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

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为了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这个概念。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有必要对中国目前的形式和转型发展的方向做出足够

的估计和预期。黄舒、芮明杰、谭丽焱在《中国产业分析》的文章中强调中国产业内部结构

存在问题,第一产业信息化、科技化建设落后。第二产业仍处于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仍以

传统服务业为主。无独有偶,蔡勇志的《“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升级的

路径思考》认为整个制造业中把制造环节放大,可以形成二级、三级的产品链。而中国在各

级产品链上均不处于U型结构的两端,而处于产品附加值最低的底端。冀福俊,焦斌龙通过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效应的制度原因分析》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经济发展

的情况认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需要重点改革某些产业,再分配市场要素来改变产

业现状。这些文章都支指出中国正处于生产链的不利地位。因此要升级产业模式,提升制造

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寻求突破。汪亚青,张明之研究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产业竞争优势

转型的优势与中国存在的误区。分析了中国转型发展的可选择目标。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

的方向。吕春成认为国际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制造业的转型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中之重。刘健、戚聿东在《产业组织模式转型

的路径探讨》一文中首先描述了以3D打印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模块化生产网络特

征,并提出了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型思路。在宏观层面,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是产业组织模式

转型的制度条件,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是产业组织模式转型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与制度条

件是产业组织模式转型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在中观层面,产业组织模式转型与非政府组

织、生产性服务业、垄断行业等密切相关.行业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产业组织模式转型的

内在动力。在微观层面,产业组织模式转型与企业标准、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密切相关,企

业行为是促进产业组织模式转型的最终推手。韩璐在《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潜在产出的影响

分析》通过量化中国产业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转换促进着我国

潜在产出的提升,潜在产出的增长也在有效地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并且,

产业结构转换的高级化也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的重要拉动因素。全诗凡通过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发展的研究因素,以市场化为起点分析了中国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张倩、狄昌娅的《我国产业从微笑曲线到并购协同的理论综述》,刘军、段会娟在《我国产业集聚新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王智波的《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RAS分析》,姜军的《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粘性问题的实证研究》分别从我国产业的不同角度和方面通过计量模型量化的分析了中国产业实际的一些问题和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因素。姬超通过劳动生产率的产业结构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了《中国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水平测度及其增长效应》。

产业转型已在中国部分城市开始。已有不少文献对产业转型对城市和地区的影响做出了

研究。陈淑嫱以福建省为例研究了产业升级测度的分析,通过more值分析了福建省的情况。

牛永红通过产业效益比较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经济的结构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胡娟红通过钱纳

里“标准结构”产业模型的基础上融入影响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变量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转

型的动因,得出中国更致力于实现本地化价值增加实现价值链升级,实行扩大内需政策,转向国内市场拉动。赵毅、许景在《转型背景下临港型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与空间优化》中以江阴市为例,规划了江阴市临港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最后推广到全国临港型产业的发展方向。谷建全、刘晓萍、袁金星、林园春、李斌以河南省为例发表了《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其中研究了产业转型中产业融合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的不同情况和国内需要的政策辅助。姜霞的《我国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湖北承接行业选择实证研究》中通过产业聚集指数测算了中国东部4 省1 市工业产业静态聚集指数和动态聚集指数,并从中选取湖北承接行业转移的优秀方案。李敏在《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的动力结构研究》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了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动力结构,以河北省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结构并作出改善意见。胡昕宇、杨俊宴、史宜研究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中心体系产业空间关联特征。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及长江三角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尤为重要。朱晓霞、郝佳佳利用V AR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得出了劳动密集型产品限制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因此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改进重点应该放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安礼伟、张二震通过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对于长三角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长三角转型升级的路径。黄庆华周志波刘晗发表了《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量化了产业转型的结果。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的汪杨通过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表了《上海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最后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各具体行业也有各自的转型措施与方法。刘彦军的《公共服务、政府竞争与产业集聚》运用PV AR模型得出政府竞争公共服务能有效使产业集聚并认为产业转型需要政府经常更多公共服务。张桢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实证分析发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金融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张明志余东华发表了《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碳减排路径和产业选择》论述了碳减排对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提供了方法。冯志军、康鑫、陈伟以产业转型升级期的广东为例研究发表了《知识产权管理、产业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他们认为(1)产业升级对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2)知识产权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但却在产业升级中介效应下,间接对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