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鲁科版必修二《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理论知识,本章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元素是大家所熟悉的。
【投影】溶洞、珊瑚、可燃冰【过渡】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回答】略【设问】大家举出了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很多含碳物质,人类是生活的主角,咱们自身有没有含碳物质?【介绍】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延续需要基因(投影);当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投影);这些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原因之一(投影);新材料的诞生总会在某些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投影)这辆赛车敏捷防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车身谁碳纤维材料。
生命、环境、能源、材料是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主题,而它们与多种多样的含碳物质密切相关,只有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碳元素及其含碳物质才能更好的利用它们,服务于人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首先看最简单的含碳物质——碳单质【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问】大家知道的碳单质有哪些?【学生回答】金刚石、石墨、C60【投影】金刚石、石墨、C60外观图【讲解】碳的单质还有很多,我们就选取大家最熟悉的这三种来研究,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极高;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的片状固体,质地软;C60式灰黑色固体,通常储存在四氯化碳中。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120170919324.doc

碳的多样性板书设计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Na2CO3 NaHCO3 1.与碱反应2.与盐反应3.稳定性4.与酸反应5.相互转化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鲁科版必修一《碳的多样性》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一《碳的多样性》说课稿一、引子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老师,今天我带来的内容是《碳的多样性》。
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学习碳的四种排列形式和碳的构成物质,探究碳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碳的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碳的四种排列形式:石墨、金刚石、纳米管和富勒烯,及其特点;•掌握不同构成物质中碳的多样性:有机物、无机物和半有机物;•讨论碳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发展学生观察、实验、整理材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碳的四种排列形式和特点1.1 石墨石墨是由大量的碳原子通过键结构形成层状结构。
它的层与层之间只有弱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石墨具有了“软硬不一”的特点。
石墨可以作为铅笔芯,因为其层状结构能够产生滑润感,并且不会磨损纸张太多。
1.2 金刚石金刚石是由大量的碳原子通过键结构紧密堆积形成的晶体。
金刚石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紧密相连,使得它成为最坚硬的天然物质,常用于工具和珠宝制作。
1.3 纳米管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管状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依次排列并形成非常密集的连接。
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可以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和材料加固方面。
1.4 富勒烯富勒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球状结构,它的分子由一系列五、六元环构成。
富勒烯在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药物输送和光电子器件中。
2.碳的构成物质:有机物、无机物和半有机物2.1 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葡萄糖、酒精等。
有机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食物的营养和塑料制品等。
2.2 无机物无机物是不含有碳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盐酸等。
无机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矿物质和水等。
2.3 半有机物半有机物是指含有有机基团或碳骨架的化合物,例如脱氧核糖核酸(DNA)。
半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存储和传递。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案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案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节分析知识脉络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金刚石、石墨、C60和碳纳米管的性质和用途,表达碳单质的多样性,并阐述了同素异形体。
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表达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
通过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的转化,表达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具有时代性和有用性,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关注猎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猎取知识的过程,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培养。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碳单质的多样性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明白含碳化合物一样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
(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明白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要紧缘故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了解碳酸钠的要紧性质和碳酸氢钠的要紧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明白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依照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明白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要紧缘故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明白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样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要紧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看、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白得研究物质性质的差不多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
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化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了解碳元素的转化,为人类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
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做笔记,记忆
4.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
NaHCO3反应更剧烈
解释原因:H++CO32-=HCO3-
H++HCO3-=H2O+CO2↑
观看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两种盐性质的比较
分析,总结,
过渡:正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比较广泛,导致了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多媒体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问、讲解、等内容)
学生的学习行为
设计目的
大家有遨游太空的梦想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除了可以坐航天飞机去太空外,还有更便捷的方法,那就是乘坐空间电梯,展示图片
倾听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分工合作,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板书1.与碱的反应
实质不同,碳酸钠与碱能反应是因为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而碳酸氢钠是因为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的反应
认真做笔记,并思考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反应的实质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教材内容展现]1)常见碳单质的结构和状态,同素异形体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方程式)3)自然界中碳的转化,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交流研讨)[教学建议]1、不要求学生掌握碳的三种单质中碳原子的结构2、知识技能重点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3、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应用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第一课时【学案设计】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问题探究:1、你能举出哪些碳元素的单质?2、为什么同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碳单质?阅读课本完成下表小结:1、、、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2、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性质几乎相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讨论探究】1、你熟悉哪些碳酸盐?哪知道这些碳酸盐有什么性质?推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归纳整理】1、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B、NaHCO3比Na2CO3稳定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相同C、是氧化还原反应D、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小苏打,一份直接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先加热至恒重,再与稀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一样多 B.消耗同浓度的盐酸后者多C.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一样多(不包括加热生成的)D. 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后者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碳的多样性课件 教案 说课稿 学案(5份) 鲁科版

