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_潘从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研究

DaXueShengYanJiu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梅耶提出。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然结合、成员活动和成员相互关系无明文规定、组织结构无固定形式的群体。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存在各种非正式群体,他们未经学校设立或批准而自发形成,以情感、爱好、态度、倾向或利益相同等为基础而结成,如同乡会、网友、书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20世纪90年代对13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327个,参加人数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最多的达67%,最少有32%。据2008年在温州大学的调查,有62.8%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班集体、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中广泛存在非正式群体,他们加入到非正式群体的活力与动机是什么,对此,我们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这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谐的同学、师生关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主观心理因素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大学生在青年时期特殊的心理状况有直接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使成员获得心理需要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基础。

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需要。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要求人们参与各种交往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共同体。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渴望与人交际,融入社会群体。但是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凸显出来,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会交往、学习问题和情感困惑。可以看出大学生常常会陷入人际交往困惑之中。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真诚合作、共同创造的人际交往环境。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不会担心因为说错话或学习成绩不好而遭受歧视或老师的严厉斥责,不会处于胆颤心惊、被动、压抑的状态,他们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又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友好的,所以不会因为竞争的失败而恐惧、焦虑,而会因为友好合作的成功而欣喜。大学生在这样的群体里会真切地感受到平等、合作、信任、包容、共享的关系,从而唤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活力。

2.获得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以及从未有过的择业竞争的紧迫感,使大学生凭以往的生活体验远远不能适应,从而在心理上出现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例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成就欲和挫折感的矛盾,孤独与恋群的矛盾等等,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心理矛盾更加突出。通过调查发现,在遇到困难时,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成人,往往不愿意麻烦父

□潘从义

牟德刚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且长期延续,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科学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帮助大学生顺利成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研究DaXueShengYanJiu

母,而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于是与具有相同心理状态或居于同级需求层次上的学生之间,产生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而且互相要求得到同样心理状态者支持。非正式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理解与支持的环境,群体成员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成员之间感情融洽,遭遇挫折或精神上困惑时可互相倾诉、交谈、发泄苦闷,欢乐时共同分享;可使大学生从矛盾、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得到解脱,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在这样的群体里大学生能够得到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

3.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大学生是带着种种欲望进人学校的,不仅有求知的欲望,期望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与打千世界,而且有自尊、自我实现的心理欲望,企盼得到同伴的认可,取得应有的地位与他人的尊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列入最高层次。在非正式群体里由于每个成员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这样个人能力在群体里会得到重用,个人的技能得以发挥得到赞扬,出现的失误会得到理解和原谅,自尊得到满足,从而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由于群体成员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使每一名成员都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愉快,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生在这样的群体里寻找到了实现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

二、客观因素

1.受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只是社会存在的思想的反映。当社会所存在的思想发生变化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必然随之而变化。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及根本对立的思想。

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不同利益主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社会价值选择,这种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和冲突必然影响到学校大学生,使其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群体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存、个体思想的不稳定性、主题意识的日益强化,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效益意识等一系列新观念迅速勃兴。这使得大学生对集体观念进行审视,他们将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对正式群体(班集体等)不断提出要求,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正式群体观念淡化和感情疏远,而去寻找满足自己兴趣、爱好和利益的另外途径和载体。这种选择是大学生对市场经济原则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容易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的产生,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

其次,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本身在认识上存在缺陷,在人生观、价值观选择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强调个人发展和个人奋斗,希望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强调自由;在行为上崇尚个人自由,而忽视自身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行为方式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一些非正式群体提供了体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和自由的空间。

2.受日趋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互联网络普遍进入学生宿舍,大学生在宿舍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世界。网络本身具有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前卫性、时代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大学生寻求新信息了解社会、懂得人生的需求,这样依托校园BBS、Blog(博客)、同学录、QQ群、专题网页、聊天室、社区论坛等形成了兴趣相同、思想相近的新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或称网络虚拟群体、组织,如游戏族、QQ族、网络团体等。群体成员以网络为载体,在课余时间经常聚在一起进行活动、学习、聊天、娱乐等,发表自己的言论,开展广泛的交流与互动,还在网下开展各种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信息包围中,活动空间和眼界得到极大拓展。

3.受就业形势、外界压力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但社会就业形势不理想,就业压力是当前大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流行语。面对职业意向选择的困扰和就业激烈竞争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忧,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心情烦躁不安,焦急浮躁起来。面对社会发生的变化大学生努力思索着,如何适应变化以顺利就业;为此他们便在课余尽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