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自然观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以下是一些从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和思考:
1. 看待自然的整体性: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皆为道的体现。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2. 尊重自然的自发性和无为而治:老子主张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相处,像水一样自然流动,像风一样无拘无束。
人们应该学会居于自然之中,顺从自然规律,而不是去逆行、改变或控制自然。
3. 观察自然的变化:老子提倡观察自然的变化,尤其是微小的细节。
他认为人应该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尊重自然的平衡与和谐:老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无为而治的平衡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他强调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遵循自然的节奏,避免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互相依存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境界。
老子“自然”内涵研究

老子“自然”内涵研究自然是古人们普遍关注和崇敬的对象之一。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对于“自然”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源,是一切的根源和萌芽。
在老子的眼中,自然是一个自成一体、独立存在的整体。
本文将深入探究老子对自然内涵的研究,并通过5个例子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首先,老子认为自然是“道”的表现。
在《道德经》中,老子曾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42章)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自然本源的看法。
在他眼中,自然是道的体现,是道的具体化和实现。
通过自然,人们可以认识和了解道,从而追寻到真正的自我和内心平静。
同时,自然也是一切生命、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便没有任何形态和存在。
例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食物、氧气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都离不开自然的存在和支持。
其次,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无限的存在。
在他看来,自然从来都不会被人类所掌控或超越,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整体。
就像太极图中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由阴阳两极组成,两者之间互为转化、平衡和相生相克。
例如,春天的到来,是太阳光线和地球离心率变化的影响;夏天的炎热,则是长时间的高温和潮湿导致的;秋天的凉爽,则源自于太阳辐射减弱和气压的变化;冬天的寒冷,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和气压的变化所引起的。
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完全超出了人类的力量和掌控。
第三,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完美的体系。
在他看来,自然是一个没有任何瑕疵和缺陷的存在,拥有完美的平衡和许多优美的规律。
例如,四季的变化、百花盛开、星辰的运行等等,都是自然的一种完美的表现。
换言之,自然是一种整体,任何个体和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我们人类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肯定会受到自然的制约,无法完全做到自己所愿。
在这一点上,自然也教导了我们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非僭越、破坏和扰乱。
第四,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无私无欲的力量。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在老子的哲学中,自然与无为是两个核心概念,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本文将从老子哲学中的自然和无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首先,老子哲学中的自然观念是其思想的基石之一。
老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源,宇宙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自然界的规律和本源。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了道作为宇宙生成的根本力量。
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逆自然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这种自然观念体现了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尊重,提倡人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的奥秘,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其次,老子哲学中的无为思想是其独特的价值观之一。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干预事物的发展,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努力只会破坏事物本来的平衡和秩序,反而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困扰。
因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即在不为的状态下做到无不为,不为功利而行事,不为名利而劳心,不为私欲而追求,从而达到心无挂碍,自然而然地做到万事顺利。
这种无为的境界体现了老子对于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追求,提倡人们要超越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当代社会,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感到焦虑和迷茫。
而老子的自然观念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势而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名利禄,要学会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
同时,无为思想也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成功和成就,要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做到心无挂碍,超脱世俗的纷扰,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势而为,做到心无挂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老子“自然”评析

老子“自然”评析自然是老子思想核心的一个概念。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是人们应当追求和顺应的道理。
这一理念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有重大影响,也对当今社会依然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阐述自然在老子思想中的地位。
老子主张自然不可控制,但是不可随意破坏,人们应当尊重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谦逊、自爱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才能建立起积极、和谐的互动关系。
下面,我们分别从生命、社会、艺术、文学和科学五个方面,举出不同的例子,来观察老子思想对于以上领域的影响。
一、生命在老子看来,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的。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获得最持久的发展。
一、《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强调了自然中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当保护他们,而不是随意损害。
二、在老子看来,人们应当听从自然,把生命看作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生物之间的相对平衡,依靠他们自身的生长、繁殖和死亡,都是有序的,而人类依靠大自然赖以生存,感受和反思。
应当尊重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加强环境保护,是老子思想在生命领域的体现。
