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可以说农业农村基层得到了夯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调研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下面,我以区镇的调研情况作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属于典型纯农业乡镇,处于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区西南部。东邻镇、镇,南与接壤,西靠镇,北邻观音乡。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63.7%。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93.4%。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从、村看,很多

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13年,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1.45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13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8.5%。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11.8%。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78.6%,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14.5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oc张甲佳

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调查 ----------------基于南伏牛调研结果的分析 调查时间]2014年7月15日—28日 [调查地点]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南伏牛村 [调查对象]普通村民 [调查目的]了解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9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2003年以来。“民工潮”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外出务工。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农忙或春节时才返乡回家。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将老年人留在家中,其次,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经济不发达,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外地寻找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却让我们陷入了困惑:中国既然是人口大国为何会出现“民工荒”?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同一地区一部分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乡从业? 本文将在综述国际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一、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国外学者所做较为著名的即为刘易斯两部门模型、拉尼厮---费景汉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刘易斯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界定为由两部门组成:一个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甚至为零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维持生计”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具有较多资本和较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主义”部门,即现代工业部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较高的工资水平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1】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刘易斯模型忽视了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和农业对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他们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是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存量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托达罗模型中,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而不是实际收入差距被认为是人口流动的决定因素,只要城市的预期收入减去迁移成本大于农村收入,理性的劳动力就会选择迁移,其中城市预期收入由城市工资水平和城市就业率的乘积决定。 国内学者对影响劳动力流动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的。杨春瑰从制度因素角度考虑认为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4】庞丽华认为家庭层次(家庭类型、劳动力数量等)、社区层次(交通条件、迁移传统等)和省区层次对劳动力迁移影响较

企业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企业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已取代融资困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而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人才流失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企业必须为此付出高额的招聘及培训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人才流失已成了市场经济的常态。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倍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力量,更强化竞争对手的力量。而高层流失会带走整个团队,中层离职会带走大批下属,核心骨干离职会带走大量的经验或技术。人才流失,轻则让企业伤筋动骨,重则让企业一蹶不振。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般人员多,紧缺的人才少,有用人才留不住,跳槽随时发生,人才流失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流失问题日渐突出。不少企业反映,自己培训的人员,刚培训完,因为有些资本了,有的就想办法要高工资,另寻出路了。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对流失人才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选—育—用—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住人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 二、调查对象 有过离职经验的在职人员 三、调查时间 2016-05-24——2015-05-25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内容 (一)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较差,他们比较喜欢岗位变动,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喜欢跳槽,平均每分工作的任职期不会超过3年。如下图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超过八成的在职人员在上一个企业的工作时间不超过5年,说明企业的人员流失率还是很高的。根据人员分布的构成来看,较为年长的人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较高,不愿意轻易变动岗位,能在一个企业长久的干下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 调研报告 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10.8万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论 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10(1)班 许江雁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摘要:假期我在爷爷的橡塑制品厂实习,学习工厂管理经验。在那里看到了很多 东西,作为一个小型民营企业,不得不说,它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没有高素质人才,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监察体系,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等等,都是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再者,地价租金的提高,人员工资的提升,原料 成本上涨随时都使小型民营企业处在倒闭的边缘.根据我假期的所看所想所得,我觉得人才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民营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组织架构及持续获得资源的能力,形成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但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高流失率和人才的匮乏成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试探讨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并对此提出在体制、管理、文化等方面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原因对策 1民营企业概述 1.1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这个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甚为普遍。其实,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 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 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1.1。1广义上的民营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 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1。1。2狭义上的民营企业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 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2、民营企业人员流失问题的现状 2。1人才流失率过高 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优势的经济 成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和观念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关键人 才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一些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最长的也不过5年。许多民营企业叫喊着人才难求、人才难留.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的症结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2流失人员中较大比例是高管和技术人员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的建设正在加快的进行中,在国家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是农村人,自然很关心家乡的发展状况,趁这次寒假,我回家就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家乡最近的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情况,了解家乡是怎样 变化了,我是在校的大学生,将来我会出来工作,我想建设我的家乡,因此我必须要 知道家乡需要怎样的人才,家乡的劳动力怎样,并且我也可以用我学的专业知识来分 析这样的劳动力结构对我的家乡以后发展又怎样的意义,是不是合理,我更可以对此 提出自己看法,向有关政府提出我的意见,为家乡发展做一份贡献。并且在这个调查 中也可以充分的运用我工商管理的知识,对我的社会实践有很大帮助。因为我村庄的 住户不是很多,只有23户人家,所以我这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 我这次寒假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范围是我所居住的村社:眉山市仁寿县虞城乡盐硝 村1组,我所居住的小村共有23户人家。我这次调查出来的具体内容如下: 1.基本情况: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村劳动年龄内:女(16——50)周岁,男(16 ——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共有65人,占全村人口106的61.32%,其中以就业的人口有48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65的73.85%,未就业人员17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26.15%。 2.主要特点:一,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人口中,男性37人,占劳动人口的56.92%, 女性28人,占劳动人口的43.08%。二,中年劳动力占多数,16——24岁有13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20%。25——34岁有19人,占29.23%。35——49岁有27人,占41.54%。50——60岁有6人,占9.23%。三,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仍然比较高,从以就业的劳动力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人,占以就业劳动力人口的47.92%,第二产业有14人,占29.17%,第三产业有11人,占 22.92%。四,农民转移就业数量可观。从业人员在县就业得有27人,占56.25%, 县外工作得有21人,占43.75%。境外工作的暂时还没有。 3.文化结构:文化程度状况中,初中级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的人数分别是 51,12,2,分别占总劳动力65人78.46%,18.46%,3.07%。 4.收入状况:1560及以下,1560——2520,2520——7440,7440——22235,22235 以上的分别人数为17人,20人,61人,7人,6人,2人。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 16.04%,18.87%,57.55%,6.60%,5.66%,1.87%。 针对调查结果,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以下问题: 1.劳动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重大,而在年龄结构中,35——49周岁的人口占 几乎劳动力的一半,是我村劳动力一只重要力量。而男50——60,女40——

