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的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有极好的延展性能,加工成很薄的片材,称为金箔。

一直沿用的古代手工打制的方法,称作捶金箔,从事这种手工业的作坊称为捶金作。

先将金锭打成薄片,逐层夹入乌金纸中。

每迭达二千余张,外裹绷纸。

在青石砧上用铁锤锤击约三万多次,即成金箔。

为防止粘结,在纸上涂滑石粉。

金箔厚度约为0.0003毫米。

金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佛像贴金、印刷制墨、印泥,还可入药。

由金箔制成的金线可织造“云锦”,用于服饰、工艺美术。

现代电子工业中,混响器、验电器、录象磁头的隙缝等也用金箔。

中国生产金箔有悠久的历史。

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金箔厚0.010毫米;金相考察证明在加工过程中曾进行退火。

南京、苏州、绍兴、佛山是中国金箔的主要传统产地。

清代曾向美洲出口。

中国最早关于金箔加工的文献记载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捶打成”;“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薰染烟光,而成此纸。

”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制造金箔的高超技艺。

古埃及法老陵墓发掘出来的文物证明,埃及很早就掌握了金箔加工技术。

在撒哈拉的一座公元前1500年的墓葬中发现过金箔制品,公元前1450年的墓葬发掘物上有打金箔的形象。

在欧洲,中世纪时汉堡、维也纳等地已有金箔加工业。

亚洲各国中,日本金箔制造技艺精湛,产品优良,主要产地是石川县的金沢市。

捶金作还可以生产锡箔、铜箔等,加工方法同金箔。

据传,人类使用薄金片至少有7000年历史。

历史上第一块人工薄金片是由埃及人打造的。

关于中国金箔的来历.也有一个古老渊远的传说,金箔是由道家先祖葛仙翁.吕洞宾发明的。

一天.这二位神仙云游归来,歇息在石头城下扬子江边.
金箔是将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过0.1微米的薄片,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金陵金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及设置锦署的记载。

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出一步的发展。

1975年在太平门外徐达五世孙徐傅墓中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

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

金陵金箔具有历史悠久。

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

金箔生产工艺独特,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独特传统工艺。

以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过0.1微米薄片之称。

主要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贴金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金陵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

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100张金箔堆在一起还不到0.1厘米高。

南京金箔质量高,因而享誉四方。

金箔及贴金的制作过程
人们对黄金的赞美中常常也在无形中体现了黄金的特殊工艺,如:"金枝玉叶"、"金壁辉煌",所描述的就是黄金工艺的一个重要品种--金箔。

一、金箔工艺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

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两(31.25克)纯金可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16.2平方米的金箔。

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作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

古法制金箔是先将金提纯,再经千锤百炼的敲打,成为面积2.5平方厘米的金叶,然后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经6~8小时的手工锤打,使金叶成箔,面积相当于金叶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

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品,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各朝,今南京龙潭地区(江宁),是金箔的发源地,相传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

据考证,金箔的发明者为一名炼丹家--西晋句容人葛洪,由此也可看出金箔的起源与炼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北京东陵慈禧陵墓铭文,就是典型的金箔制品。

现代技术制作的金箔,是中国古老打金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晶。

传统工艺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为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化涤、锤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现色泽金黄,光亮柔软,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

标准的金箔应是厚薄均匀、边角整齐、无破裂和明显的沙眼。

金箔的型号用含金量标定,如98号金箔含金量98%,标98±1。

77号金箔含金量77%,标77±1。

市场上常见的金箔,规格为93.3×93.3平方毫米、83.3×83.3平方毫米、44.5×44.5平方毫米。

我国制作金箔的历史悠久,河南安阳殷墟就有金箔出土,殷墟出土的金箔厚度,仅0.01±0.001毫米。

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墓,出土的金箔上压印有蟠龙纹,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出土有用金箔或金粉屑绘贴的服装。

据清代工部则例及贺明园则例,金箔有"红金"、"黄金"之别,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多称谓。