保护自然环境,让生物的生存空间得到积极保障,争取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平衡和繁荣。
二、社会老子强调人类的生命力和生命价值的重视,也减缓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直面问题,倡导人类化平等、博爱的价值观。
一、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意味着社会中的人们尽管不获得眼前的风景,但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活力与不可思议。
二、另一个例子,是老子思想独特的“慈善和博爱”观念,认为我们应当关注弱者、可怜者和受苦人的生活条件,并尽可能帮助他们。
三、艺术艺术是一种表达,是人类对于世界、自然以及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老子的自然思想,也对艺术有强烈的启示作用。
一、老子强调“去留无意、迹化无形”的自然,对于抽象艺术具有深刻的启示。
自然的平衡,形似心灵的自然美,都强烈影响了许多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影响他们的绘画方式。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包括阐述自然观、生态观和治理观。
这些维度综合构建了老子在生态自然方面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老子的自然观是基于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整体,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循环。
他将自然比作“大川”,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进程和运作方式,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它。
老子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
这种自然观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背景下,人类需要积极拥抱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子的生态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他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提倡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
这种生态观对于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老子的治理观强调无为而治和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过度干预和控制会破坏自然的原有秩序,人类应该保持谦虚而谨慎的态度,顺应自然的自发演化。
老子主张以德治国,倡导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这种治理观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信息爆炸和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政府和管理者需要反思权力的运用方式,采取适度的干预和管理,给予个体和组织更多自主权,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人自由的平衡。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忽视了自身与自然的联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醒人们重新认识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生态自然思想影响深远,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从基本维度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生态自然思想。
一、基本维度1. 自然观。
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体,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联通,各物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人类作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平衡与稳定。
2. 倫理观。
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诸事万物的自然规律。
人应该顺应道而行,依据人类属性和情感与环境和谐相处。
敬畏大自然,爱护生命,尊重生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3. 生命观。
老子把人与自然、生命联系起来,认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相互交织,人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通。
他倡导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珍爱他人,唯有保持心灵平静,心态坦然,人才能不断发现与体验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4. 发展观。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而这种发展是循环的、往复的。
人们应该注重自然现象的循环与往返,以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榜样和阶梯。
同时,他也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遵循自然规律而非进行人工改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当代价值1. 增强生态意识。
老子让人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珍视自然资源,建立和谐稳定的人与自然关系。
2. 推进可持续发展。
老子在其发展观中强调循环发展,即发展应该遵循环往复的规律。
在当代,我们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发展不损害生态环境,不削弱人类福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3. 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倡导尊重、爱护大自然,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发现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前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逐步回应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形成和谐的人类与自然秩序,建立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图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图老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提出了自然思想,主张追随自然的道,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境地。
下面是一份将老子的自然思想进行总结的图表,以帮助理解他的观点。
1. 宇宙的本源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
在图表中,道以一条无限的曲线表示,代表了它的无始无终、无限无穷的特性。
2. 自然的循环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
通过图表中的循环箭头,能够看出万物无始无终的本质。
3. 道与自然道的属性和运行方式与自然界一致。
老子使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描述宇宙从无到有的过程。
图表中的箭头展示了这个过程。
4.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放弃过度的行动和干预,而是顺应自然,将事物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
图表中的顺流而下的箭头表示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5. 和谐共存老子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他提倡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并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图表中的双向箭头表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
6. 自然无为老子认为自然的无为是最有效的行动方式。
通过放下欲望和个人的意愿,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表中的人物放下了手中的东西,象征着放下欲望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总结出老子的自然思想: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放下欲望,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存。
需要注意的是,老子的自然思想非常宽泛和深奥,很难用简单的图表来完整地表达。
