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融合与非融合杂交技术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融合与非融合杂交技术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d y l o s i s
NI U Yun — f e i , HE Da— we i , S HI Zh i — c a i , e t a l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C h a n g h a i H o s p i t a l , T h e S e c o n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43 0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h y b i r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 t e r i o r f u s i o n a n d n o n — f u s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h e m u h i l e v e l
v i c a l f u s i o n a n d n o n — f u s i o n w a s p e r f o r me d i n 1 8 e a s e s o f mu h i l e v e l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 T h e r e w e r e 1 1 ma l e s a n d 7 f e ma le s ,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a n d e v a l u a t e i t s e f i f c a c y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a n u a y r 2 0 0 8 t o J a n u a y r 2 0 1 2, h y b r i d t e c h n i q u e o f a n t e i r o r c e r —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中国脊柱 脊髓杂志 2 0 1 4年第 2 4卷第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e a n d S p i n a l C o r d, 2 0 1 4, V o 1 . 2 4, N o . 1
仿对 象 的 , 没有 考虑 到放 在一个 周 围不动 、 应力 集 中 的特 殊环 境条 件下 。 我们 不应该 将其 置身 险地 。 从 这 个 角度 出发 , 我 们在 面对 A S D需要 再次 手术 的时候 , 在面对 先 天融 合椎 相邻 节段 椎 间盘病 变 的 时候 , 也
增 加伴 随椎 间盘 内压 力增 高 , 对 于椎 间盘 的退 变具 有加速 作用 。 北 京 大学 第 i 医 院在 2 0 0 5年 4月 ~ 2 0 1 1 年 5月期 间共 有 2 0例 患者 接受 了 H y b r i d术 式 ,其 中 1 6 例获 得 了 3 ~ 7 1 个月( 平均 2 3个 月 ) 的 随访 , 男1 0例 , 女 6例 ; 年龄 3 9 ~ 5 9岁 , 平均 4 8岁 ; 脊髓 型 颈椎 病 ( C S M) 1 1 例, 神 经根 型颈 椎 病 ( C S R) 1 例, 混合 型 颈椎 病 ( C S M+ C S R) 4例 ; 手术 方 案包 括 : 前 路 融 合术 后
了8 . 1 %和 2 . 1 %, 而 融合 术 组分 别 增 加 了 0 . 1 %和 8 . 3 %; Hy b r i d术 式 组 的上 、 下位 相 邻 椎 间盘 内压 力在
C 3 / 4和 C 6 / 7节段 分 别增 加 了 5 . 4 %和 9 . 5 %, 而 融 合 术组 分 别增 加 了 4 4 . 4 %和 4 0 . 6 %; 相邻 节 段 活 动度

对脊柱非融合技术的认识:关于颈椎非融合手术治疗

对脊柱非融合技术的认识:关于颈椎非融合手术治疗
不要 盲 目跟 从 , 不 审慎地 追 求新技 术 , 应避 免 因循 守 旧、 步 自封 。通过 不 断努 力探 索 , 或 也 故 得
出我 国 专 家 自 己的 结 论
中 图分 类 号 : 8 . , 6 73 R6 15 R 8 .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4 4 6 2 8 一 1 0 0 — 6 1 0 — 0 X( ̄ ) O — 0 7 0
维普资讯
限于磨 损 、 屑 、 碎 假体 松动 及移 位等 。 这就 使得 翻修手 术 变得越 来越 普遍 , 建骨 缺损仍 是 一个棘 手 的 问 重
题 并且 会带 来严 重 的并 发 症 。我们设 想一 下 , 如果 这样 的情况 发 生在颈 椎人 工椎 间盘置换 术 后 , 者会 患
接 受 多次 的翻修 手术 么?即便 患 者愿 意接 受手术 , 们脊 柱外科 医 师有 能力解 决这 些 问题 么?记住 我们 我
要 生活 3 ~ O年 , 至更 长 的时间 。 O4 甚
通 过 回顾髋 、 关节 置 换术 的发 展 历史 . 们可 以从 中获得一 些 关于 颈 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的 启示 : 膝 我 假 体越 是能 够模 拟并恢 复 原有正 常关 节 的解剖 和运 动 , 假体 的设 计就 越是 成功 。 置换 远期效 果仍 受 该 但
准” 。近年 来 , 非融合技 术 的兴起 , 传统 手术 受到 冲击 , 非 融合 手术在 取得 满 意近期 效果 的 使 但 同 时 , 着时 日的延 长也 开始 浮现 出一 些 目前 难 以逾 越 的 问题 。 疗脊 柱退 变性 疾患 究竞是 采 随 治
用融合 还是 非 融合技 术 , 为 当前 学术争论 的 焦点 。 成 本期 邀请 了全 国著 名的 脊柱 外科 专 家就 该 课题( 重点 颈椎 ) 行 讨论 , 进 以期 通过 讨论 对脊 柱融合 与 非融合技 术有一 个客观 正 确 的认 识 . 既

