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探秘隐士
(1)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玮哲道长
探秘道人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武当,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
武当道人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
武当山中道人修炼,修心、修身,具超然慧力,得武当清静之所。
先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2)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武当山全真观隐士——琴剑逍人,隐于山野之外,处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岭,弹琴、练剑岁月悠然自在。
武当隐士在中国数量繁多的武侠电视剧里都是以闲云野鹤、清净苦修的形象出现。
2014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在湖北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内,有几间废弃土屋隐居着一群武当“隐士”。
据了解,从曝光的照片看出,武当隐士们穿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披头散发。
其中不乏美女弹琴诵经。
这群“隐士”两年前悄然落户全真观附近,他们属于武当松溪派,是武当文化虔诚的追随者。
他们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诵读经文、打坐修炼、谈琴练曲。
隐士们给他们的居所命名为“琴人谷”、制琴偏偶修葺后命名为“斫琴坊”。
2 武当武术(配武当大兴600年武术表演视频)
武当武功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功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
武当三丰派也叫隐山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内丹思想的深刻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武当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拳种门派,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山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
武当武功的起源之说,以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势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当功夫的真谛:“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
后经历代宗师不断的充实和发展,武当武功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
武当武功也由此走出深山,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
武当山是中华武术主要流派武当武术的发祥地。
武当武术(亦名内家武术、武当拳、武当功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负盛名。
武当武术是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耀结晶。
道士修炼学道,追求长寿,往往伴以习武。
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不乏武林高手。
明初,曾在武当山修炼的张三丰集其大成,创立了内家拳派,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经数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形成了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并传至整个南方。
故在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武当武术在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易》中守柔处雌、以静制动等原理,参以道教内丹功法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拳功拳法和独特风格。
其一招一式都体现了对人心理,生理的调节,包含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是动和静的完美结合,并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千百年来饮誉海内外,被誉为“生命之源泉”。
武当武术之魅力,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武当武术以“道”理为指导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联系的观察研究,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珍爱生命,必须有防身术,因此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身术武当拳法便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
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来概括。
用这些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武当拳法,用于养生健体,与其它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武当武术以养生为宗旨
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武当武术在实践中重视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彻如终。
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均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在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替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
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力,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
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三、武当武术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核心。
道教宣扬和平,以理服人。
因此,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
道家的武功拳法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
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
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
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四、武当武术以道德为门风
这里所说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
武当内家师传有八字,叫做“功、拳、药、械、法、财、侣、地”。
首当其冲的“功”主要是讲功德。
认为一个人不具备功德,学武功拳法只会有害无益。
以往,武当派传人在与人交手时,都须先让人三招,并且要提前申明:一、天下之交和为贵,不必争斗;二、武技之较非死即伤,最好不真打;三、万一动真的,点到为止。
以上这些武当武术的道德家风,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美德,尽管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但它热爱和平、讲究文明的本质不可改变。
所以,我们今天去观察一个武当派传人是否正宗,以门风去检验,也是一个标尺。
五、武当武术以自然为神韵
老子《道德经》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武当派拳法以柔绵见长,“圆”的运动贯穿一切,处处体现圆、圈、旋的有机交合运化之势。
如八卦掌沿圆走转、纵横交织、随走随变、左右旋转、式式连绵;形意拳之“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入”、“其形似闪”,内旋回带,势如连环;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骸处处划圆运动,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周身形成平圆、立圆、斜圆、八字圆、圈圆等等。
这些圆的运动规迹,也是自然永恒的主题。
武当武术的这种尊道而行的拳法,表现了一种纯朴的自然风韵。
武当武术之自然神韵,是拳法融合自然之结果,与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吻合,即养精养气,也养神养意,即能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完美享受。
3 养生
武当道家养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传统道家“天人合一”、“我命在我不在天”等人与自然相关连的系统论和生命自主的积极人生观,敞开博大胸怀,积极吸收如儒、释、医、武、巫等一切有益的养生原理与养生方式,为自己所用,终于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特别强调身心合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教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全面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炼养方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养生体系。
