课程设计或:围绕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撰写学期论文或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7、毕业实习: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熟知相关专业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8、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科专业论文写作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参加毕业答辩,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9、科研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自己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在专业课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学生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可以自由申报学校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也可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组成科研兴趣小组,在有明确项目(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
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同时,参加导师课题组召开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会。
3、参加校、院(系)及教研室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选修课,扩大知识面和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
六、有关说明
1、创新学分的认定办法
学生科学研究成果或自己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成果,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并计入选修课学分。
科学研究成果学分: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4学分,其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2学分;科技创新成果学分:学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举办的各种科技及人文社科等大赛取得各种等级奖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国家级一等奖者计4学分,获国家级二等奖者计3学分,获省级一等奖者计2学分,获省级二等奖计1学分。
重复获奖以最高奖项计算,同时以上创新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
2、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办法
学时/学分的折算全校统一,理论课1学分按17—18课时来规定课程的学时数,包括任意选修课在内的所有理论课统一按以上标准来计算;实验课的学分按理论课学时数折半计算,即1学分34—36学时。
同时总学时、总学分要符合学校的规定。
3、课程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计算办法
课程外实践环节按1学分/周计算。
执笔人:贲爱玲
审批人:陈全战
日期: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