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解剖形态

口腔解剖学题库

口腔解剖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口腔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髁突:又称为髁状突或关节突。髁突上端膨大有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盘相邻。 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0.8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至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翼从上颌结节:上颌体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成为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附着处。 颏孔: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骨孔,称颏孔。 牙槽嵴:牙槽窝入口的边缘。 下颌孔:下颌升支内侧面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开口朝向后上方,向下通入下颌管。 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深窝。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成为固有牙槽骨,包被于牙周膜周围,因骨面上有许多小孔,又称筛状板。 第四章 前牙: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成为前牙。 牙列: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和规律紧密地排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个弓形整体,称为牙列。 髓腔:牙本质内部有一容纳牙髓的腔隙称为髓腔。 根干:多牙根的未分叉部分称为根干或根柱。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其冠部表面覆盖牙釉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覆盖,不如牙釉质坚硬。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称槽生牙。 临床牙冠:指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龈缘为界。 解剖牙冠:指牙体表面有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恒牙列期: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12-13岁以后,乳牙已全部被恒牙所替代,称为恒牙列期。 乳牙列期: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至6岁左右,口腔内只有乳牙,称为乳牙列期。 第五章 牙尖:尖牙的切端及后牙合面上的近似椎体形的显著突起成为牙尖。 中线: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称为中线。 横嵴:两个相对牙尖的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细长的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 斜嵴:牙合面上斜行相对的两条三角嵴相连形成的长条状隆起,称为斜嵴。 点隙:几条发育沟相交处或沟的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凹陷,称点隙。 轴嵴:为牙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 边缘嵴:是指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状牙釉质隆起。 三角嵴:从后牙牙尖顶端斜向牙合面中央的嵴,称为三角嵴。 接触区:相邻两牙邻面接触的部位称接触区,也称邻接区、接触面或接触点。 外形高点:相对于牙体长轴而言,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牙体长轴: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称为牙体长轴。 第六章 楔状隙:在正常接触区周围均有向四周展开呈“V”字形的空隙,称为楔状隙。 邻间隙:在龈方的楔状隙称为邻间隙。 第七章 髓室:髓腔朝向牙冠的一端扩大成室,称为髓室。 根管:髓腔朝向牙根的一端逐渐缩小呈细管状,称为根管。 髓角:髓室顶与牙尖相对应的部分突起呈角状,称为髓角。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的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就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就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就是高点; 边缘嵴就是近中长,牙尖嵴就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就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与较小的近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就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就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解释) 上颌6就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齿,颊、舌面的大小相近,舌面要稍小些,颊、舌面分别有颊舌沟,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出现,近中颊牙宽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外形高点与4相同在颊颈嵴处,合面呈斜方形,由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组成,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为锐角,近中舌尖为主功能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斜行相连成斜嵴,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的近中窝与较小的远中窝,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解

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20 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牙合点角。 21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22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在唇(颊)舌向将牙冠邻面分为唇(颊)1/3、中1/3、舌1/3;在近远中向可将牙冠分为近中1/3、中1/3、远中1/3;在垂直向可将牙冠分为切(牙合)1/3、中1/3、颈1/3;牙根可分为颈1/3、中1/3、根尖1/3。 23 牙尖(dental cusp):牙冠表面近似锥体的显著隆起称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牙合面上。 24 舌面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5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可在牙合面、切牙切缘见到。 26 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27 嵴(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根据其位置、形状、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横嵴、斜嵴、轴嵴、颈嵴。 28 切嵴(incisor ridge):为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29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为前牙舌面窝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3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嵴和舌牙合边缘嵴。 31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03名解):为后牙牙合面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三角嵴由构成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32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是上颌磨牙牙合面重要的解剖标志。 33 横嵴(transverse ridg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是下颌第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13口腔二班 YSY