以上的图表只是对其核心思想的一个概括,更详尽和深入的理解仍然需要通过对老子的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老子的自然观:“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由婴孩素朴自然的本性出发,要求人们克服私心和欲望,回归于“自然”回归于人的本性, 以此来克服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控制。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亥遵循“自然”的规律;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本性。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道、天、地、人都是自然存在的,人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 天则效法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规,道则以自然为归。
对道的理解人们各有其观点, 通常认为老子的道既有作为宇宙论, 本体论、发展论意义上的天道,也有作为为人处世,人之为人的人道。
老子的自然观的现代教育内涵:教育教学活动应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消除额外压抑和人为的负面影响。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天道(自然)的发展规律,作为形而上的天道下落到形而下的社会生活之中即为人道,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的教育也要遵守着教育的“道”一即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遵循人的自然本性。
教育既有传承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也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功能,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压抑和异化的过程,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文明的合理压抑和异化, 但现实情况是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额外压抑,人被异化为某种机器,从而丧失了人的本性。
因此,教育只能赋子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合理压抑,不能增加额外压抑, 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同时应尽可能保存人的自由素朴的本性, 可以说一种好的教育既具有社会化的功能(个体生存、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又具有某种去社会化的功能(个体保持本性,追求精神完善的自由意志和伦理道德)。
学校教育要依据人的本性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去进行, 拒绝和排除外在的、人为的、不合理的压制,为人的成长和发展创设自然和诺的环境,这样看似无为的教育培养的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反观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教育中人的被压抑和异化的状况仍然以某种看似合理的和隐葡的形式出现,教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学校教育忽视人的特点和因素, 脱离了教育规律的“有为”所造成的,学校教育所能做的、最应该做的是:在立足人的本性基础上,顺应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和必要的教育,祛除人为的额外压抑,使教育成为人之为“人”的教育,还教育的本来面目。
老子的自然观

老子的自然观一自然的本义自然本是道家首创的独特概念,早期的古代典籍,大多没有提到自然一词。
自然最先出现在《老子》中,战国中期以后使用渐多。
自然一词的意义常被误解。
最常见的误解是把自然当作自然界,这是把自然的现代意义当作了古代意义。
自然的本义就是自己如此。
“自”就是“自己”,“然”就是“如此”。
“自然”的原始意义就是自然而然,没有外力人为的强制作用,没有突然的改变。
把自然当作自然界,则老子所说“道法自然”就成了最早的生态保护的理论,然而这并不符合自然一词的古义,这样解释自然一词,貌似提高、实则限制和贬低了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老子对大自然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人法地,地法天”的陈述之中,而不是“道法自然”一句。
在先秦时期,代表大自然的词汇主要就是天、地、万物。
以自然指代自然界是很晚的事。
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误解就是认为道家讲自然,必然会排斥人为,结果就是无所事事。
这也是对老子的无为的错误理解。
其实,老子所讲的自然恰恰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是人类行为中的自然而然状态。
提倡自然的对人类社会行为提出一种方向和理想,而不是提倡不做事。
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七章)“功成事遂”就是做事的结果,不是无所事事的结果。
可见,自然是一种高超的境界,是“功成事遂”而又没有对百姓造成骚扰和压迫的表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功成事遂,是没有勉强的、没有造成冲突的、没有突然变化的、没有引起压迫感的建立功业的过程和结果。
反之,强迫的、引起剧烈变化的、造成冲突的功业就是非自然的。
以历史事实来说,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而达到的成就是非自然的,而汉初效法黄老之学的文景之治则是比较自然的,而文景之治的时候也不是大家都不做事。
所以,老子之自然不是平时所说的没有人类文明的自然状态,不是与人类或人为相对的概念,而是与勉强、紧张、压迫、冲突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值得追求、向往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价值。
老子在第十七章中曾经把社会的管理者或统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的是理想的社会管理者,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管理者,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只是知道最高统治者的存在而已,并没有明显感到他的威望的影响或支配作用,这就是“太上,下知有之”。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基本维度,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这些基本维度出发,探讨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天人合一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而行,与自然相融相通,不应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界。
在老子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显重要。
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二、顺应自然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自然,而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事。
这反映了老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老子提倡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更加深刻。
如果我们可以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不去人为地去破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强行干预,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思想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各种事物都习惯用强制手段加以干预和管理,往往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们,有时候,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规律,不要过多地强调干预和管理,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子的这一思想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启示,为我们提供解决诸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倡导和教诲,为我们提供了在处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方法。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是指老子关于自然生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万物和宇宙。
