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赏析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赏析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赏析辛亥⑴之冬,余载雪诣⑵石湖。

止既月⑶,授简索句⑷,且征新声⑸,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⑹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⑺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⑻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⑼,红萼⑽无言耿⑾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⑿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释】⑴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⑵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⑶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⑷简:纸。

⑸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⑹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⑺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⑻但怪得:惊异。

⑼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⑽红萼:指梅花。

⑾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⑿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赏析】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

暗香文言文翻译

暗香文言文翻译

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暗香》译文:
淡淡花香随风轻轻飘散,黄昏时分月色朦胧。

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面上。

梅花与雪花争夺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们为此搁笔,费尽心思去评价。

《暗香》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清雅、坚韧和高洁品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意深远,意境优美。

首句“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暗香”和“月黄昏”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朦胧、幽静的夜晚景象。

梅花淡淡的香气随风飘散,与月色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

次句“疏影横斜水清浅”,通过“疏影”和“水清浅”两个意象,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倩影。

梅花稀疏的枝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显得更加清雅、秀美。

第三句“梅雪争春未肯降”,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梅花与雪花比作两个争夺春色的对手。

梅花与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最先迎来春天的使者,彼此不肯相让。

这种竞争,既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也体现了梅花的高洁。

末句“骚人阁笔费评章”,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诗人看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禁搁笔,感叹自己的笔力无法描绘出梅花的韵味,只得留下遗憾。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坚韧和高洁品质。

同时,诗人也借梅花抒发了自己的人格追求,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2021年暗香·旧时月色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1年暗香·旧时月色原文、翻译及赏析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暗香·旧时月色原文、翻译及赏析暗香·旧时月色原文、翻译及赏析1暗香·旧时月色宋朝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暗香·旧时月色》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只见残梅片片,随风凋落,何时才能和你一起重赏梅花的幽丽?《暗香·旧时月色》注释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暗香疏影》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暗香疏影》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暗香疏影》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暗香疏影》是指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

这两首词是作者咏梅的姊妹篇,表现梅的高洁、幽独,并借此咏叹作者自己的身世。

词人应邀到范成大退休隐居的苏州附近的石湖别墅作客。

这两首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白石咏梅词共有十七首,古其全词的六分之一,此二篇最为精绝。

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词牌名《暗香》与《疏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

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作品原文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作品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暗香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宋代文人宋祁所作的《姜夔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特别是其中的一首词《暗香》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

本文将为您带来《暗香》的全文以及详细的注释,希望能为您提供对这首词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暗香暗香疏影落花时,月照杏花城外水。

独上西楼,十二人亦无个。

婆娑舞袖,管弦声透碧纱窗。

流霞烂彩云归处,相对无言。

解佩声中更有曲,裙移影处已成年。

此地无银三百两,君心只要休揽长鞭。

注释:1. 暗香疏影落花时:形容花香的幽远和独特,如同暗香浮动在疏影中的落花之间。

2. 月照杏花城外水:夜晚的月光映照在城外的水面上,营造出幽静而美丽的景色。

3. 独上西楼,十二人亦无个:词人独自登上西楼,远离人群的喧嚣。

而西楼原本是设有十二房的,但此刻却一个人都没有。

4. 婆娑舞袖,管弦声透碧纱窗:指女子舞袖摇曳的风姿,同时管弦之声从透着碧绿的纱窗中传来。

5. 流霞烂彩云归处,相对无言:形容夕阳西下时天空的云彩如彩带一般绚烂,而作者与景色相对,默默无语。

6. 解佩声中更有曲,裙移影处已成年:佩剑解下的声音中还有音乐的曲调,裙子移动的影子已经显露出妇人的成熟风姿。

7. 此地无银三百两,君心只要休揽长鞭:词人暗指身上的金银财宝已经用尽,但君心只求休息,不再奔波。

《暗香》这首词展示了宋姜夔高超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巧妙地通过描绘景物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幽深但又充满诗意的境界。