解剖顺序 一、颅顶 二、颞区 三、眶区 四、腮腺咬肌区 五、面侧深区 六、颈动脉三角 七、下颌下三角 八、舌下区 九、颞下颌关节

具体操作计划 一、颅顶 1.清理毛发 2.用解剖刀刀尖在颅顶做1cm*2cm的浅切口,层层剥离,慢慢深入,观察多层 结构,注意刀尖朝外 【三层:皮肤、浅筋膜、冒状腱膜】 【五层:皮肤、浅筋膜、冒状腱膜、腱膜下蜂窝组织、颅顶骨外摸】 3.实验过程中观察神经血管束 二、颞区 1.清除颞区表面皮肤及脂肪 2.在颧弓中点上方,纵行切开颞筋膜浅层,长3-4cm,观察并清除颞区浅筋膜。 3.在耳廓上方找寻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的远端并追踪其出处 4.在颧弓中点上方,纵行切开颞筋膜深层,长3-4cm,观察并清除颞区深筋膜。 观察颞筋膜下间隙,注意颞筋膜分两层 5.在颞线下方约0.5cm,与颞线弧形平行切断颞肌,保留起点,将其自骨面剥 离,向下翻至颧弓,寻找颞肌深面的颞深动脉和颞深神经。小神经、小血管各保留一支,追踪并观察其是否来自上颌动脉、下颌神经 三、眶区 A、简单解剖 1.翻开上下眼睑,切出眼球周围的筋膜,找寻泪腺 2.以眶上缘、颧弓等为界限,清除眶区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上下内外四直肌 与上下斜肌 3.在眶上缘找到眶上神经血管束 往内侧寻找滑车上神经血管束 4.剪断清除眼球周围的结缔组织,剪断视神经并取出眼球 5.清理上直肌,寻找其深面动眼神经的上支 清理外直肌,寻找其内侧展神经 清理上斜肌,寻找其深面滑车神经 6.循动眼神经的上支确认动眼神经有上下两支 7.沿动眼神经下支附近寻找睫状神经节 B、精细解剖(参考实习指导) 四、腮腺咬肌区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于婴儿出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组,上下颌各10个,共20个。上下颌左右各5个,各区段的排列自中线向远中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和乳尖牙为前牙组,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为后牙组。 E D C B A A B C D E ⅤⅣⅢⅡⅠ| ⅠⅡⅢⅣⅤ WHO分类:恒牙乳牙四个象限 4 3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两位数标记法,简称FDI法,各牙的数字标记,第一个代表象限, 左右乳牙形态相似。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第一节乳牙的解剖形态 一、牙体形态 (一)形态特点: 白色或青白色,比恒牙白,除乳磨牙外,基本上与继承恒牙相似,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于恒磨牙,第一乳磨牙相似于恒磨牙与双尖牙之间。(石膏模型示教)比同名恒牙小 冠的近远中径大,冠的长度短 冠的颈部明显缩窄,牙冠之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以第一乳磨牙颊侧尤为明显。 固有咬牙合面小,牙合面颊舌径小 易磨耗,切嵴,牙尖,窝沟不如恒牙明显,较为复杂且小窝多。 乳牙的窝沟多数较浅,第一乳磨牙的窝沟比第二乳磨牙简单窝沟宽径小<100um,牙刷不易刷及窝沟底部。窝沟深度不等。 深度可分三种:浅度:沟底未达釉质厚度的1/2 中度:沟底达釉质厚度的1/2 深度:沟底近釉牙本质界处