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维持的,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不要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老子追求和谐、平衡、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主张养生、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无为而得”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自然是至高的存在,人应该谦逊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环境保护: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自然以清洁和谐的环境。
2. 社会和谐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干预和改变自然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社会,社会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可持续发展。
3. 个体修养与健康生活:老子主张“无为而得”,即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保持个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紧迫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5.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斗不休,滋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宽容,以互相理解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指导合理生活,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怎么写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怎么写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以《道德经》为代表,与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学派。
老子的自然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了个体应与自然相融合,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态度。
下面,我将以1000字为篇幅,对老子的自然思想进行总结。
老子的自然思想源于对自然法则的观察和思考。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道,而这种道是隐而不显的,没有名无形。
人们过多地追求名利和权势,却远离了真实的本性和道。
老子认为,人应该追求虚无而无为的境界。
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去过度干预和改变。
他形容自然如水,它温柔而顺从,能够充满包容和活力。
通过与自然融合,人能够达到一种极致的平和与平衡,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和谐是存在的基本状态。
他以“尊道”、“尚柔”为核心,主张不争之争,倡导无为而治。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为而治,才能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在个体层面上,老子的自然思想提倡了个人修养和自我反省。
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本性,摆脱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回归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人要以无欲为度,不为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在社会层面上,老子的自然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道德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无为而治为理念,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尊严,避免控制和压迫。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老子的自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过度追求欲望和功利,导致人与自然的脱节和社会的不平衡。
老子的自然思想提醒人们要谦逊、自省,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老子的自然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通过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自然哲学,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老子自然观研究

老子自然观研究自然观是老子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老子对于宇宙万物的看法和理解。
老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本,万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本文将从老子自然观的内涵、特点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老子自然观的内涵老子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自然是包容万物的,地球、天空和人类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自然是根本,是超越人类意愿和能力的存在,而道则是贯穿自然的无形之力。
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去顺势而为,去尊重自然。
二、老子自然观的特点1. 崇尚无为而治: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自然会自主运行,并且有自己的规律,人类不应过度干预,而是要顺应自然,以无为而无不为。
这一特点体现了老子对于自然智慧的崇尚和尊重。
2. 强调平衡和谐:老子自然观注重平衡和谐的状态,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和谐。
老子认为人类应当追求内外的和谐,与自然相融合,遵循自然规律。
3.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在老子看来,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源头,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老子主张爱护万物,遵循自然的道德,不扰乱自然的秩序。
三、老子自然观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老子的自然观对于人生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意味着人类应该以放下自我、顺从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其次,老子的自然观强调平衡和谐,这就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和社会的利益,不要过分追求权力和财富。
最后,老子的自然观鼓励人们去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这意味着人们应该关爱他人,关心环境,追求和平共处的价值。
四、结语老子的自然观是他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它强调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老子的自然观影响了人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塑造了人们对待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我们应当从老子的自然观中汲取智慧,追求和谐、平衡的生活方式。
老子自然观的理解

1.老子自然观的理解?
答:老子自然观的理解是:(1)自为自己,然为样态。
“自然”亦即自生、自化、自成,亦即自本自根,无有外力强迫。
(2)“自然”并非一实体性的存在,亦非一事实性的存在,而是道存在的状态。
(3)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
“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4)自然即是无为。
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
道化生了万物,为万物之本根;又作为万物之本体而成为万物之主宰,从而受到尊敬,但道之所以受到敬仰尊重,正由于道之自然,正在于道之无为。
(5)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亦可分而言之。
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曰自然无为。
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之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
(6)“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为有为违背“自然”,破坏“自然”,故“不敢为”,亦不能为。
由此可见,老子提倡无为,基本用意还在于“自然”。
“无为”方是“自然”,“自然”即是“无为”。
