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一)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首先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对别人、对社会,而不是对生产者自己的有用性便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而不仅仅是自然范畴、商品学的对象。

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使用价值。

商品要能够交换就必须有用,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商品除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因素,而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交换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也就是说,价值量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而相对地提高或降低。

3.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这一理论经历了从配第、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发展过程,
是人们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劳动价值论呀,这可是个超有趣的东西呢。

劳动价值论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就好比咱们每天吃的面包,那可不是凭空就出现在货架上的。

从农民伯伯种小麦开始,就有劳动在里面啦。

农民伯伯要耕地、播种、浇水、施肥,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劳动。

而且这劳动可不容易,大太阳晒着,还得弯腰驼背地在地里忙乎,多辛苦呀。

然后小麦变成面粉,又有工人师傅在面粉厂里忙碌,操作各种机器,把小麦磨成白白的面粉。

这也是劳动呀,而且是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呢。

再到面包师把面粉做成美味的面包,这中间又花费了面包师的心思和体力。

从最初的原料到最后的成品,每一个环节都是劳动在发挥作用,这些劳动就赋予了面包价值。

要是没有这些劳动,咱们就只能对着空空的田野和一堆麦粒发呆,根本吃不到香喷喷的面包。

而且,不同的劳动还决定了价值的大小呢。

比如说一个有多年经验的面包师做出来的面包,可能就比新手做的更精致、更好吃,那它的价值可能就更高一些。

劳动价值论还让我们看到了公平的一面。

每个人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就像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辛苦工作的工人,他们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动作,为的就是能拿到那份工资,因为他们的劳动创造了价值。

如果有人不劳而获,那就是不公平的。

这个理论就像是在告诉大家,你看,大家的东西都是靠劳动得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劳动价值论的体现。

去商场买衣服,那些漂亮衣服背后是设计师的灵感劳动,是裁缝师傅的手工劳动。

我们住的房子,也是建筑工人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劳动成果。

所以呀,劳动价值论让我们更加尊重劳动,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是劳动创造的。

劳动价值论就像一个生活的小秘密,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就会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新的认识。

我们会更加珍惜那些通过劳动得来的东西,也会对那些辛勤劳动的人充满敬意。

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魅力所在啦。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A. 剩余价值的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C. 价值规律D. 资本积累答案:C2.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生产率D. 社会劳动生产率答案:B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C. 资本的过度积累D. 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它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的交换,表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

这一理论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经济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和消费、投资和储蓄、就业和失业等经济指标会呈现明显的波动。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和无序竞争所导致的。

三、论述题1. 试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答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是通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而工人在实际工作中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其工资。

这部分超出工资价值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的利润来源。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根源。

2.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其次,为了维持利润,资本家会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加剧工人的剥削。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受18世纪德国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爱德华桑代克(David Ricardo)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关于劳动在形成物价中所发挥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用来制造物品的唯一有价值的因素,价格和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它改变了以货币流动解释价值的传统理论,把价值的形成归结为劳动的形成。

劳动价值论有五个基本内容: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劳动是成本费用,物品价格的根本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这里所讨论的劳动不一定要求物质上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也可以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结合的劳动。

2.异报酬:价值不仅仅是由劳动来决定的,还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规模,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劳动者报酬不同的情况,即差异报酬的存在。

3. 价值的浮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依劳动而定,随劳动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具有浮动特性。

4. 估价模型:从劳动价值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特定的估价模型,也就是劳动价值模型,根据不同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的质量,可以把价值计算出来。

5. 价格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的增多而减少,也就是说,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货物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是:价值的本质是由劳动来决定,劳动者报酬会有所差异,价值具有浮动特性,可以得出劳动价值模型来估计价格,价格随劳动的增多而减少。

据此,要理解价值的形成,必须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做起,从它所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价值的形成机制,并正确地解决价值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形成价格时,必须注意结合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充分考虑劳动者报酬的差异,价值的浮动等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所处的价值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合理的物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劳动价值的形成和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首先,劳动价值的形成。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有用价值,这个过程称为劳动的有用性。

而在商品交换中,劳动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劳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在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相对交换比价,也就是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规律”,即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也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价值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价值,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劳动时间,它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在这个理论中,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一定的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商品价值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提供了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资本家却通过剥削工人,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个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和危机。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这个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和危机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5.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形成价值。

