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09T15:08:0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启波[导读] 中医将颈性眩晕归于眩晕的范畴,分析病因,主要是外邪侵入、内犯于脑,以致气血不足、精血无法上承空窍造成。陈启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5)高于对照组(73.3%),且两组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症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颈性眩晕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24-02前言颈性眩晕症在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椎内外失去平衡,继而引起椎-基底动脉(即颈动脉颅外段)供血不全而形成的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病症[1]。目前,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很多,如口服中药法、卧位拔伸法、颈部三区小针刀法、西药治疗法等。我院采取针灸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6.2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程3.2±

2.6年。对照组30例,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5.1±5.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

3.4±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⑴观察组:给予该组患者针灸治疗,以华佗夹脊穴和风池穴作为针刺的主穴,同时,在百会穴配合悬灸[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风池穴出进行针刺,注意针尖微下,向下颌或者鼻尖方向进针约0.6寸。向颈椎斜刺或对夹脊穴直刺,使用施平补平泻法,使用艾灸时,点燃艾条一端并对准百会穴,在距离皮肤约2cm处进行熏烤,以患者局部无灼痛感为宜。针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一般5~8min)。每天针灸2次,连续30d。

⑵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西比灵胶囊治疗,口服,5mg,每天2次,同样连续治疗30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2个月无复发情况;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头痛症状也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

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中医将颈性眩晕归于眩晕的范畴,分析病因,主要是外邪侵入、内犯于脑,以致气血不足、精血无法上承空窍造成。中医认为,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治疗颈性眩晕,并主要抓住脑供血不足这一关键环节。由于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因而易与其他眩晕混淆。因此,要治疗颈性眩晕,应首先做好鉴别诊断工作。并主要与以下几种眩晕类型进行鉴别。

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该病多发于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属于周围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由于特定头位改变而引起的一种具有阵发性的短暂眩晕,是比较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类型。多由外伤造成,大多数病例无明显的诱因,但可能多为外伤导致。而颈性眩晕的发作与体位无关联,且多发于中老年。⑵梅尼埃病:常突然发作,属于周围性眩晕,患者发作时通常闭眼,不敢转头,多发于年轻人,容易与颈性眩晕混淆。该病的症状一般较重,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一定的发病规律,但不存在脑干缺血和神经系统症状,易反复发作,且会影响听力。颈性眩晕则大多与转颈有关,属于中枢性眩晕,与梅尼埃病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伴有脑干缺血症状体征,应注意鉴别[3]。⑶神经官能症:多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大脑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行x线检查呈阳性征象,无颈椎症状。⑷第四脑室的占位性病变:当肿瘤压迫到四脑室底部时,会对迷走背核和前庭神经核形成刺激作用,引起呕吐和剧烈眩晕现象。该病症属于位置性眩晕,一般需依靠MRI或CT确诊[4]。鉴别颈性眩晕后才能对症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效果,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分析原因,针灸治疗时,取华佗夹脊穴和风池穴能有效祛风,起到疏泄肝胆热度的效果,取百会穴则有助于提气,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疏经通络的功效,进而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缓解眩晕的症状。而对照组使用西药西比灵胶囊,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易使患者产生疲惫、嗜睡等症状,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抑郁症,因而建议使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参考文献

[1]和平.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颈性眩晕60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1):507.

[2]冯爱春,殷建权,褚春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07):517-519.

[3]孙星亮.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颈性眩晕治疗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713-2714.

[4]沈雅婷,刘广霞,唐巍.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近5年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03):107-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