自然无为,乃道之本性。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聃,字聃,谥号太上思帝,《道德经》的主要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是他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尊重自然的原则。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与自然相一致,以达到真正的幸福与和平。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维度。
第一,尊重自然。
老子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认为自然是无限的,包容万物,而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超越自然或去违背自然的规律。
他提出了“道”概念,认为道是宇宙间的无名、无形、无物之源,是一切的本源,人类应该追随道的原则行事,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弱化人的欲望。
老子认为人类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反而会使自己迷失在欲望的漩涡中,与自然脱离。
他主张减少欲望,追求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提倡人们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欲望,以保持内心的平静。
追求自由自在。
老子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心灵自由,解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自在自由的境界。
他认为人类应该抛弃功利主义和社会虚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他说:“爱其国家,以智慧为本,以大义为前,不以物质财富为纲,以自由自在为功”。
第四,注重环保与生态平衡。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张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
他强调人类应该尊重生命,不妄杀生灵,不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共同繁荣发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于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尊重生命,注重生态平衡,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老子的美学思想

论老子的美学思想1. 老子的美学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以“无为而治”为基本原则的一种审美观念。
他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道”的体现,而“道”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是自然界的本源,包含着宇宙的真理,是一切美的根源。
老子认为,美是以“道”为基础,以“无为而治”为原则的一种审美观念,它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自然而又神圣的审美观念。
老子认为,美的本质是“无为而治”,而“无为而治”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种自然而又神圣的审美观念,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自然而又神圣的审美观念。
老子认为,美的根源是“道”,而“道”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切美的根源,是一种自然而又神圣的审美观念。
因此,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以“无为而治”为基本原则的一种审美观念,它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自然而又神圣的审美观念。
2. 老子的自然观老子的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任何静止的状态。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完美的循环,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没有任何静止的状态。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它不断变化,没有任何止境。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过程,它没有任何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只有不断变化的规律。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它没有任何有形的物质,只有无形的能量。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宇宙的过程,它没有任何固定的规则,只有不断变化的规律。
3. 老子的美学原则老子的美学原则是以自然为基础,以谦逊、宽容和自然的方式来实现美。
他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形式,而人类的行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以及遵循自然的规律的行为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老子认为,美的表现形式应该是谦卑的,宽容的和自然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此外,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把自然作为一种榜样,以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而不是强加于自己。
最后,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以谦卑的态度来面对自然,因为这是一种崇敬的态度,而不是自大的态度。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自然思想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以“道”为核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老子的自然思想的总结。
老子的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保持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即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外一致的境界。
他说:“天地之道,可见於不可见。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洞察力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他认为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人不应该去违背自然的本然之道,而是要顺从自然的运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他认为,自然是一种有机的整体,万物互相依赖、相互制衡,人类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保持相对平衡,减少对自然的侵害,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的自然思想还强调了宇宙间存在着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无形力量,即“道”。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运行的原理和根本,它是一种永恒不变、无法捉摸的存在。
他说:“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道是难以言喻和定义的。
他认为,道是深藏于万物之中的一种力量,它潜藏于每个人的内心,只需清心寡欲、与自然共生,才能洞悉道的奥妙。
他强调,人类应该虚心谦和,放弃个人欲望和私利,去感悟和融入到道的世界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老子的自然思想还强调了自然万物的平衡和相互依存。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表明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并且这种转化是一个永恒的环流过程。
他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应该谦逊虚心,与万物和谐相处,尊重每个个体的存在和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总的来说,老子的自然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力量,追求内外一致的境界。
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道的原则,与自然保持一种默契和平衡的关系。
他提倡个人的谦逊和无私,认为人应该从自身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的自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道德操守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老子的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老子的自然观及当代启示作者:闫柏潼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13期摘要:“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老子之“道”是对以往的“天”与“德”的超越,是世界最高的存在。