通过细腻的笔墨,词人抓住瞬间的美,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注释部分对于词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人的用意和构思。

同时,注释也提供了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词人的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暗香》这首词以其细腻、唯美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展示了宋姜夔的才华和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注释,能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美感。

暗香疏影月黄昏全诗 姜夔暗香疏影赏析

暗香疏影月黄昏全诗 姜夔暗香疏影赏析

暗香疏影月黄昏全诗姜夔暗香疏影赏析姜夔拜访范成大,二人踏雪寻梅,姜夔写了得意之作《暗香》《疏影》,这是曲牌,不是词牌。

范成大命家妓小红当即歌唱,姜夔视小红为知己,范成大把小红送给姜夔。

01.姜夔拜访范成大作家冯唐说过一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的话,被很多恋人当做爱的表白。

其实原作者是姜夔,取自他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一句。

然而,这还不是最初的春风十里,姜夔化用了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但无论如何,一曲《扬州慢》令年仅22岁的才子姜夔在南宋词坛展露锋芒。

姜夔还有两首曲子也非常有名,那就是《暗香》和《疏影》。

题记里说:“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这两首曲子创作于辛亥之冬,是姜夔写给老朋友范成大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暗香》和《疏影》都不是词牌名,而是曲牌名,作者自序中说“做此两曲”,指的是自度曲,是曲牌,而不是词牌。

所谓自度曲,是古代擅长演奏大曲子的音乐家,当演奏接近尾声的时候,意犹未尽,音乐家们还要临场发挥一下,根据音乐的整体节奏,结合自己当下的体验,继续自由发挥并演奏下去,衔接自然,并无突兀,这段自由发挥就是“度曲”。

《西京赋》中说:“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形容了度曲之美。

光宗绍熙二年,即1191年冬天,姜白石来到苏州,拜见了隐居石湖的老朋友范成大,在范成大家居住了几个月。

范成大隐居石湖后,买地种梅,著书《梅谱》,可见梅园颇具规模。

两个人一起踏雪赏梅,饮酒赋诗,十分清雅。

各种梅花竞相开放,范成大请姜夔写几支曲子,主题词是梅花。

姜夔才华横溢,精通诗词、音律、书法,做两首自度曲信手拈来。

咏梅绝唱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梅妻鹤子林逋之句,姜夔他的两首自度曲分别命名为《暗香》、《疏影》。

02.《暗香》赏析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古典诗词鉴赏姜夔《暗香·旧时月色》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姜夔《暗香·旧时月色》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姜夔《暗香·旧时月色》赏析山的梅花成林。

【创作背景】【赏析】“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月光清美,梅花溢香,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

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

“算几番照我”,回忆并勾勒往事。

“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

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

“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唤起玉人”句,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

著一“唤”字则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

“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

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

“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

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

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

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

【赏析二】《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全词可分为六层。

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

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

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

古诗文《暗香·旧时月色》赏析

古诗文《暗香·旧时月色》赏析

古诗文《暗香·旧时月色》赏析暗香·旧时月色宋朝:姜夔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旧时月色译文及注释【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注释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怪得:惊异。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暗香·旧时月色评解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解析创作背景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解析创作背景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原文|解析|创作背景《暗香·旧时月色》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不断在今昔之间往复摇曳,结构空灵精致,意境清虚骚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宋词吧。

《暗香·旧时月色》原文宋代: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译文及注释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注释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 暗香姜夔译文及赏析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 暗香姜夔译文及赏析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暗香姜夔译文及赏析梅花一直是文人笔下的宠儿。

有人用它来传递友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人用它来寄托相思,“江南梅花几度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更多的人借它来抒发高洁志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这些咏梅佳作中,如果说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诗中绝唱,那么姜夔的《暗香》和《疏影》应该算是词中翘楚,从开篇美到结尾,800多年来无人能超越。

今天就来先来讲讲《暗香》这首词。

姜夔的很多词作都有小序,这首也不例外,根据词前的小序,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词写于1191年的冬天,当时词人冒着大雪到苏州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

