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河上花图》

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款署:“八大山人。”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哭之”、“笑之”的落款正是八大山人“破涕为笑”的真实写照。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以绘画为主,工诗文,长于行书,淳朴圆润,自成一家。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在八大山人暮年作品中,以《河上花图》卷最为精绝。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来看看画卷中的一些东东。。。

《河上花图卷》局部

《河上花图》卷五(局部)

《河上花图》卷六(局部)

该作品以大卷写河边荷花盛开的情景。墨写荷叶、线勾花瓣,刚柔相济。滚落荷叶的水滴声伴着蛙声轻鸣,晕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画中以线勾勒的花瓣,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视,墨叶随浓随淡,更显得荷花晶莹洁白、香气自生,在刚柔之间,完美地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这是“八大山人”朱耷传世佳作之一。

画卷中传神地表现出荷花情状的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传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成趣,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

《河上花图》表面上描绘的是河上荷花,但实为朱耷人生长河的真实写照。卷首展现了荷花从河上跃起,枝挺叶茂,生气蓬勃,隐喻初涉人世时的远大志向;画面随即就遇上了陡峭的山坡,荷花只能从夹缝中生长,虽仍显旺盛,却已弯枝低腰,暗示青年时的他还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便遇到了国破家亡的挫折;接下来便是崎岖的河床、枯木、乱石,荷花已呈残败之状,犹如残喘的人生;卷末的景致更是凄凉,成片荒芜的土坡,已不见一枝荷叶,仅有星星点点的兰草竹叶杂生,寓意着自己的一生将在萧索中终结。

此卷整体气势磅礴,笔势跌宕起伏,构图疏密相间,虚实得相,用墨苍中见润,与自赋《河上花歌》的诗作及其书法,构成了诗、书、画相互辉映的艺术整体,画卷开首满塘荷花,或映日盛开,或含苞待放,掩映于欹正俯仰的荷叶之中。荷梗圆劲挺拔,迎风摇曳,隽逸多姿。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墨色淋漓,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显示出作者用笔、用墨、用水之妙。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生趣盎然。这不仅是朱耷一生中最长最好的作品,更是其艺术与人生完美结合的一幅难得的珍品。引首有徐世昌行书题“寒烟淡墨如见其人”,卷尾有清代永瑆、许乃普,近代徐世昌等多人跋文。

画卷的后半部,着重表现坡石流水,用笔出神入化,粗细、曲直、刚柔、虚实都恰到好处,以淡墨皴擦,浓墨点苔草,疏落有致,笔势跌宕,凝重浑厚,用墨苍中见润,神采浮动。整个画面气势磅礴,雄伟开阔,令人神往,是朱耷水墨写意花鸟画中难得的巨制。

《河上花图》局部

画中音乐欣赏:

卷首绘荷花三四茎,疏疏落落。继则繁密成片,荷茎横斜。荷花或含苞或怒放,姿态各异,生机勃勃。后半段绘岩石兰竹,坡石流泉。全卷起伏跌宕,浑然一体,宛若一首华美的乐章。

滚落荷叶的水滴声伴着蛙声轻鸣,晕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双古筝左右相配的旋律,如画中以线勾勒的花瓣,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视,墨叶随浓随淡,更显得荷花晶莹洁白、香气自生。音乐在刚柔之间,完美地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

逃吧!再把自己磨成一团团墨,

泼洒出去。满纸都是天昏地暗,

都是故国披头散发的哭泣。

这心中的苦痛啊,只能折磨自己,

只能折磨满目的荷花。

用枯笔摧残它们!直至残枝败叶

鹭鸶、麋鹿、雀鸟……它们不知道,

这大好河山,已多少次沦为故国;

画外的刀剑,却从未在墨色中逼出一滴鲜血

作者以澎湃的激情,纯熟的技法作写意荷花。笔墨交叠,浓淡互破,洇润渗化,清气满纸。荷花用笔清圆,荷茎以中锋写出,笔力内蕴,如绵裡裹铁。坡石用秃笔枯墨勾皴,苍润浑厚。荷花题材在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中占较大的比例,可见他对荷花情独钟。此幅荷花,概括而传神,笔墨纵逸蕴藉相兼,与陈淳、徐渭的写意画法并不雷同,可谓将中国水墨写意技法发挥到极致,堪称八大山人的传世杰作。画幅后画家自题行草书河上花歌,尾自识“蕙嵓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八大山人”。按丁丑为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作者时年七十二岁。拖尾另有清永瑆、近人徐世昌跋,卷中钤清许乃晋、近人徐世昌鉴藏印多方。

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三百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他的艺术之光的强烈辐射已穿越时代和国界、穿越民族欣赏心理,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一,并以太空星座命名。八大山人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敬仰。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艺术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拓本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猫"、"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