6. 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来调节生产和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而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揭示商品价值本质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的一种基本理论,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由此可以看出其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所有物品都是由人类
劳动或自然力量所制造的,(2)这些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
的劳动量,(3)通过市场竞争和供需关系,商品价值会最终体现在经
济活动的价格中。

首先,劳动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基础。

商品的生产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商品的生产成本与生产出的数量有关,因此,商品的生产成本直
接关系着商品的价值。

其次,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量度尺度。

商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需
要确定所需劳动时间,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劳动时
间是一个客观的标准,不同人之间所需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

最后,市场竞争和供需关系是商品价值体现在价格中的桥梁。


有同样价值的商品,如果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相应下降;
相反,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就会相应上涨。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学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强调了劳动在经济活动
中的重要性,对消除不公平分配的问题具有强力的指导作用。

同时,
它也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一
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学本质与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
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反映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按照平均社会技术条件下,完成某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就越高;
劳动时间越短,商品价值就越低。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使用价
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价值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具有的
一种抽象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通过劳动时间论证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
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交换等量价值的原则。

不同的商品之间可以通
过劳动时间的比较来实现价值的等量交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并揭示了商品经
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但却被占有者占有。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和劳
动者自身所必需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剩
余价值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时间,通过
劳动时间的比较实现价值的等量交换。

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和剥削关系,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答题模板

劳动价值论答题模板

劳动价值论答题模板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主要观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由抽象劳动形成,是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耗费。

以下是一个劳动价值论答题模板:1.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由抽象劳动形成,是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耗费。

2. 分析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为科学认识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

3. 论述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即等价交换。

指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如价格管制、反垄断等。

4. 思考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等)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无法解释非物质产品(如知识、信息等)的价值创造机制。

在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时可能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

5. 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劳动价值论的应用。

如苹果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了商品价值的提升。

这体现了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观点。

又如某餐厅通过优化菜单和服务质量来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了商品价值的提升。

这体现了劳动价值论中价值由抽象劳动形成的观点。

6. 总结劳动价值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倡导创新和科技进步,发挥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强政府宏观干预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三、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其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活劳动和物化的劳动均 能创造价值。 2.依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进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劳动 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能够存在的 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2.具体劳动 (1)含义 ①是从劳动的 具体形态考察的。(是 看得见的) ②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使用价值体现轻重不同的劳动,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比如,木匠劳动的目的是制作某木器。劳动对象是木料,使用的工具是斧子,锯子等。这种在一定的具 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4.价值
(1)概念
(2)理解 ①商品的价值通过 交换得到体现。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作为商品,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 对立的,是 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取得价值,而商品购买者则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卖者必须让渡商品 的使用价值,买者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兼得,要得到一方,必须以 放弃另一方为前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商品的内在矛盾 得到解决。 (三)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商品两要素与劳动二重性关系 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浅析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浅析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浅析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作者:花林月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应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及现实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基本内容现实意义一、引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派价值学说,从分析商品入手提出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分析了价值量的决定,进一步论证了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建立起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决定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为分析的起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价值实体。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运用科学抽象法,第一次将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揭示了价值实体,并指出价值与交换价值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2.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正确解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的决定、价值的形式及价值本质,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

3.价值形式和货币学说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马克思论证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分析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说明了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流通规律,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学说。

价值形式的分析是围绕商品的内在矛盾展开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不仅要实现为使用价值,而且要实现为价值,并通过交换价值表现,最终实现在一般等价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包括诸多范畴: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形、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

这里仅限于《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商品拜物教性质作概述。

——题记[摘要]商品包含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由劳动决定,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人类劳动包括两重性质:具体的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形式经过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发展,最终产生货币,确定了商品价格形式;由于商品社会的发展,人们被商品拜物教性质迷惑;商品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本质上不过是人的社会经济关系被颠倒的表现为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一般等价物、货币、商品拜物教[正文]总论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区别于将商品效用看作价值形成的决定性要素的理论。

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商品归结于二重形式的劳动,即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实在劳动或合乎目的的生产活动,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或相同的社会劳动。

威廉·配弟第一个将劳动与价值结合在一起。

他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劳动;但他受了货币主义的束缚,把交换价值看作了货币,认为劳动生产的直接就是商品。

