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及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及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双药联合及与综合护理相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6)患者均按照常规剂量,清晨早餐前口服10 mg/d奥美拉唑;10 mg多潘立酮,3次/d,连续4 w为1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施行常规护理模式。

结果研究组治愈45例(67.16%),有效21例(31.34%),无效1例(1.49%);总有效率98.51%(66/67)。

且患者心理状态100% 好转,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愈例11例(16.67%),有效39例(59.09%),无效16例(24.24%);总有效率75.76%。

仅30例(45.45%)心理状态好转。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治疗与综合护理相配合对于FD患者的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综合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道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特征[1],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烧心、饱胀感、食欲不振等,且不能通过器质性原因来解释。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胃动力异常、胃酸分泌过多及内脏高敏感性、饮食不规律及社会心理学等因素有关。

本文使用常规剂量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同时施行综合护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5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FD患者133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7例,男性36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2±1
2.6)岁;病程6月~15月。

女性3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7±1
3.2)岁;病程5~16个月。

对照组66例,男性37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7±12.9)岁;病程7~17个月。

女性2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8±13.4)岁;病程6~18个月。

所有患者均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非妊娠。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剂量,清晨早餐前口服10 mg/d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则按照10 mg/次,3次/d。

连续4 w为1个疗程。

1.2.2 综合护理方法
1.2.2.1对照组建立患者通讯录,1次/w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服药情况并进行记录。

1.2.2.2研究组建立患者通讯录及详细资料,2次/w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服药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增加综合护理内容:①合理健康的饮食指导。

嘱患者进食应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豆类制品,适量鱼禽蛋和瘦肉,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清淡少盐,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和吸烟。

②制定规律的生活方式。

让患者培养广泛的生活情趣,坚持早睡早起,适当午休,杜绝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③安排适度的体育锻炼。

每天必须坚持健康、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以散步等有氧运动为主,坚持1~2 h/d为好。

④进行心理辅导和压力舒缓。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时给予安慰和纾解,让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减压与情绪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评价标准治愈:症状消失且停药1个月后无复发。

有效:症状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

无效:治疗后症状未减轻或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2.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治愈45例(67.16%),有效21例(31.34%),无效1例(1.49%);总有效率98.51%(66/67)。

且患者心理状态100% 好转,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愈例11例(16.67%),有效39例(59.09%),无效16例(24.24%);总有效率75.76%。

仅30人(45.45%)心理状态好转。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FD在我国十分常见,统计显示其就诊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1/10,而占消化内科门诊总量约50%左右[2],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胃动力功能障碍和胃酸分泌过多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FD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症状多表现为胃部不适、疼痛和饱胀感,导致患者进食减少,消化吸收效率下降,从而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夜间易醒、多梦[3],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4]。

如心理烦躁,焦虑、抑郁、易怒,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症状又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感觉和运动[5],从而互为因果,不断加重病情。

正是由于FD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迄今为止尚无十分有效的根治药物进行治疗[6]。

根据FD发病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有>50%的FD患者有胃动力功能障碍,那么通过改善胃动力就会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7]。

由于胃酸过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抗酸药也有较好的疗效[8]。

本文则采用改善胃动力与抗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方式,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观察组6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率16.67%,有效率59.09%,总有效率为75.76%,无效16例,占24.24%。

由于FD的发病原因多样复杂,其中心理、情感、饮食、生活习惯等等方面对FD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本文研究组中,又增加了综合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健康的饮食指导、规律的生活方式调理、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压力舒缓等等,从而使研究组6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率达67.16%,有效率达31.34%,总有效率达到98.51%,
仅1人无效。

由于研究组在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之上,还实施了综合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情绪反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结果提示,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综合护理,确实能够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然,在相当一部分FD患者中,亦有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情况存在,已有的研究报道发现,FD患者中Hp感染率为40%~70%[9],说明Hp感染也与FD发病有关。

所以,在FD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Hp检测阳性,就应该在改善胃动力和进行抗酸治疗的同时,加用抗Hp药物,一定会预期出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也准备在此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ord AC.Eradic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Gastroenterology,2012,142:1613-1614.
[2]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91-97.
[3]王存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45例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10-111.
[4]梁列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胃肠病学,2008,13:125-128.
[5]吴改玲,蓝宇.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心理测试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4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473-1477.
[6]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2006,11:765-767.
[7]过勇,蒋倩,罗粤.多潘立酮治疗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2012,10(9):384-385.
[8]杨改姣.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奥美拉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49-50.
[9]彭娜,徐三平.根治幽门螺杆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1):8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