×××市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调研报告(定稿)

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拓展,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高层次人才作为知识的撬动者,有着巨大的创造力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资本。高层次人才的流失不仅意味着企业资产的损失,还意味着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所以,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是我们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高地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为此,按照****要求,7月下旬,我委派出调研组,围绕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走访了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期间,对全市企业人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等10家高层次人才流失典型企业进行了现场走访和座谈交流,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的情况。 一、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现状 据本次调查,全市共有户规上企业,从业人员人,其中 1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名,2008年以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名,其中柔性引进名;流出各类高层次人才名,流失率达 %,净流出现象严峻。 经分析,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存在以下特点: (一)流失存在地域流向差异。高层次人才流向呈现“两级极化现象”,一是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二是返流回家乡地区。调查了解,约40%高层次人才流向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约20%就近流向****地区,约40%返流回家乡地区发展。 (二)流失存在行业差异。高层次人才流失与我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别。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流失越严重,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流失率相对小很多。 (三)流失存在年龄结构差异。高层次人才流失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具有较高文凭和技术能力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流失比例大,年龄偏大的技术、管理人才,特别是大于45岁 2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 研报告正式版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

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

农村劳动力短缺之痛

中央发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后,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绝大部分农村,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突出,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劳动力短缺已成事实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先后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优惠政策。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的脚步,也无法让种粮农民的心“踏实”下来。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对全国17个省(市、区)进行的调查显示,74.3%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高达2.1亿左右。2007年上半年,外出劳动力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60多万人,同比增长了8.1%。 “价格是关键”。在一个已经可以自由流动的中国社会,决定是在农村种粮还是进城打工, 更接近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城市与乡村收益比较,是决定农民选择的原因。《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农民增收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务工)收入,对增量的贡献率为60.2%。在打工比较收益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短缺已成事实。 第一,劳动力性别失调,女性占据主要地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占64%。其实根据各地的数据显示,实际应该大于这一数值。据全国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达73.4%。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男女失调的局面,女性成了农村劳动力的主体。” 第二,年龄失调,中老年是主体。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离开农村,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中,中老年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第三,劳动负担失调,女性承担起了发展重任。1990年,妇女占农业从业人员的52.4%,2000年上升到61.6%。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的潮流中,约90%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没有离开土地或离农做其它工作。同时妇女还承担着生育负担、教育负担以及尚未社会化的家务负担,沉重的负担容易使她们积劳成疾。 第四,文化结构失调,留守劳力文化程度低。当前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是初高中文化程度、身体素质较好的壮劳动力;留在家里的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第五,实用技术人才失调,大多数妇女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调查显示,虽然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比重增加,但是大多数妇女仍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劳动力输出加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缺乏,知识型、技术型的劳动力在农村越来越少。 第六,产业结构失调,仍靠经验耕作。农村留守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决定他们不能依据地域的差异性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不能进入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休闲产业、精品农业、及有机农业和二、三产业,农村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调状态。 农村劳动力短缺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能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劳动力过度流失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削弱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首先,目前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他们年龄偏大,

