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与此同时,农村科技的发展使农民的劳作负担相对减轻,农村所需劳动力逐渐减少,劳动力相对闲置,为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问题,增加社会稳定性,本文以兰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策略。

兰高镇地处胶东半岛半平原半丘陵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1.1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兰高镇位于龙口市东部,南部丘陵,北部平原,镇域面积6194.3公顷,土地面积3403.5公顷,耕地面积1131.5公顷。

全镇总人口35263人,劳动力人口21158人,农村劳动力17582人,占总人口比率49.9%。

外出或就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1486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4.5%。

1.2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情况据统计,目前在全镇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2%,小学文化程度占21.7%,初中占52.5%,高中以上占17.6%,。

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2%。

而已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上文化占70%以上。

年龄在50岁以上占劳动力总数的75%以上,年龄在40—55岁之间的,以半务工半务农的方式存在。

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的投入机制。


辽 宁农 村 劳动 力 转移培 训现 状
0 7年经审核认定 的基地 为 3 3个 ,分别属 于团省 委 、省妇 7 外出务工的农村 劳动力达 2 6万人 ,其 中常年在外 务工人 员 2 0 8 联 ,以及各 地劳 动局 、教育 局 、农 委 、交 通局 等相关 部 门。 10万人 ,尚有 6 7万人驻 留农 村从 事第 一产业 。按 照一般 4 6 7 0 0人 。 经营规模 ,还有近 2 0万农 村劳动力 需要转移培 训 。辽宁省 培训基地年培训能 力达 到 13 0 0 3 .培训规模不断扩 大。2 0 0 4年 和 2 0 年 两年 ,全省共 05 规划 在 “ 十一五 ”期 间完成农 村劳动 力转 移培 训 10万人 , 2
9 5万人 ,其中职业技能培训 l 4万人 ,引导 其中职业技能培训 6 0万人 ,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 9 %以上 。 O 培训农村劳 动力 4 . 5 0 6年全省计 划开展农 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 0 年 以来 ,辽宁开展的大规模 的农 民培训包括 :绿色 性培训 3 5万人 。2 0 04 0万 人 ,其 中示范性 培训 1 0万人 ( 国家 下达给 我省示 范性 证书培训 、新 型农 民科技培 训 、阳光工 程示范专 业培训 、农 3 ,引导性培训 2 O万人。通过采取 政府引导 业实用技 术培训等 。其 中阳光工程 已经成为农村 劳动力转 移 培训 任务 9万人 ) 与市场运作相结 合 ,加 强培训与促 进转移相结合 ,输出地和 培训 的主导力量 。 5 9万 农业部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 、教育部 、科技部 、 输入地 相结 合 的方 式 ,全年 实际 完成 阳 光工 程任 务 3 . 人 ,其 中示范性培训 任务 1l 3 6万人 ,引导性培训 任务 2 _万 2 3 建设 部从 2 0 0 4年起 ,共同组 织实施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培训 阳 人 。2 0 0 7年在全 省 7 6个农 业县市 区继续 实施农村 劳动力转 光 工程 ( 简称 为 “ 阳光 工程 ” 。辽 宁 省 坚持 “ 府 引导 、 ) 政 0万人 ,其中职业 培训基地 市场化运作 、部 门监管 、农 民受益 ”的原则 ,开 展 移培训阳光工程 ,全年计划完成转移培训 3 技能培训 l 人 ,引导性培 训 2 0万 O万人 。截止 6月底 已完 了以职业技 能培训 为重点 ,引 导性培 训为补 充 的转移培 训 。 S万人 ,其 中职业技 能培 训 5万 人 ,实现 转移 以培训促转移 ,以转移促增收 ,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 。 成转 移培训 l . 2 2万人 。农 民 充分利 用全省各级农 业 、教育 、劳 动部 门及社 会备类培训 资 4 万 人 。阳光工程 带动全 省转移农 村劳 动力 l 外出务工 的主要去 向是省 内大 中城市和县 域内 ,到 当地 工业 源 ,形成 了专业互补 、订单互通 、资源互助} 培训 网络 。 向 5 l 培训质 量不断提 升 。2 0 0 6年是 阳光工程 质量 年 ,辽 企业和农产 品加 工企业就业 的约 占 5 % ,到 省外就业 的仅有 _ 2 宁省从 以下几方面狠抓 质量建设 ,为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 训质 2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 4 培 训 资金 投 入逐 年 增加 。2 0 . 0 4年一2 。 0 6年 的 3年 量提 升夯实了基础 。一是以市场 为导向 ,在 原有专业 的基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和产中的劳动,而忽略了产后的深加
工和销售, 不仅使大多数农产品处于
“粮食卖谷、油料卖籽、水果卖鲜、畜禽
卖活、林业卖材”的初级产品阶段,从而
造成农产品卖难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
还闲置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这些
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
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
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 3 倍,而我国还不
力的素质在要求上都在提高,面对目前 行改革,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
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就业的新 移。 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局势,我们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生劳 改革的步伐。 农村一般现代化农业水平
动力文化水平,加强就业竞争力。 将市 还不高,土地是农民的物质基础,社会
场需要作为导向, 构建农民自主选择、 保障制度不完善,会让农民将土地作为
业能力,打开眼界,打破传统守旧的思 安全感,离开土地之后也能和城市居民
想。
享受社会的保障,没有城乡社会保障制
2.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 度上面的差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削减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让农村剩余劳动
农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 力的转移更加顺利。
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
(作者单位:150600 黑龙江省尚志
和。 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仅仅注重产 市石头河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20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性货币补偿,并不负责就业问题,由此 展, 又能为劳动力的转移广开门路,这
导致了一大批无土地、无技术、无资金 是一条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的有
的农民的出现,他们不但失去了土地保 效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就业机会不足、就业质量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等。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约其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劳动力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建筑、餐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