范成大向他索要新词,他当场写下两首词,范成大看后爱不释手,令歌妓练习演唱。

根据元人所作的《砚北杂志》记载,姜夔离开时,范成大还将其中一个名为“小红”的歌妓送给了他。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便是他携小红路过垂虹桥时所写,诗中所言的“新词”正是《暗香》和《疏影》,可见姜夔自己当时对这两首词也是颇为得意。

在这首《暗香》里,词人通过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对往昔的怀念,词句静美,情感细腻,令人心醉。

词的上半阕通过回忆昔日花前月下的美好情景,抒发如今年华易逝,才意两疏的伤感之情。

开头的“旧时月色”三句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月色朦胧,疏影横斜,笛声悠扬的意境中。

“几番”说明这样美好的一幕,词人曾不止一次经历过,也正突出了他对往昔的留恋和向往。

月光、梅影、笛声,原本就够美,词人接着又加入了“玉人”。

又是梅花绽放的季节,可是昔日不顾清寒,与他攀折梅花的“玉人”,却不知在何方。

忍不住想起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虽然不知这位“玉人”究竟是何许人也,但是词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怅惘之情依然令人动容。

接下来“何逊而今渐老”,词人从回忆转回了现实。

何逊是南朝诗人,是出了名的喜欢梅花,他的代表作《咏早梅》,“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词人这里以何逊自比,足见他对梅花的喜爱。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原文及解析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原文及解析

暗香旧时月色[宋] 姜夔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原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注释】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②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③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④简:纸。

⑤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⑥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⑦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⑧但怪得:惊异。

⑨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cd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评解】此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

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

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

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怪”,实含无限深情。

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

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

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集评】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以与稼轩伯仲。

张炎《词源》:白石《疏影》、《暗香》等曲,不惟清真,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许昂霄《词综偶评》:二词(《疏影》、《暗香》)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

《暗香·姜夔》原文与赏析

《暗香·姜夔》原文与赏析

《暗香·姜夔》原文与赏析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

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词人姜夔冒雪来到苏州石湖,拜访诗人范成大,并在此逗留了一个多月。

时值梅花盛开,作者应范成大的要求,自度新腔,谱写了两首音节谐婉、意象朦胧、托喻遥深的咏梅绝调。

对于这两首词,前人盛赞不已,然究其题旨,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谓“《暗香》、《疏影》,恨偏安也”(宋翔凤《乐府余论》);或谓“《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或谓“白石咏梅,《暗香》感旧,《疏影》吊北狩扈从诸妃嫔”(蔡嵩云《柯亭论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今人多以为此二词写的是忆离别,怨飘零,借咏梅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

由于词境幽隐,含而不露,运化无迹,因此对其深层意蕴难以实指,只能就其表层兴象作一些推断和解说。

理解《暗香》一篇的关键,在上片歇拍二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全词即由此而引发。

所谓“旧时月色”、“梅边吹笛”、“唤起玉人”、“曾携手处”、“西湖寒碧”等等画面,皆非眼前实景,而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联想。

原来词人在石湖的一次宴席上,闻到从竹林之外传来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从而触发了他的心事,于是从眼前之“疏花”想到了当年和“玉人”月夜摘梅、西湖赏梅的前情旧事。

如今寒梅又开,香气如故;可惜时过景迁,人各一方,不禁感慨系之,吟成了这首怀旧之作。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开篇即寓今昔之感。

“旧时”点明所叙为往事,“几番”谓月下梅边吹笛非止一回。

古诗暗香·旧时月色翻译赏析

古诗暗香·旧时月色翻译赏析

古诗暗香·旧时月色翻译赏析《暗香·旧时月色》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前言】《暗香·旧时月色》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作品无句非梅,同时又借梅喻人。

起句写旧时豪情,以月色、梅花勾连过去和现在,唤起与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随即以“而今”转到当前,“长记”二字追忆赏梅雅事;末句又回到当下,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