严格掌握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联合应用的适应证

严格掌握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联合应用的适应证

严 格 掌 握 颈 前 路 融 合 与 非 融 合 手 术联 合应 用 的适 应 证
S t r i c t i n di c a t i o n s f o r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f u s i o n a n d n o n - f us i o n h y b r i d s u r g e r y
1 0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1 4年 第 2 4卷 第 1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S p i n e a n d S p i n a l C o r d, 2 0 1 4 , V o l ・ 2 4 , N o - 1
p a t i e n t s [ J ] .S p i n e , 2 0 0 7 ,3 2 ( 2 6 ) : 2 9 3 3 — 2 9 4 2 . 3 . Z h a o Y B ,L i Q ,Mo Z ,e t a 1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e r v i c a l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c o mb i n e d w i t h f u s i o n a g a i n s t 2 - l e v e l f u s i o n [ J ] .J S p i n a l
中远期 疗 效 、 并 发症 如 何 ?这些 问题 均 有待 于大 样 本 、 前瞻性 、 多 中心 的研究 及 中长 期 随访 来 进一 步 明
确。
参考 文献
1 .S h i n DA, Yi S, Yo o n d o H, e t a 1 . Ar t i f i c i a l d i s c r e p l a c e me n t c o mb i n e d wi t h f u s i o n v e r s us t wo -l e v e l f u s i o n i n c e r v i 的脊柱 外科 理论 知识及 A C D F / A C C F和 C A D R手术 技巧 , 熟 练掌 握颈 椎前 路 手术 操作 方 法 , 完 善术 前 准备 , 术 中彻底 减压 及神 经保 护 , 重建 颈 椎稳 定性 , 术 后及 时 对症 治疗 , 康 复锻 炼 , 这对 提 高 手术 疗效 有

理性认识邻近节段退变,慎重开展颈椎混合术式

理性认识邻近节段退变,慎重开展颈椎混合术式

合术 式 的前 提是 : 拟施 术节 段尤 其是 拟பைடு நூலகம் C A D R的椎 间隙 必须符 合适 应证 , 排 除禁 忌证 , 减压 彻底 。( 2 ) 当融 合节 段椎 以外 的两 端椎 间隙均 能满 足 C A D R要求 时 ,选择 生 理活 动度 较 大 的椎 间隙行 C A D R( C 5 /
参 考文 献
1 .田伟 .颈椎 融 合 与 非 融合 手 术对 相 邻 节 段 退 变 的影 响 [ J J _中 国脊 柱 脊髓 杂 志,2 0 1 1 ,2 1 ( 1 ) : 5 - 6 . 2 .王 义 生 .脊 柱 融合 术 与非 融 合 术 不 是 相 互 替 代 而 是 互 补 【 J 1 _中 国 脊 柱脊 髓 杂 志 ,2 0 1 1 ,2 1 ( 1 ) : 7 - 8 . 3 .袁 文 .脊柱 非 融合 技 术是 融 合 术 的终 结 者 吗 [ J 】 _中 国 脊柱 脊髓 杂 志,2 0 0 8 ,1 8 ( 1 ) :1 1 - 1 2 . 4 ,孙 宇 .颈椎 人 工椎 间盘 置 换 术 — — 我 们 的未 来 _ J 1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2 0 0 8 ,1 8 ( 1 ) :1 1 . 5 .王 岩 .颈椎 人 工 椎 间盘 置 换 相 对 于 传 统 前 路 融 合 手 术 的 优 势 [ J J _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0 8 ,1 8 ( 1 ) :8 - 9 . 6 .袁 文.对 颈 椎 融 合 与 非 融 合 手 术 的再 认 识 [ J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1 2 ,2 2 ( 6 ) :4 8 1 — 4 8 2 .
姜 建元 ( 复 旦 大 学 附属 华 山 医 院 骨 科 复 旦 大 学 脊 柱 外 科 中 心 2 0 0 0 4 0 上 海市 )

