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检验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检验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第二节 正常细胞形态学 第三节 细胞损伤形态学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基础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六节 呼吸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七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基础
肿瘤(tumor)
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某一个易感细胞在基因 水平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 形成的新生物,因素停止作用,新生物仍继续生长.
⑤
涂抹 宫腔吸取法
带湿固定
子宫颈管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疾病
巴氏或H-E染色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1.鳞状上皮细胞 阴道 子宫颈外口
2.柱状上皮细胞 3.非上皮细胞
输卵管
血细胞
子宫内膜
子宫内吞噬膜细胞 子宫颈外口 子宫颈管
阴道杆菌
输卵管
滴虫、真菌
子宫颈管 阴道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4)女性性染色质小体
(7) 异常核分裂
二)癌细胞群的改变
(8) 其他
大小不均、形态不一,浆界不清、排列紊乱
三)背景成分 涂片中常见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组织
背景,因恶性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 “阳性背景” 故在类似背景中易找到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形态特征
一)癌细胞形态特征 1.细胞大小不一 2.细胞形态不定
1.鳞状上皮细胞 (1) 表层细胞
核:小、固缩、 深染、染色质致密, 直径约4µm.
质:透明, 巴氏染色呈粉红色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1.鳞状上皮细胞
(1) 表层细胞
polka-dot cells 大圆点细胞
胞质内含深褐色 小颗粒,常位于 核周,偶见大的、 球形的、淡褐色 包涵体,
2.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图—2
图—3
图—4
图—5
核大小 核增大 核畸形 染色质 核胞质比 核仁 核分裂
※癌细胞与核异质细胞鉴别※
大小不一显著 显著增大(1~5倍)
大小近似,相差不大 轻度增大(1倍左右)
显著畸形 结块状或粗颗粒
轻度至中度畸形 细颗粒状
显著增大 易见/多/大/异形
无变化/轻度增大 1~2,轻度增大
有异常分裂
无异常分裂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三、良性病变细胞形态学 四、恶性肿瘤细胞病理学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① 子宫颈刮片法
常用于检查宫颈癌
② 阴道后穹隆吸取法 ③ 阴直道视上采段集侧壁刮片法 主要用于雌激素水平
④ 子宫颈管吸取法
1.鳞癌 2.腺癌 3.未分化癌
起源于鳞状上皮,或已发生鳞化的柱状上皮 (1)高分化鳞癌
➢ 以表层细胞为主 ➢ 癌细胞多形性 ➢ 鳞状上皮角化珠
癌珠
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的球形结构, 中间包裹角蛋白,常发生于鳞癌细胞
(2)低分化鳞癌
➢ 以底层/中层细胞为主 ➢ 圆形或不规则型,散在或成团分布 ➢ 核:大、畸形、核仁;染色质:粗网状,不均 ➢ 胞质:少,偏碱,可重叠,外缘不清
非孕期中层细胞
形态多样, 胞质略多, 内含糖原
妊娠细胞
中层细胞呈船形,糖原沉积在细胞质,巴氏染色 染成黄色,胞核被挤至细胞边缘
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妊娠细胞
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3.副基底层细胞
良与恶性细胞形态学区别
A.良性细胞
B.恶性细胞
细胞大小/形态核大小/核质比/核形态/染色质/核仁
黏附性 良
培养特性 接触抑制,±50代
电镜
特定部位见微绒毛
有丝分裂 两极
分裂更新 仅基底层
细胞周期 16~22h
差 无接触抑制,无限 表面全覆盖微绒毛 异常形态 不一定是基底层 正常或更长
四)癌细胞起源和类型识别
3.细胞黏附性差
4.细胞核异常
1)核增大(N/C)
5) 核膜增厚且不规则
2)核畸形,核胞质比例失调
6) 核仁增大、增多
3)核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
7) 异常核分裂
4)出现女性性染色质小体
8)多核,裸核
二)癌细胞群的改变 大小不均、形态不一,浆界不清、排列紊乱
三)背景成分 涂片中常见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组织背景
核 相对较大,圆或卵 圆形、可见核仁
胞质 少,嗜碱,粘液空泡少见
排列
成团脱落,排列紧密成桑椹样
3.未分化癌
形态上难以确定其组织来源,分化程度最低,恶性 程度最高的癌。
(1)大细胞未分化癌 形态 : 细胞较大,不规则/多角形 浆 : 丰富 核: 大小不一,畸形明显, 染色深.