员工流失现状及其解决方案

员工流失现状及其 解决方案

员工流失现状及其解决方案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但包括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招聘、培训新员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当员工流失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机器与资源的闲置。现在正处于“金三银四”的特殊时期,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企业会出现空巢状况。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员的流失呢? 1、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2、现有薪酬体系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5、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员工流失率高除了公司层面的原因外,还有行业层面与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如行业利润率低、员工身体状况因素等,但后两种层面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而公司层面的原因是可控的。那么,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1、创立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气氛

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练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员工是很难看到这些的,她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她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娶团结的团队里工作,她就开心,就精神舒畅,因此,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大概只有经过强制裁员了。 2、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看不到企业的前景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及完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经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她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建立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她们眼里,总是以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的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气氛。 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

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年初工作安排,前段时间,县就业办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3个调查小组,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以****为代表,对所属3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计***个行政村,总人口32263人,其中:男性16929人,占总人口的52.47%,女性15334人,占总人口的47.53%。劳动力人口22755人,占总人口70.53%,其中:男性12526人,占55.05%,女性10229人,占44.9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57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0.89%,在校学生、务农、半工半农和留守人员101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72%。 通过对本次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逐年减少。在接受统计的32263人农村从业人员中,16岁至40岁的从业人员为11937人,占从业人员的37%;41岁-60岁的从业人员为20325人,占63%;男性55—60岁2630人,女性50—55岁2198人,五年后将进入老龄阶段,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而11-15岁人口2976人,五年后将成长为新生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9.2%,我县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转移就业人员县外就业比例接近八成。转移就业人员中,县外就业比例占到76.15%,县内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仅占23.85%,体现出就业区域以外地为主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11579名转移就业劳动力中有9958人已经外出务工2年,占86%,其中8931人在3年以上,占77.13%,这反映出劳动力在外就业较为稳定,或在外有固定工作。分析其原因,这与外地企业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适,以及面临更好发展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人才流失 XX县XX镇社会调查为例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2011年9月 调查地点: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令国人振奋,令世界刮目。在这大好背景之下,农村经济也持续增长,虽然农村面貌同样发生了巨变。但是改革开放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达到饱和状态,有些人想尽办法离开农村不愿呆在农村,觉得农村福利和设施比不上农村,务农不仅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并没有改变农村的现状。本文运用所在XX县XX镇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农村的教育、娱乐、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对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看法。【关键词】农村人才流失 XX镇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人才,起码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如果用这个杠杠套下来,农村的很多技术能手都够不上“人才”的标准。但事实是,学历高却没经验的人才到农村未必好用。在农村、在基层,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令国人振奋,令世界刮目。在这大好背景之下,农村经济也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变。但是改革开放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达到饱和状态,有些人想尽办法离开农村不愿呆在农村,觉得农村福利和设施比不上农村,务农不仅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并没有改变农村的现状。本文将运用所在XX县XX镇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农村的教育、娱乐、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对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看法。 二、XX镇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的有效样卷总数为100份。调查对象是XX镇,主要随机调查了XX等六个村。每个村的有效问卷平均在10份以上。 (一)从务工数据上看 被调查的村调查登记的总人数为492人,务工登记总人数为158人,被调查村显示在本省务工的人数为99人,占总务工的63%,外省务工人数为59人,占总务工的37%。再将被调查的总人数中除去务工的,剩下334人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年龄平均在50——70岁,而出去务工158人的大都是20——50岁的年青壮丁。可见农村青年劳动力极少,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剩下老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9-01-21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耕地xx万亩,水田xx万亩,水浇地xx万亩,水平梯地xx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xx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xx个,贫困人口xx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有耕地xx余亩,xx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xx

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调研报告 社会对“农民工”一词早已不陌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内部也进行着更新换代,作为当代社会的青年力量之一,“农民工”群体中的80、90后,这个农民工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未来,寒假期间,记者走访了我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辖内的盐亭、××、梓潼三县的部分农村地区。对80、90后青年农民工的情况做了部分调查。 一、打工潮的由来 出门打工这一说法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农民种田除了缴纳农业税外还需缴纳提留款以及各种集资(包括村社集资、乡镇集资以及市县集资)。各种税费加在一起,农民辛苦一季下来没有什么剩余。 ××县××镇的一位农户这样告诉记者:“我清楚地记得97年我家油菜籽卖完后除去各种必交的款项,剩下的钱就只给我们娃儿买了个‘冷狗’(当地一种冰激凌,当时售价为一元钱)。 “在那个年代,农民手里也真是没什么钱”梓潼县交泰乡政府一位干部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下村社收农业税、提留款的时候也闹心,再动员也没用啊,有些农业搞得差的农户手里就确实就拿不出来。大多数农民交上税费后就没什么结余了。”