“自然”是道的本性,道的最高地位也赋予了自然的最高规律与价值。
老子的自然观有三种含义:第一,万物的总规律。
第二,人与万物最高的理想境界。
第三,治理社会问题的原则。
老子的自然观是对殷商时期人格神主宰一切的否定,摆脱了对万物生灭和社会福祸神学意义上的诉求与解释,它对解决当代自然问题与社会问题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老子;自然观;道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3-0118-03自然是《老子》中“道”的最根本的特性,在近几年新出土简帛《老子》的推动下,学界对自然概念开启了新一轮的研讨。
学者们的研究虽然不乏对老子哲学中自然內涵的挖掘与阐释,但厘清“道”何以可能为最高的本原、道与自然关系以及何谓自然等问题,对自然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揭示是不可避免的工作。
《老子》体现的自然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老子自然观的研究对当今解决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文化建设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世界最高的存在——道(一)老子之“道”超越了“天”老子指出道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老子哲学中的道本意原为路,《说文解字·辵部》曰:“道,所行道也。
”在老子提出道之前,道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比如《诗经》中的道路之道:“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还有在道德意义上使用的“天道”“王道”“人道”,周武王斥商纣王“无道”等。
但这些表述并没有抽象出来达到形而上学的层次,道仍然在“天”之下且隶属于“天”。
天道的概念出现在西周初期。
在上古时期,天仍然为自然之天。
在殷商时期,从甲骨卜辞中发现天的神化迹象,以及在商朝时期的天以帝来表现。
直到周人灭商后由此提出了天命的概念,西周的天保留了原有的神学概念并将“德”观念融入天命观之中[1]。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是什么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是什么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兼文化名人,他的自然思想是老庄学派的核心,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自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顺应自然的道,并倡导无为而治的理念。
以下是对老子自然思想的1000字总结:老子的自然思想体现了他在对人类存在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所得出的一些深刻的洞见。
首先,老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自然是无私的,一切都按照它自身的本性运转,而人类应当学会顺应自然的大道。
他认为人类只有摈弃偏执的主观规定,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个人与世界的统一。
其次,老子的自然思想强调了人类的本性与自然的联系。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与自然是一体的,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是在表象上的不同。
他重视回归自然的本性,通过舍弃个人欲望,抛弃虚伪的社会规范,追求内心的真善美,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不干预自然的运动,不人为地干预事物的发展,则万物必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繁荣。
他主张摒弃过度的行动与控制,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自然的道。
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顺势而为,将自己的行为降至最低限度,以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实现最大的利益。
此外,老子的自然思想还强调了无欲则刚的道义观念。
他认为,人类应当学会抑制欲望,追求德性和道德的境界,以保持心灵的平静和自我的完整性。
他强调个人对自己的自律,以及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的宽容和谦逊。
他认为,只有将自我与物我统一,摒弃私利,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老子的自然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他的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提倡顺应自然,解放心灵,追求真善美。
这种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追求最高理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此外,他的无为而治的理念也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应当学会放弃过度控制与干预,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与发展。
总的来说,老子的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了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实现个人与世界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自然观的一些分析:,“”(《老子》二十五章。
童书业认为:“”lz]天地自然的法则就是“自然”自发地创生与“生命”自然地演化,而道性纯任自然,“道和自然是二而一的关系。
”天地万物为有机整体,具有整体不可分割性,且有内在的生长节律,人类不能“有为”地将之限定、改造,只能因势利导,老子自然观的发展:发展: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是对科学自然主义的基本肯定”,道在帝先,否定了神创世界说。
陈鼓应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是道性自然的意思。
这个观点为庄子学派所继承,对于天地万物发展,从自然的观点加以解释,而扬弃上帝作为的说法。
他们所重视的,乃是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他们推翻了神的创造说与主宰说,这在人类思想史上,迈进了一大步。
’,间郭沫若也给予充分地肯定:“老子的最大的发明便是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
生态环境:老子的自然观中蕴含有预见未来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评论道:“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或者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却是很相似的。
”老子是两千多年前预见并批判今天文明缺陷的先知。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结果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沙摸化,生态环境恶化。
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仍,危及了人类的生存。
当今世界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印证了老子对自然、社会演变过程的预见是恰当的。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故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三十章)老子深知“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企望为人类寻求一条“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五十九章) 。
社会秩序:老子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他们都遵循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而道本身的运动规律则是“周行”,“复命”,即循环演化。
“大”“逝”“远”“返”是循环演化过程生生不息的内源枢机,由于二者的作用而推动着自然循环往复,不可穷尽的永恒运作。
万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在道的循环深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它们亦须在这种周期性的动态平衡中维系其生存。
在这种对自然界循环演化的体悟中,老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知悉循环演化是生态系统的和谐之本,秩序之源。
自然哲学:陈鼓应先生就认为老子哲学主导面是一种自然哲学。
但是这种结论其实存在着问题。
首先,就是对自然哲学的概念把握不准。