通过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

因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进行登记和管理,为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要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让农村劳动力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动态。

三是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鼓励城市企业与农村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

孩子 平等 的受 教育 机会 , 费为农村 剩 余劳 动力提 供专业 技 免
能培训 , 改变传 统 观念 , 发外 出打工和创 业的激 情。 外, 激 此

些农 村人 员的法律 法规意识、 劳动纪律观念 也应及时转变。
主要是 就 地转 移, 即离 土不 离乡, 向外拓 展的数 量不 多, 比 要 继续充分利 用各种 优惠政 策, 励外出务工人员返 乡创业 , 且 鼓 较分 散。 几年农 村劳动 力转 移的范 围不断扩大 , 近 已分布于全 走 “ 出一 输 成才一 积累一 创业一 同富裕 ” 共 之路 。 国各地 , 有的已向境外拓展 。 二是 发 展劳 务输 出 , 拓展 劳动 力输 出空 间。 把 劳务 输 要

条龙服务 , 提高农村劳 动力的技能素质 。
同 、 缴纳社会保 险费的现象普 遍存在 , 农村劳动 力的管理 不 对
四是 逐步 建立 和完 善农村劳 动 力就 业保 障制度 。 农 民 把
还存在 “ 缺位” 现象。 国家对农民进城和外来民工的管理和服 工的合法权益纳入法律保护轨道, 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学 托问题 , 逐步 务, 政 策上 还没有统一 的政 策 , 在 有关部 门虽然 采取 了一些措 切实解决进城 居民和异地 转移 民工的子女 入 入
三、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是 着力提高 农村 剩 余劳 动力 自身 的素质 。 给 予农 村 应

其业务 范围也不断扩大 , 建筑业 已不只 是单一的土建项 目, 如 而是已拓展 到房地产、 装潢 、 路桥 等项 目。 三 是转 移的 地域 分布更 为广 泛 。 前几 年农 村劳 动 力转移
五 是 转移 目的从单 一 的外 出挣 钱 向赚 钱 后反 哺 家 乡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

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

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3.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经营权等具体内容,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民进城务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工人同等的保障和福利,抗风险的能力很弱。

拖欠或克扣工资、工伤事故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常发生。

4.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一)思想不解放。

一是存在自满心理。

部分农民群众由于在思想上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存在着老守田园思想,仅仅满足于“能吃饱,饿不着”的现状。

二是存在自大心理。

虽然不安于满足现状,但好高鹜远,对外出务工的待遇和期望植要求过高,造成脏活累活不愿意干,精活细活干不了和大钱挣不来,小钱挣不到的情况。

三是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技术,难以胜任外地用工需要。

(二)综合素质低。

一是文化程度低。

农村劳动力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0%,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低。

许多农村劳动力除了仅单纯能够从事农村体力劳动外,缺乏必要的外出务工技术技能,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是自我保护能力差。

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许多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能力相对较差。