在元代,曾有人做过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
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导引按摩类吐纳行气类…………等等
养生功
4 文化
(1)清规戒律
在明代,武当山拥有全国最庞大的道教教团。
明万历八年,郧阳督抚杨俊民记述道:“即今该州官道数逾万人”。
可以想象,管理这上万名道士没有相应的法律是不行的。
在道教中,这法律叫清规戒律。
武当山最具权威的“清规戒律”是明成祖朱棣的圣旨。
武当山各宫的巨大的碑亭里,刻录的就是这道圣旨,上面说,“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外远身形,屏绝人事。
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喧聒,……违者治以重罪。
”
明成祖的这道“妨其办道,治以重罪”的圣旨,还使武当道教有了独立的司法权,武当元和观即是一处司法机构,被称为道教监狱。
武当南岩宫的清规榜明确指出,国家有法律而丛林有清规,……重者焚形烙眉或押令还俗,轻者杖革迁丹或罚跪香表……
紫霄宫的清规榜上则说,清规道范,谓仙贤之准绳,天神不容失代,人间岂敢犯规……,
倘敢越例狂妄,决不贷恕。
道教的清规戒律累计起来多达上千条,其宗旨就是要求入道者自我约束身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违反道教清规的行为有“姦盗邪淫、造谣诽谤、贪污赌博、聚众闹事、嫉贤妒能、结党营私、恃强凌弱、吸烟喝酒……”等等,大凡文明社会所为人不齿的事,在道教中也是极力反对的。
凡违反清规的,自有相应的惩罚。
(2)道教法式
在武当道教宫观里,人们常可以看到道人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
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事。
“斋”,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
道教吸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
其目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修道”,为修斋的最高境界。
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是以持斋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
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有“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祀雨九龙醮,罗天大醮等。
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法规。
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道教常用斋醮科仪有:
一、早晚坛功课
道教住观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仪。
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吉祥,三是坚定道心,四是超度亡灵,五是体现宫观道风管理。
二、祝将科仪
祝将科仪是恭迎神真登临坛场,显示祖师赫赫威灵,降临坛场,以护经护道护坛庭,达到道门常清静。
三、祭孤科仪
常用于道教晚坛功课出坛中的一种科仪。
即祭祀孤魂,为亡灵超度。
四、祝寿科仪
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时的科仪。
五、庆贺科仪
亦为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日的科仪,一般在祖师圣诞日白天举行。
六、接驾科仪
道教专用于玉皇巡天之晨的科仪,宫观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子时(即零点)举行迎接玉帝圣驾大典。
通过此仪延请玉帝降临人间,赐福禳灾,延龄益寿。
七、大回向科仪
常用于道场圆满时的一种科仪,通过此仪,仗道威力,愿罪消除,常转法轮,普度群品。
八、进表科仪
进表亦称“化表”、“焚疏”,是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的斋醮活动中。
通过此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九、水火炼度仪
道教斋醮中常用的一种科仪,用真水真火,交炼亡灵,拔度幽魂。
十、灯仪
道教斋醮中常用的一种科仪。
指以灯为主要法器的一种仪式,多在日落后举行。
通过此仪,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极福堂。
(3)其他方面的文化
建筑、绘画、音乐、书法、雕塑、医药
5传说
(1)真武大帝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修真得道的圣地。
但真武大帝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
古时候,大海那边有一个净乐国,国王清正威严,善胜皇后美丽善良,他们共同把净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安居乐业。
有一天,天清气爽。
善胜皇后心情也非常舒畅,就来到御花园,游玩观景。
忽然抬头看见蓝天上飘来一朵祥云,云头上站着众多的神仙。
只见一神仙捧出红红的太阳朝下一扔,霎时一道金光飞到她面前,随即那太阳变成了一个小红果,一下钻进她嘴里,又滑进她肚里。
于是,善胜皇后便有了身孕。
善胜皇后整整怀胎十四个月。
第二年的三月初三那天,她忽然感到肚子疼,知道孩子要出生了。
这时,只见天上一团团祥云瑞气盘旋飞绕,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皇宫上空飞翔啼鸣,一股股香气弥漫整座宫殿……
善胜皇后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娃娃。
举国上下奔走相告:太子诞生了。
后来,人们在武当山下的均州城建了一座宫殿,叫净乐宫,纪念真武大帝诞生。
武当道教把真武大帝诞生日——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重大节日,每年这一天都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2)张三丰
张三丰,元明之际武当山著名道士。
史书记载,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
辽东懿州人。
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寒暑惟一衲一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书经目不忘,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
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行住无常,“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武当道教炼丹术源远流长,尤讲内丹。
内丹是利用呼吸吐纳之功法,炼气为丹,以达到强身健体,长寿延年。
张三丰内丹造诣深厚,他在《大道歌》中称“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心,心定自然丹信至,性情然后药材生”,形象地描述了内丹由炼化精气、金液还丹、采药封固的形成过程。
张三丰内丹著作甚丰,《金丹要旨》、《金丹秘诀》、《金液还丹歌》、《无根树二十四旨》、《地元真仙了道歌》等明代即已刊行。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共八卷。
张三丰不仅内丹造诣甚深,而且武功高强,兼擅拳剑。
他根据道教理论中的“道法自然”、“守柔处雌”等理论,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做出了集大成的贡献,创造了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后发制人的具有独特功理功法、运动体系和形式的武当内家拳。
明清以后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
经历代宗师的继承发展,武当武术成中华武林一重要流派,逐在民间传播,影响深远。
张三丰于明朝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真武大帝)于天柱峰,并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会仙馆”。
他曾经对山中耆旧说:“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
后来,明太宗果然大修武当山,封武当山为五岳之首,曰“大岳”。
明洪武二十二年,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知去向。
当年湘王朱柏朝谒武当山,寻张三丰不得,写有《赞张真仙诗》一首,诗云:“张玄玄,爱神仙。
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因张三丰声名远播,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
但终未找到张三丰。
明太宗朱棣入继大统,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多次派人寻访。
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
亲承仪范。
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
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
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由此可见他渴见及仰慕张三丰的心情。
久寻不见,于是明太宗朱棣下诣在武当山专为张三丰建“遇真宫”,塑铜像供人朝拜,并派官员洒扫。
至高无尚的皇帝为一名武当道士专门建庙礼奉,这在中国道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与郭襄的故事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