化学方程式
10
11
BaCO3
归纳
Na2CO3
NaOH 或加热
少量的 HCl
NaHCO3
CO2
12
想一想?
如何鉴别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
固体
液体 (等浓度)
13
课后思 考
如何实现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之间的转化?
14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碳的多样 性 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
念
探究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安徽省霍山中学 荣涛
1
2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同 异体 由同一种元素素组成的形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以下哪些物
O2和O3
冰和水 Na和Na+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碳的多样性》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碳的多样性》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了解并能讲述碳在自然界的循环2、掌握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3、了解溶洞、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掌握发生的反应方程式4、能够了解水垢的形成及除去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教学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了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的物质,但是由于受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广度的限制,很难达到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水平。
本节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的转化介绍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并能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
碳族元素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已知物质中,含碳化合物达几千万种,其中大多数是有机物,学好本节课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强,已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元素的物质,但由于受初中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现在让学生在第一章学习过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之后再来研究其常见和常用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2.了解溶洞的形成,工业炼铁的原理等。
3、能够用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溶洞的形成,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的科学思维。
3.进一步体验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碳的多样性课件 教案 说课稿 学案(5份) 鲁科版

4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5
探究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化学式 俗 名 Na2CO3 苏打或纯碱 白色固体 均易溶于水( Na2CO3 > NaHCO3 )
均显弱碱性( 等浓度时Na2CO3 > NaHCO3 ) 用于玻璃、造纸工业 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6
NaHCO3 小苏打
色
态
溶解性
酸碱性
NaOH 或加热
少量的 HCl
CO2
NaHCO3
12
如何鉴别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
液体 (等浓度)
固体
13
如何实现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之间的转化?
14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鲁科版(精品教案)

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泗县二中熊荣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查阅资料,了解、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将学生编为四组;、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针对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学案鲁科版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二. 教学目的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和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2、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体会其差异;3、据生产、生活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能解释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
三. 教学重点、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金刚石:(1)性质及应用:硬度极高、无色透明的晶体。
可用于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及大理石等。
(2)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直接连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2、石墨:(1)性质及应用: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等。
(2)结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层与层作用较弱,可以相对滑动。
3、C60分子:(1)性质及应用:灰黑色的固体。
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结构: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碳原子位于球的表面,呈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排列,球内是空的。
4、碳纳米管及其他碳单质:碳纳米管管状单质。
同素异形体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思考:①同素异形体的成因是什么?②你所知道的其他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还有哪些?(解答: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
② O2与O3、红磷和白磷等)小结:1、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要素:(1)必须由同一元素组成(2)必须是单质(3)必须结构不同2、不同的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1、分类:有机物和无机物2、常见的碳酸盐及其成分大理石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菱锌矿ZnCO3菱镁矿MgCO3菱铁矿FeCO3 3、重要的两种盐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1)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应用:(2)主要的化学性质a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与酸 Na2CO3HCl Na2CO3CO2H2ONa2CO3CH3COOHCO32 2H=CO2↑H2O CO32CO2H2O=2HCO3CO3CH3COOH=CO2↑H2O2CH3COO②与碱 Na2CO3Ca(OH)2Na2CO3Ba(OH)2CO32Ca2=CaCO3↓ CO32Ba2=BaCO3↓③与盐 Na2CO3 CaCl2 Na2CO3BaCI2CO32Ca2=CaCO3↓ CO32Ba2=BaCO3↓b 碳酸氢钠的性质①与酸NaHCO3 HCI HCO3H=CO2↑H2O②与碱NaHCO3NaOH HCO3OH= CO32H2O③受热易分解 NaHCO32NaHCO3 Na2CO3 CO2↑H2Oc Na2CO3与Na2CO3•10H2O之间的转化Na2CO3溶液结晶生成Na2CO3•10H2O ,Na2CO3•10H2O风化失水变为Na2CO3。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引入】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指导阅读】阅读P60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高中化学 3.1 碳的多样性 教案1 鲁科版必修1