类型:P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V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U型,开口稍宽,底部呈U字型 IK型,裂隙狭窄,底部稍膨大,似安剖状 I型,裂隙狭窄,呈棒状 C型,不属于上述各型的复杂形态 乳牙牙冠邻面接触区与恒牙不同,是以面相接触。 根长与冠长的比例,乳牙较恒牙大,乳磨牙的根分叉接近髓底,各根间的叉大, 有利于容纳继承恒牙。 乳牙的髓腔大、髓角高、根尖孔宽大。 (二)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幻灯片、石膏模型示教)见书P118-121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合面特别小,颊舌径小,近远中径宽,一般牙尖为5个,近中颊牙尖最大,远中颊牙尖最少,划分牙尖的沟不明显,近远中窝深,近中颊侧靠近颈部有节结状隆起,牙根二个,近远中各一个,扁平根。 (三)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切嵴、牙尖不明显。恒牙新萌不久,磨耗不明显,切 嵴、结节明显。 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色微黄,更显有光泽 3、形态:乳牙牙冠离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 缩等特点。 4、大小:乳牙比同名恒牙小 5、排列: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 二、髓腔形态: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牙的外形一致,按与牙体的比例而言,乳牙髓腔比恒牙相对较大,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大,髓腔壁薄以及根尖孔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磨损或龋蚀等因素使牙本质暴露,牙髓发生防御性反应,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髓腔相对地变小,修复性牙本质多见于髓角和乳前牙切端相应的髓腔壁。其次是颈部移行处相应的髓腔壁,也有不少发生在乳磨牙根分叉相应的髓腔壁上。髓室底离根分叉近,尤第一乳磨牙,髓室底的厚度为1毫米,在临床操作时要注意,感染瘘管多见,瘘管位置高。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的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是高点; 边缘嵴是近中长,牙尖嵴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 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 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 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和较小的近中舌窝。邻 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3.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 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 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 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附加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Review questions and case analysis 第二章颅骨 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 1.试述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 2.何谓翼点?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3.试述颅底外面的分区和各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4.茎突有何临床意义? 5.从前向后依次描述颅中窝外侧部主要的裂、孔、管、沟的位置和名称及穿行其内的结构。 6.试述穿过颅后窝各孔的解剖结构。 7.简述颞下颌关节窝的境界和组成。 8.描述颞下窝及翼腭窝的解剖境界和交通。 9.简述眶下管的走行及其临床意义。 10.试述上颌窦的解剖形态及其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位置关系。 11.何谓上颌骨三大支柱?简述其功能。 12.试述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3,简述翼腭管的构成、交通及腭大孔的位置。 14.简述颧骨的主要解剖形态。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 1.一男性患者,37岁,因车祸送来急救。检查发现:双侧眶周围皮下淤血,形成“熊猫眼”,鼻腔内流淡粉红色液体,嗅觉障碍。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为何出现上述症状? 分析:该患者为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及眶板。颅前窝底即为眼眶顶,薄弱易破,两侧眶顶间为筛板,为鼻腔顶,其中有许多小孔为嗅神经纤维和筛前动脉通过。该患者有外伤史且受力点在额眶部,导致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撕破该处硬脑膜及鼻腔顶粘膜,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伤及嗅神经使嗅觉障碍,同时,外力使眶板骨折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和眼睑皮下淤血,故表现为双眼眶周青紫现象,俗称“熊猫眼”。 2.患者女性,27岁,骑车被卡车撞伤,曾有昏迷-短暂清醒-再昏迷史。来院检查:右颞部皮下血肿,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差增大,心率呼吸减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同侧对光反射减弱,分析此症状及造成此症状的原因。 分析:此为颞骨骨折所致硬脑膜外血肿伴有原发性脑损伤症状。颅骨该处为翼点,由额、蝶、顶,颞骨之间的缝连接,该部颅骨较菲薄,容易造成颅骨骨折,引起原发性脑损伤,此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随后完全清醒或意识障碍好转,但不久因该部颅骨内面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撕破导致硬脑膜外血肿形成,再次出现昏迷,并由于血肿增大挤压大脑颞叶使其内侧面海马、钩回突向小脑幕切迹缘以下而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一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 3.一学生,男,22岁,因球砸伤面左侧部,患者张口受限约lcm左右,左颧面部肿胀,皮下出血,压痛存在,口内咬合关系良好,X线提示颧弓“M”型骨折,如何解释该患者症状和体征?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纯颧弓骨折的病例。颧弓和颧骨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弓骨折多于颧骨骨折。颧弓是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连接而成,此处较薄弱,骨折时多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以及内侧的下颌骨喙突而导致张口受限,甚至不能张口,局部疼痛,伤侧面部早期扁平,数小时后随着软组织肿胀而不易觉察,只有靠手指触诊方可诊断。常见的骨折类型有:三线骨折(“M”