"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三寸三见方。

"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

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熏成的叫"选金箔"。

现在的金箔制作,已融入了现代科技,使用的辅材(如乌金纸)和设备都已大大革新,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高。

现代科技将传统金箔工艺发扬光大,开发了新的金箔品种,如采用高科技激光浅雕的手法在纯度99%的金箔上雕刻、烫金而成的工艺精品,具有保值、收藏、纪念及鉴赏价值。

二、贴金工艺
贴金工艺在我国也流传已久,贴金专用材料主要有:金、银、铜、铝箔,传统贴金装饰技法是将金箔用竹钳子夹起,贴在有黏性的底子上,一般贴于织物、皮革、纸张、各种器物以及建筑物表面作装饰用。

贴金的底子,用鱼鳔胶水遍刷一层,这是唐宋的古法;用构树津液,是关中一带的方法。

豆浆黏液、大蒜液、冰糖水都可用。

一般在布上用大蒜液,在壁上和木板上,用"金胶油",在线条上用"沥粉"。

沥粉贴金技法,最早见于敦煌莫高窟263窟北魏壁画。

唐代贴金已普遍,宋代黄金竭乏,素有销金禁令。

《宋史.仁宗记》:"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

元、明、清时期,贴金主要用于建筑装饰。

《天工开物》:"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

金箔及贴金的用途
金箔的用途十分广泛,涉及到佛教、古典园林、高级建筑、医药保健以及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其中佛像贴金、雕梁画栋贴金、牌匾楹联、装饰用贴金,是金箔最为广泛的用途。

一、作为食用
近几年,日本、东南亚一带食用金箔盛行,金箔大餐、金箔酒、金箔水、金箔糖果、金箔糕点相继问世。

在食用酒中加上少量的金箔,具有解毒、养颜等保健功能。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式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编为A表第310号,中国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的物质,共分为九类,其中第八类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明确载有"金箔"。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生产"金箔酒"。

二、作为医用
金箔医用价值由来已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

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

梁﹒陶弘景《名药列录》:金箔可以"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

唐﹒甄权《药性本草》:金箔可以"疗小儿惊伤,五脏惊病失志、镇心安魂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箔可以"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

清.黄宫肃《本草求真》:"金箔可以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金箔仍作为入药的配方,成为海内外抢手的"金丹神药",如我国著名的中成药同仁堂的"牛黄安宫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降压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丹"等名贵中成药等均采用金箔入药配方或用金箔包裹。

在我国民间,也有用金箔为小儿压惊的偏方。

在现代外科手术上,金箔用于烧伤皮肤的冶疗及外科缝合手术。

三、制作工艺礼品
用金箔贴面的工艺礼品,具有相对纯金制品低廉的成本,既体现了黄金的华贵,又保持了艺术的精髓;既能像黄金那样辉煌永存,更能超越黄金使其升华为集装饰点缀、艺术欣赏、珍品收藏于一体,成为当今最新潮流。

目前,金箔工艺品领域可谓异彩纷呈,如金箔画、金像卡、纯金名片、纯金箔照片、水晶金箔摆件、金箔摆件、锁匙圈、金字招牌等。

当前市场上,金箔工艺品更是推陈出新,将图画制成透明的胶片复合在贴好金箔的底片上,制成高档仿真金箔画,以及工艺更为复杂的金箔画和陶釉金箔画等。

四、金箔可美容、防衰老
用金箔美容,古已有之,《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即是金箔。

在现代社会,用金箔研制开发化妆品,已开始在国内外成为一种时尚。

五、在建筑装饰上
少量的黄金能起到用黄金制作本体的效应。

贴金技术广泛用于仿古建筑、现代建筑、金字牌匾等,如佛像贴金、雕梁画栋贴金、装饰用贴金等。

最著名的贴金建筑有: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明珠、西藏布达拉宫等。

此外,金箔还是制作高档画墨的原料。

随着黄金市场的放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箔的应用范围必将更为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