所谓的自然哲学,我们认为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它必须以认识宇宙万物为旨归,关注的是宇宙、自然和现实世界的客体属性。
老子虽然提出了宇宙生成论,但这并不能说他是以此为终极目标。
关于这一点后面将具体论述。
西方的古代自然哲学家,如泰勒士把水看成本原;赫拉克利特讲“一切都是火的转换”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这些自然哲学家均是以认识宇宙间的现象或过程为目的而没有在此基础上去探讨人文(尤其是人的存在)问题。
其次,这种结论还忽视了老子哲学建构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代思想家最大的特点我们认为是既重感性也重理性。
从思维方式来看,这种感性与理性并用的思维是一种理性——直觉思维或者说是思辩——直觉思维。
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周易》即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周易》中的八卦就是来自于自然界中最觉的八种基本物象:天、地、风、雷、火、泽、水、山。
但经过思想家的积极演绎,这八种事物及其组合则被用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如“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来,吉,亨”这句,《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用阴阳二气交合来解卦,这是符合卦辞的原始物象的,而后由此而用于人事则是作《象》者的理性附会。
《周易》中的其他各卦也是遵循由自然到人事的法则进行阐释。
可见,在理性——直觉思维方式的制约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观念大都必得直接从自然中获取并在自然中得到阐释,最后才应用于人文社会。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正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形成所走的二、老子自然观在老子哲学中的意义老子的哲学,说到底,是一种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而老子的自然观,则是对实用主义人生哲学的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状态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说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实用主义人生哲学,我们从帛书本开篇的话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证明。
帛书本开篇的话是这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老子的这句话,真正理解其精髓,解释出老子的本义的是韩非。
韩非在《解老》中对这句话是这样解释的:“德者,内也;得者,外也。
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
德者,得身也。
”老子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这样对人的全身保性的思考。
老子为什么把全身保性作为他的哲学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呢?这是因为,在老子的时代,由于周王朝的衰败,诸候并争,雄霸叠起,烽烟战火连年不断。
当时,“朝甚芜,仓甚虚,”(16章)“天下生民,出生人死。
生之徒一1一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13章)这是生命状况面对严酷现实的一面。
生命状况面对严酷现实的另一面是“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20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40章)统治者视天下生民如草芥,一方面,他们争霸斗雄使天下生民生命无法保障,另一方面,他们还将天下生民用以维持生命存在依据的物质掠夺了,并且还制定种种苛条戒律,让天下生民生存举步维艰。
芸芸众生的生命状况被置于这种背景之下,老子没有隐迹山林,老子推出了言道德之意的五千言。
五千言中,老子把人及人的生命状态置于宇宙万物的种种关系之中,作了非常冷静的理性思考;他要通过这种思考,为现实人生寻找合理的安身立命之所,要为生命状态寻找符合其自然发展的生存状态。
老子通过对宇宙万物的种种关系静观玄览之后,提出了高度抽象的“道”。
这个“道”,包容天地,涵盖古今,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先天地生,创万物始;这个“道”,无时空的具体规定而又亲临万物,衣养万物,功成身退,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不仅如此,而且还“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9章)与万物混然一体。
老子把道描绘得这样神奇而崇高,就是为了给人类精神预设一个美满的归宿。
老子哲学的这种实用主义特点,下面的引文中更显得充分和突出。
昔之得一(“一”和“道”在老子哲学中是同一的)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2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25章) 执大象(大象:即无象之象,无象之象即大道),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79章)人与自然和谐之思想老子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图景。
老子认为万物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大小事物共存共容,“夫物或行或随,或虚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篡。
”(《老子》二十九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虽然万物有强有弱,但人们对之不能态意践踏,必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平衡性。
自然万物循环往复地变化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老子》十六章)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从中折射出其循环往复的道理。
万物纷芸茂盛,最后都各自返回到它们的本根。
回到本根叫做由动至静,由动至静叫做复命,这就是自然万物运动的规律。
“天之道”是和谐的、适中的,调控并维持事物的动态平衡,“天之道,其犹张弓钦?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七十七章)宇宙万物的规律就像弓弦一样,通过不断调整达到动态平衡和谐。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圣人要摈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
元代吴澄在《道德真经注》中诊释道:“凡过盛必衰,衰则亡之渐也,惟不使之过盛,则可以不衰,而又何于亡?去甚者,欲其常如俭之时;去泰者,欲其常如约之时。
能不过盛,则可以保天下之不亡。
”吴澄把“去甚”、“去泰”提升至“保天下之不亡”的高度。
人类不仅要了解万物的本性,更要尊重它们的本性,与之和谐相处。
懂得万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为明智,“知常曰明。
”(《老子》五十五章)“`常’就是定在,就是共相,就是法则,在纷纭变化的现象中能知其共相与法则,才是明。
”〔司懂得自然和谐之理,就认识到永恒,万物就得以生存发展,即“知和日常。
”(《老子》五十五章)自然由自身的力量而生成、演化,具有不可抗拒的自足性,“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五十一章)道化生万物,德使万物得到蓄养,物质构成万物的形态,环境情势使万物得以成长。
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推重德。
道被尊崇,德被推重,并没有外力驱使,而是由于它们自身顺应自然。
万物演化的原因何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老子》三十七章)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之意。
“万物将自化”是说万物演化的原因在事物内部,万物具有自发性。
人类尊崇自然,关注自然,必须认识万物的极限,即要“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老子》三十二章)知止就没有危险,反之,随心所欲,不按万物内在规律行事,就会险象环生,“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十六章)人类要摒弃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四十八章)最终达到“无为”,即无有违反自然规律行为的境界。
老子向往的自然是整体与个体相协调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是个体的自主性和整体的有序性的统一。
期待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遂生命,充满活力的社会,这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人性的张扬。
当代物理学家卡普拉高度评价以老子为始祖的道家生态思想,“在诸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闭董光璧也认为:“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
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和出绿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