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力 是 否 增 加 以 及 增 加 的 幅 度 如 何 成 为 人 们 所 关 心 的 焦点 问题 。 应 力 增 加 的 结 论 完全 得 到 证 实 。 颈 椎 若 则
人 工椎 间盘 的 非融合 作 用将 被认 可。 幸的是 。 多针 对颈椎 椎体 间固定 融合后 相邻 节段 应 力 变化 的 生 不 诸 物力 学测试 结 果并 未得 出相 同结果 。载荷 控 制与位 移控 制试 验模 式 下所反 映 出的相 邻节段 应 力状 况相 差甚 远 。 加上 试验 条件 与试验 方 法不 同等 因素所 造成 的影 响 , 得 生物 力学研 究 结果仍 然存在 不 确 定 再 使 性 。迄今人 们 还难 以根 据 生物 力 学研 究结 果对颈椎 椎 体 间融合 术和 颈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术 的利弊 和优
科 医生寻求技 术 改进 的 重要 途径 。 颈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术 正是在 上述 背景 下被 设计 并产 生 出来的 。 无论 较早 问世 的半 限 制型 假 体 B y n ds. 是 后 来 出现 的 限制 型 假 体 P o S- 从 设 计 理 念上 都 试 图最 ra c 还 i rd C C. i 大限度地 模拟 正 常人 体 颈椎 间盘 的形 态与 功能 。 2 颈椎 椎体 间融 合的 生物 力学 测试 结果
维普资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8年第 1 8卷第 1 期 C ieeJunlfS i n hn s o ra pn ad o e
C r 2 0 ,o. , o1 od,0 8 V 1 8 N . 1


对 颈 椎 人工 椎 间盘 置 换 术现 状 的认 识 与思 考
椎 间关 节) 动功 能 的作 用 ; 运 不尽 相 同之 处在 于 : 更 重要 的使命 是要 防止 既往 由于颈椎 椎 体 间 融合 所 其

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宋祖坤;陈旭狮;张嘉伟;桑朝辉;孟湛东;江建明【摘要】退变性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自Robinson和Smith首创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脊髓腹侧压迫所致颈椎病的主流术式.该文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非融合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混合术及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退变性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9页(P113-121)【关键词】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术,外科;骨移植;脊柱融合术;椎间盘;关节成形术,置换;混合术;外科手术,微创性【作者】宋祖坤;陈旭狮;张嘉伟;桑朝辉;孟湛东;江建明【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R687退变性颈椎病是成人颈脊髓损害的常见原因。

对于症状严重或呈进行性加重、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施行手术治疗,以尽早对受压脊髓、神经根及血管彻底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及生理弯曲,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功能。

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脊髓压迫来源及位置、受累节段数、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而定[1-2]。

其中颈椎前路手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适用于存在局限性颈椎管狭窄且压迫主要来自腹侧者,特别是对于伴有颈椎不稳的患者,前路融合手术可以起到恢复生理弯曲及稳定颈椎的作用。

本文就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非融合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混合术及微创手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颈前路Hybrid术式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完美平衡吗?

