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duó]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qì]行,所以败也。
故春搜[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shòu],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
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zǔ],皮革、齿牙、角骨、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zào]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公曰:"吾将略地焉。
"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文章翻译〗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
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
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
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
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
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
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
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隐公说准备到那里去巡视。
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
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
"(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作者介绍〗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写作背景〗
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
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古制"和国君的行为规范,否则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国家就会败亡。
正是出于这么一种认识,他从对国君和国家的责任感出发,进谏隐公,劝阻他到棠地观鱼。
〖主题解读〗
《臧僖伯谏观鱼》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
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
从臧僖伯的话中,也能看出古时候的等级森严。
〖文章赏析〗
1. 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2. 公:指鲁隐公。
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
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
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
如:往。
3. 如:往。
4. 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5.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6. 讲:讲习,训练。
7. 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8. 材:材料,原料。
9. 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10. 举:指行动。
11. 纳:纳入。
12. 轨物:法度和准则。
13. 度(duó):衡量。
14. 量:程度。
15. 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16. 亟:多次,屡次。
17. 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
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18. 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19. 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
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20. 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
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
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21. 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22. 振旅:整顿部队。
23. 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
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24. 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25. 昭:表明。
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26. 登:装入,陈列。
27. 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28. 射:激矢及物曰射。
29. 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30. 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31. 资:材资也。
32. 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33. 略地:到外地巡视。
34. 陈:陈设,张设也。
35. 称疾:推说有病。
(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
36. 书:指《春秋》。
〖通假字〗
【鱼】
通“渔”,动词,捕鱼。
【章】
通“彰”,彰明,发扬。
【矢】
通“施”,实施,陈设。
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文章赏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
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
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
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
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
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
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
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