(2) 小细胞未分化癌
2.腺癌 由柱状上皮细胞或腺上皮的恶变而来的癌
(1)高分化腺癌
(2)低分化腺癌
癌细胞大小,细胞内的粘液多少,有无形成腺腔样结构
(1)高分化腺癌
形态 圆形或卵圆形
核 大圆形或不规则圆形, 染色质粗颗粒状.
胞质 丰富、粘液空泡, 着色透明感,印戒细胞
排列 腺腔样排列
(2)低分化腺癌 形态
胞体小,圆或卵圆、成 团互相重叠
形态 : 小 浆 : 极少,似裸核
核 : 不规则圆形、梭形、 瓜子、燕麦形,染色 质增粗,不均匀
(2) 小细胞未分化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与淋巴细胞鉴别
小细胞未分化癌
淋巴细胞
① 核大小 >L0.5~1倍,大小不一 大小相差不大
② 核形态
核畸形
③ 核染色 深染,且深浅不一
④ 胞质 量极少,裸核样
圆形 深染,但深浅一致 少量淡蓝或淡红色胞质
※ 鳞癌、腺癌、未分化癌
鳞癌
腺癌
细胞分布 散在/成群不 密,癌珠
胞形
畸形/多形
成群,不规 则腺腔样
圆/卵圆形
胞质 核形
较多/角化 畸形
透明/空泡/淡蓝 圆/卵圆形
染色质 多/深染/煤块 粗而显
未分化癌
成群紧密 紊乱 圆/卵圆形
极少 圆/卵圆形 不均 有时可见
图—1
二、恶性肿瘤
瘤细胞结构和功能与相应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形态怪异,功能减弱/增强/丧失
一)癌细胞形态特征
1、细胞大小
2、细胞形态
肺 腺
3、细胞黏附性 癌
4、细胞核
4、细胞核
(1)核增大 N/C比例失调,标尺细胞为红细胞
(2)核畸形
(3)核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 (5) 核膜
(6) 核仁增大、增多
肿瘤命名原则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瘤”
(乳头状瘤,腺瘤,脂肪瘤) 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鳞癌,腺癌)
中胚层组织的统称为“肉瘤”(脂肪肉瘤)
一、良性肿瘤
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接近于相应组织的正常细胞
特点:
① 相互黏附,形成扁平细胞群 ② 细胞质透明,核仁小 ③ 细胞边界清楚.呈蜂窝状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第二节 正常细胞形态学 第三节 细胞损伤形态学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基础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六节 呼吸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七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基础
肿瘤(tumor)
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某一个易感细胞在基因 水平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 形成的新生物,因素停止作用,新生物仍继续生长.
⑤
涂抹 宫腔吸取法
带湿固定
子宫颈管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疾病
巴氏或H-E染色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1.鳞状上皮细胞 阴道 子宫颈外口
2.柱状上皮细胞 3.非上皮细胞
输卵管
血细胞
子宫内膜
子宫内吞噬膜细胞 子宫颈外口 子宫颈管
阴道杆菌
输卵管
滴虫、真菌
子宫颈管 阴道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4)女性性染色质小体
(7) 异常核分裂
二)癌细胞群的改变
(8) 其他
大小不均、形态不一,浆界不清、排列紊乱
三)背景成分 涂片中常见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组织
背景,因恶性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 “阳性背景” 故在类似背景中易找到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形态特征
一)癌细胞形态特征 1.细胞大小不一 2.细胞形态不定
1.鳞状上皮细胞 (1) 表层细胞
核:小、固缩、 深染、染色质致密, 直径约4µm.
