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发展进程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三、加速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 改善加工贸易的投资者结构
1.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应积极建立对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尤其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促进民营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逐步实现由“海外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的传统营运方式向“大陆接单、大陆生产和大陆直接出口”模式的转变,使“候鸟经济”转变为“榕树经济”,促进外资经济与当地经济不断融合,形成民营企业加工贸易群体,促进加工贸易本地化。
2. 鼓励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加工贸易
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加工贸易中技术密集型生产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投资者,说明即使在相同的生产链条中,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投资使用母公司先进水平的企业比例最高。因此,应加大对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吸引力度,尤其是技术力量雄厚、规模大、拥有尖端技术产品的欧美跨国公司。
(二)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是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加工贸易领域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中没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对此,需要国家在促进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贸易政策时,应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鼓励企业利用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
(三) 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
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除了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无忧论文网/chinaeconomics/2010/0830/lw201008302005282020-2.html链增值大的环节之外,还可进入如下三个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领域:一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二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三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
1.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加工贸易由OEM向ODM、OBM 转变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是突出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
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 (委托制造)配套能力;鼓励向ODM(委托设计制造) 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 发展,逐步形成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
2. 以保税区转型和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发展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业务
物流速度和属地配套服务能力已成为影响外商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贸易价值链向下游产业延伸是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都对我国的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保税仓储企业为中心,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中心) ,赋予其保税区的政策功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赋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代和运输等资格。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提高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
3. 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应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国内采购和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注重培养前后关联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通过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和配套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加工贸易需求。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1。加工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先升后降
我国加工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1980年占4。4%,1989年占32。3%,
1996年占50。6%,1998年达到53。4%,以后开始缓慢回落,2000年回落至48。6%,2000-2006年大概保持为48%;2007年回落为45。4%。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呈现了前期增长,后期回落的态势,虽然加工贸易能够解决大量的就
业问题,能够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它的附加值低,发展方式粗放,它赚取的仅仅只是非常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而加工贸易在外贸总额的比例的回落,说明了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有效的改善。
2。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加工贸易产业链
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1990年为35.50%,2005年为51。99%、2006年为58。76%、2O07年为67。66%,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加工贸易增值率不断提高,特别是连
续三年的快速稳步提高,加工贸易配套值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形势。我国政府还不断调整关于对
外加工方面的政策,比如提高设备、医药生物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纺织品、钢材、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设备、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些经济调整政策,无疑加快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的步伐,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幅提高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力地证明,
我国在近两年中,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加工贸易正从产业链中的
低端向高端攀升。
44
3。进料加工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1993年,在来料加工贸易中,内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占89。8%,三资企业占8。3%;而在进料加工贸易中,内资企业只占29。11%,三资企业占70。5%。
经过90年代后半期一系列的产权制度改革,三资企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在进料加工中,
三资企业继续占据绝大比例,并且在来料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也从2004年起超过国有企业,并且还在不断地拉大差距。而数量逐渐减少的国有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逐渐
下降。主要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初始,政府就开始鼓励三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因此其在加工贸
易中一直占据领跑位置,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由于国有企业外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企业
发展要素的差异,于是形成了三资企业主要经营进料加工,而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的局面。
4。国内市场上逐渐充满加工贸易产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工贸易产品正在逐步进入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因为中国政
府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业务的限制,而在国际市场上,加工贸易产品又屡屡遭到反倾销的调查,更多的加工贸易产品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销售,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另外,有些加工企业既有自己品牌的生产,也利用过剩生产能力从事对外加工贸易
的业务。在市场上,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的界限正在淡化,这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产
品和一般贸易产品的区别界限的淡化。
二、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低端地位
在通常情况下,在整个国际产业链的研发与设计、全球营销、生产制造三个阶段中,生产
制造阶段创造的附加值只占不到30%,然而在简单的制造与装配工作——生产阶段的最低端,创造的附加值只占5%-10%左右,甚至更低。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品牌控制、销售渠道、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关键零部件配套等高端环节仍然大幅度地依存、受制于国外。而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度高、增值率以及附加值低,在国际产业
链中,主要是承接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和最终产品的组装。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自有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不足10%。核心技术的落后,使我国出口产品受制于国外的情况非常严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用电器冰箱的压缩机,高端液晶电视所用的显像管,以及高端服装的面料来源都是进口的,
甚至商务部网站的资料来源都被印上了深深的外国专利。
2。“两高一资”的加工贸易企业较多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急功近利,对于一些加工企业的选择不够,只是
一味鼓励,一味优惠,接收了西方发达国家转移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量大(两高
一资)的产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费能源、资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特别是经济相对
发达的东部地区,因为开放较早,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各种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也比
中西部严重。
3。加工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