(三)缺少资金。

一是农民缺少必要的资金。

由于受经济收入的限制,许多农民缺乏必要的资金,甚至缺少外出务工的所需的路费和找工作期间的必要生活费用。

二是培训资金存在不足。

从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上看,若培训一名熟练的、有独立操作能力的技术工,至少需要约300元左右的费用,而就我县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每位农民工的平均培训费用仅有180元,培训资金存在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培训的需要,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缺乏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对缺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障碍,这也是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外出农民工的身份、工资、待遇、养老、医疗、人身安全、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五)信息不灵。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信息主要来源仍然靠亲友相传和介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生产力提高、耕地减少及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就业,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然而,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及权益保障等多重问题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借此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转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业对策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一)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用于建设,从而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种农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因此部分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失去工作,形成剩余劳动力。

此外,耕地面积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农民的生活来源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转移就业,以寻找新的生活来源。

同时,农村的非农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也在推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领域。

然而,耕地的减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等,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高的收入可能性。

城市的建设、制造业的扩展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资源以及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愿意流向城市。

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强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赤水市文华办事处位于市区南部,北与市中、金华办事处接壤,南与复兴镇交界,西邻赤水河与大同镇毗邻,与合江县九支镇隔河相望,土地总面积20.7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辖4个村和1个社区,农业人口众多。

如何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提高科学、有序的输出方式,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文华街道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开展电工、客房服务、等技能培训工作,培训时间1月,培训学员120人全部结业。

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培训时间10天,培训学员30人全部结业。

组织实施了2次“春风行动”宣传活动,主题为“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

同时完善培训机制,在用工信息方面与市就业培训中心积极对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招聘信息16条,作求职登记120人,开展职业推荐120次,上岗118人,其中116人签定了劳动合同;同时在宣传栏刊登国家政策法规、学习知识12条。

加强对中介组织、劳务市场的管理,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招工,使农民工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益地外出务工。

2011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77人,占任务数230人的120%,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33人。

二、存在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首先,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成本加大、不能长期稳定就业,致使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在城镇干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

其次,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土地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是一个负担,把土地租给别人种,没人愿意接受;如果无偿转移给人种,自己还得负担农业税;如果让土地抛荒,又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制裁,这势必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不依法为农村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一些个私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失业和转移就业的问题。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转移就业的困难与挑战、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结论部分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政府、社会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支持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技能提升、产业转型、农村经济、政府支持、社会支持、农民共同努力、政策措施、支持体系。

1. 引言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地区中超过农业劳动需求量的人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

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地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和生活压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不仅会加剧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他们实现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转移就业问题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意义在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增加不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转移就业,将导致农村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加剧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如果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素质开发教育培训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此获得生活来源,由于城 镇化、土地转移等变化,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探讨转移就 业存在的问题,总结对应策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统筹我国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 入水平,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意义
2.商贸类空间规划途径 滨水带状公园内的商贸空间更多以配套设施的形式出 现,整体风格与公园内风格相呼应,同时也可以考虑借助亲 水平台,将商贸空间打造成景观的一个节点。内部更可配套 公园管理房、综合资讯处、应急处置室、园区广播等功能。周 边设置休息区,供市民短暂休憩。 公园内的滨水商贸空间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对水陆两 域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周边卫生条件。公园内 的滨水商贸空间特殊性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加以利用,一 个庞大的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规划才算是完整。 三、结语 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滨水区域的重要性。在规划改造 中,根据自身问题,对滨水空间进行清理河道、恢复生态、控 制排污、改造形式单一护岸、增加公共休憩空间、丰富滨水 文娱生活等。将滨水空间作为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视为打 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详细研究滨水带状公园 景观空间规划分类及规划途径,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的滨 水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
(三)政府政策扶持,消除后顾之忧 出台相关政策或实施细则,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的生 活问题,提供医疗、社会保险,为外出就业者提供就业补贴。 首先,农村人员到城镇或者市区进行工作时,劳动者所 在企业应为就业人员提供合理、标准的租房信息,或统一安 排农村劳动者租房,提供住房补贴,鼓励企业主动为转移劳 动力提供免费住宿。其次,应为农村劳动力子女安排与城市 人口子女同等的教育条件,缩小教育差距,保障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同时安排农村劳动力子女就近上学,减轻农村转移 就业劳动者的生活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自身价值。最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相当严峻,向城镇化的转移效果不稳定,大量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融入城市而回流农村,无法实现彻底转移;向非农化的转移人数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农业内部的就业杨会减少,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更加繁重,如何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的的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快速、有效的转移,还应进一步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农民工外出比较分散,缺乏组织,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首先是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每到年关包工头就不见踪影,农民工一年的辛苦往往付之东流。