全词不断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往复摇曳,结构空灵精致,意境清虚骚雅。

【注释】唤起玉人:写过去和美人冒着清寒、攀折梅花的韵事。

贺铸《浣溪纱》词:“美人和月摘梅花。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

以何逊自比,说自己逐渐衰老,游赏的兴趣减退,对于向所喜爱的梅花都忘掉为它而歌咏了。

但怪得:惊异。

竹外疏花:竹林外面几枝稀疏的梅花。

香冷:寒梅的香气透进诗人的屋子里。

瑶席:席座的美称。

江国:江乡。

寄与路遥:表示音讯隔绝。

这里暗用陆凯寄给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翠尊:翠绿的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红色的花,这里指红梅。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千树:写寒冬时千树红梅映在西湖碧水之中的美丽景色。

宋时杭州西湖上的孤山梅树成林,所以有“千树”之说。

【翻译】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orG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暗香注释译文赏析江国正寂寂【南宋】姜夔

暗香注释译文赏析江国正寂寂【南宋】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 曰:”暗香”、”疏影”。
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 载雪:冒雪乘船。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 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止即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授简索: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把玩:指反复欣赏。 二妓:乐工和歌妓。 《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
作者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 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 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 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 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 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 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 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 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 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 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 曲》等。
暗香
宋 姜夔
暗 香
姜夔(南宋)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 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 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寒碧”。回忆当 年雪中赏梅的情景,“携手赏梅”更显出两人情 意深浓,情趣高雅。“压”为花多、雪大,千枝 花被雪压住,也暗含词人心情的沉重。红妆素裹, 雪压梅花的清影倒映在碧水中而清影满湖,“寒 碧”与上片呼应,使词始终在一种幽冷的环境之 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回忆转入 现实,“片片”连用,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词人 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也”带有词人轻轻 地叹息。 “又”与“算几番”共同体现时间过 得久,以及词人思念之深。 此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 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 中赏梅融汇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 今昔对比,精神骤现,“清空中”有意趣,使物 性、人情与境共生,使得整篇词幽韵冷香,挹之 无尽。

姜夔——《暗香》

姜夔——《暗香》

姜夔——《暗香》原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姜夔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

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

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

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

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

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

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翻译文言文暗香

翻译文言文暗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众芳摇落独暄妍,亘古风流人物。

赏心乐事谁家事?良辰美景奈何天。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暗香》是一首描绘春夜景色的优美诗篇。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译文:(第一句)那稀疏的树影横斜在清澈的溪水旁,淡淡的清香在黄昏的月光下轻轻飘散。

(第二句)众多花草凋零,只有梅花独自开放,绚烂而明媚,自古以来,都是风流人物的象征。

(第三句)这赏心悦目的事情,是哪家的事情呢?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又怎能由人来主宰呢?(第四句)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十分得体,非常适宜。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夜景象。

首先,诗人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开篇,描绘了一幅梅花临水而立的画面。

梅花虽然稀疏,但其姿态横斜,映衬在清澈的溪水之中,显得格外清新。

而月下的清香,更是为这幽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接着,诗人以“众芳摇落独暄妍,亘古风流人物”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

梅花在百花凋零之际独自绽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种品格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推崇。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赏心乐事谁家事?良辰美景奈何天。

”这里,诗人似乎在感叹,如此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却无法由人来主宰,引人深思。

最后,诗人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结,将西湖美景与美女西施相提并论。

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恰到好处,美得令人陶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西湖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暗香》全文翻译及赏析

《暗香》全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暗香》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暗香》全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暗香辛亥⑴之冬,余载雪诣⑵石湖。

止既月⑶,授简索句⑷,且征新声⑸,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⑹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⑺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⑻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⑼,红萼⑽无言耿⑾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⑿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释⑴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⑵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⑶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⑷简:纸。

⑸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⑹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⑺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⑻但怪得:惊异。

