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整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
自然辩证法的基石由马恩共同创建,恩格斯在其中发挥了主导的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壮大
已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互相关联的学科群。它们包括:1、科学(技术)哲学2、科学(技术)史3、科学(技术)社会学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P1)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1、了解自然观的历史演变,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增强生态意识,尤其是技术生态意识、建筑生态意识。
2、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3、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4、增加人文素养5丰富对科学的认识6、养成“亲自思考”的习惯第二讲自然观的发展
一、自然与自然观
1.自然概念:自,自己。然,这样。自己就这样。自然指相对于人的客观世界,也即指自然界。基本含义:(1)客观世界;(2)自然而然。
2.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1)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外在生存条件(2)自然灾害对人类具有毁灭性。总之:人类的存在是一种被自然许可的状态,自然的存在是人类存在的必要前提。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4.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观?(1)从学科本源的角度来看,恩格斯的本意之一就是要阐述自然界的辩证法。(2)从学科的当前状况看,怎样看待自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3)从现实的角度,自然观是我们进行各种选择和决策的前提。
5.自然观的演化史
(1)古代朴素自然观1、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①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②特点:“万物有灵”论③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2、中国古代自然观①《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
普遍联系的观点②《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3、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约395—1500年。)1、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了“上帝”。上帝是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2、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神学改造。①上帝将地球置于宇宙的中心②万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目的创造出来的。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1、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年)。“天空立法者”:行星运动三定律,打破天体只能按正圆作匀速运动的观念,并且试图运用力学原理来说明行星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贡献①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②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③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机械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①认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从来如此、永远如此;②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其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③万事万物只在空间上彼此排列着,并无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①绝对化,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和随机性,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发展。②不彻底性,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不得不把造物主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③将自然看作是无机的,任意滥用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4)19世纪下半叶辩证自然:自然界是物质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5)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①自然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②自然是构成的还是生成的?③世界是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
思考: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P26、29、31、35(科学基础)、38(思想渊源)】(划线)
第三讲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
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受动性、能动性
2、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性
3、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4、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5、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类中心主义
1、短期的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
2、长期的集体的人类中心主义
3、强、弱人类中心主义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
1、动物权利论
2、生物中心论
3、生态中心论
五、可持续发展
1、环境危机与增长的极限【1、危机的确存在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2、增长有无极限?
3、呼唤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原则、谐调性原则,最终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1、限制人口增长2、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3、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文化
4、对科技的发展进行反思】
4、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一)全球性的难题1、代际公平如何实现?2、人类的贪婪本性如何克服?3、发达国家怎么让步?4、人类能完全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吗?(二)中国自己的难题1、人口众多,而且控制不力2、绿色GDP执行困难3、政府的实际导向与可持续要求有距离】
5、个人的可持续发展【(1)好的身体(2)好的心态(3)打好专业基础(4)打好人脉基础】
思考: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缓解生态危机的原则?【P76(概念)、79(反思)、84(可持续发展原则)】
原因:1、观念根源:自然观方面: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主体性的过分张扬2、制度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追逐私利,鼓励消费,浪费资源/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强国剥夺发展中国家3、现实加速条件:科技发展、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力量空前增强/环境污染加速
不是因为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对人类主体性的过分张扬。
缓解生态危机的原则:1、限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2、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3、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文化4、对科技的发展进行反思5、个人的可持续发展(1)好的身体(2)好的心态(3)打好专业基础(4)打好人脉基础
第四讲科学概说
一、科学的涵义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二、科学的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2、精确性
3、可检验性
4、可错性或可变性
5、系统性
6、主体际性
三、科学与非科学
凡不具备可检验性特征者就不是科学,就是非科学。
四、科学与伪科学
伪科学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却要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身份。
五、科学与反科学
合理性:反对科学万能论。片面性:把一切灾难归之于科学。
思考:1、科学的涵义2、科学的基本特征
第五讲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的定义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二、科学问题的类型
A、根据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1、待解问题2、无知问题
B、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分为:1、真实问题2、虚假问题
C、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1、是什么的问题2、为什么的问题3、怎么样的问题
三、科学问题的意义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问题推动着科学的不断进步/
四、科学问题的产生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背景: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已发现化学元素63种。它们构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