牙体解剖总结

牙体解剖学总结 解剖学, 牙体 上颌中切牙 近中缘直远中缘突,近中切角近似直角 从侧面看切缘在牙体长轴的唇侧(向外),但下颌切牙嵴近牙体长轴 根尖较直,略偏远中 近远中面都似三角形,近中面>远中面 上颌切牙唇舌剖面髓腔最厚处在颈缘附近,故开髓时由舌面窝向颈部钻入随着牙齿的演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应属异形牙 上颌切牙龋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唇舌面的外形高点位于唇面颈1/3与舌面颈1/3 例: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中面与远中面比较,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似三角形 B 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突 C 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D 近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E 远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近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例:哪个牙的舌窝窄而深且有沟越过舌面隆突的远中 A 上颌中切牙 B 下颌中切牙 C 上颌侧切牙 D 下颌侧切牙 E 上颌尖牙 上颌尖牙 唇面似五边形 两条牙尖嵴交角为90(但下颌尖牙>90) 唇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面外形高点在舌隆突 根尖略偏远中 恒牙中颊尖唯一偏过远中的牙是上4 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 由4条发育沟呈"+"字形分布,整个牙合面似一个"田"字形的磨牙是下七 下颌前牙若有双根管时,其方向一般为:唇一舌向(占10%) 下颌尖牙唇舌双根管占4% 在人类生长发育的哪一段时间内为乳牙牙合时期2岁半~6岁 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的乳牙是:下D 乳牙牙髓治疗效果好,其原因是 A.乳牙髓腔大B.髓角高C.根尖孔大D.根管粗E.以上均是 牙冠唇颊、舌面凸度的位置是唇颊面在颈1/3,舌面在中1/3 全口牙中最小的牙是:下颌中切牙 例: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B 根管分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C 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20% D 牙冠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得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就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就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得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得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得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就是高点; 边缘嵴就是近中长,牙尖嵴就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就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得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得远中舌窝与较小得近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得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就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就是前磨牙组中最大得牙齿,颊面得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解释) 上颌6就是恒牙中最早萌出得牙齿,颊、舌面得大小相近,舌面要稍小些,颊、舌面分别有颊舌沟,近中舌尖得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出现,近中颊牙宽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外形高点与4相同在颊颈嵴处,合面呈斜方形,由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组成,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为锐角,近中舌尖为主功能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斜行相连成斜嵴,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得近中窝与较小得远中窝,颊尖得颊斜面无咬合接触。

最新口腔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 转]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00个专升本备考题库2012-2-2 22:46阅读(19)转载自米彩云赞赞赞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举报编辑上一篇|下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名... 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14. incisor ridge:前牙无胎面,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5.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dental cusp)。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胎面上。 16.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称切缘结节(mamelon),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17. marginal ridge: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胎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边缘嵴。 18. triangular ridge:胎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三角岭。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 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牙根多为2-3根。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图2-4-1) 1.牙冠 (dental crown) (1)颊面 (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 ,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 (2)舌面 (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 1/3 处,舌轴嵴不明显。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 1/2 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 (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 (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 (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 近中舌尖最大 ,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 (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三角嵴 (triangular ridge):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咬合面中央相连, 形成斜嵴,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边缘嵴 (marginal ridge):牙合面的四边为四条边缘嵴围成,即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边缘嵴稍长。近中颊牙合角与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远中颊牙合角与近中舌牙合角为钝角。 窝(fossa)及点隙(pit):咬合面中央凹陷成窝,由斜嵴将牙合面分为近中窝和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牙合面的2/3,又称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约占牙合面的1/3。 发育沟 (developmental groove):颊沟从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精心整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 ”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 3、颧弓45 67、翼丛(上颌窦。 89口歪。 1011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15、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

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答题: 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特点: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 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③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④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临床意义: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 走行: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与功能互相影响的观点 3、人体整体性观点 四、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注意实践 (二)善于总结 (三)多加强化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一)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二)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三)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四)鸟类:单锥体牙 (五)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

*牙的演化特点: 1、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2、牙数由多变少 3、牙替换次数有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4、牙根从无到有 5、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一)三尖学说 (二)联合学说 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一、牙的分类 1、乳牙、恒牙 2、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乳牙: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恒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前牙、后牙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言语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临床牙位记录

(一)部位记录法 (二)Palmer记录系统 (三)通用编号系统 (四)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一、外部观察 (一)牙冠: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二)牙根: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龈缘为界 (三)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二、剖面观察 (一)牙釉质: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 (二)牙骨质: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 (三)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四)牙髓:是充满在髓腔中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020年华西口腔解剖学题库(最新课件)