⑼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⑽红萼:指梅花。

⑾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⑿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1.翠尊易泣:拿 着酒杯,无法抑止眼泪。
2.红萼:指红梅。
3.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评析]
本篇为作者咏梅名作之一。本篇在咏梅同时抒发了怀念故人的情怀。上片描写当年月下抚笛和伊人寒夜摘梅的往事,抒写今昔之慨。下片以驿寄梅花抒写怀人相思之情。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旧时月色,”五句追忆我与玉人月夜梅林相会情景:从月色映我,我赏梅吹笛,笛声唤来玉人,玉人与我折梅,以婉转缠绵的笔意,一气流转地描绘了一幅月色清幽,笛声浏亮,梅影花香,玉人折梅的幽雅隽逸的境界。从此句看,作者所怀者还是恋人。“何逊”二句为作者自谦之词,并含有无限今昔之慨。歇拍三句点出梅花的幽香,扣合题目。下片用驿寄梅花之典,传达相思之情。“长记”以下再折入对往事的回忆,并点出西湖,拓展空间,遥应开头的几句。“千树”二句描写千树红梅开放映入碧水中的景象,壮观绮丽,是写景名句。结尾两句叹梅已落去,旧欢难寻,表现迷惘惆怅之情。以问句收,尤显隽永。全词意境优美,笔调空灵。超越时空,放得开收得拢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姜夔《暗香》宋词全文

姜夔《暗香》宋词全文

姜夔《暗香》宋词全文1. 原文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2.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3. 注释●辛亥之冬:指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的冬天。

●载雪:雪天而行,行人身上有雪之意。

●诣:造访、邀、约意。

●石湖:范成大的号,范成大在这个时期退居苏州西南的石湖边居住。

●止既月:停留一月。

●授简:给予纸类,这里指创作。

●索句:搜索句子,思考用辞。

●征:要求。

●新声:新的词牌调名。

●把玩:把持手中玩赏。

这里有品尝、欣赏、赞赏意。

●工妓:专职的乐工、歌妓。

●隶习:练习。

●婉:委婉动听。

●玉人:指美人,这里指词人思念的人。

●何逊:南北朝梁代诗人,特喜梅花。

●瑶席:一种上好、精美的酒席。

●江国:江河国土,这里指大宋之国境。

●翠尊:一种玉质酒杯。

●红萼:梅花中一个红色品种的称谓。

●耿:难忘之意。

●西湖:指杭州西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暗香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1191)。

②载雪:冒雪乘船。

③诣:到。

④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⑤止即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⑥授简索:给纸索取诗调。

简:纸。

⑦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⑧把玩:指反复欣赏。

⑨二妓:乐工和歌妓。

⑩隶习:学习。

寄与路遥:表示音讯隔绝。

这里暗用陆凯寄给范晔的诗:“折梅
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千树:写寒冬时千树红梅映在西湖碧水之中的美丽景色。

宋时杭州西湖上的孤山梅树成林,所以有“千树”之说。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

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

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

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

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译文二】
旧时皎洁的月光,曾多少次照着我,在梅花旁吹奏玉笛。

笛声唤起美丽佳人,不顾寒冷和我一起把梅花攀摘。

而今我像何逊一样渐渐老迈,全无当年春风得意的动人文笔。

但奇怪的是竹林外几枝梅花,
偏把缕缕幽香送入华丽宴席。

此时,江南水乡正分外的凄冷静寂。

想寄你一枝寒梅可惜路太远,还有一夜茫茫大雪堆积。

手捧翠绿酒杯不禁伤心落泪,只能默对红梅深情想念你。

永难忘那时我们携手同游,千树寒梅绽放,西湖一片澄碧。

而今眼看梅花又片片落尽,可不知几时还能见到你?
【评点】
本篇为词人咏梅名作之一。

全词将咏梅与怀人相结合描写,既咏赞梅花优雅的芳姿神韵,又抒写词人身世飘零之恨和感事怀人伤离念远之情。

上片写词人悲凉身世。

前五句写对往事的回忆。

“旧时月色”点出时间和空间范围,“旧时”拉开了时间的距离;月色在天,又撑起了空间的境地;“算几番照我”承接上句的月色,勾勒出词人回忆昔日情景时的凝神状态;“梅边吹笛”,点出“梅”字,切题咏物;笛声“唤起玉人”,她“不管清寒与攀摘”,此二句以美人烘托梅花,写玉人的一片深情都倾注在梅花上,增添了梅花的厚重。

