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弱式有效市场假设的汇率决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弱式有效市场假设的汇率决定理论

[内容摘要]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实际预测效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两大目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基于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借助组合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的信息条件为中心。建立起多重回归一随机游走模型,对汇率决定理论做了一些探讨。最后本文认为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中的存量观点,本质上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观点的体现;流量观点则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交换价值的观点。模型中存在着数学期望意义下和依时间序列收敛的两种均衡汇率,前者代表价值,后者代表交换价值体现为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劳动价值论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汇率决定理论是科学的汇率决定理论。本文同样指出带有约束条件的ARFIMA模型可以作为本文理论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可以使用分数协整理论。

[关键词]汇率决定理论;劳动价值论;弱式有效市场;随机游走模型;组合数学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0-8306(2015)03-0098-11

一、文献综述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爆炸式的飞跃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化和全球化分工合作进程加速实现,在贸易实现全球化的同时,金融全球化也逐步得到实现。金融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深刻有力。而汇率作为国际金融的中心枢纽,在全球化大浪潮的背景下,已经深入到日常经济的方方面面。汇率决定理论不是凭空从经济学家的头脑中产生的,而是源于实践,从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需要中产生,同时深刻地反作用于经济实践,并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国际贸易的长足进步和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既具有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解释和预测能力的汇率决定理论。然而,遗憾的是,现有的汇率理论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两大目标。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20世纪20年代)、利率平价理论(20世纪30年代)都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至今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为止仍然是各国央行制定对外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然而,在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溃之后,浮动汇率制度日益盛行,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两国基本宏观经济参数,如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基本利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及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民生产总值(GDP)、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

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

早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G.Cassel,1922)、国际借贷说(GLG.Goschen,1861)。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发展了利率平价理论(20世纪30年代)。从而,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沿着名义均衡和内在均衡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市场名义均衡流派分别从货币和经济均衡的角度出发,各自发展了货币模型和均衡汇率模型。

经济内在均衡流派则分别融入一般均衡框架和资产市

场理论。前者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微观基础,扩展至开放宏观经济学(Obstfeld和Rogoff,1995)。后者基于Branson的资产分析法分别引入新闻、理性预期假设、订单流和买卖差价等微观市场结构因素,发展出了新闻模型(Mussa)、理性预期模型(Blan-chard和Dornbush等)、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Lyons和Evans等)。

然而现实经济中,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汇率的走势时显得捉襟见肘。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远不及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

值得指出的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私有信息和搜索成本的假设,对市场不同结构的研究,通过引入博弈论

和混沌理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对现实汇率波动具有一定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然而,Daskalakis(2008)证明了求解纳什均衡的算法属于NP问题,尽管不是通常认为的NP-完全问题,而是PPAD-完全问题。也就是说,受现阶段人类的数学认知程度限制,纳什均衡点是存在的,但是找不到一般解法,甚至不知道这个一般解法是否存在,导致了该理论不可能发展成一门全面的汇率决定理论。同时,混沌理论目前也缺乏统一的数学定义。在混沌系统三点基本性质中:(1)对初始条件敏感;(2)是拓扑混合的;(3)周期轨道稠密。我们注意到初始条件的选取在现实情况中十分复杂。政治事件、战争、自然灾害、各国央行突如其来的货币政策甚至和经济毫不相干的新闻

等都有可能影响汇率。我们所选择的初始条件维数越多,模型就越接近“真实模型”,然而结果也就愈加难以计算,实用性也就大打折扣。事实上,混沌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机制所决定的,而前面所说的政治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新闻则是外部随机驱动力所引起的非周期状态,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没有关联。这样的非周期状态应当是噪声而非混沌。尽管噪声(指白噪声)相当于无穷lyapunov指数的混沌,但是前文已经指出无穷维度的初始条件模型是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混沌可以看成一种内在随机性的表现,而造成现实中的外汇市场的非周期性,不但来自系统的混沌性,而

且来自系统之外的噪声。同样,即使屏蔽噪声,混沌系统也只能预测中短期的的时间演化,长期预测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尽管比其他汇率决定模型更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但是其理论基础的不严密以及所使用的数学工具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了该理论可以解释汇率“是多少”而不能解释汇率“为什么是多少”。而要兼顾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理论基础这两大目标,并不容易。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是汇率理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认为汇率在形式上表现为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但在实质上是指两国货币所包含或所代表的价值量之间的比率。因此,本文试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基于最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对汇率决定理论做一些探讨。二、汇率的本质

关于外汇的定义观点众多,而关于汇率的定义则是大同小异。事实上,在经济学的萌芽时代,汇率决定理论中的流量观点和存量观点就开始了不停的争论,也各自形成了国际借贷说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等经典理论。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看待流量存量之争,这两种观点是对立而统一的。在早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中,存量的观点就来自于价值观点。例如,李嘉图在其“比较优势理论”中,假定N国和s国生产商品1和商品2的劳动生产率矩阵为:这一个国际价格PL本质上就是汇率。在这一个简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