其次是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身心受到摧残。

不少企业只顾赚钱,对外来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有的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高危,剧毒性作业,有的对身体危害严重的岗位采取不断辞退旧工人,招收新工人的办法,把隐患转嫁给社会和农民工家庭。

三是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班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四是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个别不法企业对其打骂、罚跪、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现象屡见不鲜。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3.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

4.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能满足转移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力 中,有5万属于剩余劳动力 。这就意味着 , 到l2%。这说明 ,虽然我县农村人力资源丰 我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 富,但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不能胜 业状态。可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是十 任现代高科技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 ,极
分严峻的,而且伴 随着改革 的逐步深化和 大地限制 了农民的横向流动。同时,农村劳
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问题及对策
鱼台县农业局 于高山 孙清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富余
2.农村剩余劳动力地 区分布不均。由
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劳务 日趋活跃 ,已经 于我县种植作物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
成为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 存在虽然带有普遍性 ,但在各 乡镇的数量
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社会制 略,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土
度,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体系 ,堵塞 了农 地 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唯一 失业保障和养
民向城市转移的各种渠道 ,把大量农 民限 老保险 ,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
制在农村,形成数量庞大 的农村剩余劳动 城后 ,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
致民工的就业范围缩小 ,不能和城市 人享 方式向城市居 民生活方式转换的过程 。城
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用工待遇。这种城乡 市化是现代文 明的标志 ,是生产力发展到
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 一 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 ,我县的城
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的转移。
市化发展 由于种种 原因而严重滞后 。城镇
万人。但进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国
三 、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转移 的 基本 思 路
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乡镇企业原有 的灵活 及对 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许多困难,有些问题正在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而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9%,其中工业增加值为45.9%,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41.8%。

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城市服务业。

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市场准人条件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三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

四是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过高的城市失业率会加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

按照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万到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到1500万个之间,再加上农村还有2亿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docx

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docx

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docx党的____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施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改革开展指明了航向。

乡村振兴以开展产业工程为前提,产业工程可以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产业工程也需要劳动力的支撑才能开展壮大。

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安排,4月17-19日,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治平牵头组成调研组,就北湖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情况,走访了区就业局、区农业局,深化到石盖塘街道、保和乡、华塘镇及辖区企业理解情况,并组织区经信局、区统计局、区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15个单位座谈,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北湖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根本情况1、全区农村劳动力根本情况北湖区辖4个乡镇,10个街道,91个村,农业人口162870人,劳动力总数〔男性年龄:18-60岁,女性年龄:18-50岁〕102262人,从事农业消费经营人员47756人,占比47%;农村充裕劳动力54506人,占比53%。

男性占比56%,女性占比44%。

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占比18%,年龄在36-54岁之间的占比50%,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比32%。

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初中占比55%,小学占比29%,高中及以上占比16%。

随着二、三产业的开展和农业消费率的进步,相当一局部从事农业消费经营的人员,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据区农业局初步统计,我区龙头企业28家,休闲农庄154家,种植大户〔蔬菜、水果等〕30多家,种粮大户170多家,用工7500多人,根本为当地农民。

农村充裕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兴旺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占11%,区内就业占17%。

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制造业普工岗位的占比约90%,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占比10%,三产业人员普工占比80%,行政和营销岗位占比20%。

区内就业人员以在城区或城乡结合部餐饮、商贸效劳业,石盖塘工业园和开发区高新园的电子产品、矿业加工、食品加工企业务工为主,我区几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入驻创业人数也逐年增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

1992—199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

1995—1997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

1998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1998—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

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2004年,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庆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

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顺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苏6.6%,湖南6.4%,湖北6.3%,山东6.0%,重庆4.1%。

以上9省份合计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1.3%。

(三)外出打工以年轻人为主2002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30.6岁、28.1岁。

2004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0.1岁,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6.8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28.7岁,比在省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2.4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情况和问题意识。

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政府组织的转移培训,农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强调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转移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府组织培训,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城乡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政策引导, 农村转移就业, 农村经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有大量剩余。

这些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转移出去,将会给农村社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就业难题、收入不稳定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导致了劳动力的过剩。

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导致劳动力剩余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日益严重。

1.2 问题意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的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就业机会不足、人才培训不足、转移成本高等。

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

通过政府组织的转移培训、农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难题。

本文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农村资源禀赋不足我国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不足,主要以人口密集和自然资源短缺为主。