质:透明, 巴氏染色呈粉红色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1.鳞状上皮细胞
(1) 表层细胞
polka-dot cells 大圆点细胞
胞质内含深褐色 小颗粒,常位于 核周,偶见大的、 球形的、淡褐色 包涵体,
2.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图—2
图—3
图—4
图—5
核大小 核增大 核畸形 染色质 核胞质比 核仁 核分裂
※癌细胞与核异质细胞鉴别※
大小不一显著 显著增大(1~5倍)
大小近似,相差不大 轻度增大(1倍左右)
显著畸形 结块状或粗颗粒
轻度至中度畸形 细颗粒状
显著增大 易见/多/大/异形
无变化/轻度增大 1~2,轻度增大
有异常分裂
无异常分裂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 三、良性病变细胞形态学 四、恶性肿瘤细胞病理学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① 子宫颈刮片法
常用于检查宫颈癌
② 阴道后穹隆吸取法 ③ 阴直道视上采段集侧壁刮片法 主要用于雌激素水平
④ 子宫颈管吸取法
1.鳞癌 2.腺癌 3.未分化癌
起源于鳞状上皮,或已发生鳞化的柱状上皮 (1)高分化鳞癌
➢ 以表层细胞为主 ➢ 癌细胞多形性 ➢ 鳞状上皮角化珠
癌珠
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的球形结构, 中间包裹角蛋白,常发生于鳞癌细胞
(2)低分化鳞癌
➢ 以底层/中层细胞为主 ➢ 圆形或不规则型,散在或成团分布 ➢ 核:大、畸形、核仁;染色质:粗网状,不均 ➢ 胞质:少,偏碱,可重叠,外缘不清
非孕期中层细胞
形态多样, 胞质略多, 内含糖原
妊娠细胞
中层细胞呈船形,糖原沉积在细胞质,巴氏染色 染成黄色,胞核被挤至细胞边缘
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妊娠细胞
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3.副基底层细胞
良与恶性细胞形态学区别
A.良性细胞
B.恶性细胞
细胞大小/形态核大小/核质比/核形态/染色质/核仁
黏附性 良
培养特性 接触抑制,±50代
电镜
特定部位见微绒毛
有丝分裂 两极
分裂更新 仅基底层
细胞周期 16~22h
差 无接触抑制,无限 表面全覆盖微绒毛 异常形态 不一定是基底层 正常或更长
四)癌细胞起源和类型识别
3.细胞黏附性差
4.细胞核异常
1)核增大(N/C)
5) 核膜增厚且不规则
2)核畸形,核胞质比例失调
6) 核仁增大、增多
3)核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
7) 异常核分裂
4)出现女性性染色质小体
8)多核,裸核
二)癌细胞群的改变 大小不均、形态不一,浆界不清、排列紊乱
三)背景成分 涂片中常见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组织背景
核 相对较大,圆或卵 圆形、可见核仁
胞质 少,嗜碱,粘液空泡少见
排列
成团脱落,排列紧密成桑椹样
3.未分化癌
形态上难以确定其组织来源,分化程度最低,恶性 程度最高的癌。
(1)大细胞未分化癌 形态 : 细胞较大,不规则/多角形 浆 : 丰富 核: 大小不一,畸形明显, 染色深.
(2) 小细胞未分化癌
2.腺癌 由柱状上皮细胞或腺上皮的恶变而来的癌
(1)高分化腺癌
(2)低分化腺癌
癌细胞大小,细胞内的粘液多少,有无形成腺腔样结构
(1)高分化腺癌
形态 圆形或卵圆形
核 大圆形或不规则圆形, 染色质粗颗粒状.
胞质 丰富、粘液空泡, 着色透明感,印戒细胞
排列 腺腔样排列
(2)低分化腺癌 形态
胞体小,圆或卵圆、成 团互相重叠
形态 : 小 浆 : 极少,似裸核
核 : 不规则圆形、梭形、 瓜子、燕麦形,染色 质增粗,不均匀
(2) 小细胞未分化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与淋巴细胞鉴别
小细胞未分化癌
淋巴细胞
① 核大小 >L0.5~1倍,大小不一 大小相差不大
② 核形态
核畸形
③ 核染色 深染,且深浅不一
④ 胞质 量极少,裸核样
圆形 深染,但深浅一致 少量淡蓝或淡红色胞质
※ 鳞癌、腺癌、未分化癌
鳞癌
腺癌
细胞分布 散在/成群不 密,癌珠
胞形
畸形/多形
成群,不规 则腺腔样
圆/卵圆形
胞质 核形
较多/角化 畸形
透明/空泡/淡蓝 圆/卵圆形
染色质 多/深染/煤块 粗而显
未分化癌
成群紧密 紊乱 圆/卵圆形
极少 圆/卵圆形 不均 有时可见
图—1
二、恶性肿瘤
瘤细胞结构和功能与相应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形态怪异,功能减弱/增强/丧失
一)癌细胞形态特征
1、细胞大小
2、细胞形态
肺 腺
3、细胞黏附性 癌
4、细胞核
4、细胞核
(1)核增大 N/C比例失调,标尺细胞为红细胞
(2)核畸形
(3)核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 (5) 核膜
(6) 核仁增大、增多
肿瘤命名原则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瘤”
(乳头状瘤,腺瘤,脂肪瘤) 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鳞癌,腺癌)
中胚层组织的统称为“肉瘤”(脂肪肉瘤)
一、良性肿瘤
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接近于相应组织的正常细胞
特点:
① 相互黏附,形成扁平细胞群 ② 细胞质透明,核仁小 ③ 细胞边界清楚.呈蜂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