颈前路Hybrid术式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完美平衡吗?
袁 文
( 第 二 军 医 大 学附 属长 征 医院 2 0 0 0 0 3 上海 市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 0 0 4 — 4 0 6 X . 2 0 1 4 . 0 1 . 0 1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1 . 5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0 6 X( 2 0 1 4 ) 一 0 1 — 0 0 0 5 — 0 2
整 体 ROM ; HS手术 对整 体 ROM 没 有 明显影 响 [ 1 1 。AC DF组 手术 节段 ROM 最 小 ; A DR 组 手术 节段 R . OM} g 对 于正常颈 椎 变化 不 大 ; HS 组 则介 于二 者之 间。 AC DF手术 导致邻 近 节段 ROM 增加 ; A DR 术
动 与 骨性 融合 的 混合 术 式 ( h y b r i d s u r g e r y , HS ) , 即在 不 同 节段 一期 进 行 融合 与 非 融合 的联 合 手术 应运
而生 。
迄 今 为止 , 一 些 学者对 多节段 A C DF和 A DR 以及 HS的生 物 力学特 性进 行 了研 究 。研 究表 明 . 两 节段 AC DF手 术降低 了 c 4 ~ T 1的颈椎 整体 活动 度 ( r a n g e o f mo t i o n , R0M ) : 两 节段 AD R 手 术增 加 了
增 高。
为保 留手术 节段运 动功 能 , 近年 来 颈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 ADR) 手 术获得 了长足 发展 目前 普遍认 为, C3 - C7的 单 节段 椎 间盘病 变是 A DR 手术 较好 的适 应证 , 且 临床 疗效令 人鼓 舞 。 然而, 对 于 多节段 颈

前路置换和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前路置换和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目前在治疗颈椎病 时颈前路 减压植 骨融合 内 固定 术应用 最为广泛 , 不但能够有效 的解除脊髓 、 神经根 的压 迫 , 而且可 以 维持脊柱 的稳定性 , 促进椎 间的融合 , 达 到治疗的 目地 。然而 , 随着 临床应用 的增多 , 发现部分患者会 出现邻 近节段 的退行性 改 变等情况 … , 多数学者认 为是融合 固定使 目标节段失 去了活
压的症状和体征。②患者术前 接受 系统 的保守 治疗 无效 。③
影像学显示脊髓或神经 根受压 , 且来源 于某单个节段 。( 2 ) 排 除标准 : 排除骨质疏松 、 结构不稳等情况 。 1 . 3 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 与脊 神经根分布
B组 佩戴 2周 。两 组 均 给 予 抗 炎 等 药 物 治 疗 3~5 d , 术后 l d
c 2~T l的整 体 活 动 角 度 , 作 为整 个 颈 椎 的活 动 度 J 。
例, 女 6例 ; 年龄 5 0—7 8岁 , 平均年 龄 5 3 . 7岁 ; 脊髓型 7例 , 神
经 根 型 6例 , 混 合 型 3例 。
1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 ) 纳入标准 : ①具有脊髓 或神经根受
1 . 6 术后处理 术后颈托外固定制动 , A组 患 者 佩 戴 3个 月 ,
分为两组 : 第一组为颈前路 减压植 骨融合 内固定术组 ( A组 ) , 共 3 4例 , 其 中男 2 2例 , 女 1 2例 ; 年龄 为 4 8~ 7 9岁 , 平均 年龄 5 4 . 8岁 ; 其中脊髓 型 1 6例 , 神经根型 1 0例 , 混 合型 8例 。第二
组为 B r y a n人 工 椎 间 盘 置 换 术 组 ( B组 ) , 共 1 6例 , 其 中男 1 0