许多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场疏散,人口数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加。

2. 教育水平低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知识,很难适应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3.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从而增加了转移的难度。

4. 政策扶持不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但是由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这也是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其在城市转移就业的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和交通等方面进行加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转移意愿。

3. 加强农村产业扶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发展适合农村地区的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当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他们在转移时的安全感,减少他们对转移的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调研文章
Χ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于我县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所以,深入调查分析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扩内需、保民生”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双转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常态化管理,举办了“春风行动”等各类大型招聘会,结合扶贫开发,抓好“一户一技能”计划和镇企、村企对接工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2010年我县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

通过在利用乡镇平台,对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和外出的情况、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目前,我县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2200人,主要由新成长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2011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返乡回流的农民工组成。

2011年初,我县缺工企业461家,需用工人数133885人,实际在岗人数82725人,缺工51160人。

其中,我县企业与劳动力分布
情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ΧΧ东部地区,而缺工企业主要集中在ΧΧ西部地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升级转型滞后。

当前我县缺工严重的企业大部分仍是产能低下、劳动力密集型、代工、加工型的低端产业,在劳动力总量下降的局面下,这些企业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选择。

(二)劳动者择业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前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想法不一样,在择业方面需要社会承认其劳动者的尊严,对企业的福利待遇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需求外,人文精神需求方面也逐渐增多,而我县缺工严重的企业往往是用工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因此无法吸引农民工特别新生代农民工到企业务工。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转移难度加大。

我县属于典型的西强东弱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工业发达,大部分缺工企业主要集中在ΧΧ县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缺工数比较多。

东部地区较为贫乏,工厂比较少,富余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家庭等原因,东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能够就近就业,致使转移难度加大。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广泛宣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政策,使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及时了解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用工对接等政策信息,树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典型,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充分稳定就业。

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观念;提高企业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克服企业存在怕花时间、怕出钱、怕培训了工人却留不住等问题。

(二)精心组织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活动
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返乡和外出的情况,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充分利用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岗位信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根据企业的需求适时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

如在春节后开展“春风行动”对接活动、在5月期间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9月至11月期间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等。

(三)积极开展诚信用工企业活动
为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积极开展“诚信用工企业”活动,将“诚信用工”打造成ΧΧ企业招工的品牌。

通过开展“诚信用工企业”活动,对招用本地劳动力超过100人以上,流失率低于20%,且用工合法规范、职工比较满意的用工单位,作为“诚信用工企业”
向社会重点推荐和广泛宣传,并优先提供就业服务。

(四)创新工作方式,落实“对接日”制度
把每月的15日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举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现场招聘会,各镇在“对接日”至少举办一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现场招聘会。

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以组织缺工企业跨镇招聘、进村招聘或组织富余劳动力进厂对接等形式,开展灵活有效转移对接活动。

(五)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1、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师资和鉴定队伍建设。

加强就业训练基地的建设,更换陈旧教学设备,增加先进硬件投入。

要加强师资建设,对经验欠缺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引进或聘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培养一批有资质的优秀鉴定考评员。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2、紧扣农民意愿,实施“一户一技能”工程。

农村劳动力的不同情况,组织落实好“一户一技能”计划。

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更加灵活的培训方法,进一步规范培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本操作规模,落实目标责任制,全面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一户农村家庭有一人参加职
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企业用工环境
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加强工资支付监控,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对企业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

规范劳务中介机构和求职者的市场行为,严厉打击欺、蒙、拐、骗等违法行为。

加强“人文关怀”,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适当调整教育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在入托、入学方面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努力为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可观的工资待遇、不菲的福利保障、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大力营造良好用工氛围,实现“待遇留人、文化留人、感情留人”。

(七)分类指导,因人而异,巩固、提高转移成果
一是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就业技能较强,能够很快适应城市生活和岗位要求的,要引导他们向高收入地区和高收入行业流动。

二是对就业困难群体包括40-50人员、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有劳动力能力的残疾人等,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难以外出进城就业的,要通过产业转移,引导他们就地转移,或者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从事家庭加工业。

三是对有创业能力的人要积极扶持,提供创业培训、小
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措施。

(八)做好跟踪服务和协调指导工作
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点多面广、行业众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在劳务输出集中地建立驻外管理机构,派驻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劳务纠纷、工伤事故等开展服务和协调工作。

要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每年春节前,有关部门要到劳务输出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走访,慰问务工人员,征求用工单位意见,密切与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关系,巩固拓展劳务输出阵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