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黄栽培技术

一、概述

药用真菌是一类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真菌。现约有20余种,大多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药用菌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多糖、多肽、生物碱、酶、核酸、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植物激素等,对人的心血管、肝脏、神经、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培养方式主要有人工栽培法、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其中液体发酵法劳动强度小,占地少,产物易纯化提取,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工厂和研究机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但要注意保证菌丝的生长环境,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溶氧、搅拌以及发酵周期。

药用真菌普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例如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抗血栓以及保肝作用。

二、桑黄的生物学特性

桑黄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s),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是一种多年生的药用真菌。

1.民间对桑黄的认识

桑黄有着“森林黄金”之美称。古代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良药。最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能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等症。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

止血、活血等,《神农本草经》将桑黄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

2.桑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从形态上看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颜色黄褐色或咖啡色,以后光滑,有同心环棱,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刚毛基部膨大,顶端较尖,子实层中通常有大量的锥形刚毛存在。主要有三种:裂蹄木层孔菌、鲍氏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3.桑黄菌丝的形态特征

主要介绍三种针层孔菌属真菌,包括:淡黄木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淡黄木层孔菌,菌落生长特性:生长速度较快,菌丝在1~2周内覆盖平板。生长新区均匀,轻微升高的气生菌丝体延伸到生长区的边缘。菌落最初白色,为轻微升起的短棉絮状,渐变成烟褐色、茶褐色和棕褐色,为更紧实的毡状和丝绒状。反面无变化或在有色的菌丝体下变为蜜黄色和土褐色,无气味。菌丝特征:生长新区的菌丝透明,薄壁,简单分隔,分枝。腐朽类型:生于蒙古栎柳等阔叶树的活立木干基上,枯立木、倒木上,偶尔也在针叶树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

裂蹄木层孔菌,菌落生长特性:生长慢,平板在6周内没有覆盖。生长新区锯齿状,为轻微升起的白色稀疏绒毛状菌丝体。菌落初为白色,渐变为淡黄色、黄褐色,由绒毛状变为棉絮状,最后呈毡状,菌落反面为棕褐色。气味轻微或无。菌丝特征:生长新区的菌丝透明、

简单,内含物丰富,菌丝颜色不规则加深,有分枝。腐朽类型:菌体可引起暴马丁香等阔叶树心材白色腐朽。

火木层孔菌,菌落生长特性:生长慢,平板在6周内覆盖。生长新区锯齿状,白色,轻微升起的气生菌丝体延伸到生长区边缘。菌落白色到微带奶油黄色、黄褐色、蜜黄色。边缘绒毛状,较老的部位为棉花状和羊毛状、毡状。生长新区反面无变化,老区反面奶油黄色到黄褐色。气味轻微或无。菌丝特征:生长新区的菌丝薄壁,透明,有一主干,呈树枝状分枝,具不明显的简单分隔,内含物丰富。腐朽类型:生于杨、桦、柳、栎等阔叶树活立木干上,引起树干心材白色海绵状腐朽。

4.菌丝体显微结构的观察

初始阶段菌丝壁薄,黄绿色,透明,顶端钝圆,有一主干,极少分枝,具不明显的简单分隔,原生质丰富。老熟菌丝隔膜处常隆起,节长呈骨棒状,菌丝分枝处偶有直角分枝。基内菌丝与新生菌丝相似。无锁状联合。

5.菌落的形态特征

培养皿内初期菌丝体为米白色细小绒毛,逐渐向黄色过渡,新生区边缘锯齿状,第4d可见分层,沿接种块周围向外周辐射生长,颜色由嫩黄色渐淡。进入生长旺盛期后,菌丝体逐渐浓密,中央稍有突起,第13d可见黄白色并有两条嫩黄色环,第16d至第22d可见第三条黄色环,培养基被完全覆盖,背面可见黄褐色点状黄色环。生长最快的菌丝体浓密,颜色鲜黄,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老化,完全覆盖培养

皿时菌丝体黏结成片状。

三、桑黄的人工培植

桑黄依其寄生树种不同,形状、颜色和所含的药用成分也不尽相同。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松树桑黄、黑桦树桑黄、白桦树桑黄、暴麻子树桑黄,漆树桑黄等。其中,寄生于桑树之上的桑黄才是正宗的桑黄。桑黄子实体的生长受其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约,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较困难,造成天然桑黄数量非常稀少。

1.营养条件

营养是桑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丰产的根本保证。桑黄菌是兼性寄生,但以腐生为主。具有很强的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能力,生长过程中需要碳、氮、矿物质元素、生长素等营养。

2.生长和发育条件

温度:桑黄菌丝生长的不同阶段,适应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湿度: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50%~60%。当菌丝长满后,出黄时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桑黄培养过程中湿度控制在90%左右。若室内空气湿度低,地面上可少泼一点水,但不能长期积水。空气湿度太大,杂菌的孢子容易萌发引起染菌,可以撒些干石灰,或者用除湿机除湿防止染菌。

空气:桑黄菌丝生长对CO₂含量较敏感,浓度过高,菌丝生长就会

被抑止菌丝生长速度慢、细弱,严重时,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畸形。所以,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必须加强通风,补充氧气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非常重要。

pH:桑黄适宜在偏酸性的培养基上生长,在培养基pH为3~7.5之间时菌丝长速无明显差异,最适宜的pH为5~6。pH低于4时菌丝生长严重受损,不易形成菌蕾。pH在10~12时菌丝稀疏,长势弱,菌丝易提前老化,甚至萎缩。

光照:菌丝生长时不需要光照,强烈的光照会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成时以散射光为主,避免日光强直射。

四、菌种分离、生产与保藏

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的高低。菌种的质量包括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菌种的纯度两个方面。

1.菌种分离

桑黄菌种分离包括菌木分离、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获得桑黄菌种。

菌木分离:将桑黄生长的基质作为分离材料而获得菌种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在桑黄子实体已衰老时仍可以获得桑黄纯菌丝体。不足在于菌丝生命体强弱难以测出,使所分离的菌种好坏难以掌握。并且,基质内的菌丝体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和细菌、放射菌、霉菌及其他真菌生长在一起。所以,为了获得纯菌丝体,分离材料应该是菌丝生长良好,基质未腐烂变质,分离接种块要尽可能小,以减少感染杂菌的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