颈椎融合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评价

颈椎融合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评价

03
颈椎稳定性
载荷分担
生物力学环境改善
颈椎融合术通过植骨或植入物实现相邻颈 椎间的骨性连接,提高颈椎稳定性,减少 因颈椎不稳引起的疼痛、神经症状等。
融合后的颈椎节段能够更有效地分担载荷 ,减轻邻近节段的压力,降低邻近节段退 变的风险。
颈椎融合术可改善颈椎的生物力学环境, 包括减少异常活动和应力集中,有利于维 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功能。
03
颈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评 价
疼痛缓解程度评估
VAS评分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 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表 示疼痛缓解越明显。
疼痛缓解率
计算术后疼痛缓解的患者比例,以评 估手术对疼痛的改善效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JOA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 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生物力学与影像学在手术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融合节段稳定性评估
相邻节段退变风险评估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可 综合评估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判断手 术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 观察,可预测其退变风险,为患者提 供个性化的康复和治疗建议。
并发症诊断与处理
生物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处理如假关节、骨不连等并发症 ,保障手术效果。
神经功能改善率
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患者比例,以评估手术对神经功能 的恢复效果。
活动度改善评估
NDI评分
通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分数越低表示 活动度改善越明显。
活动度改善率
计算术后颈椎活动度改善的患者比例,以评估手术对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效果。

专题教程:颈椎植骨术后融合与不融合从诊断到手术原则

专题教程:颈椎植骨术后融合与不融合从诊断到手术原则

专题教程:颈椎植骨术后融合与不融合从诊断到手术原则来源| 骨今中外文| 贾连顺(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颈椎外科各种减压和稳定手术,几乎都需要植骨融合,以获得生物学(骨性)连接,确保术后颈椎生理功能稳定。

临床上某些因素常造成植骨不融合,并形成假关节,而外科医生由于认识不足,手术后常常忽略植骨是否愈合。

由于对创伤与疾病学认识不足和技术水平差异造成颈椎融合术后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这种颈椎植骨手术不融合即指颈椎融合失败,在试图获得骨性连接节段局部,发生并持续存在异常活动,最多见也是最早产生的临床表现为颈部痛并牵扯肩背部。

如果手术3个月后,持续存在颈部疼痛,应该引起重视并应该进一步神经系统检查,并评价手术节段植骨愈合情况,根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作出判断。

体格检查:检查颈部运动功能状况;局部有无疼痛或压痛;肢体与躯干感觉与运动功能变化、肌肉容积、力量变化。

影像学检查:普通或数字化X线平片,常规包括标准正侧位片及伸屈动力侧位片。

目前关于植骨不愈合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一、判断植骨融合与不融合的依据1、颈椎前路植骨融合主要依据颈椎植骨完全融合:植骨间隙由骨小梁填充;椎体与植入骨间隙已有骨小梁呈现桥状连接;动力位X线片上,在椎间连续骨小梁通过或出现椎体前方、侧方骨桥连接,节段间稳定,终板与植骨界面也未出现间隙。

2、颈椎植骨不融合依据颈椎植骨不融合:植骨间隙无骨小梁填充;缺乏骨小梁和骨桥连接;伸屈动态侧位片融合节段表现相对位移;X线平片植骨边缘有透光区;出现骨吸收现象。

动力位X线片可判断植骨不融合,在X线片上可表现出透亮区、植骨下沉、终板与植骨界面吸收并出现间隙、内固定移位、松动或断裂等不稳定等现象。

对植骨融合的X线与CT评价对比发现,X线平片植骨融合率为96%时,CT验证融合率仅为70%。

因此,更注意临床特征性表现,才能早期准确予以判断。

CT评价植骨的椎间融合,可清楚显示融合椎间的骨性结构有无桥接骨小梁形成。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王磊;陈华;祁荣;李佳;李涛;何钊【摘要】目的:比较采用 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及常规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使用钛板、Cage 治疗青年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结果分析。

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青年颈椎病患者47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2~38岁。

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及手术所用器材的不同将患者分成 A 组(颈椎前路钛板、Cage)、B 组(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两组。

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术后2年等时间段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 Bazaz 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及并发症的产生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两组患者术后 JOA评分、VAS 评分及 NDI 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A 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吞咽困难症状,B 组患者术后1周内有11例出现吞咽困难。