从那时开始,农村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就出门打了,不愿在 家干有苦又累还没什么出路的农业了,打工潮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即便是国家后来陆续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从由费改税到全面取 消农业税。大部分打工仔任然不愿回家务农了,出门打工还是现 在很多农村青年的首选。 二、成长经历及受教育状况 当代青年农民工的成长经历大多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家乡成长,初中毕业或职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远走他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涯,另一种是跟随父母,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学,由于不能在当 地上学或是其他原因,大多也初中毕业便和父母一起上班了,不 过这(来源:)类情况较少,由于之前严格的户口受限,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是在家乡长大成人的。 记者抽样采访的一百个青年农民工中,绝大部分人只有初中 学历,占百分之九十一,高中学历的仅为百分之六,剩下三人初 中没有毕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完成高中学业的六人中有五人是 90后。 面对这样的结果,××县塔山中学的龚老师告诉记者:“现 在的农村孩子读初中后一般都要接着读高中准备考大学的。但是 这在以前很少有读完初中再接着读的了,一般都初中毕业就出门 打工去了。” 三、从事行业及收入状况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招聘、培训新员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当员工流失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机器与资源的闲置。 现在正处于“金三银四”的特殊时期,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企业会出现空巢状况。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员的流失呢? 1、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2、现有薪酬体系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5、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员工流失率高除了公司层面的原因外,还有行业层面与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如行业利润率低、员工身体状况因素等,但后两种层面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而公司层面的原因是可控的。 那么,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1、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气氛 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练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员工是很难看到这些的,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了。 2、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 看不到企业的前景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及完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建立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许多的企业都陆续倒闭,在发展中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企业倒闭使更多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全国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许多的人回家过年后不知明年该去哪里?该做什么?2月4号镇坪县人劳局对全县剩余劳动力和企业所需劳动力进行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调研采取集中笔录座谈、工作人员深入乡镇、企业、各村实地摸底调查,与村民代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以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全县XX年外出务工人数和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以及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数。2.对XX年全县在家待业人数以及年龄、性别、文法程度进行登记。3.对全县各个企业XX年用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 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年初全县外出务工(包括有意向外出)和在家(包括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分别为10247人和3561人。除自主创业和在家务农外全县剩余劳动力人数为1432人,本地企业所需劳动力人数为615人。 2.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相对上年比较稳定,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1)加大教育投入。全县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加快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成人教育体系,让每个农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全县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因此,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党校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是XX年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 (2)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对科技投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低于发达国家2个百分点;我国每1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 对策分析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重庆黔江校外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112批次本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号 学生王文 指导教师王蘅 起止日期20起至20止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其中人才流失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在参考国内外人才流失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人才流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我国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人才流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并进一步从社会环境、企业、员工个人三大方面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总结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确定了使人才产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要加强社会服务支持;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制定适合的人才战略规划、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人才流失预警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人才流失的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不同性质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不同行业人才流失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不同区域人才流失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不同规模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企业因素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员工个人因素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对策建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保护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2政府要加强社会服务支持............................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中小企业应对人才流失应采取的对策.................... 错误!未指定书签。 5.总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注解 ................................................... 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书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一、县区情况概述 吴堡县位于市东部,全县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占总人口的83.3%,城镇化率为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0亿元、6.72亿元、7.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173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 由于县域地形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并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1.28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15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

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底全面脱贫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按照现行扶贫标准,“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 2.42 万人,到 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 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 9.7%。2015 年,有 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由 37%下降到 22.7%。 按照“参与式”的扶贫方式,我县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从解决制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重点突出道路、农电、水利、能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整村扶贫累计完成投资 1000 万元,完成整村扶贫 16个村,建成集雨窖 1000 余口,硬化集雨场 12 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 4 处,解决了 15000 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道路 11 公里,生产道路 51 公里,硬化通户道路 70 公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累计新建山地苹果 5100 亩,栽植优质核桃 23000 亩,改造低产枣园49590 亩,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条件,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初步缓解,整村推进扶贫实效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环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六个精准是方法论,五个一批是具体措施。这“五个一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