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建议【摘要】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国双语教育的实践性水平值得我们今后教育改革者的深思。本文介绍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阶段,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办法。

【关键词】双语教育;我国;现状;建议

一、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概况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1]汉族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架构。汉民族在发展中的“以夏变夷”的理念,以自己的内在文化精髓吸收各民族的精华,创生出华夏文明;其他民族在自身演变过程中也不断吸收汉文化和汉语,借助汉民族的文明来发展自己。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而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迁徙更是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由于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汉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广泛实施了双语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问题的认识曾出现了“左倾”错误,限制甚至取消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少

数民族地区的文教事业受到了极大地挑战,进而使全国的科教事业经历了严重挫折。

建国后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期(1949—1957)、挫折期(1958—1977)和恢复期(1978一今)。

第一阶段:初创期(1949--1957):从1949至1957年,中央政府从多个方面促进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以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马列主义原理来看,这系列的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国总体的文化教育水平。50年代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确保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同时国家为实现各项决策而做的各种努力也为今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挫折期(1958—1977):这段时期,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在语言、政治、教学上都陷入了困境。1958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强调“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并要求“今后各民族创造或者改革文字的时候,原则上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且应该在字母的读音和用法上尽量跟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2] 然而,在“民族融合风”的影响下,双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诘难。

第三阶段:恢复期(1978一今):1976年,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问题。1992年,中国共产党指出90年代民族工作五项任务是:“加快经济改革;

发展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独立;提高自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当然我们仍旧不容小觑的是我国民族地区的学校非常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加上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生活窘迫、教育落伍、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民族地区不能吸引和留住足够的合格双语教师。对此,党和国家已经对民族地区的教师和教师教育在各方面做出倾斜,但民族地区的双语师资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建议

1、双语教育是对人类内在本质在的探寻

在对话关系中,对话者从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叙述自己眼中的世界,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别人。通过双方语言的接触,对话者进入了对方的语言中。“对话的我懂得使他或她存在的正是你(而不是我),他也明白,促使自身存在的你反过来又构成我中有你和你中有我。根据这些关系的辩证原理,我和你因此变成了两个你,而这两个你又变成了两个我。” [3]

2、双语教育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育消极地看待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因而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不同的语言背景,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语言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兴趣(interest)就词源学上来说,含有居问的事物的意思,即把两个

本来远离的东西联结起来的事物?在学习中,学生现有的能力是开始阶段;教师的目的代表遥远的终点,只有通过居间的事物,开始的活动才能取得完满的结果。”【4】

3、将双语教育置于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

能否认识到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双语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自由、权利、尊严。充足的双语人才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兴国安邦的大业。

4、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建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它自始至终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5】在很多情况下,双语教育不能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往往并非决策者忽略了双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而在于双语教育关涉的政治社会问题是否成为决策者优先考虑的对象。

5、加强双语教育立法建设

双语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长远发展和稳定的大事,然而双语教育的经费、师资、教材等却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可见,双语教育是

一项成本高、见效慢的工程。在国家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双语教育即便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撑,但是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约束,也难以有效地实施。因而,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双语教育的有效施行,具备具体的双语教育法规势在必行。当前,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环节的双语教育法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

作为双语者和双文化者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学历,经过专门的训练要,而且应该具有从事双语教学的综合能力和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切使得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需要大量的物质和智力投入。“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健全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上海市委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相关机构研究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和考评体系,预计2007年起将对上海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师资进行资格认证o”[6]再者,对于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来说,合格的双语教师极度匮乏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而解决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这一瓶颈的出路不仅在于要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还要完善相应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资格证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19.

[2]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民族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