随访时期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内固定失效、感染等情况。

结论 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及颈椎前路钛板、Cage 置入治疗青年颈椎病近期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Zero-P 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arly follow-up outcome of Zero-P implantation and anterior cervical pltae and cag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Methods From Feb 2009 to Nov 2012,47 patients underwent Zero-P implanta-tion and anterior cervical plate、cag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26 males and 21 female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ere 22 to 38 year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by their wishes and different operation equipmen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fore surgery and at 3 day,3,6,12 an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Clinical outcom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y 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score,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Post-operative dysphagia associated complication were assessed by the Bazaz dysphagia score system.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ad a satisfied neurologic improvement. JOA、VAS and NDI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ly improvement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11 patients complained of dysphagiain one week after surgery in group B and 1 patient complained in group A.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s or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Zero-P implantation,anterior cervical pltae and c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have an excellent early clinical outcom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Zero-P has earned low postoperative dysphagia.【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1057-1061)【关键词】零切迹内固定系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青年型颈椎病【作者】王磊;陈华;祁荣;李佳;李涛;何钊【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随着现代化诊疗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发生机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青年颈椎病患者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

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袁明忠袁秋刘星刘渊杰郭志远

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袁明忠袁秋刘星刘渊杰郭志远

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袁明忠袁秋刘星刘渊杰郭志远发布时间:2023-06-07T06:01:52.09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袁明忠袁秋刘星刘渊杰郭志远[导读] 研究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均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如果想要保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四川荣县人民医院 643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均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如果想要保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机体患脊髓型颈椎病时的治疗方法。

在疾病初期,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当疾病进展到后期时,保守治疗的效果有限,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对照研究

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对照研究

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

方法:将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病变的29例患者,分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a组)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b组),比较两组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

结果: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椎体高度丢失量大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组(p<0.05)。

结论:椎间融合器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颈椎前路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对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颈椎;椎体高度;椎间融合器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造成脊髓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以中老年人为多见[1]。

主治疗目的是对受损颈椎减压并固定。

目前主流的并为广大外科医师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

自cloward和smith-robinson报道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以来,学者们在防止植骨松动、脱出、塌陷,提高植骨融合率等方面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计92例,取其中单节段病变患者29例;临床表现以四肢麻木无力、躯干束带感、行走不稳、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等中一项至数项,并呈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证实诊断。

其中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的15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的14例。

手术方式均采用右侧smith-robinson的减压标准术式。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中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中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中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患者共计76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4种不同融合方式,术后观察随访8个月~1年(平均9.3个月)。

结果植骨融合率按Zdeblick标准分析,融合率分别为100%、93.8%、100%、69.2%。

结论自体髂骨、cage与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相比之下,异体骨植骨融合率较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融合方式融合率【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115-01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占颈椎病的10%~15%[1],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及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

手术治疗原则上应根据致压物所在的部位切除致压物和减压。

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恢复颈椎生理屈度和椎间隙高度,及时并合理的恢复和改善脊髓的形态,消除脊髓的水肿,改善脊髓的血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充分考虑保留颈椎运动节段的基础上固定、融合和稳定颈椎。

前路融合可以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等不同方式。

本文分析了2009~2011年在××医院脊柱骨科行前路手术的76例CSM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率的影响,比较不同融合方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共计共计76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37~71岁,平均55.3岁,病史3个月~10年,平均25.2月。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均手术治疗,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手术的22例,颈前路减压cage植人融合手术的16例,颈前路减压钛网融合融合的25例,颈前路减压异体骨植入融合手术的13例。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使用,治疗临床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进行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

其中脊髓受压表现者9例,神经根刺激症状者6例,病变节段c4/5 c5/6 8例,c3/4 c4/5 c5/6者5例c3/4 c5/6 c6/7者2例,以上患者均一期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人工颈椎间盘或dci(dynamic cervical inplant)植入术。

术前,术后采用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l)评定,术后进行odom评分测定,定期随访植入物稳定性,颈椎临近节段稳定及退变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ml。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随访时间半年,末次随访时,joa评由术前平均8.6分提高到12.4分。

ndi 评分由术前平均42.6分降至30.6分。

odom评定结果优6例,良7例,尚可2例。

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内植物无松动移位。

结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尤其是跨节段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兼顾了颈椎稳定性与活动度,尽可能避免长节段固定带来的并发症出现,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融合与非融合;颈椎人工间盘;dci【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08-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颈椎病患者尤其是多节段跨节段颈椎病患者的出现困扰着临床骨科医生。