华西口腔解剖学题库1.眶下间隙的感染首先可进入哪一间隙() A.颞间隙 B.咬肌间隙 C。翼颌间隙D.颊间隙E。颞下间隙 2.颈部分区,正确的是 A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划分为颈前区、颈后区 B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划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后区 C颈前区又被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分为四个三角 D肌三角又称颈外侧三角 E颈动脉三角又称肩胛舌骨肌三角 3。最早萌出的恒牙是( ) A下颌中切牙 B下颌第一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D上颌中切牙E上下第一磨牙 4.对嵴的解释是( ) A由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B为牙釉质过度钙化所形成 C为牙釉质的半月形突起D为牙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 E为近似锥体形 5。可能有第五牙尖的是( ) A.上颌第一磨牙B.下颌第一磨牙 C.上颌第一前磨牙D。下颌第一前磨牙 E。下颌第三磨牙 6。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的五部分分别是( ) A。颞骨关节面,髁状突,关节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 B关节结节,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间隙和关节韧带 C颞骨关节面,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间隙和关节韧带 D颞骨关节面,髁状突,关节盘,关节间隙和关节囊,肌肉

E颞骨关节面,关节结节,髁状突,关节盘和关节囊关节间隙 7。上唇颞骨肌的运动由哪一神经支配( ) A。面神经 B.上颌神经 C.下颌神经 D.副神经 E。三叉神经口周支 8.腮腺导管穿过哪一肌肉开口于口腔 A。翼内肌 B。翼外肌 C。嚼肌D.颊肌 E.颞肌 9. 下颌神经从哪个孔出颅() A.眶上孔 B。圆孔 C.卵圆孔 D.棘孔 E。破裂孔 10。舌尖淋巴大部分回流至 A颈深上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 B颏下淋巴结 C颌下淋巴结D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E双侧颈深上淋巴结 11。临床上在行颞颌关节手术时,需注意保护位于髁突颈部深面的哪一动脉 A颌内动脉 B上牙槽后动脉C颞浅动脉D面横动脉 E嚼肌动脉 12.下颌中切牙与下颌侧切牙的比较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A.下颌中切牙牙冠比下颌侧切牙稍宽 B。下颌中切牙牙冠左右大致对称而下颌侧切牙不对称C.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因萌出较早易龋坏 D.下颌侧切牙离体后难以鉴别左右 E.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牙根都是较圆的单根 13属于下颌骨体的结构是() A.髁突 B.喙突 C.下颌切迹 D.髁状突颈部 E。颏孔 14.哪个牙的舌面面积约只有颊面面积的1/2?( ) A 上颌第一前磨牙 B 下颌第一前磨牙 C 上颌第二前磨牙 D 下颌第二前磨牙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1.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诸部位的正常形态、功能活动规律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 下颌第一前磨牙为体积最小的前磨牙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牙合面有横嵴颊尖偏近中有新月形的颊颈嵴 3. 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是:按一定先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左右成对地先后萌出下颌牙略早于同名上颌牙 4. 乳牙的特点是:牙冠短而宽体积小色白牙合面缩窄,颈嵴突出乳前牙冠宽窄根 5. 上下颌磨牙的主要区别:上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下颌磨牙牙冠牙合面 呈长方形上颌磨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上颌磨牙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 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6. 上下颌磨牙的主要区别:上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下颌磨牙牙冠牙合面 呈长方形上颌磨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上颌磨牙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 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7. 关于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髓室颊舌中径大于近远中径大于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近颊 髓角和近舌髓角均接近牙冠中1/3 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均接近牙冠颈1/3 近颊根管 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63% 8. 关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髓室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大于 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舌侧髓角高度约近牙冠中1/3 颊侧和

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 或颈缘附近近中根管为双管型者占87% 9. 1.外形高点牙体个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2.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 的一条假想直线。3.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4.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5.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6.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7.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8.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9.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10.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 沟。 11.临床牙冠为牙体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12.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颈缘为界 13.楔状隙相邻两牙邻面接触区为圆突面,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 V” 字形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 14.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15.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10. 简答题: (一)上下颌磨牙有何区别? (二)牙冠唇、颊、舌面突度有何生理意义? 答:牙唇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突度则在中1/3。咀嚼食物时,牙冠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的表面,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过小或平直,食物可直接撞击牙龈,使牙龈产生创伤性牙龈萎缩;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龈,长期可造成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