化学:鲁科版必修1《碳的多样性》教案(1)碳的多样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
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碳的多样性》说课稿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碳的多样性》说课稿一、引言(100字)本节课是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碳的多样性》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碳的多样性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碳元素的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以及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00字)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将掌握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认识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将掌握化学公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够分辨碳的同素异形体,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实验结果。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50字)1.掌握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2.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其区别;3.认识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50字)1.理解与区分碳的同素异形体;2.掌握化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200字)1. 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150字)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有机化合物,提问: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的讲授(400字)2.1 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150字)通过讲解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帮助学生了解碳元素的特点,如稳定性高、能够与多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等。
2.2 碳的同素异形体(150字)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包括同分异构体、环状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
通过实际案例和示意图,详细解释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差异和性质差异。
2.3 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100字)通过列举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醛、酮等,讲解其结构和性质,并介绍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甲烷的燃料、乙烯的制品等。
3. 实验演示(300字)3.1 实验目的(50字)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碳元素和其化合物的理解。
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优秀教案)

项目本节剖析课标要求大纲(目标)重点、难点课标剖析教课方法教课过程(-)碳的多样性 ( 课时 )内容备注主假如回首初中学习的碳及其有关化合物的知识. 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观点. 认识碳的三种常有的同素异形体,知道碳原子的多种摆列方式造成了物理性质的差别。
.掌握和的主要性质及互相转变。
.认识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认识碳的三种常有的同素异形体掌握和的主要性质及互相转变实验、议论、阅读前言:有两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特别多,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有关。
一内容可能过个是碳,是构成有机世界的主角,一个是硅是无机世界的骨干。
碳在自然多,依照情界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主要以化合态为主。
况可调到下上一章我们学习到,元素构成物质的形式多样,一种元素可构成多种单质,一课时如和、红磷和白磷等。
不一样元素间也可构成不一样物质,而且元素同样时也可形成不一样的物质,如、、等。
关于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一样单质,我们往常将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一.碳单质的多样性.同素异性体()定义: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一样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常有的同素异形体和红磷和白磷金刚石、石墨和.碳的三种单质()石墨构造性质碳原子层状摆列易滑动、质软层与层结协力较弱层内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三个可导电碳原子相连 ( 每个碳原子还余一个电子没有参加形成单质)层内最小的碳环为平面正六边* ( 相邻的线线的夹角为 )形每个六边形实质据有原子数为× ( 个)()金刚石构造性质网状空间构造硬度较大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四个碳原可导电子相连 ( 每个碳原子还余一个电子没有参加形成单质 )最小的一个单元是正四周体* ( 相邻的线线的夹角为109 028’ )()分子是一个大的分子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三个原子相连分子中含有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规律:碳原子的多种连结方式造成了碳单质的多样性。
二.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含碳元素的单质不计其数,为研究方便我们习惯大将它们分红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碳酸及其盐有机化合物:由与、、等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和() 强复原性:在高温下拥有复原性CO,高温、、、() 可燃性→() 与水蒸气反响高温()()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产物不一,与量有关 ) ()→→→() 弱氧化性高温.(苏打)和(小苏打)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化学性质:() 与酸反响实验::反响较慢:反响很快解说:重申:中加入少许的盐酸不会产生气体中加入少许的盐酸则可产生气体() 与盐反响实验:→,:积淀,积淀溶解→不反响 ( 实验不做,因浓度难于控制)() 与碱反响→不反响实验:→,() 热稳固性较稳固,难分解不稳固,受热易分解:↑小结:本节我们主要议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经过察看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认识到因为碳原子的摆列形式多样性造成了碳单质的多样性。
碳的多样性教案

老师问:12C14C是同素异形体吗
同学:是 不是···
老师在问:235U238U是同素异形体吗
同学:不是,他们是同位素
老师:很好。我们以前学过同位素和现在的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的
同位素: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
老师:同位素强调是同一种元素,而同素异形体强调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
同学:不一而论
老师判断其可行性。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62页,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记录在表中。现在开始实验,主要记录实验现象。
请同学总结他们实验的结果。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老师总结
总结:这堂课我们学到了同素异形体,比较了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差别。碳的化合物中我们主要学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实验。对于我们开始讲的钻石不翼而飞的事件大家有结论了吗?失主说了用放大镜在太阳下看钻石,后来就走了去接电话了,我们都知道下午的太阳温度是很高的,放大镜有聚光的作用,钻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了它的着火点,钻石就自燃了变成了CO2
同学:七嘴八舌的积极回答
老师:让我们先学习今天碳的多样性就知道了
2教学过程
(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老师:请同学说说你们知道的有哪些碳单质?
同学:“钻石”、石墨、C60
老师:你们说的都很好,我有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一类的单质称为什么?
同学:不知道(提示:O2O3)或者答同素异形体
引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老师: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多样性》教案
授课时间2013、5、14第1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肖国原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