颈椎病的经典治疗方法为前路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术式。

随着脊柱重建外科的发展,既满足颈椎稳定性又满足颈椎活生理动度的理念成为脊柱外科的新要求。

目前颈椎非融合技术大致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和dci植入两种,在临床上常见到多节段甚至是跨越节段的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前路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颈椎病前路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 摘要 】 目的 分析 四种颈椎 前路 融合术 的疗效 。 方法 用 四种融合方 式对 2 1例 因颈椎 病患者 行前路减 4
压 。其 中单 纯髂 骨植 骨 ( A组 ) 节段 4 单 0例 , 双节 段 2 2例 ; 颈椎 前路 减压 界 面 固定术 ( B组 ) c r clit b d ( ev a n ro y i e fs cg CF )单节段 4 ui ae IC o 0例 。 双节 段 2 例 ; 骨融合 并颈 椎前路 钢板 内固定 ( 1 植 c组 ) 单节 段 4 5例 , 双节段 2 3
例 ; IC并前路 钢板 内固定 ( CF D组 ) 节段 3 单 5例 , 双节 段 1 5例 。术 后定期 随访及拍 摄 x线 片 , 观察疗 效 、 间高 椎
度、 颈椎前 弯 曲度和 融合情 况 。 结果
平 均 随访时 间 32年 ,经过 随访 ,A组融 合率 为 8 .% , 融 合率 为 . 21 B组
表 2 双 节 段 4组 患 者 一 般 情 况
随着颈椎前路 固定器械 、 体 间融合技 术及 界 面固定理 论 椎
的发展 , 出现了界 面 内固定 (T C , A C T F B K, H F等 )、 椎 颈 前路 钢板 ( aprA , r n等钢 板 ) 等 内 固定 方 法 C。 C sa , o O o i 2 ] 19 ~ 0 5年 1月 我 院采用 4种颈 前 路融 合 技术 治疗 了 95 20 2 1 各类型颈椎 病 , 4例 随访 2 1 , 将结果报 告如 下 。 4例 现
双节段 患者各分为 4组 ,4组具体 情况见 表 1 2 ,。
表 1 单 节 段 4组 患 者 一 般 情 况
131 疗 效评 定标 准 、.
根 据 日本矫 形外 科学 会 (aa ee Jpn s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黄春辉;陈天陪;吴秀明【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30【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2018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

常规组实施颈后路锥板成形手术,研究组实施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

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颈肩疼痛程度、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

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失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

术前2组颈肩疼痛程度、颈椎曲度、Cobb角、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颈肩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颈椎曲度、Cobb角、ROM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颈肩疼痛程度,改善其脊髓神经功能,而且并发症少、颈椎活动度明显提高,术式安全可靠。

【总页数】3页(P159-161)【作者】黄春辉;陈天陪;吴秀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并发症对比3.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固定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比较4.改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并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术前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手术配合护理课件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手术配合护理课件
清洁消毒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卫生和无菌 状态。
THANKS
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师进行麻 醉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确 保手术室内的仪器设备正常运 行,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巡回护士还需协助器械护士传 递器械和敷料,并保持手术室
的整洁和安全。
医生与护士的沟通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与护士应保持密 切的沟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护士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异常情况,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 处理。
02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 士应迅速、准确地传递 手术器械和敷料,并保 持无菌状态。
03
器械护士还需协助医生 进行手术操作,如拉钩、 止血等,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04
器械护士应密切关注手 术进展,及时向医生提 供必要的器械和敷料。
巡回护士配合
01
02
03
04
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前核对患者 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等 信息,确保手术正确进行。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指导 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 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脑脊液漏防治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等症状, 及时发现并处理脑脊液漏。
神经功能监测
观察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康复指 导
功能锻炼指导
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医护人员需熟悉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 手术部位的损伤或感染。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合理选用抗生素等药物,以预防感染 和促进术后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