布阿吉尔贝尔用劳动时间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尽管他把物化在商品交换价值中并用时间来衡量的劳动同个人直接的自然活动混为一谈”。

1[1]亚当·斯密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不将使用价值或物品的效用看作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认为商品价值等于该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

他力图说明私人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却错误地认为分工以私人交换为前提。

西斯蒙第强调指出了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还指出:“我们经济进步的特征”在于把价值量归结于必要劳动时间。

2[2] 大卫·李嘉图则从分析和批判斯密的理论出发,特别接受并发展了斯密的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

他把劳动价值理论不仅用来说明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等问题,而且用来说明工资、利润、地租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

虽然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一些错误,但他对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仍有很大误解。

最后,马克思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体系。

“马克思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人类一般劳动。

”3[3]?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

这是因为,研究资本主义的重点是财富的特殊的社会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简单、最普遍也是最复杂的范畴,集中的体现了此特点;而且研究商品可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演进规律。

从商品开始分析,符合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要求。

“每个商品首先表现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4[4] 商品首先是有用的,即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可以瞒住人们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偏好;物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在不同方面有用,即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使用价值必须在消费中才能实现。

使用价值虽然是商品价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其并不构成价值。

它直接是表现一定的经济关系——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5[5],它是一种比例关系。

即使说,虽然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大不相同,不可比,但“只要比例适当,一个使用价值和另一个使用价值完全同值。

”6[6] 因为商品能够以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则商品中必然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表现其内容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使用价值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的生命力消耗的结果,是物化的劳动。

于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有一个属性——它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的比较关系。

价值要可比则必须可计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劳动的量来计量,具体来说,是以人类劳动的持续时间为度量单位进行计量。

“物化在各种商品使用价值中的劳动时间,是使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因而成为商品的实体,同时又衡量商品的一定价值量。

”从价值上看,“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7[7]要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商品的价值,有两个前提:(1).要将生产劳动抽象出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的劳动,这种抽象劳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才能使是计量这种劳动的尺度。

换句话说,表现在价值中的劳动必须是一般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同样的、简单的劳动,“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8[8],要把个人劳动看成是人类总劳动的平均构成部分。

而复杂劳动可以看作是若干倍的简单劳动,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

(2).一个商品的价值只能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的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的变动。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固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

其大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的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的变动。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具有二重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包含二重成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生产使用价值的是具体有用劳动,它是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

其特点如下: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从而生产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有用劳动表现了社会分工;各种具体有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与社会形式或社会制度无关;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的两个要素之一。

将劳动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和交换要求有社会分工和独立产权制度。

各种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了社会分工。

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但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

只有劳动者享有独立产权,他的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才可能进行交换。

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它是抽象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其特点如下: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有同一性;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可比,是因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可比;抽象劳动可比,又是因为抽象劳动就是人类体力治理的耗费。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以抽象劳动的耗费时间为计量单位;那么,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其具体表现为: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会有增长,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

同一劳动里进行生产,在同样的时间里提供的使用价值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小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使用价值的不同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要求存在社会分工和独立产权制度。

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经济关系:先明确产权,再进行交换。

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根源,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也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不可捉摸。

单个商品不成为商品。

只有放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它的价值才能被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

”9[9]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同劳动的交换。

”10[10]价值形式的发展:一个商品最简单的价值表现由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提供。

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x W 0 = y W 1 (1).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简单的或个别的相对价值形式是另一个商品成为个别的等价物。

”11[11]“一些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x W 0 = y W 1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

”12[12]在这个价值形式中,W 0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W 1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必须通过等价形式才能表现出自身的价值,而等价形式则不表现自身价值,仅仅为相对价值形式的表现提供材料。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两极。

它们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则无所谓等价形式,没有等价形式则不能表现相对价值形式。

它们又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同一商品不能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

“一个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与之对立的等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

”13[13](2).相对价值形式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质的规定性在x W0 = y W1中,W0和W1作为价值量是同一单位的表现,是同一性质的物。

它们具有相同的质。

虽然W0和W1相等,但是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

W0的价值是被表现出来的,而W1作为价值的存在,是用来表现W0的价值的。

只有在作为价值物进行交换的时候,W0才能与W1相等。

这种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转化为一般的人类劳动,于是显示出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同一性。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是它要凝固在商品上才能成为价值。

这就要求等价物不作为使用价值而是作为价值体出现;并作为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材料,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