“何逊”三句写现实情景,词人以“何逊”自比,感叹时光易逝,面对梅花,再也写不出当年春风得意的诗句了。

末三句笔锋一转,点明题旨,具体描绘了石湖的梅花。

下片感事怀人。

前四句以江南的凄寂反衬内心的相思之情,想寄她一枝寒梅,却重重相隔无法寄达。

自然引出下两句:“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三句写的是昔日与情人携手同游梅林的
情景。

最后两句转回现实,写此时梅花凋零的肃杀景象。

“几时见得”一语双关,一是梅花落了几时开,又有几时还能见到心上人的意思,韵味深长。

【赏析】
这首词是姜夔客居范成大宅邸时的咏梅之作。

上阕先追忆往昔在杭州西湖月夜赏梅的情景,和今日赏梅景况相对照,情怀凄清寂寞。

下阕先写今日赏梅的遥远思念,再与离愁别绪,最后回到眼前,写梅的凋残,表现出无限怅恨。

该词将咏梅与忆念“玉人”相交相织,时空跳跃幅度较大,穿插典故,咏物寄情,形神兼备,情趣高洁。

本篇为作者咏梅名作之一。

本篇在咏梅同时抒发了怀念故人的情怀。

此词作是作者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时写的,同时还写了《疏影》。

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

但是他的作品没过多的历史价值,实际上只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词上片写月中赏梅。

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

古诗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
意味,在月光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着重色调与氛围的感受,多了一层朦胧。

“旧时”把读者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也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

写月下赏梅,通过“月、梅、笛、人”和谐统一的立体意境,体现词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

“算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的次数以及词人的兴趣之高。

“算”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且带有对“往事如烟”的感慨。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续写赏梅清兴。

玉人与月色相联,意境和谐,但“清寒”中显得意境幽冷。

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赏冬天的清寒,“与”,“共”之义,清兴之外,尚有一丝韵味和情味。

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由回忆转入现时,“而今”照应“旧时”,物是而人非。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

从对梅的感受强烈到对梅的花期淡漠,只有梅香袭来方知觉。

“但怪得”是惆怅,自己老了,梅花依旧送香来,平静的心因梅花的冷香而骚动起来。

“疏花”,梅花疏淡,词人将梅与竹相连,以竹的雅洁衬托梅花。

“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地道出了梅香的特点。

“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相比,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

词下片写雪中赏梅,忽然宕开,将已逼到近前的梅花推远,梅花变相,忽变作另一梅花,代表所苦恋已远离的女子。

“江国正寂寂”。

“正寂寂”指环境幽清,不仅强调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词人心境的空寞。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折一枝梅花寄给情人,表达思念,但雪深无法办到。

“叹”字见出词人的惋惜,无法表达则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写词人与梅花都在怀念玉人。

虽然“翠樽、红萼”色彩明丽,但凄冷的环境中却体现了一种冷艳的凄美。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

回忆当年雪中赏梅的情景,“携手赏梅”更显出两人情意深浓,情趣高雅。

“压”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压住,也暗含词人心情的沉重。

红妆素裹,雪压梅花的清影倒映在碧水中而清影满湖,“寒碧”与上片呼应,使词始终在一种幽冷的环境之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从回忆转入现实,“片片”连用,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词人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

“也”带有词人轻轻地叹息。

“又”与“算几番”共同体现时间过得久,以及词人思念之深。

此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

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融汇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
范围之中。

今昔对比,精神骤现,“清空中”有意趣,使物性、人情
与境共生,使得整篇词幽韵冷香,挹之无尽。

上文是关于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